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依据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规划特征,用目标规划法进行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规划。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建立了相应的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目标规划模型,并分析了规划模型的运行过程。  相似文献   

2.
晋西黄土丘陵区生态农业总体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多因素、多层次、多目标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以晋西黄土丘陵区为一个大系统,坚持经济、生态、社会三者效益相结合,采用目标规划和模型,对该区生态农业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现代意义是强调水土流失治理与流域经济持续发展紧密结合,必须综合考虑水土保持工程和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以及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因此,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中运用多目标决策方法是有实际意义的。该文针对具体小流域的治理,阐述了多目标规划模型的建立及求解,并对备选方案进行了较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持续发展下的流域治理规划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流域系统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提出了持续发展下的流域治理规划的程序和模型,该模型包括资源开发模型、人口模型和环境治理与保护模型。  相似文献   

5.
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多因素、多层次、多目标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以晋西黄土丘陵区为一个大系统,坚持经济、生态、社会三者效益相结合,采用目标规划的模型,对该区生态农业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在于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以实现小流域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治理目标;为实现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高标准、高效益和规模化,在规划设计中,必须采用先进的计算分析手段,使规划方案更合理、更可靠。结合万家沟小流域的自然情况,建立线形规划的数学模型,土地利用得到优化调整,经果林的规模进一步扩大,部分坡耕地改为梯田,荒山荒坡得到改善利用,水土流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开始良性循环。但LP模型是静态的模型,对于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模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小流域是一个多功能、多效益的复杂系统,需要实现多目标优化,在某种意义上,LP模型是片面的、单一的。尚不能优化动态结构,其研究成果还有待于实践去验证。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系统规划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始端已知、终端基本固定、具有时间延迟效应的离散时间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可以通过LQ(Linear Quadratic)最优控制模型加以求解。系统动力学模型、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及多目标规划模型是有代表性的宏观经济分析调控模型,作者将三者有机结合用于解决上述问题。与LQ最优控制模型相比,这种集成模型具有很多优越性,它同样适用于一般性的区域经济规划、调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 针对新疆白杨河流域存在供需用水矛盾、地下水超采、生态用水量被挤占等问题,对该流域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为新疆白杨河流域经济健康发展及水资源分配提供合理依据。[方法] 运用水资源综合评价模型对新疆白杨河流域、达坂城区、托克逊县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建立以缺水量最小、经济效益最大、公平性最优为目标函数的多目标模型,采用第二代非支配排序算法(NSGA-Ⅱ)对多目标模型求解,获得理论最优配水方案。[结果] 新疆白杨河流域综合评价指数为1.0;规划年(2030年)水资源优化配置后,相对于ARIMA模型预测结果和计划配水方案用水量分别减少23.7%和9.9%,而GDP分别增加10.5%和降低1.4%,流域配水公平性由差距悬殊到绝对平均。[结论] 新疆白杨河流域水资源目前处于濒临超载和轻度不协调状态;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能够实现地区的水资源高效利用及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9.
以渭北旱塬淳化县秦庄沟流域为例,分析了小流域系统内部生态、经济、社会三大子系统相互作用的关系。以水土保持为中心,以沼气池为纽带,生态、经济、社会治理目标为衡量依据,运用VENSIM软件构建SEE(社会-生态-经济)系统动力学模型,量化分析了生态、经济、社会3大子系统的综合治理效益,并对系统2011-2026年时间段内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模拟。模拟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方案3(人均产粮目标为350 kg的自给型模式)为水土保持生态设计的优化方案。该模式从源头上改变了秦庄沟流域系统恶化的趋势,可使生态系统中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消除点源面源污染;使流域的生态农业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人均收入达到6 000元;可以在全流域实现饮水安全,出行便利和改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0.
把经济计量学方法、预测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相结合,在对县乡工业经济系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县乡工业经济系统的动态模型,而后将其进一步转化为目标规划模型,并且结合吉林省大安县社会经济综合规划,应用于工业子系统。经Siemens(西门子)中型计算机计算,求得了模型的最优解,为制定长远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沟壑区王东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黄土高塬沟壑区王东沟流域1986—2013年间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分析不同演变阶段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间的耦合态势,为该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黄土高塬沟壑区王东沟流域长期监测数据和农户调查资料,建立了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耦合度模型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中的耦合态势进行了分析。[结果](1)黄土高塬沟壑区王东沟流域1986—2013年间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指数呈上升波动趋势。(2)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中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耦合态势经历了恢复发展阶段、协调发展阶段、恢复发展阶段,目前处于协调发展阶段。[结论]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中,通过农业资源合理调配,促使农业经济获得新的增长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够高效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安全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近70年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为基础,利用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中所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纸坊沟流域不同发展阶段标志年份的农业生态经济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得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在1938、2000、2005年处于亚安全状态,1958、1975年处于极端不安全状态,1985、1990、1995年处于不安全状态。通过对农业生态经济安全变化驱动力的分析,预测了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安全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黄土丘陵区实现农业生态经济安全的策略:以培育主导产业为中心,完善农业系统循环链网,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业资源的有效、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从生态经济系统分析角度出发,对小流域生态经济结构及其演变进行分析,以期评价小流域生态经济效益。对比分析了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土地利用结构及其适宜性、产业结构、消耗结构和饲料生产平衡,利用线性模型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优化模拟,采用描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多样性指数描述流域经济系统稳定性,并用静态和动态模型对治理经济效果进行评价。流域农、林、牧用地比例由1990年的6.2:2.0:1.0变为2003年的1.9:1.4:1.0;农业产值所占比重由79.6%下降为54.8%;林业、牧业、副业产值比例分别由9.6%、9.6%、1.1%上升为22.7%、15.1%、7.4%。收入多样性指数呈增加趋势,消耗结构趋向合理,饲料供需平衡,经济评价中各指标均显示经济效益显著,表明生态经济结构明显有利于生态经济系统的进展演变,流域生态经济结构趋于稳定,生态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密云水库集水区生态经济分区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生态经济分区是宏观管理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旨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利用自然资源的关系,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从生态经济系统原理出发,选择了53个适合密云水集水区生态经济系统分类的特征指标,以乡为分类的基本单元,应用5种聚类分析方法对密云水库集水区(北京)38个乡(镇)进行了不重叠,内在的等级聚合分类,结果表明,离差平方和法分类效果最好,用此方法将全区划分为5个生态经济区和8个  相似文献   

15.
黄土丘陵区退耕前后典型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应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从资源的投入和产出结构角度对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草政策实施前后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资源利用、环境压力、能值指标变化及生态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退耕前,该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农产品总产出能值为7.53E+18 sej,退耕后减小了1.50E+17 sej,单位面积农产品生产力由退耕前的5.38E+15 sej/hm2上升到退耕后的1.68E+16 sej/hm2,畜产品的产出能值有所下降。退耕后系统生产优势度指数由退耕前的0.60上升到0.72,系统稳定性指数由退耕前的0.51增加到退耕后的0.53,退耕后流域人口承载力较退耕前大。退耕前后该流域能值投入率及环境负荷几乎无变化,净能值产出率由0.11增加到0.29,退耕前流域人均能值用量为5.16×1015 sej,退耕后增加到5.41×1015 sej,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由退耕前的2.55上升到退耕之后的6.69。退耕后,能值-货币比为2.21×1012 sej/$,与退耕前相比变化不大。为了使该流域的农业生态系统更加持续稳定的发展,需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优化资源投入配置,提高资源生产效率,减小环境负荷,逐步走向系统可持续性不断增强的健康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6.
以内蒙古科尔沁地区牛固图小流域为例,阐述了该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型综合治理模式建立的整体规划及具体布设,并分析了其效益.结果表明,通过对流域进行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型综合模式治理,将流域治理,区域特色,市场推动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使区域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而且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为我国北方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型综合治理模式探索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小流域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探讨小流域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与方法问题 ,初步提出 4个工作研究部分 ,首先要进行小流域的生态经济系统分析 ,明确小流域在不同位置上的功能差异和存在的问题 ;其次根据小流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点 ,采用土地适宜性评价 ,研究小流域的自然适宜性 ,生态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 ,分析小流域农业经济发展优势 ,确定其最佳农业产业结构和具体的优化目标 ;再用目标规划确定其数量结构 ;最后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 ,确定其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最终将最大限度地使小流域土地得到优化配置 ,功能与潜力得到发挥 ,达到可持续发展目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由于水土流失在我国造成的生态环境危害和对经济发展的限制,提出应以生态经济系统的调控理论,实行小流域综合治理,使生态失调和经济落后的水土流失小流域回复到更佳的优化生态经济系统中,提出了实行调控模式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王维明 《水土保持研究》1997,4(1):134-137,165
通过对草仔坝小流域5年的治理效益分析,表明综合治理措施已显见成效。水土流失已得到控制,植被正在恢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1993年小流域粮食总产量比治理前增加483t,总收入增加128万元,预测到2000年可达822万元。小流域已初步形成良好的生态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20.
以纸坊沟流域1938—2008年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各阶段的农用地功能进行判定,并采用单一动态度指数和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分析了其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随着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演变,该流域农用地功能经历着"生存、生态功能→收入、就业功能→生态、收入功能"的演变过程;流域农用地的利用方式也经历了林地向耕地流转→耕地向园地和林地流转的过程;引起这一演变过程的驱动要素主要是流域人口、农民需求、农业效益以及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