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免疫抑制是免疫系统受损引起免疫反应暂时或持久性机能障碍的一种状态,可导致动物对致病因子易感性增强。免疫抑制因子经损伤免疫系统成分或降低宿主的防卫功能或改变免疫调节功能的平衡进而降低对所有外来抗原的免疫应答性。可引起免疫抑制的因素主要有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大类。传染性因素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病毒可直接侵害淋巴器官和细胞而发生直接免疫抑制,也可通过释放介质如激素、补体和前列腺素引起间接免疫抑制。常见引起免疫抑制的病毒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鸡马立克氏病毒、鸡淋巴白血病毒、鸡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体,能引起雏鸡淋巴组织的坏死、萎缩及免疫抑制。该病毒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并有多种的变异株、强毒株出现,给养鸡业造成巨大损失。近些年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不断受到学者高度关注。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后B淋巴细胞发生凋亡,可能是病毒引起免疫抑制的主要原因,而VP2蛋白是该病毒主要凋亡因子。本文对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生物学特征、病毒与细胞凋亡关系及某些相关细胞因子变化等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养鸡保健工作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清楚地认识到鸡群免疫抑制问题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就鸡群而言,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免疫抑制呢?1免疫抑制的原因1.1鸡群发生能够引起免疫抑制的疾病在疾病防治工作中,常见的法氏囊炎、禽流感、禽白血病、鸡马立克氏病等等都是严重侵害机体免疫系统,造成免疫抑制的疾病。比如法氏囊炎通常主要病理特征是侵害法氏囊,造成法氏囊发生炎症或肿大出血,而机体的B细胞作为最主要的免疫原细胞之一,就是由法氏囊生成的,同时,它也是体液免疫系统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免疫靶器官。有试验表明,摘除鸡的法氏囊,会造成机体…  相似文献   

4.
鸡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由于该病毒侵害鸡体的法氏囊后,能使其机能减退或消失,从而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出现免疫抑制现象,降低了对其它疾病的抵抗力,且经常会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米糠多糖(RBS)对免疫抑制鸡免疫调节作用的机理,作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健康雏鸡、环磷酰胺(CTX)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诱导的免疫抑制雏鸡在给予RBS[剂量150 mg/(kg·d)]和不给予RBS情况下脾脏和法氏囊细胞的DNA含量、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1)CTX+RBS组雏鸡脾脏S期细胞比例和PI值显著高于CTX组(P<0.05),该2组鸡的法氏囊细胞周期没有显著差异(P>0.05).(2)IBDV+RBS组雏鸡脾脏S期、G2期细胞比例和PI值、法氏囊的S期细胞和PI值均高于IBDV组(P<0.05);(3)CTX+RBS组和IBDV+RBS组雏鸡脾脏和法氏囊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低于CTX组和IBDV组(P<0.05).结果表明:RBS能够促进CTX处理鸡脾脏细胞和IBDV感染鸡脾脏和法氏囊细胞DNA复制,对CTX和IBDV诱导鸡的脾脏和法氏囊细胞凋亡过程均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V)是目前危害世界养禽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本文对传染性法氏囊病作了简介,从IBDVD病理组织学、细胞免疫学、抗原变异、毒力以及病毒复制入手,探讨IBDV的致病机理。从IBDV诱导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免疫抑制等方面探讨其分子致病机理。随着对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致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以期为设计抗病毒药物奠定基础,为该病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和线索。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法氏囊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养鸡业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该病在临床上以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特征。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子特征、抗原和毒力变异以及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防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养鸡业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该病在临床上以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特征。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子特征、抗原和毒力变异以及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防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以侵害雏鸡淋巴组织尤其是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不仅可破坏B淋巴细胞的结构,同时还会导致胸腺和脾脏的淋巴组织坏死,引起机体免疫抑制,导致免疫失败。免疫抑制、抗原变异、特别是超强毒株的出现(vv IBDV),使得该病的防控形势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由于该病毒侵害鸡体的法氏囊后,能使其机能减退或消失,从而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出现免疫抑制现象,降低了对其它疾病的抵抗力,且经常会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1.
1原因分析 1.1免疫抑制的疾病 在疾病防治工作中,常见的法氏囊炎、禽流感、禽自血病、鸡马立克氏病等等都是严重侵害机体免疫系统,造成免疫抑制的疾病。比如法氏囊炎通常主要病理特征是侵害法氏囊,造成法氏囊发生炎症或肿大出血,而机体的B细胞作为最主要的免疫原细胞之一,就是由法氏囊生成的,同时,它也是体液免疫系统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免疫靶器官。有试验表明,摘除鸡的法氏囊,会造成机体的所有免疫器官几乎无法表达,全身免疫系统被抑制,  相似文献   

12.
动物免疫功能药剂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参与免疫反应的各种免疫细胞、组织与器官,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以及胸腺和淋巴组织(淋巴结、脾、扁桃体)。在执行免疫过程中,巨噬细胞分化为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B细胞和T细胞分别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致敏小淋巴细胞;而后由将浆细胞合成多种免疫球蛋白IgG、IgM、IgA、IgD、IgE等抗体,并与抗原发生反应,产生体液免疫;由致敏小淋巴细胞与抗原发生反应,产生细胞免疫。此外,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还可产生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巨噬细胞因子等参与免疫功能的调节。颗粒白细胞…  相似文献   

13.
<正>家禽免疫抑制性疾病是家禽在养殖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造成机体免疫力抑制,从而引发一系列病症的疾病。其中,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病、淋巴白血病、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是临床常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笔者就这4种疾病的防控措施做一下交流。1传染性法氏囊1.1概述法氏囊是禽类的免疫器官,又称"腔上囊",鸟类独有。由于骨髓产生的淋巴干细胞在该处分化为成熟功能性淋巴细胞,因此,法氏囊是家禽的中枢免疫器官。当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后,法氏囊发炎并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单抗快速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 IBDV)的鸡法氏囊组织制备免疫抗原 ,免疫 BALB/c系小鼠 ,取其脾细胞与 NS0浆细胞进行细胞融合 ;以 AC-ELISA筛选阳性细胞克隆 ,经 3次有限稀释克隆化及鉴定 ,获得 2株识别 IBDV不同抗原决定簇的高亲和力单克隆抗体株。以该 2株单克隆抗体制备快速诊断试剂 ,组装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快速诊断试剂盒。该试剂盒由若干 4 0孔酶标板 ,1号酶标液 ( HRP标记 IBDV单抗 )、2号洗涤液、3号显色液 ( TMD显色底物 )、4号显色液 (供氢体 )等反应液 ,0 .0 1 mol/L PBS( p H7.2 )阴性对照、IBDV阳性对照 (提取的 IBDV蛋白 )组成 ,并对试剂盒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及稳定性等进行了鉴定。应用该快速诊断试剂盒对来源于不同地区的临床诊断疑似 IBD的法氏囊病料各 2 0份进行了检测 ,并与琼扩试验、常规ELISA检测结果作了比较 ,结果表明 ,该快速诊断试剂盒的检测结果与常规 ELISA的检测结果相似 ,操作程序简便 ,可在 1 0~ 1 5min内完成 ,适合于兽医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播性极强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会严重威胁鸡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传播流行,虽然不会造成严重的死亡现象,但是该种疾病属于典型的免疫抑制疾病,病毒会不断攻击鸡的免疫器官,导致法氏囊的免疫功能丧失,产生免疫抑制,严重的导致其他疫苗免疫失败。该文结合一起实际病例,分析了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的诊断和防治。  相似文献   

16.
番鸭呼肠孤病毒诱导雏番鸭免疫器官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番鸭呼肠孤病毒腿部肌肉接种10龄健康雏番鸭,复制番鸭"花肝病",并研究其不同时期诱导免疫器官细胞凋亡的能力.结果表明,雏番鸭在感染病毒后的12 h、24 h、48 h、72 h、144 h均能观察到胸腺、脾脏、法氏囊细胞凋亡的典型形态学变化,在12~24 h达到高峰,72 h后逐渐降低.由此可知,雏番鸭呼肠孤病毒对雏鸭免疫器官的细胞凋亡具有诱导作用.揭示该病毒致病机理与淋巴细胞凋亡从而引起的免疫抑制相关.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痫传染性法氏囊病强毒(vvIBDV)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导致雏鸡免疫抑制,严重影响禽病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其免疫抑制机理尚不十分清楚。Vasconcelos.A.C等(1994.1995)、Tham.K.M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突然发病、排白色稀便、肌肉出血、法氏囊肿胀、坏死或萎缩为特征的雏鸡的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本病主要感染雏鸡,在感染后对法氏囊造成的损伤严重,法氏囊作为中枢免疫器官,会影响到B细胞的产生,从而使得抗体产生受到影响,使得病鸡出现免疫抑制的情况.这样就会造成鸡群对其他疾病的易...  相似文献   

19.
鸡的免疫系统包括法氏囊、胸腺、骨髓、脾脏、哈德尔氏腺、盲肠扁桃体和初级淋巴结。主要的免疫功能是在网状内皮系统参与下,由分化的淋巴细胞来完成。 细胞的免疫机能 成熟的T细胞形成“抗原识别系统”,还能产生在细胞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的数种物质。此外,T细胞也参与B细胞的激活。感染之后,T细胞通过产生记忆细胞,特殊的效应细胞(淋巴细胞)、抑制细胞进行应答。成熟的B细胞连续地从法氏囊,向其它淋巴器官移动,一直持续到大约8周龄。B细胞移出法氏囊时,它的表面被非特异性抗体所覆盖。它对感染的应答是通过记忆细胞、产生抗体的细胞(浆细胞)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20.
<正>法氏囊属于鸡的中枢免疫器官,也叫一级免疫器官。法氏囊发病不仅是器官受损,而且会"株连"其免疫机能。也就是说,法氏囊病患把这个一级免疫器官的功能破坏了,造成机体整个免疫系统的不同程度损伤或缺陷,即产生免疫抑制。有时候法氏囊病治好了(有的所谓专治法氏囊病的药物就是令其迅速萎缩干瘪),但其免疫机能的破坏并未恢复,导致机体对其它疾病的免疫机能不全或缺失。比如,与法氏囊病免疫相距较近的新城疫免疫,若法氏囊发病造成免疫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