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孔显民 《种子》1997,(1):67-68
多年来,农业生产中对小麦种子的重视程度远不及五米杂交种,小麦品种田间混杂严重,生产参差不齐,成熟不一致,产量降低,但品种纯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国内鲜见报道。笔者选用一个高纯度的小麦高产品种,掺上中低产品种,人为造成不同纯度,1990年秋播在日在镇进行田间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小麦品种纯度对产量有显著的影响,直线回归分析,依667m’产量回归,纯度每提高($低)一个百分点,产量随之增加(减少)2.43kg。在此基础上,青岛市近年来狠抓小麦统一供种、效益显著。现将小麦品种纯度试验结果报道如下:l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  相似文献   

2.
一、京郊小麦品种第六次更换的形式建国以来,京郊小麦品种已历经五次更换,每次更换都给小麦产量带来突破性提高。尤其是以丰抗号为主体的第五次更换,更是极大地促进了京郊小麦生产。但是,任何品种只能适应一定的生产水平和生态环境。近几年,京郊小麦生产条件不断改善,肥水投入不断增加,并形成了以小麦、玉米两茬  相似文献   

3.
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淀粉粒度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小麦强筋品种德丰3号、德99-3和弱筋品种滨育535和鲁麦21,研究了籽粒中淀粉粒度、淀粉粒的体积、数目和表面积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成熟期小麦籽粒含有A (>9.8 μm)、B (<9.8 μm)两种类型淀粉粒,其粒径为0.37~52.60 μm。淀粉粒的体积和表面积均表现为双峰分布;淀粉粒的数目表现为单峰分布,其中B型淀粉粒数目占总数的99%以上。在强筋品种中,B型淀粉粒所占体积和表面积百分比相对较高,而弱筋品种中A型淀粉粒体积、表面积百分比相对较高。籽粒直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与2.0~9.8 μm和<9.8 μm的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与9.8~18.8 μm的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蛋白质含量与2.0~9.8 μm和<9.8 μm的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而与9.8~18.8 μm的淀粉粒呈极显著负相关。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均与其他粒径范围的淀粉粒体积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小麦目标基因通过花粉漂流的可能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去雄小麦为受体,在10m范围内小麦花粉可在任何方向发生有效漂移(使受体结实),花粉的最远有效漂移距离可达80m,以不去雄的小麦、柱穗山羊草和卵穗山羊草为受体时,在距花粉源1m的范围内,小麦间的异交率最高为0.24%、小麦与柱穗山羊草和卵穗山羊草间的异交率分别为0.25%和0,花粉的最远有效漂移距离可达20m。依照欧盟的标准,非转基因小麦即使与转基因品种相邻种植,其产品中的转基因成分也不会超标,在麦类近缘野生植物的起源中心及主要分布区,释放转基因小麦要特别慎重。  相似文献   

5.
生物素标记的重复DNA序列与黑麦染色体的原位杂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少斌  张德玉 《作物学报》1995,21(6):691-694
本研究以两个黑麦重复DNA序列pSc119.1和pSc119.2作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研究其在小麦和黑麦杂色体上的分布及在检测黑麦染色质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pSc119.1分布于所有黑麦染色体的长短臂上,但在小麦染色体上几乎检测不到杂交信号,证明pSc119.1对黑麦染色体具有专化性。进一步用该探针与小麦品种“Amigo”的体细胞染色体进行原位杂交,可明显检测出其中一对含IRS的染色体。pSc1  相似文献   

6.
四川小麦地方品种穗发芽抗性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16个四川省小麦地方品种的抗穗发芽进行了测试。整穗发芽率低于10%的品种有60个,其中最低的简阳绿豆麦为3.14%,最高的宜宾排兜麦达34.08%。从各地区品种的整穗发芽率的平均数及各地区低于10%穗发芽品种的比例看,小麦地方品种中的抗穗发芽资源大多数分布于四川省的中部及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7.
小麦品比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兴农5号等7个品种的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从而筛选出适合我市自然条件下种植的优良小麦品种,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本试验。1.村料和方法1.1参试品种及来源编号参试品种来源A兴农5号兴义市种子公司B绵阳309四川C川麦204四川D中超四川E兴育7号兴义市种子公司F兴义7号黔西南州种子公司J川麦24(ck)四川1.2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7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20m2,区长6m,区宽333m,小区间的距离为0.33m,重复间的距离为40cm,四周设2m以上的保护行。1.3试验经过试验安排在桔山镇新场村五组吴加铭…  相似文献   

8.
黔西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品种、密度和底肥试验表明织金县小麦高产栽培与品种、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密切联系,试验条件类似生态区小麦高产栽培宜选择黔麦17号、贵农19号和毕麦19号品种,底施46%高效复合肥20~40kg/667m2,保证基本苗8~12万/667m2.  相似文献   

9.
不同HMW-GS小麦品种在不同地区种植品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分析不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类型小麦品种在河南省不同纬度、不同经度地区种植的品质表现,结果表明,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评分与小麦加工品质密度相关,根据评分可大致评价不同小麦品种的加工品质。在试验区域内,随纬度降低,不同HMW-GS类型小麦品种的主要品质指标均有所下降,但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评分较高的品种受生态环境条件影响较小,在纬度相近、经度不同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品质表现不尽一致。研究还对供试小麦品种的加工利用价值和适宜种植区域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小麦品种资源农艺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对86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农艺性状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在有效分蘖、生育期、株高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存在着较大的极差。不同品种(系)间开花期的最大极差为25d,有效分蘖的最大极差达18个,株高的极差达0.91m,穗粒数极差达到47.8粒,千粒重的最大极差达39.6g,质量性状中也存在着许多明显的差异。这些表明在河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园地的小麦品种资源中存在着极其显著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1.
在沙壤、中壤和黏壤3种质地土壤条件下,以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山农12为材料研究了小麦强势与弱势籽粒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积累特征及其与谷蛋白大聚合体(GMP)粒度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质地土壤上,小麦强、弱势籽粒HMW-GS花后14 d均已形成,强势粒HMW-GS含量明显高于弱势粒,说明强势粒具有较强的HMW-GS积累能力。小麦籽粒HMW-GS含量和GMP含量均表现为黏壤土>中壤土>沙壤土,说明黏壤土有利于HMW-GS的积累。小麦GMP粒径分布范围在0.37~245 μm之间;数目分布呈单峰曲线,体积和表面积分布呈双峰曲线。小麦强势粒GMP>100 μm颗粒数目百分比和体积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弱势粒,强势粒具有更多的大粒径GMP颗粒。小麦HMW-GS含量和GMP含量与<10 μm和<100 μm GMP 颗粒体积百分比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100 μm GMP颗粒体积百分比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大粒径GMP颗粒具有较高的HMW-GS含量。  相似文献   

12.
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从宇  王家义 《种子》2003,(6):38-39
用孢子悬液小花注射接种法测定了47个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分析了小穗侵染率与小麦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7个小麦品种中,没有高抗品种,抗病品种8个,占17.02%,中抗品种27个,占57.44%,感病品种10个,占21.28%,高感品种2个,占4.26%。小穗侵染率与株高、穗长、千粒重、千粒重损失率,穗密度等农艺性状相关皆不显著,与生育期相关极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揭示小麦抗蚜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在田间蚜虫圃对150份小麦品种(系)孕穗期和灌浆期蚜量比值进行2年对比的基础上,选取抗性结果较为一致的材料,利用筛选的54对具有多态性的SSR标记检测了43个不同抗蚜水平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54对SSR标记在这43份不同抗蚜水平小麦品种(系)中检测到365个等位变异,每个引物检测到2~18个等位变异,平均为6.7个;从每条谱带在所有材料中出现的频率来看,变异范围为2.3%~97.7%;多态性信息量为0.05~0.91,平均为0.65;43个小麦品种间的相对遗传距离为0.30~0.90,平均为0.52;SSR标记聚类分析在相对遗传距离为0.55处将43个不同抗蚜水平小麦品种(系)分为五大类群。选育和推广抗虫品种时尽可能选择聚类图中亲缘关系较远的材料;抗蚜品种京冬6号单独聚为一类,与其余品种亲缘关系较远,可作为新的抗源用于抗蚜育种。因此,用SSR分子标记分析不同抗蚜水平小麦品种(系)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可以为培育和推广抗蚜小麦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伟  何庆才  龙增栋 《种子》2005,24(5):86-87
黔麦16亲本以黔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恢复系QR3为母本,QR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在本地及外地(兴义及昆明)进行严格的选育而成,2004年4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于2000~2002两年度参加贵州省小麦区试,平均单产246.5 kg/667m2,生育期201 d,容重761g/L,湿面筋含量31.8%,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适宜(除六盘水外)贵州大部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小麦品种对小麦赤霉病(GibberellaZeae(Schw)Sacc)抗性的表现,是基因型和环境作用的结果,我国众多抗赤霉病品种都与瑞梯(Rieti)有关千丝万缕的联系,小麦品种抗病性越强,其传递给后代的能力越大,在抗病机理上抗侵入兼抗扩展型品种,其抗性遗传力大于单抗侵入或单抗扩展品种,花药残留率(0.7716-0.8036^**)小穗密度(0.8606^**-0.6889^*)剑叶厚度(-0.  相似文献   

16.
三种禾谷类作物强、弱势粒淀粉粒形态与粒度分布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水稻品种武运粳24和扬两优6号、小麦品种扬麦16和宁麦13及玉米品种登海11和农乐988为试验材料,分别提取其成熟期强、弱势粒的淀粉粒,观察比较不同作物及其强、弱势粒间淀粉粒形态和淀粉粒数量、体积和表面积分布特性。结果表明,3种禾谷类作物间淀粉粒形态大小差异明显,粒径表现为玉米>小麦>水稻。水稻淀粉粒呈有棱角的无规则状,小麦淀粉粒呈透镜体状或球体状,玉米淀粉粒呈椭球体状、多面体状或圆球体状。水稻和玉米淀粉粒数量、体积和表面积分别成单峰、三峰和双峰分布;小麦淀粉粒数量呈单峰分布,体积呈微弱的四峰分布,表面积呈三峰分布。水稻、小麦和玉米淀粉粒按各自粒径不同人为划分为小淀粉粒、中淀粉粒和大淀粉粒,分界线分别为1.5 μm和20.0 μm、5.0 μm和50.0 μm、4.0 μm和50.0 μm。3种作物籽粒淀粉粒的总体积主要决定于中淀粉粒体积。3种作物的强、弱势粒间小淀粉粒粒度分布比例及中淀粉粒所占数量比例没有明显差异,但各作物强势粒的中淀粉粒所占的体积和表面积比例均显著高于弱势粒,大淀粉粒的分布比例低于弱势粒。强、弱势粒的中淀粉粒所占体积比例与其淀粉积累量和粒重的高低变化趋势一致。表明淀粉粒体积是决定粒重的一个重要因素,增加弱势粒的中淀粉粒体积或减小大淀粉粒体积可望增加其粒重。  相似文献   

17.
渝麦11号系原重庆市作物研究所(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以PH82-2-2为母本,以重庆面包麦为父本杂交组配,经重庆、昆明两地5年7代系谱选育而成。该品种综合农艺性状好,丰产性强,稳产性高,抗条锈性强,品质较优,是中筋小麦品种,对该地区小麦育种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满足了重庆市粮油结构调整对小麦品种的需求,适应重庆市及相似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期间,黄淮南片麦区的40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中,弱春性品种11个,半冬性品种29个。强筋小麦3个,中筋小麦37个。从地域分布看,河南省26个,江苏省7个,山东省3个、陕西省2个,安徽和河北各1个。从育种单位类型看,各级科研单位育成25个,农业大学育成5个,种子公司及试验站共育成10个。与十一五初期相比,十一五末,国审小麦新品种的亩穗数增加了4.4万,穗粒数下降了1.1粒,千粒重下降了0.2g,产量提高了16.8kg/667m2。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不同套种模式小麦群体发育情况的调查分析,在6:2式套种(6行小麦占地1.25m,2行棉花占地0.6m)模式下,小麦理论减产率为32.43%,绝对边行优势为18.62%,套种实际减产率为14.71%,相对边行优势为26.98%;12:2:2式套种(12行小麦占地2.6m,2行棉花和2行西瓜占地1.2m)模式下,小麦理论减产率为33.33%,绝对边行优势为18.62%,套种实际减产率为14.71%,相对边行优势为38.38%。  相似文献   

20.
冀中南地区小麦品种布局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戎景春 《种子》1992,(6):42-43
小麦是冀中南地区(以下简称该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000多万亩,占粮食总产的50%左右。在小麦生产中,小麦品种布局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增产措施。而每个良种的育成都有一定的生态环境和适宜地带。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才能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