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7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甘薯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温室盆栽试验研究 3种丛枝菌根真菌 (AM )对甘薯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灭菌土壤条件下接种 3种AM真菌 (GlomusmosseaeBEG16 7GlomusintraradicesBEG14 1和Glomussp .WUM2 6 )均不同程度促进甘薯对P的吸收和植株生长 ,其中BEG16 7和BEG14 1对甘薯效应显著高于WUM2 6 ;各接种处理菌丝长度差异及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与其对甘薯的生长效应基本一致 ;接种BEG16 7和BEG14 1的生长效应无显著差异 ,但接种BEG16 7菌丝长度显著大于BEG14 1,其原因可能是BEG16 7菌丝活性低于BEG14 1所致。未灭菌土壤条件下接种 3种AM真菌对甘薯的生长效应不显著 ,而土著AM真菌繁殖体数量较多可能是影响其接种效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丛枝菌根真菌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盖京苹  冯固  李晓林 《土壤》2005,37(3):236-242
由于进化历程和生存条件的差异,丛枝菌根(AM)真菌的发生、分布和功能都具有多样性特点。本文简述了近年来AM真菌在系统分类,种的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当前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动向。  相似文献   
3.
6种能源草的丛枝菌根侵染状况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生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策略,丛枝菌根真菌作为一类古老的土壤微生物,能与陆地上大多数的维管植物形成专性共生体系,在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和生态适应性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对栽培于中国农业大学涿州试验站的6种能源草(8个品种)进行菌根侵染状况和孢子群落的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所有能源草类型均能被AM真菌侵染并形成丛枝、泡囊、菌丝等典型结构,侵染水平为4.3%~25.2%,其中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侵染率最高,芒草(Miscanthus sinensis)最低。每20 g根际土中有18.7~48.0个孢子,菌丝密度在1.8~4.2 m·g-1之间。经过对根外孢子的形态学鉴定,发现与调查的能源草共生的AM真菌优势种类为Funneliformis mosseae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这表明丛枝菌根真菌能与本研究中的能源草建立良好的共生关系,为能源草的生态适应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丛枝菌根真菌对西藏高原固沙植物吸磷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方法,就外源菌种、土著菌种(含混合菌种)对固沙植物白草(Pennisetum.flaccidum)生长和吸磷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草具有较高的菌根依赖性(平均达166.4%);不同AM真菌(或真菌组合)对白草根系均具显著的侵染效应。随菌根侵染率的提高,植株生物量、吸磷量均呈显著增加(相关系数分别为0.7465*、0.6000*);菌根菌丝对白草吸收土壤磷素的贡献十分明显,各接种处理菌根菌丝对植物吸收土壤磷素的贡献量、贡献率分别在3.2~11.6.mg/pot和61.5%~85.3%之间;接种菌根处理植株吸磷量呈Glomus.intraradicesG.mosseae+G.etunicatum+G.intraradices+Scutellospora.erythropaG.mosseae(外源菌种)G.mosseae+G.intraradices+Scutellospora.calosporaG.mosseae-I(土著菌种)G.etunicatum的趋势。此外,不同AM真菌对寄主植物地上部、根部生物量和吸磷量的影响程度明显不同,一般呈地上部根系的趋势,但寄主植物根系的生长速率相对较快;土著菌种中,多菌混合接种对寄主植物的侵染效应明显高于单一接种。  相似文献   
5.
在山东寿光一年两季设施番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的基础上,检测土壤中的AM真菌群落组成;并通过生物接种的方法,检测不同土层AM真菌侵染势(MIP),研究不同氮肥和有机肥投入对土壤中AM真菌繁殖体数量和生物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设施菜田中不同养分投入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土壤AM真菌群落结构,但仍能保持一定数量的AM真菌。施肥量的增加显著抑制了AM真菌侵染势,AM真菌在不同土层的空间分布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丛枝菌根真菌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与调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AM真菌在集约化作物生产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最近10余年间有关AM真菌与植物相互作用的研究由温室、实验室模拟转向田间原位研究,在认识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通过对相关的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结果的分析,认为菌根生物技术的应用不仅包括菌剂的生产和施用技术,而且还要包括土著AM真菌群落繁殖体数量和活性的调节技术;通过轮作和间作、少耕或者免耕、使用根际化学信号物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发挥土著AM真菌群落的作用;充分认识AM真菌群落的时空变化与生态功能的关系可能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此外,通过与育种家结合,培育在高肥力土壤上积极响应AM真菌的作物高产品种可能是未来提高土壤养分资源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蒙古扁桃AMF多样性及其AMF接种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内蒙古西部沙漠地区蒙古扁桃(Prunus mongolica)为对象,对野外采集的蒙古扁桃营养根进行外生菌根形态观察及采用Phillips﹠Hayman染色方法观察根内丛枝菌根结构,同时通过形态学方法对根际孢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所采样品未发现外生菌根侵染,而丛枝菌根的侵染频度高达97%以上,在根际土中共鉴定出丛枝菌根真菌4属11种,和一个未知种,其中瑞氏无梗囊霉和摩西球囊霉是蒙古扁桃根际土中的优势种。另外,在实验室条件下用摩西球囊霉和地表球囊霉对蒙古扁桃进行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摩西球囊霉接种处理下,蒙古扁桃营养根细胞内形成菌丝、丛枝、泡囊等典型的丛枝菌根结构,而地表球囊霉接种处理在蒙古扁桃营养根内未形成丛枝菌根结构;摩西球囊霉在形成丛枝菌根后明显促进了蒙古扁桃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土壤中的活性养分库,直接参与土壤碳氮磷硫等元素的形态转化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是反映土壤肥力与质量的重要生物指标。基于网格法采样,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华北平原典型农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库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河北省曲周县域农田耕层(0~30 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库在空间上呈斑块状分布,具有中等变异强度和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库储量分别为(C)64.14×103t、(N)24.55×103t、(P)2.80×103t,作物产量与MBC和MBN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种植体系下单位质量土壤MBC、MBN、MBP的量存在显著差异,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单位质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平均量高于棉花连作。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库的大小和空间分布均受种植体系和土壤肥力的影响,其中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库容及空间分布的一个主要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库是我国北方典型农田土壤中不可忽视的潜在有效养分库。  相似文献   
9.
以泰国无筋地豆为试材,在温室盆栽的条件下,分别单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单接种根瘤菌(RH)、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瘤菌(AM+RH),以不接种为对照(CK),研究不同接种方式对菜豆植株生长、结瘤、单株总荚质量、AM菌根侵染率、植株氮磷含量及吸收量、单株黄叶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接种AM+RH能显著促进菜豆植株的生长,植株总干质量比单接种AM、单接种RH和CK分别增加34.3%、82.3%和57.9%;双接种AM+RH可提高菜豆单株总荚质量,促进菜豆植株对氮、磷元素的吸收,全株吸磷量比单接AM、单接RH和CK分别增加42.1%、314.8%和325.4%,全株吸氮量比单接种AM、单接种RH和CK分别增加36.8%、45.1%和43.4%;AM真菌与RH具有协同促进的作用,且AM真菌能有效提高菜豆的抗性,减少叶片变黄的比率,减轻了病害为害程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孢子形态学鉴定,通过研究土壤活性有机碳(ASOC)质量分数对丛枝菌根真菌(AMF)物种多样性及侵染效应的影响,为基于土壤环境调控的菌根生物技术的应用探寻新的途径和方法。结果表明,ASOC质量分数在0.30~0.80、0.81~1.40、1.41~4.00 g/kg范围内,Glomus属真菌对AMF的种群构成均具重要作用,且其影响随ASOC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提高;由Glomus属真菌构成的优势种,特别是一些共有优势种对AMF的种群发育具有主导作用;ASOC质量分数与孢子密度呈显著正相关,较低的ASOC质量分数极显著促进了菌根侵染。从综合影响看,调控ASOC质量分数至较低(0.81~1.40 g/kg)水平,可能充分发挥AMF在高寒草原中的重要作用,这为探寻适度的农业工程调控措施,以强化ASOC对AMF物种多样性及菌根侵染的重要影响,促进多菌种以及多优势种的协同作用,稳定高寒草原环境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