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目的]测定了欧洲荚蒾果实主要营养成分和含量.[方法]对新疆2种不同来源野生种和栽培种的欧洲荚蒾果实的成分和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欧洲荚蒾果实主要含有糖、有机酸、维生素C、15种氨基酸、蛋白质、原花青素和黄酮等营养物质.相比较,野生种的黄酮含量高于栽培种,栽培种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野生种,其他含量差异均不明显.[结论]欧州荚蒾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菠萝蜜不同种质成熟果实的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了解现有种质群体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含量与淀粉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以39份菠萝蜜种质为材料,其中4份分别在2次不同的时间取样1次,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菠萝蜜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和淀粉含量。[结果]当可溶性总糖含量在16.00%~20.00%时,淀粉含量在0.36%~4.46%;当可溶性总糖含量在20.01%~25.00%时,淀粉含量在0.42%~3.61%;当可溶性总糖含量在25.01%~30.00%时,淀粉含量在0.28%~3.10%;当可溶性总糖含量在30.01%~35.05%时,淀粉含量在2.08%~2.78%。在不同时间取样的4份种质中,后取样种质的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相比先取样种质稍有下降。[结论]菠萝蜜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在一定含量范围内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桃果实的糖酸含量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果实发育过程中桃糖酸含量的变化特征。[方法]以盛花后不同发育时期的普通桃、油桃和蟠桃为材料,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氢氧化钠滴定法测定有机酸含量。[结果]普通桃可溶性糖含量先上升,果实迅速膨大期下降;油桃和蟠桃可溶性糖含量在果实速长生育期前期下降,后期上升,硬核前期下降,之后上升,但发育后期蟠桃可溶性糖含量无明显变化。普通桃有机酸含量在硬核后期和果实迅速膨大前期下降。油桃有机酸含量先下降,又大幅度上升,硬核前期下降,中期无明显变化,之后一直下降。蟠桃有机酸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裂果油桃有机酸含量高于正常果。[结论]盛花后不同发育时期的3种桃果实糖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4.
庞观胜  袁晓丽  杜丽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196-6196,6212
[目的]研究果实发育前期喷施低浓度乙烯利对菠萝[Ananas comosus(L.)Merr.]果实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方法]每株叶面喷施40μg/L乙烯利溶液,测量菠萝果实的单果重、横径、纵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有机酸含量。[结果]在花后喷施40μg/L乙烯利溶液,对果实的纵径、横径、单果重、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对可滴定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为科学合理地使用乙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猕猴桃的有机栽培及其鲜果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行有机猕猴桃果实品质分析并与常规栽培者进行比较,为猕猴桃有机栽培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猕猴桃标准化栽培的基础上,按照新制定的有机猕猴桃生产规范,以生产安全、优质和适当产量的有机猕猴桃鲜果,并与常规栽培者进行果实品质、产量和效益等的比较。[结果]结果表明:有机栽培猕猴桃果实品质优良,鲜果外形饱满匀称,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的含量均高于常规栽培,而总酸含量却低于常规栽培。在所试验的品种中,单果重提高5.12%~15.02%,可溶性固形物提高5.78%~6.05%,总糖含量提高7.76%~26.15%,可溶性糖含量提高8.23%~22.46%,维生素C含量提高7.70%~36.75%。[结论]有机栽培猕猴桃鲜果的外观和内在品质优于常规栽培。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乐山古老荔枝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技术资料。[方法]测定酸荔枝和白荔枝两种乐山古荔枝果实的品质及营养成分,并与引进品种大红袍比较。[结果]酸荔枝和白荔枝都属于小果型,果实近圆形,暗红色,比大红袍成熟略早。酸荔枝和白荔枝的单果重都与大红袍差异显著,可食率分别与大红袍差异极显著和显著。酸荔枝的Vc和可溶性总糖含量都高于白荔枝和大红袍,分别达31.13 mg/100 g、19.91%。2种古荔枝的可溶性蛋白和有机酸含量与大红袍差异不显著。[结论]乐山酸荔枝和白荔枝的可溶性总糖和Vc含量丰富,是很有价值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
刘晓辉  杨明  杨悦林  黄纪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149-16150
[目的]选用木本类木棉花、草本类唐菖蒲花,探索花瓣营养成分变化。[方法]测定了2种花卉花瓣不同时期SOD活性以及还原糖、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规律,VC、蛋白质含量及pH值。[结果]SOD、还原糖、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不同时期总趋势均为唐菖蒲花瓣中含量高于木棉花,只是花蕾期差距略小;蛋白质、VC含量均为木棉花瓣高于唐菖蒲;2种不同类型花卉的花瓣均为弱酸性。[结论]不同花卉花瓣发育时期不同,营养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砂梨品种成熟果实的糖酸组分及含量,结合果实基本品质,为梨果实综合评价和梨产业品种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用蒽酮比色法和酸碱滴定法测定18个砂梨品种的总糖和总酸含量,再以其中的6个品种(翠玉、雪峰、丰水、幸水、圆黄和黄金)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组分及含量.[结果]18个砂梨品种中,总糖含量最高的是爱甘水,其次是翠玉,分别为11.42%和10.17%;总酸含量最高的是甘梨早8,为0.39%,爱甘水和翠玉含量较低;爱甘水的糖酸比为81.27,显著高于除翠玉外的其他品种(P<0.05,下同).7个品质指标的部分指标间存在极显著(P<0.01)和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因子分析将7个品质指标综合为3个主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2.836%,能够代表原品质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果实品质综合评价得分显示,爱甘水、翠玉和黄花位于前3.HPLC测定的6个砂梨品种中,4种可溶性糖组分平均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为果糖>山梨醇>葡萄糖>蔗糖,可溶性总糖含量平均值为91.38 mg/g,其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幸水>翠玉>丰水>圆黄>雪峰>黄金.6个品种中均检测到8种有机酸组分,各组分含量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苹果酸>柠檬酸>奎宁酸>草酸>莽草酸>乳酸>富马酸>马来酸,有机酸总量平均值为3.264 mg/g,其含量排序为幸水>丰水>黄金>圆黄>雪峰>翠玉.6个品种中,甜酸比大小排序为翠玉>丰水>圆黄>幸水>雪峰>黄金,糖酸比与甜酸比大小排序表现一致.翠玉口感甜,风味偏淡,而其他5个品种口感以甜酸或酸甜为主,风味浓.[结论]6个砂梨品种成熟果实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积累分别以果糖和苹果酸为主;丰水和幸水果实风味浓郁;翠玉果实甜度占主导,水分足、化渣度高,综合性状优良,可作为重庆梨产业结构调整的备选推广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开发利用荔波野生梅提供依据。[方法]于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洞塘乡随机采取荔波野生梅果实,观察其基本物理性状,测定其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荔波野生梅果实的果形指数平均值为1.16,单果重低于国内主栽品种,含水量80.00%左右,可滴定酸含量为5.3%~6.8%,可溶性糖含量为1.1%~1.5%,糖酸比为0.19~0.24,蛋白质含量为0.53%~0.66%,Vc含量为3.29~4.51 mg/100 g,K含量是国内主栽品种的10倍以上,Ca含量为国内主栽品种的4~6倍,Na含量则远低于国内主栽品种。荔波野生梅果实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与国内主栽品种相当。[结论]荔波野生梅是一种很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食品资源,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不同品种哈密瓜果实品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西密25等6个哈密瓜品种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进行测定,分析其品种间果实品质差异,并采用评分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个品种哈密瓜单果重1.11~1.96 kg、可溶性固形物11.90%~16.60%、可溶性糖含量9.29%~16.38%、有机酸含量0.17%~0.46%、糖酸比28.04~77.23,差异显著。除西密17外,其他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均达14%以上;风味4和风味5有机酸含量较高,高出其他品种2倍以上;风味5和西密25可溶性糖含量较高;糖酸比西密25最高。通过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果实品质的主要指标是单果重、糖酸比、含水量、可溶性固形物、肉厚和可溶性糖含量。综合评价表明,西密25品种果实口感最好,果肉细腻、松脆、蜜甜,营养品质较好;风味5果实大小、酸甜口感适中,营养品质较佳;白玫品种果肉细软、蜜甜,在粤西地区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系统研究北京地区主栽鲜食枣品种的果实品质,对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内在营养组分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方法】以6个北京地区主栽鲜食枣品种为试材,用《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规范·枣》(NY/T2326-2013)中的方法测定果实外观品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蒽酮比色法测定总糖含量,NaOH中和滴定法测定总酸含量,高效液相色谱仪测糖组分和有机酸成分。【结果】6个枣品种的果实品质存在明显差异,果实形状、果皮颜色、果肉颜色、果形指数差异明显。红螺脆枣的果个最大,果实纵径45.15mm,横径29.55mm,单果重最高,单果重18.94g。总糖含量、糖酸比、Vc含量差异明显,蜂蜜罐枣的含糖量最高,总糖含量37.15%,糖酸比最高,糖酸比值464.38。鸡心脆枣和郎家园枣每100g果肉中Vc含量分别为618.43mg和604.36mg。可溶性糖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果糖和蔗糖,且均以蔗糖含量最高;有机酸组分有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琥珀酸,苹果酸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唐都  高疆生  徐崇志  杨伟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12):2208-2212
[目的]探究不同栽培密度下骏枣果实品质的差异,为获得高效益、高品质的骏枣果实提供理想的栽培密度信息依据.[方法]以3~5年生骏枣不同种植密度(317、592、1 100株/667 m2)为研究对象,采用葸酮比色法、酸碱中和滴定法、钼蓝比色法和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分别测定果实可溶性糖、有机酸、VC、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以总糖/总酸含量计算糖酸比.使用新复极差法分析各个栽培密度下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在种植密度为592株/667 m2,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较高,有机酸含量最低,经新复极差法(SSR)显著性检验分析,与其它二个种植密度(317和1 100株/667 m2)下的果实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种植密度592株/667 m2为获得高品质骏枣果实的最佳栽培密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遮阴处理对大叶芹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大叶芹为试验材料,测定遮阴后其纤维素含量、Vc含量、有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遮阴后大叶芹纤维素相对含量减少,Vc含量、有机酸含量随发育时间的延长呈逐渐减少的趋势;遮阴使可溶性糖含量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结论]该研究可为人工栽培大叶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适合北方地区生长的耐寒绿叶阔叶树种。【方法】以火棘、桂花、广玉兰三种常绿阔叶植物为试验材料,比较了这三个树种引种于北方地区后的自然越冬表现及其抗寒性的差异。【结果】结果表明:自然降温过程中,这三种常绿阔叶植物的电导率、MDA含量和脯氨酸含量随着温度下降而升高,随着春季气温回升又降低;含水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出与气温变化部分相关性;可溶性糖含量只与气温降低有关,短期内的气温回升对它们作用微小;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温度变化无相关性。【结论】广玉兰和桂花抗寒性较强,火棘则最差,这与露天生长状态观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完善优质苹果梨生产技术。[方法]以苹果梨为试材,探讨了不同栽培措施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套袋后,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有所降低,还原糖、糖酸比显著降低。果实可滴定酸、V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果实平均单果重有降低的趋势。着色指数提高1倍。而增糖剂可提高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含糖量、糖酸比及果实大小。[结论]套袋、增糖剂结合处理可明显改善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最佳处理为比大其梨膨大素结合套袋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黄瓜保鲜寻求一种较好的生物保鲜方法。[方法]研究不同浓度壳聚糖涂膜处理对黄瓜采后生理及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在整个储藏期间,用不同浓度壳聚糖处理后的黄瓜,与对照相比,有机酸、叶绿素、可溶性糖及Vc含量都极显著增加,失重率极显著降低。其中,用1.0%壳聚糖溶液对黄瓜进行涂膜后的保鲜效果最好,储藏第4天与对照相比,黄瓜的有机酸、叶绿素、可溶性糖及Vc含量分别提高了48.7%、43.0%、23.9%、37.6%,第8天分别提高了76.9%、58.5%、75.0%、103.9%,第12天分别提高了111.8%、92.8%、290.3%、246.5%,而失重率在第4、8、、12天分别下降了63.8%、63.4%、63.2%。同时使黄瓜仍保持良好的感官情况。[结论]壳聚糖是黄瓜安全、有效的生物保鲜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输液肥对柑橘果实品质的影响,并探索一种新的果树施肥方法。[方法]以四川柑橘为试验材料,分别通过树杈部及近根部施用不同浓度的输液肥,考察其对柑橘有机酸、总糖含量、Vc含量等品质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施用输液肥对植株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果实中糖酸比增大,Vc含量增加;不同部位施用不同浓度的输液肥,树杈部施用输液肥效果优于近根部施用输液肥,在树杈部施用6%的输液肥效果最佳。[结论]该研究为输液施肥技术在果树上的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