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3篇
林业   55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17篇
  17篇
综合类   227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73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人工授粉中巴旦木的产量,本研究采用花粉离体培养法,筛选新疆‘晚丰’巴旦木品种花粉萌发中不同培养基组分的配方施用量,研究不同培养基配方组分对花粉萌发的影响。实验中在培养基内添加尿素、硼酸、氯化钙、吲哚乙酸、赤霉素和蔗糖,均能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在一定范围内,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均随培养基配方组份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定添加量时,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并出现抑制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添加0.1%尿素、0.01%硼酸、0.005%氯化钙、0.0001%吲哚乙酸、0.0015%赤霉素和10%蔗糖时,新疆‘晚丰’巴旦木品种花粉萌发率最高,花粉管长度也达到最大值。本研究结果为实践生产中人工授粉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也为进一步顺利进行亲和授粉研究提供前期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小麦穗发芽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是全球小麦生产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通过鉴定挖掘抗穗发芽QTL,聚合穗发芽抗性位点,选育抗穗发芽小麦品种,为四川小麦穗发芽抗性改良提供技术和材料支撑。【方法】以川麦42/川农16重组自交系(RIL,F8)为材料,于2016—2018年分别在2个环境下对RIL群体进行籽粒发芽指数(GI,2016和2018)、籽粒发芽率(GR,2016和2018)和整穗发芽率(SGR,2017和2018)3个穗发芽指标测定。利用90K SNP芯片构建的遗传图谱检测全基因组穗发芽相关QTL,并分析抗性QTL聚合效应。【结果】双亲间GI、GR和SGR指标值差异显著,亲本川农16穗发芽抗性明显优于亲本川麦42。共检测到11个与穗发芽抗性有关的QTL,主要分布在2B、2D、3A、3D、4A、5A、5B和6B染色体上。5B染色体上检测到的单个环境表达的整穗发芽QTL解释的表型变异率最大,达到29%;在2D和3A染色体上检测到的整穗发芽主效QTL,以及5A染色体上检测到的与种子休眠相关的籽粒发芽主效QTL,在2个环境下均能表达,其抗穗发芽等位变异均来源于川农16。基因型分析发现,RIL群体中不同株系聚合抗性QTL的数量变幅为1—9个,表现为抗穗发芽的株系均携带4—9个与穗发芽相关的抗性QTL。重组自交系群体中6个株系GI、GR和SGR值均在15%以下,表现出高抗穗发芽特性;这6个优异株系聚合了多个与穗发芽相关的抗性QTL,且均聚合了川麦42在4A染色体上的微效QTL(QGi.saas-4AQGr.saas-4A),以及川农16在2D和5B染色体上的主效QTL(QSgr.saas-2DQSgr.saas-5B);编号为104和125的优异株系已通过审定,定名为川麦104和川麦64。其中,川麦104于2012年同时通过国家和四川省审定,其抗穗发芽能力强,产量、品质、抗病等优良性状突出,聚合了7个正向穗发芽QTL,包括2B、2D和5B染色体上来源于川农16的4个抗性QTL(QGi.saas-2BQGr.saas-2BQSgr.saas-2DQSgr.saas-5B),以及4A和6B染色体上来源于川麦42的3个QTL(QGi.saas-4AQGr.saas-4AQGr.saas-6B);近年来,川麦104已成为西南麦区小麦育种的核心亲本,育成小麦品种(系)18个。【结论】共检测到11个抗穗发芽QTL,其中3个来源于川麦42,8个来源于川农16;RIL群体中的抗穗发芽株系均携带4—9个抗性QTL,优异株系川麦104和川麦64高抗穗发芽,均聚合了7个穗发芽抗性QTL。  相似文献   
3.
以兰属花卉虎雪兰组培原球茎为试材,采用玻璃化超低温法对兰花病毒脱除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虎雪兰玻璃化超低温法脱毒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蔗糖浓度0.5 mol·L-1预培养4 d,然后在蔗糖0.6 mol·L-1加载液冰上处理50 min,之后转入PVS2溶液冰上玻璃化处理120 min,再液氮冷冻40 min,37℃水浴解冻3 min,最后卸载液(1/2MS+1.2 mol·L-1蔗糖)卸载20 min,待恢复培养后,原球茎成活率可达到65%以上,随机检测不同处理样品的脱毒率可达97%。  相似文献   
4.
银杏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树种也是重要的城市绿化树种。近年来,叶斑病已成为沈阳市银杏树的常发病害,严重影响了银杏的观赏价值,甚至引起银杏死亡。为了明确沈阳市内银杏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采集了市内银杏发病叶片,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物进行了分离和纯化,并进行了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和rDNA ITS序列分析,将沈阳市银杏叶斑病的病原菌鉴定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e。  相似文献   
5.
为在日本落叶松育苗和造林中科学应用外生菌根技术,研究了日本落叶松的根际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组成。2012年和2013年共采集了40份日本落叶松根系样本,通过形态特征检测到55种外生菌根形态型,ITS序列分析显示共28种外生菌根真菌与日本落叶松根系共生。其中,土生空团菌是日本落叶松根系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的优势物种,在95%的土壤样本中均检测到,占根尖总数的34.8%;Russula sp.3(编号),Sebacina sp.2,Tomentella sp.1,Russula sp.2和Sebacina sp.1是常见种;其余14个分类单元是稀有种。  相似文献   
6.
以"金粉5号"番茄为试材,在人工气候箱内设置4个低温寡照处理,即14/4℃(日最高/最低温度)′400μmol·m~(-2)·s~(-1)(光合有效辐射PAR),14/4℃′200μmol·m~(-2)·s~(-1),12/2℃′400μmol·m~(-2)·s~(-1),12/2℃′200μmol·m~(-2)·s~(-1),每个处理持续时间均分别为2、4、6、8、10d,以适宜生长条件25/18℃′800μmol·m~(-2)·s~(-1)为对照(CK),观察番茄开花、坐果特性,并测定果实产量及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1)低温寡照胁迫使番茄现蕾和开花速度明显减慢,且胁迫程度越强增长速度越慢,12/2℃′200μmol·m~(-2)·s~(-1)处理不同天数后单株花蕾增长数均为0,开花数也最少,处理6d后才有新开花朵,为每株0.33朵。(2)番茄坐果数随处理时间呈"S"型变化,低温寡照处理4d以上番茄植株的坐果期明显延迟,其中12/2℃′400μmol·m~(-2)·s~(-1)处理10d的坐果时间最晚,较CK延迟了10.5d。(3)低温寡照胁迫下,番茄畸形果发生率随胁迫程度的加深而增加,单株产量与处理天数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不同低温寡照处理2d对番茄产量无明显影响,而处理8d以上的番茄减产率则达到70%以上。(4)同一温度相同处理天数下,果实的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随PAR的减弱而减小,而在相同PAR和相同处理天数下,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随处理温度的降低而降低;有机酸含量则呈相反趋势。  相似文献   
7.
8.
近年我地藜麦种植面积增长迅速,但关于藜麦种植时的田间管理尤其是施肥方面的研究还是空白,仅靠农户经验,缺少必要的试验结果支撑。因此,开展本试验的目的不仅为了使种植技术和发展规模相适应,更是为了在生产实际中为种植户提供科学指导。本试验结果暂定藜麦施肥配方为1∶1∶0.2。  相似文献   
9.
王琴 《花卉》2018,(14)
植物设计作为园林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作为场地背景又能起到点睛出彩的作用,是一个自由变化有生命力的景观元素。那么如何有效利用这个动态的元素物烘托出景观想要的氛围和场景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命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CRH)基因在牦牛繁殖中的调控作用,试验分别采集5头成年母牦牛和5头成年母黄牛的下丘脑、脑垂体前叶、输卵管、卵巢和子宫等组织,通过RT-PCR技术及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牦牛CRH基因编码区进行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RH基因的组织表达。结果表明,牦牛CRH基因编码区全长573 bp,编码190个氨基酸。牦牛与黄牛、猫、鸡、人、小鼠、大鼠和猪的CRH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8%、43.3%、36.1%、46.2%、39.0%、38.5%和56.4%。系统进化树表明,牦牛与黄牛亲缘关系最近,并与其他物种类聚,符合物种进化规律。CRH蛋白分子式为C920H1503N279O263S3,分子质量为20776.95 u,理论等电点为10.95,其氨基酸组成中亮氨酸(L)、脯氨酸(P)、丙氨酸(A)和精氨酸(R)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15.8%、12.6%、12.1%和10.5%。CRH蛋白为不稳定亲水蛋白,存在信号肽和跨膜结构。CRH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转角、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分别占41.05%、1.05%、8.42%和49.48%,三级结构分析结果与其相一致。CRH基因mRNA在牦牛下丘脑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子宫中表达量最低。牦牛脑垂体前叶CRH基因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黄牛(P<0.01),在卵巢、输卵管中表达量显著高于黄牛(P<0.05),而两个品种在下丘脑、子宫中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CRH基因在牦牛繁殖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