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获得土壤中尚未培养细菌资源的方法,以MS无机盐为基础养分,设置1/100×TSB、1/50×R2A和土壤浸提液(SE)3种低有机营养类型,凝固剂用琼脂(A)或结冷胶(G),得到一组培养基MS+TSG、MS+TSA、MS+R2A和MS+SE,以及在此基础上添加1.5 g/L丙酮酸钠作为抗氧化剂的第二组培养基。用上述8种培养基分离培养健康番茄根际土壤中的细菌,并对各种培养基平板上代表性菌落进行16S rRNA基因分析。结果表明,在MS无机盐和低有机营养组合的培养基平板上,在28℃下培养28 d后可检测到菌落数达1×107 CFU/g土,4种培养基平板上检测到的菌落数量由多到少顺序为MS+SE>MS+TSG>MS+R2A>MS+TSA;在相同的低有机营养条件下,用结冷胶作为凝固剂可获得更多菌落,添加丙酮酸钠为抗氧化剂会显著降低菌落的多样性。鉴定的84个代表性菌落属于34个属的52个种,其中7个(占检测菌株数的8.33%)为可能新种,不同培养基上种丰富度表现为MS+TSA>MS+R2A>MS+TSG>MS+SE。结果说明,采用低有机营养的MS无机盐培养基有利于分离获得土壤中的一些尚未培养细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施入微生物菌肥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主要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利用微生物菌肥改良草原矿区排土场恶劣土壤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微生物菌肥2种施用方法、3种施用量,对不同施肥处理后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菌落数量进行测定,分析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结果]施用微生物菌肥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菌落数量均显著高于未施肥处理(p0.05);施用微生物菌肥土壤中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比未施肥样地分别增加29.0%,92.6%,25.7%,75.7%;土壤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菌落数量与土壤酶活性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在微生物菌肥沟施法与较大的菌肥施用量作用下土壤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菌落数量较高,土壤酶活性较强。[结论]微生物菌肥添加使草原矿区排土场土壤中微生物菌落数量增加、土壤酶活性增强,施用微生物菌肥改善了原状土壤环境,增加了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3.
硝化反硝化细菌菌落与N_2O排放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硝化反硝化细菌菌落组成成分与从土壤中排放出来的N2O之间的关联尚不清楚,但是,硝化反硝化细菌的菌落组成、数量与N2O的排放活动已在两个常见的耕地型湿地(CW)与非耕地型湿地(UW)上做过探讨。本研究的假设有:1)不同的硝化反硝化菌落选择不同的地形;2)反硝化是产生N2O的主要步骤;3)在硝化反硝化细菌菌群组成、数量与N2O排放之间是有某种联系的。选在圣丹尼斯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SDNWA)的3块CW与3块UW上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硝化作用是N2O排放的根本来源;2)耕作土壤增加了硝化细菌的产量,同时消减了硝化细菌的数量;3)反硝化细菌的数量没有因为耕作活动而增加;4)在土地利用和地形为变量的前提下,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菌落组成和数量与N2O的排放是没有关联的。  相似文献   

4.
短小芽孢杆菌E601传代和中子辐照后的菌落形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研究短小芽孢杆菌E601不同形态菌落分布情况及中子辐照对其影响,对短小芽孢杆菌不同形态菌落进行了反复传代,并采用CFBR-Ⅱ快中子脉冲反应堆分别对不透明菌落进行了低、中、高剂量的一次中子辐照和二次中子辐照,发现:(1)在正常传代条件下,E601短小芽孢杆菌有半透明型和不透明型菌落存在;(2)经反复传代,半透明菌落可产生各占一半的半透明型与不透明型两种菌落形态,而不透明菌落基本不产生半透明菌落;(3)中子辐照对菌落分布影响较大,随着一次中子辐照剂量的升高,半透明菌落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当中子二次辐照剂量最高时,半透明菌落所占比例最大。因此认为E601短小芽孢杆菌之所以能产生两种不同形态菌落,主要是由半透明菌落的不稳定性决定的。在中子辐照中,半透明菌落型菌株耐辐照能力高于不透明型菌落菌株。  相似文献   

5.
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是兼性寄生真菌,引起农作物枯萎病,防治困难。研究来自不同寄主的尖孢镰刀菌在不同pH马铃薯蔗糖(PS)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构建动力学模型,以了解培养基的初始pH差异对尖孢镰刀菌生长特性的影响。测定了尖孢镰刀菌菌株在不同pH培养基、25℃培养条件下的生长速度,构建生长动力学模型。供试6个尖孢镰刀菌菌株在pH为3~10的液体培养基中均有不同程度生长,不同菌株对培养基pH的影响规律相似,在不同pH的P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4 d后,液体培养基的pH均有靠近6~7的趋势。在pH为3~9的培养条件下,尖孢镰刀菌菌落可以分成4类:菌丝型、粘滑层型、菌丝粘滑层型和菌丝带粉状物,各菌株的菌丝和培养基色泽也有所差异。同一菌株在培养基不同pH下生长速度不同,其生长的最适pH为6~8,菌落平均直径最大(45~49 mm),亚适pH为4、5和9;而在pH为3、10和11时菌落直径明显变小(17~21 mm)。培养14 d后培养基pH对菌落形态、色泽有一定的影响,不同菌株在不同pH培养基培养下产孢量也存在差异。pH在4~8时其平均产孢量最大,达(223.8~273.3)×104cfu.mL 1,其中pH为6.38(自然pH)时产孢量最高,pH为11时产孢量最低。供试菌株在不同pH条件下的菌落生长速度和产孢量变化动力学模型均符合二次曲线方程。  相似文献   

6.
试验比较了不同保存温度和培养基Ca3(PO4)2含量下解磷根瘤菌SL01的生长和解磷能力。结果表明:固体培养条件下,增大Ca3(PO4)2添加量能促进菌落生长,8g·L-1处理菌落直径(d)为5g·L-1、3g·L-1、1g·L-1和0.5g·L-1处理的116.9%、127.7%、130.1%和132.7%。0~8g·L-1的Ca3(PO4)2含量范围内,菌株的解磷能力无显著差异,故更适于以溶磷圈直径D与菌落直径d的比值D/d来衡量菌株在固态环境如土壤中的解磷能力;其菌液最适宜于15℃下保存,4℃次之。不同保存温度下菌种的解磷能力为-18℃-10℃4℃15℃28℃35℃;不同保存温度下SL01菌株的菌落直径为4℃15℃-18℃28℃-10℃35℃;菌液在不同温度下保存60d后的活菌含量为15℃4℃28℃-10℃35℃-18℃。  相似文献   

7.
初步建立起一种提高胨冻样芽孢杆菌定植能力的驯化方法。胨冻样芽孢杆菌XDB1菌株经未灭菌的自然土壤驯化四个月后,在硅酸盐细菌分离培养基上培养3天,菌落平均直径从7.82mm增加到11.80mm,方差分析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D4B1菌株驯化后,菌落平均直径从7.17mm增加到15.63mm,方差分析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实验表明胨冻样芽孢杆菌在灭菌自然土壤中繁殖能力很好,可以将灭菌土壤作为保存胨冻样芽孢杆菌的基质。  相似文献   

8.
长枝木霉菌抑菌谱测定及其抑菌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初步明确长枝木霉菌(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谱和抑菌作用机理,采用对峙培养和显微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长枝木霉菌对12种植物病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并通过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了长枝木霉菌对12种病原菌的抑菌机理。对峙培养结果表明,长枝木霉菌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ceratosperma)和棉花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6.4%和72.5%,且培养3 d后长枝木霉菌的菌落可覆盖苹果树腐烂病菌整个菌落和棉花立枯病菌菌落边缘,并在苹果树腐烂病菌菌落表面和棉花立枯病菌菌落边缘产生大量孢子,拮抗等级分别为Ⅰ和Ⅱ级;对小麦叶斑病菌(Bipolaris triticicola)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弱,生长抑制率仅为27.5%,拮抗等级为Ⅲ级。抑菌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长枝木霉菌与12种病原菌相互作用后可通过产生抑菌圈、营养和空间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覆盖或深入病原菌菌落内部生长,占领病原菌的生长空间,以及菌丝与病原菌菌丝相互缠绕和交错,且缠绕的部位出现明显缢缩,最终使部分病原菌菌丝细胞原生质浓缩和菌丝断裂。因此,长枝木霉菌对供试的12种植物病原菌生长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并且明确了其抑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
巨大芽孢杆菌P1的解磷效果与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巨大芽孢杆菌P1为研究对象,利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了菌株的解磷能力,采用单因子实验及正交实验优化了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并在10 L发酵罐上进行了发酵条件验证。巨大芽孢杆菌P1在蛋黄培养基上可产生明显的溶磷圈,溶磷圈直径和菌落直径的比值D/d=4.5。在卵磷脂液体培养基中培养4 d后,上清液中的有效磷含量为55.66 mg/mL,是对照的101.2倍,说明溶磷效果明显。单因子实验表明,最佳培养温度为32℃,培养时间为32 h,培养基初始pH为7.5。正交实验表明,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20 g,黄豆粉10 g,K2HPO41.5 g,MgSO4.7H2O 1.5 g,CaCO31.5 g,H2O 1 000 mL,pH 7.5。方差分析表明,玉米粉、黄豆粉在α=0.05水平上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10 L发酵罐发酵结果表明,巨大芽孢杆菌P1发酵32 h基本达到终点,菌数达到60.0×108cfu/mL,芽孢比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一株土生克雷伯氏杆菌(k.pneumoniae)溶磷能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固、液体无机磷培养基研究了一株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土生克雷伯氏杆菌102菌株,在室内纯培养条件下的溶磷能力。平板透明圈试验结果表明:菌落与菌落+透明圈直径之比为2.4~4.0;液体纯培养条件下,在无可溶性磷存在时其溶解磷矿粉的量高达72.83mg P L-1,在含有10mg P L-1、20mg P L-1磷酸二氢钾时102菌溶解磷矿粉的量分别为61.92、66.36mg P L-1;高效液相色谱测定102菌发酵液中主要含有乙酸、乳酸等有机酸。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链霉菌STK-203进行自然选育,挑选出5种不同菌落形态的单菌落。摇瓶发酵培养48h后检测发酵液中的谷氨酰胺转胺酶的活性、残余氨基氮含量、残余甘油含量、菌种生物量等4种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编号为Ⅰ即馒头型的单菌落的酶活最高,高达5.84U/mL,其残余甘油含量为0.071g/L,残余氨基氮含量为1.48g/L,菌体浓度为36.01%。根据菌落形态和产酶的相关性,为产谷氨酰胺转胺酶的链霉菌STK-203菌株的选育和生产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把硅酸盐细菌培制成菌肥 ,施于土壤中 ,具有多方面的综合功效 ,因此它是菌肥中有发展前途的一种。近几年来 ,多种微生物肥料在我国已由研究转入应用阶段 ,因而对其质量的监控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有效活菌数是菌肥质量好坏的关键指标之一 ,虽然 NY2 2 7- 94微生物肥料标准对一些菌肥有效活菌数的测定用平板计数法作了规定 ,但其对平板上菌落的辨认、菌的染色确认及有效活菌数的判定方法未做具体说明 ,笔者根据近年检测实践 ,对硅酸盐细菌肥有效活菌数的测定在这方面作了较多实践。1 菌落的辨认按 NY2 2 7- 94微生物肥料标准方法操作 ,将菌…  相似文献   

13.
大豆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对根腐病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砂培和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两个抗病性不同的大豆品种水溶性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组分随作物生长的变化;同时检测了培养基中添加大豆根系分泌物和纯品氨基酸对大豆根腐病菌菌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大豆苗期和花荚期根分泌物均显著促进尖镰孢菌菌丝生长,添加成熟期根分泌物显著促进腐皮镰孢菌菌丝生长。易感根腐病大豆品种合丰25号花荚期以后根分泌物中氨基酸种类多于抗根腐病大豆品种绥农10号。感病大豆品种根系分泌的氨基酸总量随生育时期增加,在鼓粒期达到最高;抗病大豆品种根系分泌的氨基酸总量在花荚期最高。感病大豆品种根系分泌的主要氨基酸为精氨酸,抗病大豆品种根系分泌的氨基酸主要为天冬氨酸。氨基酸纯品培养中,添加精氨酸和酪氨酸处理的尖镰孢菌菌落直径显著高于不加氨基酸的对照菌落直径;添加丝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处理菌落直径则显著低于对照处理。同时,添加天冬氨酸的培养基上腐皮镰孢菌菌落直径显著低于不加氨基酸的对照。可见,不同大豆品种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组分对病原菌生长起着一定的作用,其表现的作用受根际氨基酸种类和氨基酸浓度影响较大,对于不同病原菌的作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采自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规模养殖场或奶农合作社的生牛乳中的菌落总数、乳蛋白和乳脂肪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采样点生牛乳中的菌落总数极显著高于陕西省采样点,而乳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陕西省采样点;采样季节极显著影响生牛乳中菌落总数、乳蛋白和乳脂肪含量,夏季菌落总数最高、乳脂肪最低,冬季乳蛋白含量最高;日产奶量3 t的养殖场或奶农合作社生牛乳中细菌污染显著高于日产奶量≤3 t的养殖场或奶农合作社。菌落总数与乳脂肪显著相关,与乳蛋白相关关系不显著;乳蛋白与乳脂肪相关关系不显著。根据我国生乳标准的要求,陕西省两年8次采样中,仅在第2年夏季有菌落总数和乳脂肪不合格的生牛乳,而在山东两年8次采样中,4次采样有菌落总数不合格,7次采样有乳脂肪不合格生牛乳。因此,山东省部分养殖场或奶农合作社应该借鉴陕西省的养殖、采奶及管理技术;高温的夏季更应加强奶牛饲养环境、采奶环境及生牛乳储存环境等卫生条件管理。  相似文献   

15.
^60Coγ射线辐照选育肌苷高产菌株CMI—741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邱玉棠  施庆珊 《核农学报》1995,9(3):175-178
用^60Coγ射线100或200krad辐照在肉激发平皿上培养16h的肌苷产生菌枯草杆菌GMI-621菌落后,经32℃,36-48h培养,点平皿和摇瓶发酵试验,选育出肌苷高产突栾朱CMI-741。在以淀粉水解糖为碳源的发酵培养基中,经63h,32-36℃发酵,肌苷产量达23.18g/L,比出发菌株提高24.7%,菌株产肌苷能力稳定。  相似文献   

16.
健康与罹病黄瓜根际微生物数量及真菌区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健康与罹病黄瓜根际微生物数量及真菌区系研究结果表明 ,健康与罹病黄瓜植株根际微生物数量存在明显差异 ,其中罹病黄瓜植株根际真菌、细菌数量明显高于健康黄瓜植株 ;而健康与罹病黄瓜植株放线菌数量无明显差异 ;健康黄瓜植株根系真菌种类为 8种左右 ,常见真菌 3~ 4种 ,优势种的菌落数占总菌落数的 2 5 %~ 5 6 %。罹病植株根系真菌种类为 2~ 4种 ,仅有稀少真菌和优势种 ,且优势种的菌落数占其总菌落数的 88%以上 ,处于绝对优势 ,经证明其系引起黄瓜枯萎病的尖孢镰刀菌  相似文献   

17.
种皮表面的蜡质对种子具有保护作用,本实验通过对乌拉尔甘草种子蜡质抑菌作用的研究,进一步了解蜡质对青霉和曲霉两大贮藏性真菌的抑制作用。主要测定硬实种子与非硬实种子表面带菌率、蜡质抑菌效果以及蜡质体外抑菌研究等,为蜡质在种子保存、贮藏方面的利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①甘草种子的带菌率很高。用硫酸溶液分离后的硬实种子和非硬实种子带菌率分别是8%和83.3%,两者存在较大差别。培养硬实种子和非硬实种子所得菌落平均直径分别为1.123cm和1.206cm,两者差异显著。②蜡质对青霉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脱掉蜡质的种子接菌后,培养得到菌落平均直径为1.66cm,而有蜡种子则为1.57cm,两者差异显著。对曲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未达到显著水平。③蜡质体外抑菌效果不明显。加入蜡质的培养基中培养的菌落平均直径为1.37cm,普通培养基为1.38cm,两者存在一定区别,但不显著。④种皮蜡质占种子重量的0.0165%。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产纤维素酶的木霉菌孢子和斜面培养菌体搭载中国第18颗返回式卫星后,菌落形态和产酶能力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搭载菌株的菌落形态发生变异,菌株的生长周期出现了缩短或延长的现象。对搭载的木霉菌株进行筛选,获得3株产酶能力大幅度提高的优良突变菌株,产酶能力提高了50%以上,且性状遗传稳定。  相似文献   

19.
基于高光谱技术的菌落图像分割与计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在平板菌落计数过程中,菌落与背景区域类似的颜色会干扰菌落的准确计数。为了准确测定细菌数,该研究利用高光谱图像技术捕捉成分差异引起的菌落与背景区域光谱特征,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平板的菌落进行分割并实现计数。采集枯草芽孢杆菌菌落平板的高光谱图像,提取菌落、背景区域的高光谱信息;利用遗传算法结合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菌落区域/背景区域判别模型;随后,将菌落平板高光谱图像中每一个像素点对应的光谱信息代入判别模型以判断属于菌落的区域,模型的识别率为97.22%;最后,利用特征波段下的高光谱图像实现菌落的分割及计数,计数平均相对误差值为4.2 %,用时约为10 min。相比较于计算机视觉计数法,菌落计数法的平均相对误差降低了49.4%,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有望成为一类新的准确平板菌落计数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生防菌株wswshg-10低温生长速度和抑菌活性,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ARTP)对其进行诱变选育。结果表明,最佳照射时间为120 s,此时菌株致死率为95.4%,单菌落变大的突变率为24.5%。经低温平板培养和抑菌活性测定,从19个大菌落的菌株中筛选出2株低温生长速度和抑菌活性明显高于出发菌株的突变菌株WM4和WM7,其低温(15℃)生长速度分别是出发菌株的1.94倍和2.09倍,平板抑菌活性分别较出发菌株高26.2%和29.8%。传代培养10代,2株突变菌株在低温生长速度和抑菌活性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遗传稳定性。突变菌株WM7对玉米茎基腐病的温室防效为70.8%,比出发菌株高15.1%。本研究结果为适于低温地区生物农药的研发提供了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