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土壤环境重金属污染的加剧,有关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风险评估受到关注.对土壤质量评价的方法长期以来集中在检测重金属污染物质在土壤中的浓度及化学形态等方面,而对于重金属、土壤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少考虑,因而难以全面评估重金属对土壤环境的生态毒性效应[1].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评价是对化学评价的有效补充和相互验证.土壤弹尾目昆虫(跳虫)作为土壤动物群落中的优势物种之一,是土壤环境的重要指示生物,在对污染环境的生态评估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5].  相似文献   

2.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评价手段--GAP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GAP分析是用来判别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白、遗漏区域(“gaps”)和需要采取保护行动的地区(conservation gap),它是一种评估区域生物多样性所有成分所处保护地位、被保护程度等的科学方法。强调最大限度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先决条件是通过构建保护区网络,不仅仅考虑生物多样性最高地区,应该使本地种和生态系统都得到保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评价不仅要考虑生物及其生境的保护,而且,更要考虑受损生态系统和破坏景观的恢复,即不仅考虑Conservation G ap,也要考虑R estoration G ap。因而,改进GAP方法可用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分析与评价,且有望成为重要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3.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南阳烟区13个不同生态类型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状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阳烟区土壤化学生态指标中第一主成分为有机质的综合指标;第二主成分为pH。南阳烟区土壤物理生态指标中第一主成分为容重、孔隙度;第二主成分为土粒密度。南阳烟区土壤生物学生态指标中第一主成分为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综合指标;第二主成分为纤维菌数、放线菌数、氨化菌数的综合指标。南阳烟区土壤物理和化学生态指标中第一主成分为容重、孔隙度;第二主成分为土粒密度。南阳烟区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生态指标中第一主成分为有机质的综合指标;第二主成分为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真菌数等生物学的综合指标;第三主成分为pH、土粒密度、容重等理化综合指标;第四主成分蛋白酶活性和放线菌数的生物学综合指标。为抓住主要矛盾从不同层次研究和改良南阳烟区土壤生态条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土壤环境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评价方法及其环境学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是衡量重金属元素迁移性和生态影响的关键参数,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中有重要的作用。国土资源部目前进行的新一轮多目标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使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受到进一步的重视。本文评述国际上基于化学和基于生物学两种对生物有效性概念理解及其分歧,评价各种生物有效性评价方法发生的背景、应用范围和优缺点。物理化学法和土壤生物学评价法是两类主要的生物有效性评价方法,经常使用的包括化学总量预测法、化学一步提取法、顺序提取法、自由离子活度法(唐南膜平衡法)、植物指示法、微生物学评价法等。各种方法间往往相互独立,尚未形成被一致接受的方法,从而影响了生物有效性在风险评价和污染治理等工作中的应用。未来发展的重点是,进一步加强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理论研究,实现土壤学、化学和生物学的融合,将评价方法统一化和标准化,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对比性,同时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我国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提高调查质量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生物土壤结皮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丙昌  武志芳  李彬 《土壤学报》2021,58(5):1123-1131
黄土高原是典型的生态脆弱敏感区和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也是当今我国生态恢复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区域。生物土壤结皮是细菌、藻类、真菌和孢子植物与土壤颗粒胶结而成的有机复合体,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护、养分积累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本文论述了生物土壤结皮类型与演替过程;系统总结了黄土高原不同环境中生物结皮微生物和藓类的物种多样性、生态功能、人工生物结皮培养与生态恢复的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最后从黄土高原生物结皮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群、生物结皮不同生物类群之间及其与种子植物的种间关系、生物结皮人工培养和生态恢复方面提出了研究建议与展望,以期对黄土高原生物结皮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土壤原生生物是生活在土表凋落物和土壤中最原始、最简单的真核生物。原生生物的演化进程快,种类多样,至今尚没有统一的系统发育分类体系。种类众多的土壤原生生物拥有多样的生态功能,在控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和群落组成、改变土壤营养物质的循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土壤污染物的净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形态结构、进化过程及生态功能等几个方面,对土壤原生生物的系统分类及其功能、地理分布和研究方法,及其与土壤微生物、植物之间的生态关系,对土壤环境的潜在影响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土壤原生生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旨在深入理解土壤原生生物类群和功能的多样性及其维持机制,为深化土壤原生生物与微生物、植物间的相互关系研究提供依据,为开发新的土壤和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植被的分布受着气候、地形、土壤和生物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所以谈到中国的植被就不能不联系到各种自然因素,尤其不可忽略它与土壤的关系;因为土壤也正是地形、地质、气候、植物以及人类活动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城市河道生态护坡综合评价方法,为城市河道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护坡安全性、生态环境性、景观适宜性和社会经济效益4个方面构建城市河道生态护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层次—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方法。[结果]合肥市四里河、南淝河和十五里河3种生态护坡综合评价值分别为:多孔生态砖护坡1.57,生态混凝土护坡-2.39,生态砌块直立挡墙为0.82,多孔生态砖护坡评价结果较好。影响生态护坡综合评价的主要因素有结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水环境修复、亲水性和公众认可度;评价结果与模糊层次分析法及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结果一致。[结论]模糊层次—主成分分析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合理性,易于确定影响生态护坡的主要因素,可作为城市河道生态护坡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典型生态示范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含量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集了江苏省某典型生态示范区内58个监测单元的土壤样品,并对样品中的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示范区土壤中的PAHs平均含量较低,但不同土壤样品之间PAHs的变异系数较大,以二苯[a,h]并蒽、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为主要组成成分。从8个生态类型区分析,工矿企业搬迁区PAHs含量最高,达49.196μg/kg,其次是化工区周边,农业科技园土壤中的PAHs含量最低。工业区的PAHs多来源于石油输入,而以农业为主的生产基地、科技园等,PAHs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生态示范区内的PAHs处于较低毒性水平,尚未对生物造成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小知识     
1.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在人工干预下,农业生物环境(作物、牧草、畜禽等)和非生物环境(水、土壤、阳光、大气、温度等)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的能量和物质交换所构成的一个相互联  相似文献   

11.
主成分聚类分析在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8,自引:8,他引:28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本,土地利用生态安全问题也日益被重视。该文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并分类。先建立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用主成分分析剔除存在相关性、信息重叠的指标,再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到的具有代表性的主成分指标代替原来的评价指标,对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进行聚类分析,所得结果客观,为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河道生态系统中的河岸侵蚀和滨水缓冲带建设倍受关注。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机场镇的生态河道示范工程为例,探讨了以生态修复和稳定坡岸为目标的植物护坡技术在生态河道坡岸修复中的应用及其生态效应。在不同河段分别采用了全系列生态护坡、土壤生物工程护坡和复合式生物稳定等3类植物护坡技术。通过对工程实施后3a(2004年~2006年)来的生态监测发现,护坡植物生长良好,新生枝叶和根系的护坡作用明显,土壤抗剪强度明显增加,河岸土壤侵蚀得到有效控制,坡岸的结构稳定性增强;同时河岸生境得到改善,本地植物快速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加,河岸植物群落结构由单一结构向复杂结构转变,生态稳定性逐渐增强。生态河道的植物坡岸修复技术可以在我国各类岸坡的生态修复和边坡稳定中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3.
植物护坡及其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河道生态系统中的河岸侵蚀和滨水缓冲带建设倍受关注。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机场镇的生态河道示范工程为例,探讨了以生态修复和稳定坡岸为目标的植物护坡技术在生态河道坡岸修复中的应用及其生态效应。在不同河段分别采用了全系列生态护坡、土壤生物工程护坡和复合式生物稳定等3类植物护坡技术。通过对工程实施后3a(2004年~2006年)来的生态监测发现,护坡植物生长良好,新生枝叶和根系的护坡作用明显,土壤抗剪强度明显增加,河岸土壤侵蚀得到有效控制,坡岸的结构稳定性增强;同时河岸生境得到改善,本地植物快速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加,河岸植物群落结构由单一结构向复杂结构转变,生态稳定性逐渐增强。生态河道的植物坡岸修复技术可以在我国各类岸坡的生态修复和边坡稳定中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秸秆的催化微波裂解及生物油成分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近年来,生物质热化学裂解已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兴趣。但常规的生物质热裂解技术(如流化床等)要求细小的生物质原材料,因此粉碎能耗大。而且裂解所得的生物油和合成气产物易受生物质粉末污染。微波裂解虽然能帮助解决这些问题,但目前的微波裂解所得的生物油成分和其他热裂解技术一样,仍然过于复杂,因此尽管生物质热解获取生物油的成本低于生物质发酵所获得的燃料,生物质热解技术也仍未在工业上得到推广应用。该研究旨在帮助解决这一难题。利用玉米秸秆颗粒为原料,采用了4%的硫酸或磷酸的预处理,或者采用氯化物等催化剂直接混入原料,然后利用微波进行催化裂解,并获得气态、固态和液态生物油3种产物。利用气质联用设备(GC-MS),对所得到的液态产物(生物油,Bio-oil)进行成分分析。在大量的试验基础上,该文筛选出的酸预处理,MgCl2、ZnCl2、及AlCl3直接催化是可以使所得的生物油成分简化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5.
生物土壤结皮生态修复功能研究及对石漠化治理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西南喀斯特地区作为中国喀斯特的核心地带,因大面积出露的碳酸盐岩、地质地貌、气候等因素导致了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植被覆盖率低、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石漠化等突出问题生态严重退化,补植林草等常规治理手段难以实施,亟待切实可行的治理手段;针对以上问题,综述了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退化问题并阐述生物土壤结皮在荒漠环境中的生态修复功能与研究成果,认为生物土壤结皮作为荒漠生境中的演替先锋,在土壤系统、水文过程、生物系统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生态修复功能,拓殖生物土壤结皮可作为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6.
关于生态修复若干概念与问题的讨论(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3 我国的生态修复与生态工程1979年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尝试应用生物净化原理进行污水处理研究 (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层次 ) ,并由此提出生态工程概念。此后许多学者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并形成与生态修复有关的两个领域 :一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污染环境生态修复工程技术 ,二是在农、林、水、自然保护领域内形成的生态工程技术。 80年代后随着土地复垦、恢复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的发展 ,这两个方面的研究开始相互交叉渗透 ,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工程技术。但同时也导致环境生态修复与生态恢复概念引用上的混乱[3 ,4] 。3 .1 生态修复概念的内…  相似文献   

17.
水体的污染正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植物能有效地消减污染成分,恢复水生态系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在利用植物对污染水体进行修复时,植物的配置和布局要遵循区域分异、生态适应性原则,整体优化、功能需求原则,生物多样性、和谐共存原则等,布置在岸边、岸坡、消落带、水面、水底的植物在生态型、生活型上应有所不同。介绍了具体的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8.
生态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今世界,我们面临诸多挑战。全球性的人口、粮食、能源与环境危机互为因果,正在形成一个越来越危险的恶性循环。在这一背景之下,农业领域所面临的问题都是综合性问题。本文从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出发,重点论述了农业环境、农业生物多样性、食物网、农业集约化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之间相互关系等尚未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将来要努力的方向。生态农业是建立在生态学、特别是农业生态学之上的实践活动。未来的生态农业要处理好"生物"、"环境"、"生物与环境"这几个概念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个模块内部诸多要素之间的关系。近期内,土壤质量普查、生态风险评估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是需要优先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本文建议从一个更广阔的角度来研究生态经济社会复合体内部的深层关系,如农产品价格的形成机制、农田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灾害控制和生态修复的经济成本、农村社会结构变化及生计和福祉等。总而言之,我们要用整体的视野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生态农业所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19.
生物结皮土壤-水文-侵蚀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物土壤结皮(简称生物结皮)是由隐花植物、微小生物和土壤表层颗粒胶结形成的一种特殊复合体,广泛分布于各类气候和生境条件。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生物结皮在不同生物气候区土壤的生态过程、水文过程、生物过程、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以及生态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生物结皮影响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以及土壤水文与侵蚀过程等方面对其生态功能进行总结和概述,在此基础上,从研究区域和时空尺度、多过程耦合机制、生物结皮影响氮循环的过程及其对氮沉降的响应机制、生物结皮与维管植物空间分布及互动关系等方面,展望了该领域有待深化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促进我国生物结皮相关研究工作,加深对生物结皮生态功能及地表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西北地区生态短路若干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短路是生态系统中的普遍现象,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表现得更加明显.生态短路具有不同的类型和危害,多为生态灾害.生态短路的修复主要是协调环境动量、生态系统需求和生物生理需求之间的平衡,提高系统内外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