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AM 真菌对蔬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田生产条件下试验研究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4个高效菌种Glomus mosseae、Glo-mus versiforme、Gigaspora rosea 和Sclerocystis sinousa对西瓜、黄瓜、芋头和菜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AM真菌能显著提高这些蔬菜维生素C、氨基酸、粗蛋白等营养成分含量,接种Glomus mosseae处理可分别增加菜豆维生素C含量25%、磷63%,芋头粗蛋白19%、氨基酸总量24%,黄瓜可溶性糖20%、磷26%、粗蛋白40%,西瓜可溶性固形物25%、维生素C32%。  相似文献   

2.
AM 真菌对花生与甘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大田条件下试验研究了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Glomus versiforme Berch及混合菌种[Glomus mosseae Nicolson&Gedermann+Sclerocystis smuosa(Gerd.Bakshi)Almeida & Schenck]对花生与甘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AM真菌能显著促进花生植株生长健壮,增加单株果数,单位面积产量比对照增加21.3%.接种Glomus versiforme处理的甘薯植株高度和茎叶质量均低于对照,未增加植株生长量和产量;混合菌种处理则提高甘薯的生长量和增加单株薯块数,其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对照的1.6和1.4倍,表明大田应用时不同作物应采用不同AM真菌.  相似文献   

3.
以筛选自渭北旱塬葡萄园的3种土著AM真菌菌株Glomus mosseae(GM)、Glomus intraradices(GI)和Glomus versiforme(GV)为试材,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3种AM真菌单独接种及混合接种对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扦插苗营养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接种处理的葡萄幼苗AM真菌侵染程度不同,混合接种显著高于单接种;混合接种GI+GVGM+GVGM+GI,单接种GVGIGM。接种AM真菌促进葡萄幼苗的生长,显著提高植株高度和地上、地下干重,并提高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蒸腾速率,从而提高葡萄叶片的光合作用;葡萄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未接种对照,且混合接种优于单接种。  相似文献   

4.
丛枝菌根真菌对西藏高原固沙植物吸磷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方法,就外源菌种、土著菌种(含混合菌种)对固沙植物白草(Pennisetum.flaccidum)生长和吸磷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草具有较高的菌根依赖性(平均达166.4%);不同AM真菌(或真菌组合)对白草根系均具显著的侵染效应。随菌根侵染率的提高,植株生物量、吸磷量均呈显著增加(相关系数分别为0.7465*、0.6000*);菌根菌丝对白草吸收土壤磷素的贡献十分明显,各接种处理菌根菌丝对植物吸收土壤磷素的贡献量、贡献率分别在3.2~11.6.mg/pot和61.5%~85.3%之间;接种菌根处理植株吸磷量呈Glomus.intraradicesG.mosseae+G.etunicatum+G.intraradices+Scutellospora.erythropaG.mosseae(外源菌种)G.mosseae+G.intraradices+Scutellospora.calosporaG.mosseae-I(土著菌种)G.etunicatum的趋势。此外,不同AM真菌对寄主植物地上部、根部生物量和吸磷量的影响程度明显不同,一般呈地上部根系的趋势,但寄主植物根系的生长速率相对较快;土著菌种中,多菌混合接种对寄主植物的侵染效应明显高于单一接种。  相似文献   

5.
葫芦科蔬菜对丛枝菌根真菌依赖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盆栽条件下试验研究了5种葫芦科(Cucurbitaceae)蔬菜对2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的语性。结果表明,AM真菌Glomus mosseae(G.m)和Gigaspora rosea(Gi,r)均能有效地促进葫芦科蔬菜的生长,显著增加叶面积和植株干物质量,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降低气孔阻力。供试葫芦科蔬菜对菌根的依赖程度顺序为黄瓜>西瓜>苦瓜>葫芦>南瓜。5种葫芦科蔬菜对AM的依赖性与AM真菌对根系的浸染率呈正相关关系,符合直线回归方程:y=117.19+0.7468x。  相似文献   

6.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下接种3种丛枝菌根(AM)真菌(Diversispora spurcum、Glomus aggre gatum和Glomus constrictum)后对稀土矿砂中黑麦草(Lolium perenneL.)和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植物株高、地上和地下部分干重及植株内Pb和Z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下黑麦草和狗牙根与AM真菌均有一定的结合。在干旱胁迫(W1和W2)下,接种3种AM真菌均提高了黑麦草的株高、地上和地下部分干重,其中,接种Glomus aggregatum促进作用最为显著,重度干旱胁迫(W1)处理下接种后黑麦草株高、地上和地下部分干重比对照分别提高了76.16%、202.86%和481.82%;接种Glomus constrictum显著提高了狗牙根的株高、地上和地下部分干重,W1处理下狗牙根接种后的株高、地上和地下部分干重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19.17%、290.63%和247.37%。接种AM真菌的植株内Pb和Zn含量与AM真菌种类、植物品种、水分处理及重金属性质等相关,在W1处理下接种Glomus constrictum显著降低了黑麦草植株内Pb的含量,而对Zn的含量影响不大;而对于狗牙根,在W1处理下接种Glomus constrictum显著增加了其Pb和Zn的含量。此外,还测定了植物叶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结果显示接种AM真菌明显降低了干旱处理下黑麦草和狗牙根叶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表明接种AM真菌能有效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7.
盐胁迫和AM真菌对生菜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义艳  冯固 《土壤学报》2006,43(6):966-971
试验设不接种、接种Glomus intraradices(BEG141)、接种Glomus mosseae(BEG167)3个接种处理,每个接种处理下再设电导率(EC)为607μScm^-1(低盐)、1236μScm^-1(中盐)、1866μScm^-1(高盐)等3个不同盐水平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土壤EC值的增加,生菜生物量降低,但在低盐胁迫下,非菌根植株降低幅度大于菌根植株。与不接种处理相比,在低盐和中盐条件下,接种菌根真菌的植株体内NO3^-含量、植株地上部干重增加;同一土壤盐水平下,接种处理的植株磷、叶绿素含量高于不接种处理的;在低盐下,接种处理的植株的根系可溶性糖含量高于不接种处理的,但在1236和1866μScm^-1的盐度下,接种处理的植株根系可溶性糖含量低于不接种处理的。说明在施肥过量引起的次生盐渍化土壤中,AM真菌侵染对生菜在低盐胁迫下的生长存在促进作用,而在高盐胁迫下,使其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8.
刘盛林  贺学礼 《核农学报》2009,23(4):692-696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对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对AM真菌接种效果有显著影响;不同水分条件下,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甘草菌根侵染率和全株黄酮以及氮、磷含量。水分胁迫30 d,接种株POD活性和MDA含量显著降低,而土壤含水量为60%和80%时,接种株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水分胁迫60d,接种株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土壤含水量为60%和80%时,接种株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接种株叶绿素含量只在土壤含水量为60 %时显著升高。以胁迫60d土壤含水量为60 %时接种效果最佳。AM真菌可能通过提高宿主植物根系对土壤水分和矿质元素吸收以及改善植物体内生理活动、调节保护酶活性以提高其抗旱性,促进宿主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9.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脱毒马铃薯微型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混合菌种(Glomus mosseas+Glomus intraradices)作为接种剂,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脱毒马铃薯微型薯菌根侵染、磷吸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菌根真菌,马铃薯菌根侵染率增加73.3%,植株吸磷量增加15.4%,块茎产量增加8.0%。上述结果证明,在大田条件下,接种菌根真菌能侵染马铃薯根部,促进植株对磷的吸收,从而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不同浓度的镉污染土壤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黑麦草盆栽试验,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对镉污染条件下黑麦草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度镉污染(Cd2+:180 mg/kg)条件下,Glomus mosseae对黑麦草根系的侵染率仍达到30.23%,对黑麦草的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丛枝菌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镉污染对黑麦草株高、根长和生物量积累的抑制;镉污染显著降低黑麦草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在重度镉污染时下降幅度最大,不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黑麦草较对照下降37.9%,而接种的黑麦草下降26.7%,接种菌根真菌在中重度镉污染条件下显著提高了黑麦草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重度镉污染下接种和不接种的黑麦草根系活力都开始显著下降,但接种植株根系活力下降的幅度小于不接种植株。  相似文献   

11.
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黄瓜枯萎病是设施黄瓜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丛枝菌根真菌(AM真菌)可以和包括黄瓜在内约80%的维管植物的根系形成菌根共生体,适宜的共生体组合对于寄主的生长与抗病性的提高十分有益。为明确Glomus versiforme与Glomus intraradices两种AM真菌对"津绿3号"黄瓜苗期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试验采用盆钵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两种AM真菌对幼苗生长及其根系3种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AM真菌均可促进黄瓜幼苗的生长,并能减轻病害,但以G.versiforme的促生及生防作用更显著,接种G.versiforme处理的黄瓜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及干重均显著大于对照,该处理的幼苗病情指数较对照降低26.6%。菌根化黄瓜幼苗抗病性的提高一方面与接种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前幼苗生长健壮有关;另一方面与根系抗病相关酶活性的提前诱导有关。接种F.oxysporum f.sp.cucumerinum前,G.versiforme处理的黄瓜幼苗壮苗指数显著高于G.intraradices处理与对照,分别为G.intraradices处理与对照的1.19倍与1.22倍;G.versiforme处理的黄瓜幼苗根系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与PAL酶分别比对照提前2 d、7 d、7 d被诱导,且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的1.44倍、2.16倍和92.00倍。  相似文献   

12.
丛枝菌根根外菌丝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侠  张俊伶 《核农学报》2007,21(2):195-200
本试验以玉米为宿主植物,以Glomus mosseae和Glomus intraradices为接种剂,采用空气隔板分室-半液培系统,在植株收获前48 h向菌丝室供应15N标记的不同形态氮素,探讨丛枝菌根根外菌丝吸收传递不同形态氮素的能力。结果表明,丛枝菌根根外菌丝吸收传递15N能力因菌种和氮素形态而异。丛枝菌根真菌G.intraradices吸收传递15N的能力高于G.mosseae,根外菌丝吸收传递不同形态15N的能力为15NH4+>15N-Gln>15N-Gly>15NO3-。根外菌丝吸收传递的15N对植株氮营养的贡献仅为0.004%~0.032%。  相似文献   

13.
丛枝菌根真菌对西藏高原草地植物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三室隔网装置,就Glomus etunicatum、Glomus intraradices、Glomus mossecte对2种高山草地植物和土壤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接种AM真菌对草地植物的侵染和生长均具显著效应,植株地上部、根系干物重以及含磷量、吸磷量均显著高于不接种处理,菌根菌丝对植株吸磷的贡献率达47.8%-69.5%。其中,Glomus intraradices、Glomus mosseae分别对穗序剪股颖、紫羊毛吸收土壤磷索更具促进作用。(2)各接种处理中室土壤中各类微生物数量均显著高于边室土壤,但边室土壤中放线菌,特别是细菌、真菌的平均增幅均远高于中室土壤,表明菌根际、菌丝际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差异趋于明显缩小,微生物区系构成得以平衡与改善;解磷细菌(芽孢杆菌)亦呈同一趋势。(3)2—1 mm粒径团聚体在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构成中占有绝对比重,菌根菌丝对距根表不同距离处2—1 mm团聚体形成的贡献率均在70%以上,但距根表2—4cm处菌根菌丝贡献率明显低于0-2、4-6cm处,并未表现出随菌丝密度增加而提高的趋势;5—2mm水稳性团聚体仅距根表较远处有少量形成(菌丝贡献率达100%),0-2、2—4cm处则未见分布。(4)同一、不同AM真菌对不同或同一草地植物的侵染及所产生的菌根效应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穗序剪股颖各接种处理普遍优于紫羊毛,紫羊毛+Glomus mosseae、穗序剪股颖+Glomus intraradices优于同组其他接种处理的趋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多胺对共生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及其宿主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以丛枝菌根真菌(Gigaspora margarita)为试验材料,通过施用不同浓度的多胺(Polyamine,PA)及其生物合成抑制剂[Methylglyoxal bis(guanylhydrazone),MGBG]处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葡萄微繁苗,研究共生培养条件下外源多胺及多胺合成抑制剂对丛枝菌根真菌孢子萌发、芽管菌丝及其宿主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共生培养条件下,一定浓度的外源PA对丛枝菌根真菌及其宿主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显著促进作用,丛枝菌根真菌孢子数、菌丝长度、侵染率、丛枝丰富度及菌根化葡萄幼苗生长势均显著提高.MGBG则表现较强的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可被外源PA部分解除,证明外源多胺对菌根化葡萄微繁苗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活化根系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促进微繁苗丛枝菌根共生体的良好发育,最大程度地发挥菌根化效应得以表现的.  相似文献   

15.
丛枝菌根真菌对羊草气体交换和δ13C、δ15N的组成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接种两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Glomus claroidum 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优势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的气体交换和稳定性同位素组成的影响,对羊草生长第45、60和75天的测定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真菌能提高植株的含磷量、叶片的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降低植株δ15N值,但对羊草的内在水分利用效率和δ13C的组成未产生显著影响;植株生长的不同时期对其气体交换和稳定性同位素δ13C、δ15N均产生显著影响;时间和接种的相互作用显著影响植株的光合速率、δ13C和δ15N;羊草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的提高归因于菌根真菌改善植株磷营养和增加根系碳分配所致;而植株内在水分利用效率和δ13C无显著性差异是因为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总是发生同方向变化造成的;菌根植物具有较低δ15N是源于茵根真菌吸收N,并富集15N,转运给植株贫化的15N所致.试验结果为认识草原植物的碳水平衡和N循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盆栽条件下试验研究了5种葫芦科(Cucurbitaceae)蔬菜对2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的依赖性。结果表明,AM真菌Glomus mosseae(G.m)和Gigaspora rosea(Gi.r)均能有效地促进葫芦科蔬菜的生长,显著增加叶面积和植株干物质量,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降低气孔阻力。供试葫芦科蔬菜对菌根的依赖程度顺序为黄瓜>西瓜>苦瓜>葫芦>南瓜。5种葫芦科蔬菜对AM的依赖性与AM真菌对根系的浸染率呈正相关关系,符合直线回归方程:y=117.19+0.7468x。  相似文献   

17.
菌丝是丛枝菌根吸收传递养分的主要部分,传统采用玻璃珠培养收集菌丝法,虽然可以收集到纯净的AM菌丝,但收集到的菌丝量较少。以玉米为宿主植物,以单用玻璃珠(对照)或以玻璃珠(2 mm)与沙子(0.25~1.00 mm)混合作为培养基质,分别接种Glomus mosseae或Glomus intraradics进行AM菌丝收集。结果表明,接种G. mosseae的植株根系侵染率显著低于G. intraradics处理,而收集到的G. mosseae根外菌丝量却显著高于G. intraradics。玻璃珠和沙子混合培养基质收集到的G. mosseae根外菌丝干重可达24.4 mg/kg,约为玻璃珠基质的4.7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3种AM真菌对离子型稀土废弃矿区的生态修复改良效果,为选择适宜的AM菌剂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试验采用盆栽方法,供试土壤采自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某废弃的离子型稀土矿区,供试作物为黑麦草。在灭菌的土壤上,分别接种摩西斗管囊霉(Glomus mosseae,G.m)、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R.i)、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G.e),以不接种菌剂为对照,每个处理重复6次。播种催芽后的黑麦草,黑麦草生长210天,进行了8次株高和干物量监测,在黑麦草生长195天时(第8次监测),收获3个重复的黑麦草,植株样品用于分析地上部和根部干重、NPK含量,根际土壤样品用于分析pH、有机质、全量和速效氮磷钾含量。其余3个重复停止灌水用于干旱胁迫处理,在黑麦草生长210天时测定了植株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结果】与不接菌空白组相比,接种G.m、R.i、G.e处理根际土壤pH由强酸性(4.60)提高至7.62~7.90,有机质分别提升了123.9%、126.8%、105.0%;G.m处理土壤全氮、碱解氮和全磷分别提升...  相似文献   

19.
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对玉米吸镉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土壤与河沙)下,3种施Cd水平(0、5、50 mg kg-1)对菌根玉米生长、根系侵染率及重金属Cd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Cd水平显著影响玉米吸Cd能力。随Cd浓度增加,各处理根系与地上部分Cd浓度和吸收量显著增加,各施Cd水平下玉米根系Cd浓度和吸收量远远高于地上部分。不同培养条件下,各处理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以河沙为培养基质,接种菌根真菌显著增加玉米的生物量及根系侵染率;在高Cd水平下,接种处理玉米根系中的Cd浓度和吸收量较对照显著增加,但地上部分的Cd浓度和吸收量却相应降低。以土壤为培养基质,随施Cd水平提高,植株吸Cd量增加,但接种处理植株根部与地上部Cd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试验表明,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可减少重金属Cd向玉米植株地上部的运输,将更多的Cd固持在菌根之中,这可能是菌根减轻宿主植物Cd毒害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l)为宿主植物,在两个不同供磷水平条件下,分别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和Glomus mosseae,收获后分析土壤团聚体数量、分布和分形维数,并运用通径分析对不同作用因子进行统计。结果看出,与对照相比,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含量,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数量也显著增加。接种处理提高了土壤的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而且降低了土壤分形维数。通径分析表明,在影响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众多因子中,菌丝密度具有最大的作用,且以直接作用为主;有机质和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也表现出较大的作用。接种G. mosseae对改良土壤结构的作用优于接种G. intrarad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