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施肥对青岛市设施蔬菜产量、净产值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进一步提高设施蔬菜的施肥效率, 减少肥料成本和对环境的污染, 对青岛市设施蔬菜施肥状况及其对产量、净产值和土壤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设施黄瓜和番茄氮、磷、钾肥施用均明显过量。黄瓜N、P2O5、K2O年施用量分别为1 841.5 kg·hm-2、864.0 kg·hm-2和1 978.7 kg·hm-2, 番茄N、P2O5、K2O年施用量分别为1 436.7 kg·hm-2、833.6 kg·hm-2和1 643.7 kg·hm-2。施肥中有机/无机肥料养分比例较为合理, 重视了有机肥的施用。年度施用N、P2O5、K2O量及其总量对年度蔬菜产量、净产值有明显影响, 存在着线性方程关系。随着年度施氮量的增加, 土壤NO3--N含量明显增加, 31.4%的农户设施蔬菜田土壤NO3--N含量居高和较高水平。土壤速效磷含量随年度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 74.3%的农户设施蔬菜田土壤速效磷为高水平。68.6%的农户设施蔬菜田土壤为酸性和微酸性, 有向酸性发展的趋势。生产中应适量减少氮、磷和钾肥投入,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秸秆生物处理等技术, 促进青岛市设施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合理的养分供应对基质栽培蔬菜的优质高效生产尤为重要。通过研究氮、磷、钾不同施肥量及配施比例对戈壁滩日光温室基质栽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明确获得基质栽培高产优质辣椒的适宜氮、磷、钾用量及养分配比。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以产量和品质综合得分为目标函数,以氮、磷、钾施用量3个因素为因变量,构建数学模型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基质栽培辣椒产量及品质均有显著影响,对辣椒产量的影响排序为钾肥>氮肥>磷肥;对辣椒品质综合得分的影响排序为氮肥>磷肥>钾肥;当氮、磷、钾肥用量分别达376.22、164.41、595.31 kg/hm2时,边际产量效应值降至0,当氮、磷、钾肥用量分别达245.13、115.65、367.13 kg/hm2时,边际品质综合得分效应值降至0。氮磷、氮钾、磷钾互作对产量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对氮而言,钾的交互效应大于磷;对磷而言,钾的交互效应大于氮;对钾而言,氮的交互效应大于磷。利用模型进行计算机模拟,本试验条件下辣椒产量超过53000 kg/hm2时的氮肥施用量为233.36~307.76 kg/hm2,磷肥施用量为112.71~149.74 kg/hm2,钾肥施用量为360.01~475.88 kg/hm2。辣椒品质综合评分在84分以上的氮肥施用量为193.12~267.17 kg/hm2,磷肥施用量为90.74~153.19 kg/hm2,钾肥施用量为289.67~437.25 kg/hm2。综合来看,获得高产优质的戈壁日光温室秋冬茬基质栽培辣椒的氮肥施用量为233.36~267.17 kg/hm2,磷肥施用量为112.71~149.74 kg/hm2,钾肥施用量为360.01~437.25 kg/hm2,适宜的N、P2O5、K2O施用比例约为1∶0.48∶1.54。  相似文献   

3.
作物秸秆含有丰富的磷、钾等营养元素,但秸秆还田下晚粳稻最佳磷钾配施目前尚不明确。采用磷钾两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磷(P2O5)0,63.75,127.50,191.25 kg/hm2(记P0、P1、P2、P3)和钾(K2O)0,102,204,306 kg/hm2(记K0、K1、K2、K3)各4个水平。在水稻成熟期取样测定产量、品质及精米氮素累积量。结果表明:磷肥和钾肥均显著提高了晚粳稻产量、干物质量和收获指数,且二者具有显著互作效应;磷钾合理配施可协同促进晚粳稻产量,当磷、钾肥用量分别62.45 kg/hm2和206.08 kg/hm2时实现较高产。同时,适宜磷钾配施也显著协同提高精米氮素累积量。磷钾合理配施能够提高稻米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及胶稠度,但增加了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及粗蛋白含量。除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及冷胶黏度在钾肥用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各RVA谱特征值在钾肥、磷肥及二者互作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其中增施钾肥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及冷胶黏度均先增后降。南方晚粳稻实际生产中应重视优化磷钾配施比例,在土壤地力中上等及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采用P1K2的施肥方案可充分发挥磷钾的协同促进效应,同步实现晚粳稻高产、高效并兼顾优质生产。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氮、磷、钾肥配施对胡麻生长的影响,采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设计,研究了3种施肥梯度下胡麻经济性状、产量、增产率、肥料贡献率和产投比等的变化,并进行胡麻产量肥效模型函数拟合。结果表明:低氮、磷、钾和中氮、磷、钾施肥水平有利于提高胡麻经济性状指标;施氮、磷、钾处理下胡麻产量较不施氮、磷、钾肥处理提高了4.95%~24.07%,胡麻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长呈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当氮(N)、磷(P2O5)、钾(K2O)分别为75、67.5、72 kg/hm2时胡麻产量最高;钾肥对胡麻产量的贡献大于氮肥和磷肥,高磷具有明显的减产效应;通过肥料效应函数拟合分析,本试验条件下推荐最高施肥量为:N 69.1 kg/hm2,P2O5 51.5 kg/hm2,K2O 63.4 kg/hm2,最佳施肥量为:N 39.6 kg/hm2,P2O5 26.5 kg/hm2,K2O 25.7 kg/hm2。  相似文献   

5.
施磷对玉米吸磷量、产量和土壤磷含量的影响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给玉米磷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在低磷土壤(Olsen-P 4.9 mg·kg-1)上, 通过田间试验, 研究了施磷0(T0)、50 kg(P2O5)·hm-2(T1)、100 kg(P2O5)·hm-2(T2)、200 kg(P2O5)·hm-2(T3)、1 000 kg(P2O5)·hm-2(T4)对两个玉米品种"鲁单9002" (LD9002)、"先玉335"(XY335)的产量、磷素吸收利用及根际磷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两玉米品种根际土、非根际土速效磷含量在不同生育时期都表现为T12O5)·hm-2的T3处理非根际土转化为根际土土壤磷的量最大, 同时玉米生物量、产量、磷转移量也达到最高, 而施磷1 000 kg(P2O5)·hm-2处理玉米生物量、产量与中磷水平相比没有显著增加, 但植株吸磷量较高。XY335的花后磷转移量小于LD9002。相关分析表明, LD9002根际土、非根际土速效磷含量与茎、叶吸磷量之间显著相关, 以播种后79 d与茎、叶磷浓度、吸磷量、生物量、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最高; 而XY335根际土、非根际土速效磷含量与茎、叶磷浓度之间显著相关, 在播种后47 d期间与茎、叶磷浓度、吸磷量、生物量、产量之间的相关性最好。因此, 在低磷土壤上, LD9002和XY335分别在播种后79 d和47 d时是植株对磷的敏感期, 可以通过测试根际土、非根际土速效磷含量来反映土壤的供磷状况; LD9002在79 d时最大吸磷量需要的根际土、非根际土速效磷含量分别为54.95 mg·kg-1、32.99 mg·kg-1, XY335品种在47 d时最大吸磷量需要的根际土、非根际土速效磷含量分别为51.24 mg·kg-1、35.35 mg·kg-1; 施磷量1 000 kg(P2O5)·hm-2处理两品种玉米产量、生物量、磷积累量与施磷量100~200 kg(P2O5)·hm-2处理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前胡产量和指标成分积累规律的影响,为前胡高效施肥和提产提质提供理论 依据。以白花前胡为材料,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氮(N 用量分别为 0、36.8、 73.6 kg/hm2)、磷(P2O5 用量分别为 0、24、48 kg/hm2)、钾(K2O 用量分别为 0、41.6、83.2 kg/hm2)配施对前胡 产量、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浸出物、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及根部养分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 肥相比,合理配施可提升根际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增加根部氮、磷、钾积累量,促进产量增加,提高白花前胡甲 素、白花前胡乙素、浸出物含量。配施后,前胡品质在 12 月下旬最佳。此时,前胡在 T5 处理(N 36.8 kg/hm2, P2O5 48 kg/hm2,K2O 0 kg/hm2)下 3 种指标成分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年版)相关要求,且生物量 达到 32.54 g/ 株,与不施肥相比增加了 49.95%。前胡的适宜配施方式为少施氮肥、适量增施磷肥,适宜收获时期 为 12 月下旬,适宜氮磷配施用量为施氮量 36.8 kg/hm2,施磷量 48 kg/hm2。  相似文献   

7.
减量施肥对湖垸旱地作物产量及氮磷径流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明洞庭湖区旱地生产中的氮磷盈余问题, 利用在该区域连续两年的玉米 油菜轮作田间小区试验, 研究了常规施肥[玉米: 400 kg(N)·hm-2, 90 kg(P2O5)·hm-2, 135 kg(K2O)·hm-2; 油菜: 180 kg(N)·hm-2, 65 kg(P2O5)·hm-2, 60 kg(K2O)·hm-2]、常规施肥减氮15%、减氮30%、缓控释肥减氮30%+减磷20%、常规施肥减磷20%共5个处理下, 玉米和油菜产量、氮磷肥利用率、氮磷径流损失量以及土壤氮磷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研究区域现有施肥水平下(常规施肥), 减量施肥对玉米和油菜产量没有显著影响; 缓控释肥减氮30%+减磷20%处理下玉米和油菜对氮磷养分的利用率显著提高, 其中氮素利用率较常规施肥处理两年平均提高7.96%和4.89%、磷素利用率提高2.02%和2.56%; 同时, 减量施肥各处理下氮磷径流损失量与常规处理比较, 分别减少3.54%~29.36%和7.14%~35.71%; 试验期内, 减量施肥下土壤全量氮磷及硝态氮含量与常规施肥处理无显著差异。根据本研究结果, 各施肥处理中, 以缓控释肥减氮30%+减磷20%处理效果更佳。研究结果可以为该地区旱地作物合理施肥、区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和洞庭湖区水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明确吉林省西部生态区玉米作物的氮、磷、钾肥施用效果及养分吸收利用特征,为该地区肥料的合理配置与施用提供依据,对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及农业绿色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基于2015—2019年中央财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吉林省西部布置的360个玉米“3414”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的玉米产量,对比分析氮、磷、钾肥的增产效应以及不同肥料的农学效率和肥料贡献率。结果表明,吉林省西部生态区玉米氮磷钾配施N2P2K2处理(N、P2O5、K2O施用量分别是209.20、97.80、85.15 kg/hm2)的玉米产量最高,平均产量为9.46 t/hm2,较不施肥处理平均增产50.64%。与各缺素处理相比,增施氮、磷、钾肥平均增产2.21、1.37、1.32 t/hm2 ,增幅分别为37.81%、23.65%、22.41%。与不施肥处理比较,缺素处理的玉米产量差异显著,其高低顺序为N2P2K0(8.14 t/hm2)>N2P0K2(8.09 t/hm2)>N0P2K2(7.25 t/hm2),表明吉林省西部玉米的养分限制因子顺序为氮>磷>钾。施用氮、磷、钾肥增加玉米养分吸收量(N 192.5 kg/hm2、P2O5 86.5 kg/hm2、K2O 217.4 kg/hm2)。在吉林省西部生态区,玉米作物的氮、磷、钾肥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15.11 kg/kg N、22.28 kg/kg P2O5、19.44 kg/kg K2O,平均利用率分别为39.50%、29.27%、45.71%,平均肥料贡献率分别为23.72%、17.59%、14.97%。吉林省西部生态区玉米施肥的增产效果和肥料利用率较高,但仍应结合当地土壤条件,积极进行培肥改良,并应用减肥增效等相关技术,根植科学施肥理念,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实现玉米增产和土壤肥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不同肥料用量和配比对西瓜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探索西瓜的适宜施肥量和养分配比, 通过田间试验, 研究了不同肥料用量和配比对西瓜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 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 减氮磷钾处理的西瓜产量、Vc含量分别增加0.77%、17.18%, 还原糖含量、硝酸盐含量分别减少12.56%、27.94%; N、P2O5、K2O养分总量相同、比例不同的3个处理间相比, 减氮磷增钾处理的西瓜产量、Vc含量、还原糖含量均最高, 硝酸盐含量最低; 习惯施肥、减氮 磷钾、减氮磷、减氮磷增钾4个处理的西瓜秧中N、P2O5、K2O含量比例分别为: 1︰0.18︰2.26、1︰0.22︰2.66、1︰0.26︰2.75、1︰0.19︰2.46; 西瓜皮中N、P2O5、K2O含量比例分别为: 1︰0.34︰2.78、1︰0.34︰2.60、 1︰0.30︰2.37、1︰0.29︰2.14。综合考虑各项指标, 在本试验条件下, 施肥总量比习惯施肥量减少36%、N︰P2O5︰K2O为1︰0.41︰1.28是西瓜最优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豆最佳施肥量和种植密度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施肥量和种植密度是影响大豆高产的重要因素。在收集了大量的大豆试验数据(1998~ 2017年)基础上,通过拟合氮、磷、钾肥用量和种植密度与产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得出最佳的施肥量和种植密度,通过逐步回归分析了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春大豆和夏大豆的产量逐年增加,平均产量分别为 2 610和 2 724 kg/hm2。夏大豆最高产量下的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 N 96 kg/hm2、P2O5 80 kg/hm2和K2O 126 kg/hm2;春大豆最高产量下的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 N 71 kg/hm2、P2O5 108 kg/hm2和K2O 74 kg/hm2;实现夏、春大豆高产的最佳密度分别为 27万和 34万株/hm2。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磷用量对春大豆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钾肥和密度;在夏大豆产区,密度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磷肥用量。种植密度是大豆高产的关键因素,春、夏大豆需要提高种植密度获得高产,同时均应注重磷肥施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在方案编制、审查、批复环节已经形成了十分完善的体系,但在水土保持方案落实阶段,却存在着与前期完善的编制、审查、批复体系不相适应的现象.结合近年来水土保持方案落实及验收工作的实践,通过分析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设计的衔接保障、水土保持方案落实的机制保障、水土保持措施落实的奖罚机制,对水土保持方案落实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冻融作用引起水土流失,造成磷分等无机污染物流到下游江河湖泊等水体,引起非点源污染,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首先从农田土壤磷分、植物体内磷分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磷3方面介绍冻融作用对磷分转化迁移的影响;然后对冻融作用磷流失的防治提出增施有机肥、合理密植、恢复并改良植被、封育、退耕还林(草)等建议;最后,提出我国未来冻融作用对磷分转化迁移研究在土壤磷分水平、垂直方向上迁移转化机制,植物体内磷分迁移转化机制,微生物生物量磷迁移转化机制,以及冻融过程磷分流失模型方面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3.
水土保持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亟须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发挥水土保持科技创新驱动能力,推动中国水土流失防治进程。系统总结了近年水土保持科技在中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不同领域中发挥的重要支撑作用,全面分析了目前水土保持科研工作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科研能力。从科技助推政府职能转变,重点支持科研方向,加大科技投入,科研基础设施管理,学科与人才建设,科技协作等方面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水土保持科技工作发展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4.
光温变化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重庆竹溪镇再生稻适宜生态条件、光温变化特征以及光温气候生产潜力的分析结果表明,重庆东部地区温度因素是限制再生稻产量的重要因子,平均温度和最低温度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年际变化较小,波动系数为0.1~0.2,而光照条件、天空覆盖度也是影响再生稻产量的重要方面,其年际变化较大,前期(腋芽萌发期)波动系数为0.4~0.7,后期(抽穗~成熟期)为0.7~1.4。研究区域光温资源较丰富,光温生产潜力年际波动幅度虽然很大,距平百分率在-7.2%~4.8%之间波动,但其与实际产量之间仍有很大差距,可通过改良品种、提高农业措施使再生稻获得超高产。  相似文献   

15.
湿冷系统运行特性及其在果蔬预冷保鲜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湿冷系统所具有的“三循环”特征,分析了该系统中气液传热传质机理,通过对物料的适应性试验,对系统的运行特性进行了检测,说明湿冷系统的优点在于:蒸发器不用除霜,提高了制冷压缩机的运行效率,冷库具备较为稳定的高湿低温环境,比普通机械冷库更适合于果蔬的预冷和储藏保鲜  相似文献   

16.
从石亭江水灾泛滥引发思考,寻找原因,认为人为水土流失是诱发水灾的重要原因,指出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弃土弃渣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总结了江西省高速公路建设弃土弃渣产生的原因,分析探讨了由弃土弃渣场地的选择、排水工程、边坡防护工程和植被恢复工程为核心的弃土弃渣防治技术,并对高速公路弃土弃渣的预防监督工作提出了建议,以资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8.
水土保持旅游的有关概念及水土保持旅游资源的类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水土保持生态系统、水土保持旅游资源及水土保持旅游的科学内涵,论述了水土保持与旅游的关系.水土保持可为发展旅游提供一定的旅游资源,为某些旅游地、景区景点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加景区景点美感.开展水土保持旅游可以提高水土保持社会经济效益.分析了水土保持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旅游功能,提出了应加强水土保持部门与旅游部门的合作,增加水土保持旅游开发意识,开展有关水土保持旅游研究,培育典型,不断总结经验等促进水土保持旅游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对水保科技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水保科技发展的基本目标是 ,在黄土高原不同类型区建立若干个高标准的水土保持试验示范区 ,提出不同尺度、不同生态类型的综合治理模式、配套技术及管理机制 ;采用现代空间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 ,建立起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水土保持数据库和决策管理系统 ;探索并解决一批前瞻性、战略性、方向性的重大理论和生产急需的关键性技术问题 ;建立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体系 ,提高科技对生态建设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20.
针对原"水土保持规划"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新"水土保持规划与设计"课程是根据我国目前生产实际的需求,在原"水土保持规划"课程基础上整合形成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骨干课程。新"水土保持规划与设计"教学实践环节体系设计了"规划整体"和"典型流域治理措施设计"2个方向共8个方面的具体内容,既可反映整体水土保持规划的要求,更好地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要求,又可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深度,同时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