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2006年7月对岷江上游部分水电站弃渣场的调查,统计分析各渣场现有堆渣量与设计堆渣量的差值,从而得出各渣场流失量与堆渣量的比值,即为流弃比;分析流弃比产生的原因和组成,提出岷江上游地区以石料为主的临河型渣场流弃比取值范围,为以后该地区和其他类似地区的同类型渣场的水土流失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尤溪县际头大理石矿区的现场调查和开采方案的评估,预测该项目的水土流失总量为25 268.7t,排土场、临时堆土场是该项目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水土流失量分别占水土流失总量的48.58%、29.16%。堆渣流弃是该项目水土流失的主要途径,其水土流失量占水土流失总量的96.96%。建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应当重点针对排土场、临时堆土场、临时石料场的堆渣提出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弃土弃渣是工程建设的产物,如何安全、合理地堆放弃土弃渣是工程建设单位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陇南土石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弃渣量大且石多土少,受地形条件限制,弃渣场选址比较困难,若选址不合理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设计不合理,则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通过对位于陇南土石山区的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甘肃段36个弃渣场位置、弃渣量、占地面积、堆渣高度、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评价其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分析了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主要包括渣脚拦挡、斜坡防护、渣顶整治和截排水工程,应根据弃渣场类型、堆渣高度、渣体性质、弃渣场的综合利用方向等合理确定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重庆奉云段高速公路水土流失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高速公路水土流失特点采用时空二维法分施工期、运营初期两个时段对重庆奉云段高速公路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扰动地表区、弃渣场、表土临时堆置区、桥涵基础弃渣水土流失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高速公路水土流失总量为46.28万t,新增水土流失量42.07万t,水土流失新增指数为9.99,其中弃渣场、扰动地表区新增水土流失量分别占水土流失总量的54.58%、42.07%,弃渣场和扰动地表区是严重水土流失区;施工期水土流失强度为运营初期的59.2倍,是严重水土流失时段.对USLE在高速公路水土流失预测中参数取值方法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以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弃渣场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进行低空遥感监测,分别采用Pix4Dmapper、PhotoScan和Pixel-Mosaic软件对无人机低空遥测影像进行处理,通过三维建模分析弃渣场的最大堆渣高度、堆弃面积和堆渣量等水土保持监测指标,探索智能化、高精度监测手段在工程实例中的应用实效。结果表明,处理结果与实测值最大误差不超过4%,满足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精度要求,且更加高效便捷,可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开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水力风力交错侵蚀区弃渣场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赤峰市林西县东台子水库弃渣场为例,针对水力风力交错侵蚀区大型沟道型弃渣场的弃渣堆放特点,环境特点、安全稳定要求及水土保持总体防治要求,提出了弃渣场渣脚修建挡渣墙、堆渣边界修建截水沟、渣面土地整治后采取草方格沙障及植树种草绿化等防护措施,形成综合的水土保持防治体系,可为水力风力交错侵蚀区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借鉴经验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以衢州市龙游县高坪桥水库弃渣场为例,针对沟道型弃渣场的弃渣堆放特点、区域环境特点、工程安全稳定要求及水土保持总体防治要求,提出了在弃渣场下游坡脚位置建挡渣墙、堆渣边界修建截水沟,对渣面土地整治后采取植树种草绿化,以形成综合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3])。  相似文献   

8.
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东台子水库弃渣场为例,针对大型沟道型弃渣场的弃渣堆放特点、区域环境特点、工程安全稳定要求及水土保持总体防治要求,提出了在弃渣场渣脚修建挡渣墙、堆渣边界修建截水沟,对渣面土地整治后采取草方格沙障及植树种草绿化等建议,以形成综合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9.
为探求云南省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弃渣场的土壤流失特征,以昆明—石林高速公路弃渣场为研究对象,在弃渣场边坡上布设观测小区进行了定位监测,分析了渣体粒径、降雨、堆渣坡度对弃渣场土壤流失的影响以及渣体坡面土壤流失的特点。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其他影响渣体坡面侵蚀因素的情况下,弃渣场渣体的土壤颗粒粒径越大、砾石含量越高,土壤流失量就越大;降雨量越大,土壤流失量就越大;坡度越大,土壤流失量也越大;在渣体坡面侵蚀中,沟蚀现象比较严重,有的流失强度高达37656 t/km2,且以细沟、浅沟侵蚀为主,细沟、浅沟侵蚀量占沟蚀总量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地调查黑河上游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分析了弃渣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类型和植物种类及植被覆盖度,提出了3种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模式:临河型弃渣场的配置模式为拦渣堤(浆砌石、铅丝石笼)+干砌石护坡+覆土+人工恢复植被+自然修复;坡地型弃渣场的配置模式为挡渣墙(浆砌石)或浆砌石护坡+干砌石护坡+截(排)水沟+土地整治+人工恢复植被+自然修复;平地型弃渣场的配置模式为挡渣墙(浆砌石、干砌石)+覆土+人工恢复植被+自然修复。在此基础上,分析评价了典型弃渣场水土保持配置模式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国水电工程建设迎来快速发展阶段,国家陆续出台了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对水电工程弃渣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水电工程弃渣处置面临土石方综合利用有限、项目间统筹调配难度高等问题,弃渣场选址受到高山峡谷地形限制和河道管理范围、生态保护红线等约束,选址困难。在分析水电工程弃渣处置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优化工程设计,减少水电工程开挖量;提高土石方综合利用率,减少弃渣量;新建库区弃渣场选址纳入审批许可范围,做好弃渣场稳定性论证;完善弃渣防护措施,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实行弃渣场分类管理等。  相似文献   

12.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弃渣场是重点,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中截水沟设计是不可忽略的一项重要措施。弃渣场截水沟布设,主要是防止上游坡面或沟道来水冲刷、损毁弃渣场渣面、渣坡,保证弃渣场稳定。截水沟设计需要更规范、更准确,在此基础上,以坡地型(含平地型)和沟道型两种典型弃渣场为对象,对截水沟设计等内容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广东省某风电场工程弃渣场为例,介绍了弃渣场的选址、容量、堆高等设计及相应防护措施布设,主要包括拦渣工程、防洪排导工程和植被恢复工程。  相似文献   

14.
新技术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针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特点,在分析现有监测技术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新技术开展项目监测的方法。通过分析和初步试验认为,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快速监测项目建设前后土地利用动态变化;GPS除能完成定位外,可以监测弃土弃渣体积和堆弃渣面积;三维激光扫描仪可以精确监测堆弃渣坡面、管线工程边坡的水土流失量;基于普通数码相机的摄影测量技术可以监测弃土弃渣、开挖量等指标。  相似文献   

15.
赵山渡水土保持工程中弃渣场的布置及防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弃渣场的布置及防护是赵山渡水土保持工程的重点。赵山渡共设置弃渣场 32处 ,分属于 10个标段。根据《浙江省飞云江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初定的挡渣墙和拦渣堤堤线 ,结合征地范围和堆渣实际情况 ,选定工程总体布置 ,严格依据弃渣场布置原则 ,对 32处弃渣场进行精心布置 ,采用了 1∶1 5草皮护坡和直立式M7 5浆砌块石挡墙防护两种防护型式。并结合高楼 2 #弃渣场和石塘岭 2 #弃渣场两个工程实例对弃渣场布置中应依据的布置原则和布置情况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6.
紫金山大型铜金矿动态开采水土保持措施补充整合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善沐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4):186-189,199
针对紫金山矿区动态开采引起弃渣量、堆渣场等情况不断变化,给水土流失防治带来新困难和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在深入调查矿区水土流失现状、特点、趋势基础上,分析了现有水土保持措施的安全有效性,提出了该矿的开采区、排土(石)场、堆浸场、道路等重点部位水土保持措施补充整合具体方案及有关建议,为该矿完善水土保持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物理性质变化特征及类型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各种生产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弃土弃渣场,由于其失去了原生土壤的结构且具有较陡的松散堆积面,是人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地貌单元。以重庆典型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弃土弃渣物理力学性质变化特征基础上,划分了弃渣场类型并分析其生态修复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生产建设项目弃土弃渣物质组成特征差异明显,矿产资源开发建设工程物质组成复杂,砂粒(2 mm)含量为39.24%;线性建设工程以石砂质渣体居多,而城镇建设工程弃渣以土质弃渣为主。2)与原状土壤相比,弃土弃渣受人为机械扰动而其物理力学性质特征显著;紫色土弃渣平均紧实度(1.86 g/cm3)远大于原状土壤(1.27 g/cm3),渗透性(0.28~26.03 mm/min)高于原状土壤(0.73~6.22 mm/min),抗剪强度和液塑限指数相比土壤也明显降低,直接影响其自身稳定性和抗侵蚀性能。3)在生产中可根据弃渣场物质组成、原地貌类型、上游有无汇水面积进行类型划分,并以堆放方式作为主要依据评价弃土弃渣堆积体的土壤侵蚀特征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水电工程是产生弃渣量非常巨大的生产建设项目,目前弃渣产生的水土流失及危害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在总结现有水电工程弃渣场类型划分方法的基础上,为了更全面、有针对性地反映水电工程弃渣场特征,探索性地引入复合型弃渣场,同时初步提出几类常见的复合型弃渣场,并就其主要的水土流失防治特点、水土保持设计要点等进行探讨,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促进水电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设计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基于昆明市清水海供水及水源环境管理项目为期5年的土壤流失量监测结果,分析了项目区弃渣场土壤流失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各类型弃渣场侵蚀模数差异明显,侵蚀模数呈V地形类弃渣场U地形类弃渣场平台类弃渣场;随着施工的进行,V地形类和U地形类弃渣场的侵蚀模数明显减小,平台类弃渣场侵蚀模数则较为稳定;2014年各类型弃渣场侵蚀模数急剧减小,说明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对控制弃渣场土壤侵蚀具有重要作用;施工结束后,大多数弃渣场侵蚀强度降为微度侵蚀,低于容许值。  相似文献   

20.
结合铁路工程工期长、挖方量大、弃渣场多等特点,探讨了铁路工程弃渣场补充水土保持方案中存在的弃渣场变更原因分析不充分、现状情况介绍缺乏针对性、制约因素分析不规范等共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