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将陕西省与全国其他省区相比较,对陕西省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根据城市绿色发展的内涵,构建了包含4个准则层指标和36个基础指标的综合评价陕西省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了指标权重。结果表明:陕西省城市绿色发展综合水平在全国排名第19位,在西部12个省区中排名第4位,导致陕西省城市绿色发展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承载力严重落后于其他省区。  相似文献   

2.
将陕西省与全国其他省区相比较,对陕西省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根据城市绿色发展的内涵,构建了包含4个准则层指标和36个基础指标的综合评价陕西省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了指标权重。结果表明:陕西省城市绿色发展综合水平在全国排名第19位,在西部12个省区中排名第4位,导致陕西省城市绿色发展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承载力严重落后于其他省区。  相似文献   

3.
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背景,通过建立12项二级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基于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省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基于20102014年统计年鉴数据研究表明:农村经济、人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公共服务是评价江苏省农村生活质量的4个一级指标;农村居民收入与支出、农村居民人均拥有量是评价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动态公共因子;苏南地区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优于苏北和苏中地区,同时针对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差距,提出了落实困难群众生活救助、扩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发本地特色产业链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因子分析法中的江苏省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背景,通过建立12项二级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基于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省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基于2010~2014年统计年鉴数据研究表明:农村经济、人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公共服务是评价江苏省农村生活质量的4个一级指标;农村居民收入与支出、农村居民人均拥有量是评价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动态公共因子;苏南地区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优于苏北和苏中地区,同时针对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差距,提出了落实困难群众生活救助、扩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发本地特色产业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农村消费支出水平的差异,将农村居民的收入与生活消费支出分为5档。介绍了聚类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各地区农村消费支出水平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中国31个省(市、区)的收入与消费支出情况可被聚为5类;仅有上海被列入收入和消费水平最高的第1类地区中,前3类地区总共只包含7个省(市);以河北、吉林为代表的第4类地区大部分地处中国东北部,耕地较为贫乏,必然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以重庆、四川为代表的第5类地区,受自然因素的制约,灾害发生频繁,工农业发展落后,无法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助推作用。基于此,提出了相关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生态环境承压能力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英  黄娟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157-161
为了探讨目前农村生态环境承压能力受地区条件差异呈现的异质性变化规律,基于2011 年的省际面 板数据,选用多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各省的农村生态环境承压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四川、 山东和河南农村生态环境的承压能力位于全国前3 位;北京、天津、上海位于后3 位。在此基础上,结合农村生态环 境水平评价矩阵对31 个省区进行聚类,结果显示,四川、山东、河南等12 地属于野承压能力强-高效益冶型地区;甘 肃、云南、内蒙古3 地属于野承压能力强-低效益冶型地区;广西、新疆属于野承压能力弱-高效益冶型地区;陕西、西藏 江西等14 地属于野承压能力弱-低效益冶型地区。  相似文献   

7.
以四川省各市(州)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各区域实际情况构建出包含5个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组成的四川省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农业生产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农业规模和农业结构4个公因子并对各地市农业竞争力排序,而后依据上述4个公因子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四川省21市(州)的农业竞争力进行了分类。基于2014年统计年鉴的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各市(州)按照农业竞争力水平情况可分为4类,其中成都市农业发展状况最好,甘孜州和阿坝州的农业竞争力最弱,与因子分析排序结果基本一致。最后,针对增强四川省农业竞争力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四川省各市(州)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各区域实际情况构建出包含5个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组成的四川省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农业生产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农业规模和农业结构4个公因子并对各地市农业竞争力排序,而后依据上述4个公因子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四川省21市(州)的农业竞争力进行了分类。基于2014年统计年鉴的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各市(州)按照农业竞争力水平情况可分为4类,其中成都市农业发展状况最好,甘孜州和阿坝州的农业竞争力最弱,与因子分析排序结果基本一致。最后,针对增强四川省农业竞争力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全国31个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道建  刘素霞  张赞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277-16279,16281
以2008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科学合理地选取了10个指标,借助SPSS统计软件,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最终提取出了4个综合因子并给出了综合排名,将全国31个地区划分为农业经济发达区、农业经济较发达区、农业经济欠发达区和农业经济不发达区4类。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8):132-134
利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借助spss分析软件,对我国近20年来的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进行分析,得出消费因子模型,计算出不同地区消费因子,把不同地区划分为五类,科学的指导农村经济建设和为消费支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群  刘宗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848-6850,6888
综合考虑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查阅2012年《农村经济统计年鉴》等数据资料,选择19个相关指标对西南地区5省(市、区)进行定量研究,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提取3个主因子并进行综合得分排序,把西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分为3种类型:第一类为四川省,属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类型;第二类为云南省和重庆市,属于中等发展水平类型;第三类为贵州省和西藏自治区,属于较低发展水平类型。该研究对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分类与实际发展情况相符,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汤鹏主  李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168-6171
用乡镇企业总产值增长率(XGDP)表示乡镇企业发展变量,用"CXEY"表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变量,根据1986~2006年的相关各期《中国乡镇企业统计年鉴》和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分析的方法研究乡镇企业发展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考虑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1979~2005年的乡镇企业发展是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得到改善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网购订单的快速增长,农村成为电商平台重点开发的新市场,研究农村网购消费行为与消费需求,对促进农村网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中国东、中、西部10个省20个城市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了解中国农村网购消费行为与需求,提出优化农村网购的发展对策。通过因子分析法对农村网购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发现网购安全可操作、商品丰富、网购配套服务、商品价格和购买方便程度是影响农村网购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院以河北省136个县级区域为研究范围,通过选取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11个指标,利用因子分析和ESDA方法,对136个县市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针对原始指标提取的公因子具有较大的贡献率;各个县市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部分县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空间分布上集聚效应显著,但在省域范围内分布不均衡。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农村创意经济正在逐步兴起,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农户,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农村创意经济对农户的能力要求,以帮助相关部门出台相应的人才能力培养计划,促进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在前人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12项农户自主发展能力衡量指标,利用在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示范区实地调研取得的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出了4个最为主要的因素——新型发展能力、交流能力、应急能力、通用能力,以此作为评价农户自主发展能力的主要量化指标,结合实际数据进行相关性验证,得出了农户所具备的以上4项能力与农户经济收益正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地区城乡关联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利  孙桂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533-19534,19585
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根据城乡关联发展的内涵和特点,构建城乡关联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城乡关联度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城乡关联度可分为5种类型;京津冀地区各城市城乡关联度地域差异明显;城市化水平与城乡关联度并不一致;城乡关联度协调发展涉及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农业机械发展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大力提出土地流转,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背景下,分析了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相关多个经济指标23年历史数据,应用因子分析法提炼出影响农业机械发展的因子,再做回归分析得出我国农业机械发展一些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在未来的几年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将会更快,智能化、大功率、环保高效的农机将会取代老化的耗能的机械的结论。并给出一些政策建议,为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我国城乡居民旅游消费水平,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研究选用《中国统计年鉴》中1994-2013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以及旅游消费的相关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定量分析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与出游率、人均花费之间的关系,探究收入因素对城乡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对比城乡差异,结果表明:收入高低是影响居民旅游消费最重要的因素;城镇居民旅游消费总体水平高于乡村,但是边际旅游消费倾向低于乡村;乡村旅游消费受偶然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构建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对于繁荣农村经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在厘清县域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县域农村金融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县域农村金融生态系统进行了评价和比较,以科学认识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发展的水平,探寻影响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建设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县域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建设总体水平偏低,区域间发展极不平衡;县域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行状况对当地农村金融生态系统的发展具有首要影响;良好的农村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信用环境是促进区域内农村金融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保障,农村社会的发展程度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将为农村金融生态系统的建设提供持续动力。建议提高农村金融机构运行效率,提升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丰富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健全农村风险补偿机制,完善担保信用体系;加大政府多种补贴支持,提供良好公共环境等相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