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保障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发展时期,该项工作开展已成为国土整治的重要工具和抓手。采煤塌陷区具有移民搬迁、产业发展、生态修复的需求,该区域的保护与发展更应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相结合。文章基于社会调研和社会经济数据分析方法,对彬州市义门镇现状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探究采煤塌陷区周边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路径,提出“民生为重、产业强基、生态为本”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建议,以期为采煤塌陷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案编制与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在市场化背景下如何发力,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市场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总结和逻辑思辨的方式梳理了整治修复市场化的机制、模式和实施路径。结果表明:1)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深化和促进社会资本参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修复的关键,生态产品供给通过公共行政与市场化配置方式进行,实现过程中应以准公共性和非公共性生态产品为主;2)整治修复活动可以获取2类利益,包括生态价值增量核算的权益和指标的利益,以及通过自身能力和资源创造的资源资本运营收益,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构建差异化的投融资机制和产业融合型运营机制;3)实现模式可通过政府考核绩效模式、PPP模式、EPC模式等多种方式具体实施。在实施路径上,主要通过各类要素的发展权益、指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式来进行,并通过不同程度市场化的方式匹配需求,促进社会资本参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综上,本研究可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市场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内涵,从功能实现、实施内容、作用机制等方面与传统土地整治进行比较,并总结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成都、上海和浙江的具体实践。基于此,提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应坚持突出产业支撑优势、构建宜居生活空间、优化生态网络体系的总体策略,并从规划引领、制度供给、资源整合、工程设计等方面予以保障实施,以期为构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理论和实践体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以“时空综合化、目标多元化、要素多样化、政策系统化”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已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地分析了当前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结合自身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有序高效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重要批示精神,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1]随着土地整治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转型与推进,编制具有全覆盖、全要素、全类型整治特点的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成为迫切需要。科学评价区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划分潜力分区是编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前提和基础,[2]本文以田东县为例,在对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现状与成效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适宜性评价,划分农业综合整治潜力、建设用地综合整治潜力、生态修复潜力等级;以行政村作为基本评价单位,利用GIS空间叠加技术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最终得到国土综合整治潜力评价结果,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总体格局划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董云 《农业与技术》2023,(6):178-180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土地整治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乡村“三生空间”格局优化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通过加强政府职能部门主导责任、强化科技支撑力度、拓宽资金投入渠道、深度优化三生空间布局,以及不断推进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等几个角度来全面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为乡村“三生空间”持续优化提供有效对策,为我国进一步做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提供必要借鉴。  相似文献   

7.
基于城乡融合发展视角,评价浙江省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效果及潜在风险,并提出优化策略.研究表明,土地综合整治成为促进城乡关系变迁的有效平台和关键抓手,城乡融合关系对土地综合整治提出新要求;浙江省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有助于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实现城乡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土地综合整治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同时,面临土地综合整治管理决策行政化、实施过程工程化、利益协调复杂化、融资渠道单一化等挑战.研究结论的现实意义为优化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效果、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建议完善土地综合整治多元参与机制、明晰农村土地产权"三重属性"功能、创新土地综合整治利益共享机制、拓宽土地综合整治多元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8.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的国土整治的新概念、新探索,可以有效解决耕地保护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资源利用低效化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的深入调查,总结出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沈家墩村、东衡村、五四村、三林村、仙潭村和蔡界村六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并提出加强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加快乡村“三生”空间整合、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和保证农民四项权利到位的优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路径。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需紧抓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创新土地整治思路及方式,发挥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实施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相关概述,旨在探索出一条科学长效的土地综合整治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以西安市临潼区为例,立足乡村发展要素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建设要求,开展乡村综合发展潜力综合量化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区域内各类村庄基础条件、发展潜力特征,支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选择,提出不同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长期二元发展,城镇扩张占用农用地、乡村地区土地利用粗放、生态环境问题等日益显现,为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国家层面推行的土地综合整治,已成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推进土地集约利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2019年,从国家层面安排部署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探索新形势下该项工作的实施路径,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本文在对土地整治发展历程、变革与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该项工作在规划引领、实施效益、资金投入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监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借助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通过2010―2021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主题为"土地整治"的1 461篇来源于中文核心期刊、CSSCI和CSCD研究文献,绘制关键词共现、研究热点演进时区和主要突变词的知识图谱,开展土地整治的热点研究以及从土地整治到全域整治的阶段分析,探讨两者的理论脉络、重点领域和前沿动态等问题。研究结果显示:2010-2021年,国内土地整治的热点研究始终围绕耕地保护目标,主要集中在土地整治、土地利用和土地综合整治等三个方面;以耕地保护为轴线,2010年以来土地整治的演变过程划分为传统整治、生态转型和全域整治3个阶段。在继续坚持耕地保护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下,本研究提出了调整整治理念、提高整治效率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助推器。当前泉州市正全面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以永春县五里街镇为试点的乡村普遍存在耕地细碎化、生态质量减弱、防洪水系连通性差、产业发展基础条件薄弱、历史文化资源缺乏保护等问题,在坚持“生态为基、保护优先”的前提下,运用科学合理的规划,整合五里街镇土地资源、生态资源、产业资源等要素,在最大程度严格保护耕地的原则下,尽力盘活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提升五里街镇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五里街镇绿色崛起。  相似文献   

14.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自然资源部门履行统一行使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以广东省为例,根据各试点的发展需求,将试点分为解决重大项目落地、拓展城镇发展空间、打造乡村特色旅游、发展现代农业和修复矿山损毁土地5种类型,对试点拟通过试点解决的问题、整治内容和发展目标进行梳理和分析,并针对当前试点工作上存在的村庄规划实用性不足、项目统筹难度大、社会资金投入动力不足、成效评估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和难点提出相关建议,可为广东省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试点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影响因素,优化全域土地综合试点布局,基于2019—2021年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POI数据,运用平均最近邻、标准差椭圆、核密度、网格维数法系统分析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整体呈集聚分布状态;集聚过程中连片分布特征呈不断加强趋势,由嘉兴市、衢州市和台州市“三核心”变化为以嘉兴市、湖州市和绍兴市为核心的连片高密度区;2)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在空间分布上概率不等,分形结构复杂,存在局部围绕平原地区集聚情况;重心逐渐由东南向西北迁移,移动幅度逐渐变小;3)政策文件数、农作物播种面积、人均GDP、地形起伏度和城镇化率是影响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影响强度依次递减,且影响因子的交互作用大于单因子对试点空间分布的影响。本研究可为浙江省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和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川西平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后耕地变化及效益评价体系,以川西平原冉义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例,在实地调研和充分收集研究区基本资料的基础上,构建川西平原土地综合整治效果评价逻辑框架,运用ArcGIS空间分析软件测算冉义镇土地综合整治前后耕地的面积、形态、分布特征的变化,并从土地流转及生产效率、农户经营收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促进城市化发展等角度探究冉义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的效果。结果表明:1)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冉义镇耕地总面积增加14.60%,耕地斑块数却骤降64.21%,平均斑块面积和集中连片性均增加,正方像元指数从0.08减少到0.03,形状趋于规则;2)增加耕地的主要来源是农村宅基地与其周围林地组成的"林盘",随着"林盘"的大量减少,林地在城乡建设用地中面积比例由51.82%下降至17.72%;3)农业机械化耕种率和土地规模经营率显著提高,能够有效避免零散耕地被边际化的现象发生;4)冉义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提高了耕地利用效率以及农民收入水平,同时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当地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5)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要因地制宜,应当重点考虑区域自然资源禀赋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化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越来越多的建设力量开始投入到乡村振兴与建设中,并且也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快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域土地的综合整治以及转型发展。乡村全域土地的综合整治和转型发展主要目的是使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进而大幅缩小农村和城市地区的贫富差距。本文阐述了我国土地整治的历史演进过程,并从实现以人为本转型、实现目标导向转型、实现空间统筹化治理转型3个方面提出了土地整治优化转型构思,总结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路径,以期为农村地区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愈发加剧,与此同时,伴随着耕地面积减少、乡村土地的无序开发和农村宅基地空心化等问题相继出现。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能够统筹推进耕地质量提升、乡村治理和生态保护等目标任务,是新时期美丽乡村建设战略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9.
刘睿  宗积章  邓家彬  张杰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115-119,134
应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构建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地整治规划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期为土地整治规划设计质量检测提供方法借鉴,为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和区域空间规划编制奠定方法基础.通过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威宁石头海子片区生态恢复土地整治项目开展综合效益评价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威宁石头海子片区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增加了项目区耕地数量,提高了质量,同时带动了项目区贫困群众增收.威宁石头海子片区生态恢复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效果良好,项目实施后土地生态环境呈现向好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山东农业科学》2019,(11):161-167
土地整治对于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土地利用条件具有重要意义,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土地整治工程实施的生态绩效进行评价是评判工程生态适宜性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济南市商河县土地整治的典型项目为例,根据研究区土地整治工程实施特点,选取评价指标,构建土地整治工程实施的生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土地整治工程实施的生态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商河县土地整治工程实施的综合生态绩效平均值为0.2964,绩效水平处于一般等级。其中,农田景观绩效平均值为0.4044,绩效等级为良好,农业生产环境绩效和生态功能绩效均为一般等级,绩效平均值分别为0.3101和0.3757,说明土地整治工程实施在提高土地利用条件,改善土地利用结构的同时也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改善作用不明显,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