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08年4月22日,国家粮食局发布了《粮油储藏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新《规范》)等3项粮食行业标准,自2008年5月1日起实施。粮食储藏新标准的发布实施,特别是对粮食储藏技术起到“法典”作用的《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的发布实施,必将对粮食储藏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须全面学习贯彻。在具体学习贯彻中,应注意做好以下三点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粮食储藏》创刊于1972年,连续被科技部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粮食储藏专业的学术性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粮油食品储藏、储粮有害生物防治、粮油品质检测等方面的研究新成果和新进展,代表我国先进的粮食储藏研究水平。《粮油仓储科技通讯》创刊于1985年,是专门面向全国粮油仓储保管、质检和管理人员的科技刊物,全国公开发行。主要介绍粮油仓储管理、粮油储藏技术、储粮有害生物防治、仓储机械设备、  相似文献   

3.
为了逐步实现粮油储藏技术工作的规范化,提高粮油仓储技术管理水平,确保库存粮油的安全,自1987年10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试行中商部拟定的《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试行),至今已五年多了。近来,我们陆续收到各地粮油工作者的来稿,提出了当地在执行“规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建议。我们认为,有些建议是实际可行的,各地可因地制宜,结合品尝评分值修正回归方程中的系数,使粮油储藏品质控制指标能更切合实际。欢迎各地粮油工作者积极参与该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第一章总则粮油储藏技术咨询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中国粮油学会储藏专业学会所属的技术咨询服务机构。本服务部宗旨是:遵照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面向粮油仓储食品保鲜行业,充分发挥学会中的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的作用,依靠全体会员的聪明才智和潜在力量,为提高整个行业职工科技水平,促进本行业科学技术事业的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粮油学会储藏分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八届全国粮油储藏学术交流大会"于2014年9月15~17日在甘肃兰州顺利召开。中国粮油学会张桂凤理事长,中国粮油学会储藏分会刘新江会长,甘肃省慈善总会会长、甘肃省人大原副主任、甘肃省粮食局原局长杜颖,中国粮油学会胡承淼副理事长等领导出席了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粮食管理部门、粮食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中储粮总公司系统、粮油检测中心(站)等单位的160位会员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粮油学会储藏分会郭道林常务副会长主持。  相似文献   

6.
《粮食储藏》2004,33(3):57-57
为了总结近两年来的分会工作和研究今后两年的分会工作任务,交流两年来我国粮食储藏科学技术发展和粮油仓储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探讨目前粮油仓储工作中急需解决的新问题,进一步推动我国粮食储藏科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粮油学会储藏专业分会于2004年4月26~28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了五届二次工作委员会议暨2004年粮食储藏学术年会。会议由中国粮油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粮油学会储藏专业分会会长刘新江同志主持,中国粮油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粮油学会储藏专业分会副会长靳祖训同志到会指导,有8位副会长、18位常务工作委员和56位工作委员出席会议,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海南等26个省、市、自治区的187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粮食储藏工作近十年来发展较快,国库的储粮损失较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粮食储藏行业的水平,我所承担了商科院下达的该项调查课题,对全国主要产粮区和储粮集中省、地、市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阅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本文着重介绍我国粮食储藏行业状况,并结合国际粮油储藏技术新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科学保粮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26  
万拯群 《粮食储藏》1999,28(1):25-29
文章对我国粮油储藏的特点,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对今后发展中国特色的保粮技术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西安市粮食局从1995年开始的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活动,有效提高了全市粮油“四散化”水平、储存机械化水平和绿色储粮水平,解决了水杂超标粮食及时整理,安全储藏等具体问题,特别是在探索地下仓缺氧储藏、均温储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得到了国家粮食局和陕西省粮食局的肯定和好评。  相似文献   

10.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粮食储藏》承载着中国粮油仓储科技工作者的期望,携中国粮食储藏科技事业的累累硕果,迎来她的四十华诞.借此,我代表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代表中国粮油学会和储藏分会,向《粮食储藏》的广大作者、读者,向杂志社的全体编委和工作人员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自创刊以来,《粮食储藏》一直坚持"加强学术交流、开发信息资源、科技经济结合、造就专业人才"的宗旨,共出版发行期刊224期,内容涉及粮油及其加工产品储藏、储粮有害生物防治,粮油仓储现代化机械、仪器仪表、粮油品质及有害物质检测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等代表我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水平的研究报告,以及反映国外最新研究动态和研究水平的考察报告,专题综述等重要论文,为引领我国粮食储藏技术创新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行业科技进步做出了臣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食品工程原理是粮食工程、食品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作为一门工程基础课,工程素质的培养和强化是教学的首要目的。概述了该课程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及河南工业大学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的现状,提出了进行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高职粮食工程专业在全国职业院校中设置较少,为提高粮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使之适应当前粮油行业企业的专门人才需求,结合省级特色专业的建设,对粮食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全面优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适应国家新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高校食品专业亟待在教学理念、方法和效果评价机制等方面积极改革。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为了构建基于OBE理念和新工科建设的适合学校食品专业的课程体系,以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食品专业课程设置为例,就其课程设置方面的特色进行分析探讨,并就OBE理念和新工科建设在国内高校食品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的改革实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食品营养学"是食品专业核心特色课程,具有知识结构复杂、综合性强、学习多元性的特点。基于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对"食品营养学"课程进行了初步的教学探索,以提高师生的教、学效果。重点探究了基于OBE理念的课程目标的修订、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及课程目标评价机制。主旨是基于OBE理念,围绕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确定课程目标,即修订课程教学大纲;通过设计课程内容并落实到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同时构建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机制,并落实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持续改进教学效果。该教学探索可为食品专业核心特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食品分析”是食品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必修课,知识覆盖面广,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高。受到理论课时和授课教师人数的限制,在实验课中经常暴露出可对话、可操作、可重复性差等的问题。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平台,以食品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课程改革和教学探索工作。“微信公众号和超星学习通”双平台在“食品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同步运用,在学生群体中反馈良好。  相似文献   

16.
油脂化学是陕西师范大学工科研究生食品化学专业的学位课,主要讲授油脂的基本性质、基本理论和基本生产方法以及油脂化学的发展、油脂工业应用等内容。该课程也可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研究生的基础课,对油脂、食品、化工、轻工等基础领域的研究有很重要的实用参考价值。校企合作教学作为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新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与完善;在油脂化学学位课中引入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对学生与教师都有益处,是一种值得探讨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食品科技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变革的深入推进,培养具有德才兼备、能力卓越的高质量食品人才是专业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使命。"食品专业导论"是面向新生开设的专业引导课程,在激发学习能动性、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以"双一流"建设为背景,深入分析课程改革基础与现状,研究构建"食品专业导论"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路径,形成以"课程内容建设、多模态融合、高频次路演、实践基地拓展"为育人体系的教学方法,为高校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河南工业大学粮食工程系的专业必修课“粮食工程专业英语”为例,结合粮食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和目前该课程存在的问题,论述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课程改革策略,以期为促进“粮食工程专业英语”课程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食品工厂设计基础"是一门面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结合"食品工厂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从增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以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以“食品分析”课程群为例,将OBE理念融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建立新的教学大纲,明确考核评价方法和改进体系,构建基于OBE理念的面向工程认证的食品分析类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成果为导向的“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模式,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