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县域尺度的空间主体功能区划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GIS技术支撑下,从自然生态约束和经济开发支撑两方面,选择了山地面积比重、水网密度、湿地面积比重、主要河流长度、主要资源拥有量、交通可达性、人口学历层次、GDP等指标作为县域尺度空间主体功能分区评价因子,并通过象限图法划分县域主体功能区.以安徽省无为县为实例,以该县23个乡镇为基本评价单元,采用经济社会开发支撑和自然生态约束的趋同性动态聚类和互斥性矩阵分类相结合的梯阶推进的分区方法,把无为县初步划分出4类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区、鼓励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最后针对不同的功能区提出了有关开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落实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意见 推进水土保持新发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水土保持部门应积极落实和践行中央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审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以不同功能区的水土保持对策措施促进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以城市水土保持新法规新技术促进新型城市化建设,以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严格的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行政许可促进水土资源节约,以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促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中央要求,结合当地实际,采取以下措施:划定水土保持生态红线并严格监管;将水土保持相关指标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进行考核与奖惩;将水土保持纳入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和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制度,落实问责机制;实施水土保持监控能力建设,支撑综合评价,建立监测与监管联动机制;加强监督执法,以严格的法治保障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山东省主体功能区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主体功能区划分的重要依据。从相关资源承载力的内涵考虑,采用算术平均模型并综合考虑人口与经济两种承载因素构建出主体功能区划分标准。以山东省作为研究区域,以该省的17地市为基本评价单元,将全国和整个山东省作为参照区分别划分出3类不同的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并根据不同功能区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将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应用于主体功能区划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2013年9月,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作出了"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战略决策。该战略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五大功能区域。深入分析了五大功能区发展定位、自然生态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及水土流失现状与特点,明确了各功能区水土流失防治方向和防治重点,可指导重庆市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推进。  相似文献   

5.
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是水土保持规划中水土保持措施合理布局的重要依据。在国家和自治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的基础上,根据全市地形地貌特征、植被类型及分布、水土流失现状及分布特点、现有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及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实际需要,并充分考虑原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三区”划分成果及划分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按照以乡镇为基本划分单元、集中连片面积达到一定规模、定量指标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要求,进行了呼和浩特市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合理划定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治理区,为落实地方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为全市水土流失防治明确了重点工作区域,确定了分区防治方略,为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富蕴县水土保持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3S"技术,对新疆富蕴县水土流失现状和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将全县划分为4个水土保持功能区,提出了各功能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和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具体为:北部中高山冻融、水力侵蚀林牧保护区和南部戈壁沙漠风力侵蚀植被保护利用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应以预防保护为主,北部低山盆地、丘陵水力、风力侵蚀农林牧监督治理区和中部河谷丘陵水力、风力侵蚀农林牧综合开发治理区应采取适宜的综合措施进行重点治理。  相似文献   

7.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形成的新要求给我国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构建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格局势在必行。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为基础,提出了我国"六带六片"水土流失防治战略格局,明确了预防和治理格局下的水土流失防治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功能的重要性评价与分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特点和水土流失现状,选择水源涵养、土壤保持、蓄水保水、防风固沙、防灾减灾以及农田防护等水土保持功能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功能均处于中等重要以上;其中极重要地区比例最大,占全区面积的80.03%;中等重要地区较少,占全区面积的19.97%.最后根据6个单因子功能重要性评价结果,利用ArcGIS中的空间分析叠加功能,确定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功能区划的基本界线,将黄土高原划分为9个水土保持功能区,并提出黄土高原各区的生态保护方向,促使自然生态系统更有效地支持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为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于“三生”功能的福建省国土空间特征及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福建省国土空间特征,为解决城镇化快速推进导致的国土空间开发无序和推动其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三生”功能视角,以福建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评价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障碍度模型和比较优势指数分析等方法,开展“三生”功能评价,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障碍因素,找出优势功能区并提出优化对策。[结果] ①福建省2018年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均值分别为0.061 8,0.093 6,0.030 6,三者空间分布特征整体呈现东高西低。②“三生”功能空间分布上均呈正相关性,三者的热点区和冷点区空间分布特点总体表现为东高西低,区域上存在一定重合。③影响“三生”功能的障碍因素主要有经济密度、生态价值服务总量、交通用地密度和城镇化率。④福建省国土空间可划分为4个功能利用区。[结论] 福建省“三生”功能发展差异大,应均衡区域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0.
在某一区域布设水土保持措施时,主要依据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状态和发展趋势、植物群落的层度和演替趋势来确定该区生态平衡的强度或生态脆弱的程度,依据各生态因子的优劣势及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寻找人类引导优势因子与改造恶劣因子的途径,从而确定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通过改善恶劣环境因子、保护和开发优势因子、保护和促进植物群落演替,达到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之目的。本文以三川河流域为例,根据生态功能区的划分原则,将其划分为:土石山天然水源涵养林预防保护区、土石山坡积黄土缓坡丘陵农林经济区、河谷川滩阶地农业经济区、黄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及生态农业经济重点建设区和黄土丘陵矿产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监督区。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低丘缓坡区水土流失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浙江省低丘缓坡区有土地资源3万8235km^2,对浙江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阐述浙江省低丘缓坡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领域及发展趋势,分析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水土保持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农业发展的土地限制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耕地数量和农业用地质量变化是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发展中国家或地区1993-2002年耕地数量变动.结果表明耕地总量波动但人均耕地数量减少.从区域农业自然条件禀赋差异、耕地退化弃耕与可耕地用途改变、人口数量与人口增长等方面分析耕地数量变动的原因;利用1990~2004年的人口变动资料建立二次曲线模型,预测2010年和2025年人口数量并讨论其对耕地的压力。综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农业用地质量限制性的现状,分析边地耕作、风蚀与水蚀、化学与物理性因素、有机物投入、信用限制与灌溉面积比重等因素对农业用地质量的限制以及农业用地质量退化对农业的影响。最后讨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加强农业用地管理以应对耕地数量和农业用地质量限制问题。  相似文献   

13.
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土地沙漠化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齐善忠  王涛 《水土保持学报》2003,17(4):98-101,109
利用最新的土地沙漠化遥感监测数据(2000年),研究分析了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土地沙漠化现状及土地沙漠化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了其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具体对策和措施。结果表明,2000年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共有沙漠化土地13508.4km2,土地沙漠化类型包括耕地、草场、砾质沙漠化以及沙丘活化4种,总面积占监测土地面积(114446km2)的11.8%,其中轻度沙漠化土地27.4km2,占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0.2%,中度沙漠化土地1321.4km2,占9.8%,重度沙漠化土地2274.3km2,占16.8%,严重沙漠化土地9885.3km2,占73.2%,区内土地沙漠化形势严峻,以严重沙漠化土地类型占优势,特别是在黑河流域下游地区。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土地沙漠化的发生和发展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人类对流域内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其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4.
根据野外实地调研及相关图件、文字资料等,建立了研究区的土壤数据库,并在G IS软件及相关模型的支持下,对研究区的土壤侵蚀危险度进行了评价,给出了研究区土壤侵蚀危险度等级、分布及其成因。研究认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是造成土壤侵蚀强烈的主要原因,无任何保护措施的旱坡地侵蚀最为严重,是该区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据此提出了调整研究区内农林牧业结构,实行水旱轮作,合理施肥,提高单产,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电力工程水土保持准入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电力工程的组成、占地以及施工和生产工艺、土石方量及弃渣等工程特点的分析,总结出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与运行期间的水土流失特点。对照涉及电力项目产业发展规划、国家政策与产业布局,分别从电力项目水土保持的准入、限批和缓批方面提出共50项准入条件。根据有关技术规范和水土保持新国标的规定,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提出须修正主体设计的11项方案准入条件、须修改水土保持方案的7项方案准入条件。  相似文献   

16.
晋西沿黄地区水土流失危害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晋西沿黄地区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世纪90年代末水土流失面积为20777.0km~2,占研究区土地总面积的79.30%,较70年代末水土流失面积17 912.54 km~2增加了2 864.46km~2,平均每年以143.23 km~2的速度在扩展。水土流失造成该区可利用土地面积减少、土地生产力下降、农田水利设施被破坏、生态失调等危害。为此,本文依据研究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危害,提出了以山西省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青海黄河沿岸农田土壤盐渍化成因及改良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黄河上游沿岸农田的 土壤盐渍化,已成为该区农业发展的严重限制因素.研究主要选择了盐渍化严重的黄河上游 龙羊峡库区的农田.该区农田土壤为氯化物-硫酸盐盐土;土壤剖面盐分分布为两种类型,即 盐分表面聚集型和通体含盐型.土壤盐渍化成因主要有气候、灌溉水矿化度、土壤母质、灌溉制度和地形.当地土壤盐渍化的解决途径主要是生物措施,相应地配合水利与造林等工程 措施.  相似文献   

18.
南方山地果园开发中的水土保持问题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系统分析了南方山地果园开发的现状,模拟以及开发中的水土保持问题,提出了山地果园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开发治理模式及有关水土保持对策。  相似文献   

19.
太行山山前平原地下水变化趋势与农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水资源短缺是华北平原农业持续发展和经济腾飞的主要限制因素,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发展,用水量急剧增加;同时降水量明显减少,造成了华北平原水资源匮乏,地表干枯,连年超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很多地下水下降漏斗区。针对太行山山前平原水资源特点,以栾城县为例,研究了山前平原地下水变化规律、补给因素、排泄方式,同时对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平衡分析,据此提出了太行山山前平原农业用水方略。  相似文献   

20.
北方典型草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北方典型草原由于气候特点及超载过牧等不合理的草地利用方式,使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草场沙化退化面积不断扩展。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不仅使当地畜牧业发展受到限制,而且使京津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分析该区域基本情况和生态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草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思路:建立水—草—畜平衡发展体系;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坚持“小开发、大保护”;加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力度。并提出了北方典型草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主要技术及综合配套措施,为今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