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4篇
综合类   1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种养加产业宏观耦合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生态系统耦合的理论方法,旨在添补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耦合研究现实缺失,在宏观尺度上,初步探讨性地提出了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宏观耦合格局,主要从系统种养加产业宏观耦合的条件、实现途径(包括农牧业系统耦合的实现途径、农产品加工业系统耦合的实现途径及系统与外部系统多途径耦合的实现途径三部...  相似文献   
2.
调控栽培对辣木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梳理了近年来国内有关调控栽培对辣木生长影响的相关研究,通过繁育措施、施肥调控、水分调控、密度调控、病虫害控制等方面的阐述,为我国辣木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在辣木种植过程中科学引导和管理,不断提高规范化种植水平,推进辣木种植产业链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针对西南干热河谷旱季休闲农田面积扩大的实际,选择旱季初和旱季末2个时段,研究24 h休闲农田温度与农田蒸发量的变化规律及协同关系。结果表明:休闲农田温度曲线和蒸发量累计曲线大致呈现波形函数曲线变化,随着土壤深度和农田覆盖物的增加,曲线依次向后推移,波幅也逐渐变小,表明农田覆盖物对土壤起到一定的稳温和保水作用,可明显降低农田土壤水分散失;休闲农田温度与农田蒸发量的协同函数均呈现正向协同关系,且协同系数普遍较大,随着土壤深度和地表覆盖物逐渐增加,协同关系逐渐减弱,而干旱却有利于协同关系加强,说明在气候干燥区,农田温度升高,农田蒸发量增大,温度与蒸发量的协同关系增强,农田温度仍然是农田蒸发的主要推动因素。故西南干热河谷地区要开发利用季节性休闲农田,就必须做好旱季农田土壤水分的保蓄,增加地表覆盖物,减少农田水分的无效蒸发,为休闲农田的开发利用奠定良好的水分基础。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旱区降水资源化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高原是中国旱地农业的重要实施区域,降水是其农业生产的主要水分来源。然而该区不仅年降水量有限,而且分布不均,夏季多大雨、暴雨,加之地形起伏不平,致使有限的降水资源大部分化为非目标性输出;储存在土壤里的降水通过蒸发大量损失;且现行的种植业结构及作物种群大多数用水效率低,农民科技素质低;更为普遍的是,土壤肥力低下,耕作管理粗放,严重制约了有限降水的资源化。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一年两熟作物的不同保水栽培措施的水分效应,在元谋干热河谷地区进行玉米-油菜田间试验,比较了不同保水栽培措施的土壤贮水量、保蓄水度、耗水强度、经济效益等指标,以揭示不同保水栽培措施的水分利用机理。结果表明:秸秆、地膜覆盖都具有一定的保水效果,尤其以地膜秸秆两元覆盖效果最为突出;土壤贮水、保蓄水度呈现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Ⅲ>处理Ⅳ的趋势,且0~30 cm 的变化>30~60 cm 的变化>60~100 cm 的变化袁即0~30 cm 土层水分变化较为活跃,30~60cm层水分变化相对稳定,60~100cm土层水分变化最为稳定;覆盖方式不同保水栽培措施的经济效益与对照(处理Ⅰ)相比,增收在11.39%~26.50%,表明覆盖保水栽培对于提高干热河谷区的农业生产效率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在西南高原季节性旱区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覆盖栽培条件下"旱三熟"种植模式的农田土壤水分效应。研究表明,秸秆、地膜覆盖尤其是秸秆地膜二元覆盖有明显蓄集和保存土壤水的作用,土壤保蓄水度平均提高60.63%,覆盖能有效减少田间水分的无效蒸发,平均减少181.93 mm,使作物蒸腾系数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平均提高19.84%和23.5%,而使作物耗水系数减小,平均减少18.26%,根区是作物耗水与土壤保蓄水的关键区域;农田水分变化沿土层可划分为3个层次,即0~30 cm土层为土壤水分变化活跃层和土壤贮水变化明显层、30~80cm土层为土壤水分变化次活跃层和土壤贮水变化显著层、80~100 cm土层为土壤水分变化相对稳定层和土壤贮水变化缓慢层。覆盖栽培可促进作物耗水量由田间无效蒸发耗水向有效的田间作物蒸腾耗水转化,使农田水分的有效性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元谋干热河谷区旱地农田水分生产情况,在典型旱地布置玉米-小麦田间试验,比较不同覆盖保水栽培措施的水分效应。结果表明,秸秆和地膜覆盖都具有保水作用,且地膜秸秆两元覆盖方式的保水效果尤其明显,且0~30 cm土壤水分变化较为活跃,30~60 cm土壤水分变化相对稳定,60~100 cm土壤水分变化最为稳定;土壤贮水、蓄水情况为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Ⅲ处理Ⅳ,全年耗水强度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Ⅲ处理Ⅳ,综合分析不同覆盖措施保水增产效果,为西南干热河谷区旱作农业合理应用覆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
毛乌素沙地农田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分因子是直接关系毛乌素沙地农田生态系统产出稳定及提升的关键因子。对沙地农田土壤水分时空变化格局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地表有植被覆盖时,地表土壤水分的散失途径增加,尤其是后期植被的蒸腾散失对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较大,但土壤水分含量散失较为平缓;裸露的地表则恰好相反,但随着地表干沙层的加厚,地表土壤水分散失防护的效应越来越明显,后期土壤深层水分得到了一定恢复;受干沙层的防护,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水分消耗量大于裸地,裸地的无效地表蒸发也不容忽视。在沙漠化地区土地上进行农业生产和植被恢复时,应加强地表覆盖,增加土壤水分储量,为沙漠化地区农业增产和植被恢复提供良好的水分供给。探明沙地农田土壤水分的运移规律,还可以为相似逆境地区农业生产高效用水和管水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毛乌素沙地环境背景与系统结构缺陷和功能缺陷的基础上,按照沙地农业生态系统模式优化必须从产业结构调整出发进行系统功能整合的思路,以沙地生态恢复、生态工程、资源高效利用及农业产业互补理论为指导,提出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功能的有效化,必须协调处理好系统内的农业与畜牧业、农业与林业、农业与能源开发工业等的关系,构建防护型生态结构、节水型种植结构、稳定型畜牧结构和效益型农业产业结构为中心内容的沙地脆弱性农业生态系统优化模式体系.并指出注重系统模式之间互补、协调与整合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膜孔肥液自由入渗中土壤容重对土壤含水率、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分布以及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和土壤铵态氮以膜孔为中心逐渐减小,而土壤硝态氮以膜孔为中心先增大后减小;土壤容重越大,土壤含水率、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布的距离越小,肥液的累积入渗量越小;土壤容重越大,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硝态氮分布的均匀性系数越小,而土壤铵态氮分布的均匀性系数越大.这为研究膜孔肥液灌溉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