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离体技术鉴定小麦根腐病抗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不同处理的离体试验及田间对比试验,对离体鉴定技术应用于小麦抗叶部根腐病(H.sativum)育种的可行性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试验证明:应用离体技术鉴定小麦叶部根腐病抗性结果准确、速度快,而且不受环境条件限制。同时,采用离体鉴定的方法对参试的2632份材料进行抗性评价,从中筛选出8份高抗和60份中抗的材料,其中17分来自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51份来自普通小麦。  相似文献   

2.
为了获得具有抗马铃薯晚疫病的品种,本研究以100份马铃薯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室内离体叶片接种法和室内成株接种法进行晚疫病抗性评价,用高感品种Favorita接种后的症状为对照。室内离体接种鉴定结果为:‘CIP09-2’、‘CIP09-13’、‘DR-6’、‘DR-9’、‘花云’、‘R1R3’、‘云薯501’、‘R2’、‘BE13-3’等9份材料表现为高抗,占供试材料的9%;其它的15份表现中抗、44份表现抗病、23份表现感病和9份表现高感。欧氏距离类平均法聚类分析表明,聚为抗性品种的种质最多,其来源与马铃薯晚疫病的抗性没有太大关系。本研究对其中4份材料进行室内成株接种,结果表明:‘青薯10号’的抗病性高于离体叶片接种的抗性,为高抗品种;‘青薯9号’、‘2017ch-6’和‘费乌瑞它’抗性表现与离体叶片接种抗性鉴定结果一致。本研究发现所有供试马铃薯种质资源的抗性材料较丰富,可为抗病育种提供优质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离体叶砂基培养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系统研究了花生属中6个拟直立型组野生种、2个花生组野生种(副对照)和1个栽培品种(对照)对花生锈病、褐斑病和黑斑病的抗性反应.对感染频率、菌斑直径、叶片脱落率、叶面坏死率和产孢指数等五种抗性成分综合分析的结果表明,所选用的野生种对锈病均表现免疫;在6个拟直立型组的野生种中,A.sp.30003、A.sp.9990和A.sp.30126未表现黑斑病症状,对褐斑病呈过敏性反应;A.sp.9993、A.sp.11462和A.sp.30134等三个种在主要抗性成分上,也明显地优于花生组的野生种及栽培种.文中还对拟直立型组的应用潜力及实验室条件下抗性成分的选择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4.
烟草普通花叶病,由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引起,是烟草生产中的常见病害之一,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解决该病害的主要途径,育种材料的抗性鉴定是抗病育种的关键环节。为提高TMV抗性鉴定效率,本研究根据TMV与N基因作用的原理设计了一种烟草苗期离体接种快速鉴定TMV抗性的方法。该方法为研磨病害严重程度为5级的新鲜病叶(10 g)并过滤,往过滤液中加纯净水(100 m L)稀释为病毒液;摘取6~7叶期烟苗的叶片(从上往下数第3叶)进行离体摩擦接种;3 d后观察坏死斑发生情况。应用此鉴定方法对20份烟草材料的TMV抗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3份材料出现免疫斑;同时,对20份烟草材料的N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3份材料含有N基因。出现免疫斑的材料与含N基因的材料相一致,证明了苗期离体接种方法鉴定TMV抗性的可行性。将此方法应用于21 524份育种中间材料(7 047株BC1F3、10 013株BC1F4、4 464株BC1F5)的...  相似文献   

5.
利用微量滴度酶标板法比较研究了毒死蜱、马拉氧磷、西维因、乙基对氧磷和甲基内吸磷等对赤拟谷盗3个品系未成熟期虫态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的离体作用。研究结果表明:5种药剂对赤拟谷盗AChE均有显著的离体抑制作用,其中毒死蜱的离体效果最好,西维因则表现最差。与10日龄和20龄幼虫相比,蛹体内的AChE在离体条件下对这些抑制剂更不敏感。就三个品系而言,两个抗性品系AChE对这些抑制剂的敏感度均有所降低,且高抗品系HSTC-R表现最不敏感。  相似文献   

6.
离体筛选甘蓝抗性变异体及其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多步正筛选系统 ,以不同剂量的60 Coγ -射线对甘蓝离体再生不定芽进行诱变处理 ,处理后的无性系经连续多代离体筛选后 ,获得了甘蓝抗性变异体C4 - 6K ,C4 - 8K ,C4 - 12K ,再生植株。甘蓝抗性变异体对HYP表现抗性 ,且抗性保持相对稳定 ;变异体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比野生型有了很大的提高 ;游离氨基酸总量亦较野生型高 ,且多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发生变化 ,除胱氨酸含量微少 ,天冬氨酸、甘氨酸、蛋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的含量较野生型有所下降外 ,其他 11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以精氨酸、脯氨酸、丙氨酸的含量增加最为明显。在水分胁迫、盐分胁迫、高温胁迫等逆境条件下 ,甘蓝抗性变异体表现出比野生型更耐旱、耐盐 ,变异体和野生型对高温胁迫表现的抗性差异不大 ;SOD ,POD活性均高于野生型 ;MDA含量较野生型低 ,以上的情况表明变异体比野生型有更强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7.
为使菊花白锈病的抗性鉴定在可控条件下进行,本文将目测观察与显微镜检方法相结合,制定了菊花白锈病6级抗性鉴定标准,并优化了人工离体接种方法。结果表明,培养瓶内茎段扦插法、培养皿内平铺叶片法均可用于菊花白锈病的离体鉴定;培养瓶内茎段扦插法优于培养皿内平铺叶片法,是最佳的人工离体接种鉴定方法。该优化方法是评价菊花白锈病抗性的既安全又简单的接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1 发病症状1.1 真菌性立枯病芽腐在秧苗出苗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苗的幼芽或幼根变褐色,病芽扭曲、腐烂而死.在种子、芽基或根部生有霉层,在苗床上呈点块分布.基腐又叫针腐,多发生在幼苗立针至二叶期,病苗心叶枯苗,叶片不展开,茎基部变褐色,有时叶鞘上可见褐斑,根系变黄或变褐,茎的基部逐渐变成灰色,腐烂,种子与幼苗茎基交界处生有霉层,茎基软弱,易折断.在苗床上呈不规则簇生.黄枯多发生于幼苗三叶期前后,叶片呈淡黄色,并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点,病苗比健苗矮小,心叶卷曲,病苗叶尖不吐水.  相似文献   

9.
节瓜抗镰刀菌酸突变体的筛选和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枯萎病是节瓜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创新节瓜抗枯萎病资源,利用枯萎病毒素镰刀菌酸(FA)为胁迫剂,以节瓜不定芽为筛选材料,进行了节瓜抗镰刀菌酸变异体离体筛选研究。试验结果表明,FA胁迫的适宜浓度为60~80mg•L-1。筛选出的抗性细胞系继代培养后仍保持对FA抗性,其再生植株的R1、R3代株系对节瓜枯萎病的抗性可以达到中抗至抗病级;与供体材料相比,再生系后代株系除枯萎病抗性增强外,其他主要农艺性状没有明显变化。表明利用抗FA细胞系离体筛选技术改良和创新节瓜抗枯萎病材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大白菜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毒病症状表现白菜病毒病又称“孤丁病”,俗称“老头苗”。白菜各生育期均可发病。幼苗期发病,心叶产生明脉症状,并沿叶脉退绿,继而表现为浓、淡相间的病斑。受害叶片僵缩,呈畸形,叶脉上有时产生褐色坏死斑点或条斑。成株期发病,植株停止生长,不能包心。发病较晚的植株生长缓慢,虽能包心,但内部叶片常有褐色坏死斑点,不能食用。  相似文献   

11.
以白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氯化钙对其生长特性及货架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浓度钙处理能促进白菜的生长发育,提高其产量,其中以0.25?Cl2处理效果最好;(2)钙处理可明显降低白菜腐烂率,增加组织中钙的含量,抑制白菜的膜脂过氧化作用,降低质膜透性和呼吸强度,延长白菜的货架寿命。其中以1.0?Cl2处理延缓组织衰老腐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甜菜主要种质资源抗病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旨在鉴定与评价不同生态区甜菜主要种质资源的抗病性,为种质资源在抗病育种上科学有效利用提供依据。以甜菜3个生态区的313份主要种质资源为试材,在自然发病条件下,按照甜菜的规范标准,调查种质的发病级数,计算病情指数,划分抗性级别。鉴定出高抗甜菜褐斑病种质资源85份、抗病89份,抗甜菜根腐病种质资源11份,抗甜菜丛根病种质资源3份,抗甜菜白粉病种质资源28份。同时鉴定出兼抗2种病害的种质资源,高抗褐斑病兼抗根腐病种质资源5份、抗褐斑病兼抗根腐病种质资源5份、抗褐斑病兼抗丛根病种质资源2份,高抗褐斑病兼抗白粉病种质资源20份。结果表明,中国甜菜种质资源比较匮乏,除抗褐斑病种质资源外,抗根腐病、丛根病和白粉病的资源不但数量少,而且抗性级别低。  相似文献   

13.
大白菜抗源“8407”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的高抗芜菁花叶病毒(TuMV)的抗源材料.1985年经国家专家组验收为国家大白菜抗源.1987年鉴定,“8407”对全国十个省市19个TuMV分离物中的17个表现免疫,两个有轻微症状,因此被确认为我国大白菜对TuMV垂直抗性最好的抗源材料.该材料是1978至1983年从青麻叶系统内蒙古长炮弹品种,经连续6代自交选育而成.在逐年自交的同时,进行了亲和指数和配合力的测定.1983年用“8407”抗源和另一自交系,育成高抗TuMV兼抗霜霉病和软腐病的多抗型“8361”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大白菜抗感干烧心病F2群体构建AFLP遗传连锁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白菜(BrassicacampestrisL.ssp.pekinensis)原产于中国,是我国蔬菜栽培中分布最广、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创汇蔬菜之一。但是近年来大白菜干烧心病却严重影响了其内部质量和出口创汇。此病是由于缺钙引起的生理性病害,不同品种间在抗干烧心病特性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选育抗干烧心病品种值得引起关注。本实验利用大白菜离体叶片扦插方法,结合多年青岛农科院研究人员的田间观察对大量的大白菜品种进行广泛筛选,得到了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以大白菜抗干烧心病品种F1-6-5-2-2-2-3和感干烧心病品种P14-2-1-15杂交的F2代115个单株作为构建遗传图谱的群体,通过对192对引物组合的筛选,利用32对引物得到了280个AFLP多态性位点,经Jionmap3.0软件处理,得到了一张含105个标记位点、11个连锁群、覆盖长度为669.7cM的连锁图。每个连锁群上的标记数在4 ̄27之间,平均图距在3.3 ̄12.5cM之间,连锁群长度在23.4 ̄98.9cM之间。105个AFLP位点中偏离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比率为39.0%。为大白菜干烧心QTL定位和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甘蓝多抗性抗源筛选及抗病品种选配鉴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甘蓝种质材料815份自交系的主要经济性状和抗病性的初步选择,入选了比较优良的自交系612份。然后利用研究建立的甘蓝室内苗期TuMV、Br、CMV抗性鉴定方法,结合田间自然抗病性鉴定方法,鉴定筛选出H8501、B8502、J8806、B9505等4个抗源。并以抗源为母本,以经济性状优良,配合力高和抗病的另5个自交系为父本杂交18个组合。经对组合抗病性和主要经济性状鉴定分析,结果表现组合均抗病,同时优质性和丰产性均优良的有8个组合,其中4个组合参加品种区域试验并通过了省级和国家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6.
紫外光B辐射增强对小白菜膜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小白菜品种矮脚黄生长在光照培养室内,在以0.0、13.0kJm^-2d^-1(模拟氧浓度下降20%时的UV-B强度)的紫外光B(UV-B280-320nm)进行4d与7d的照射处理,研究UV-B对小白菜叶片内的类黄酮和膜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UV-B辐射诱导了小白菜叶内吸收UV的类黄酮化合物的积累。同时UV-B辐射降低小白菜叶片内抗坏血酸的含量,13.0kJm^-2d^-1的UV-B  相似文献   

17.
不结球白菜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揭示不结球白菜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8个不结球白菜品系的单株产量和8个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结球白菜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性状间的关联度排序为株幅>最大叶叶宽>最大叶叶柄宽>最大叶叶柄厚>叶片数>最大叶叶长>株高>最大叶叶柄长。株幅、最大叶叶宽、最大叶叶柄宽对不结球白菜单株产量影响最大。在不结球白菜育种过程中,注重株幅、最大叶叶宽、最大叶叶柄宽性状的选择,同时兼顾其他性状的选择,可以获得单株产量较高的不结球白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为给病害科学防治提供基础信息,对分离自兰州市红古区和永登县武胜驿镇罹病娃娃菜病株上的8 株立枯丝核菌菌株的形态、生长温度、致病性、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对其菌丝融合群归属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温度梯度法测定病菌适宜生长温度,同时观察试验菌株微菌核产生情况;采用番红O和KOH染色法观测试验菌株细胞核数目;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试验菌株的致病力;采用含药平板法测定试验菌株对5 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以试验菌株的5.8S rDNA-ITS 区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融合群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除菌株Rh-5 适宜生长温度为15~20℃外,其余试验菌株适宜生长温度均为25℃。试验菌株在5~30℃培养均可形成微菌核。菌株Rh-1~Rh-8 的细胞核数目分别为3~6、6~14、3~18、4~15、3~10、4~10、3~10、4~8 个。接种Rh-2~Rh-6 的娃娃菜离体叶片在20℃保湿培养2 天内发病显症,7 天发病率达75%~100%;接种Rh-1~Rh-8 的娃娃菜离体叶片在25℃保湿培养1~3 天内发病显症,7 天发病率达25%~100%;接种Rh-1、Rh-7 和Rh-8 的娃娃菜离体叶片在28℃保湿培养2~3 天发病显症,7 天发病率达100%。在试验浓度下,8 个试验菌株对5 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由大 到小依次为多菌灵、代森锰锌、速克灵、三唑酮、苯醚甲环唑。除Rh-1 与Rhizoctonia solani AG 4 HG-II 聚为一枝外,其余试验菌株(Rh-6 除外,因Rh-6 测序未果)均与R. solani AG 2-1 聚为一枝。依据试验菌株的5.8S rDNA-ITS 区序列分析所得结果,引起兰州市娃娃菜褐腐病的立枯丝核菌包括AG 2-1 和AG 4HG-II 融合群。试验菌株在菌落形态、细胞核数目、适宜生长温度、生长速度、侵染温度、致病性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等方面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特征。在试验浓度下,多菌灵和代森锰锌对试验菌株的抑制率≥80%,可作为田间病害防治试验的推荐药剂。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梧桐、栾树、柳树、重阳木落叶水浸提液对徐州地区5种常见蔬菜(奶油生菜、鸡毛菜、常丰乌塌菜、小白菜、萝卜)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0 g/L的梧桐、柳树和重阳木的落叶水浸提液均可促进奶油生菜种子的萌发和芽的生长;梧桐、栾树、柳树和重阳木的落叶水浸提液不但会抑制常丰乌塌菜种子的萌发和芽的生长,也会抑制鸡毛菜、小白菜和萝卜种子的萌发,但对其芽的生长影响却各不相同,≤25 g/L的梧桐、栾树和重阳木的落叶水浸提液促进了鸡毛菜和小白菜芽的生长,而≤50 g/L的梧桐、柳树和重阳木落叶水浸提液却可以促进萝卜芽的生长,均存在低促高抑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L.) Makino var. communis Tsen et Lee]叶片紫色性状的遗传规律,选用紫色和绿色不结球白菜亲本纯系各一个配制正反交组合,并构建该杂交组合的6 个世代群体(P1、P2、F1、B1、B2和F2),利用分光光度计在540 nm处测定6 世代家系的不结球白菜叶片花青素相对含量,最后花青素相对含量的遗传规律采用多世代联合的数量性状分离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不结球白菜杂交组合后代的花青素相对含量介于2 个亲本之间,呈现出多峰或单峰偏态分布,且偏向于紫色亲本。其遗传模式符合2 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E-0模型);其中F2 的主基因遗传率为59.17%,多基因遗传率为27.58%,环境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为19.48%;B1(F1×紫)的主基因遗传率为74.12%。环境因素对不结球白菜花青素相对含量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建议在光照充足及温度适宜的秋季,且在分离早期世代进行不结球白菜紫叶性状的遗传选择,其中B1的遗传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