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陶飞旋  吴通文  顾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2,(23):11775-11776
受气候变化影响,黔东南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继2009~2010年出现罕见的夏秋冬连旱后,2011年夏季又出现特重级气象干旱。通过对2011年8月、7~8月、1~8月降雨量与历年同期降雨量比较分析,发现均连续表现出降雨量出现最少值,加之持续高温天气,黔东南地区出现特重级气象干旱灾害,为干旱预报、预警和制定减缓干旱影响的适应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青海省旱区不同海拔的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和乐都马营旱作研究基点的研究结果,总结出不同山旱区春旱、夏旱和春夏连旱发生演变规律及特征;提出旱区干旱成因主要受诸多天气系统和降水准三年规律的支配;讨控了降水量和季节分布差异对干旱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磊  白杨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9):129-131
[目的]研究北方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方法]基于北方各省区多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地学统计以及GIS相结合的方法,对北方各地区多年的干旱、洪涝、冰冻、风雹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数据进行了时空格局的分析,阐述了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各种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动态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北方不同的农业气象灾害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20世纪80年代受干旱和风雹影响较大,90年代以洪涝灾害为主,2000—2010年则以洪涝和低温冷冻为主;从整体受灾率和成灾率上讲,北方各地区从大到小依次为华北区、东北区、西北区。[结论]该研究为北方各地区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杨秀勋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0):4496-4498
利用铜仁市10个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部分土壤湿度监测数据,采用两种单项指标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0年2月发生在该地区极为罕见的特大旱灾进行了评估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干旱影响范围和干旱强度均突破了该地区气象历史纪录,其中该地区夏季气象干旱程度大部评估为中度等级,局地达重度干旱;该地区秋季气象干旱程度东部达到中度到重旱等级,西部仅为轻旱,东部秋旱明显重于西部;冬季干旱最重,达到特重干旱等级,主要受前期夏秋连旱的持续叠加影响和高温累积。该地区西部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征是农业干旱等级偏高、灾情远远大于东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六盘水市发生最为严重的夏秋连旱叠加冬春旱。对此次特重干旱的发生特点以及对农牧业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了相应的抗旱情况,并提出干旱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以期为保障该地区农牧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3年6月11日~8月4日黔东南州16个县市气象观测站点的降水和气温观测资料,对2013年黔东南州气象干旱演变及其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期间降雨量异常偏少,突破历年同期最少值,气温持续偏高,大部地区持续30 ℃以上高温,35 ℃以上最高气温天气为间断性出现;地表水分蒸发量为降雨量的数倍到数十倍不等,导致土地失墒严重,气象干旱持续发展,到8月4日有6个县市达到特重级气象干旱,7个县市达到重级气象干旱。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浏阳金桔生产的适种农业气候条件。[方法]利用浏阳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的气象资料及浏阳中小尺度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结合浏阳气候区划及灾害风险区划,对浏阳金桔生产的适种农业气候条件及灾害防御进行分析。[结果]浏阳的光照、温度和降水条件及其时空分布均能满足金桔生长发育的需要,但低温冷害、高温热害、干旱、暴雨、雷雨大风等对金桔的抽梢、开花坐果、膨大和成熟均可能造成显著影响。[结论]浏阳有金桔生产适宜的气候环境,但必须重点防御低温冷害、高温干旱、暴雨等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8.
2010年六盘水市农业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2010年六盘水市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六盘水市年平均气温与常年相比略偏高;年总降水量偏少;年日照时数略偏多。年内出现了特重干旱、暴雨等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秦江 《现代农业科技》2013,(12):210-211
分析2010年六盘水市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六盘水市年平均气温与常年相比略偏高;年总降水量偏少;年日照时数略偏多。年内出现了特重干旱、暴雨等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农业气象灾害对天水市蜜桃生产的影响,为有效防御农业气象灾害,最大限度减轻或减免农业损失提供参考。【方法】在提取了1982-2011年天水市蜜桃生产总产量、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影响因子的基础上,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划分等级;根据综合灾情指数评估天水市蜜桃生产的农业气象灾害类型,并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影响天水市蜜桃正常生长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为:蜜桃花芽萌动至开放的早春3月上中旬干旱、仲春4月上中旬花期高温干旱、低温冻害和蜜桃第2次速生膨大至果实成熟期7月下旬-8月上旬低温连阴雨灾害。1982-2011年间,天水市蜜桃生产综合评估有农业气象灾害19年,实况轻、中、重和特重灾害共18年,评估准确率95%,除轻灾、重灾评估准确率略低外,中灾评估准确率达83%,无灾和特重灾害评估准确率均达100%。【结论】根据本研究提取的灾害因子进行综合灾害评估的效果比较理想,对农业防灾减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灵璧2015年的气候变化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方法]选取灵璧2015年1~12月平均气温、降水、日照气象要素值与常年对比分析,采用曲线图、数据对比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年灵璧县年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少;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8.2℃,≥35℃的高温日数为14 d;年极端最低气温为-9.3℃;全年无霜期为232 d,较历年平均偏多25 d。年内雷雨大风、连阴雨、干旱、雾霾等气象灾害频繁,对当地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均产生较为突出的不利影响。[结论]2015年灵璧县气候属异常年份,气候条件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12.
张富荣  张国林  梁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538-9539
[目的]掌握该地区气象灾害规律及防御对策,对预防、减轻气象灾害的危害程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方法] 采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评价气象灾害与经济损失程度。[结果] 朝阳自然气象灾害主要有6种,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从经济损失程度和频次可排列为:干旱、冰雹、雷电、大风、低温霜冻、暴雨。在55年中,给朝阳地区造成了70亿~80亿元的经济损失。[结论]可持续性防御自然气象灾害是防灾的基础,生态环境持续朝着良性发展是防灾的途径,改变救灾为防御的意识形态是防灾的根本。做好防御工作,气象要先行,严密监测、准确预报、及时预警,才能将灾情损失下降或解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明代关中地区干旱灾害的时空特征。[方法]通过对关中地区明代(公元1368~1644年)干旱灾害资料的搜集、整理,对明代277 a中关中地区发生的旱灾的划分等级、频次、受灾范围以及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各个县的发生频次和受灾程度。[结果]在明代277 a中,关中地区发生干旱灾害共145次,基本上平均每1.91 a发生1次。根据干旱等级分为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大旱灾和特大旱灾。并且旱灾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主要表现为夏旱、秋旱、冬旱、春旱和连旱。从明代前期到后期,干旱灾害发生频次具有显著波动变化的特征,而且持续时间长,灾情严重,其中宝鸡地区发生次数高于其他地区。[结论]在明代的277 a中,关中地区发生灾害基本上呈现增加趋势,为当前关中地区的防灾减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琪  廖玉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905-9907,9987
[目的]分析2008年湖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成因。[方法]基于基本气象观测资料,对2008年初发生在湖南的一次强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致灾因子、地形及人类活动在此次低温雨雪冰冻巨大灾害形成中的作用。[结果]2008年初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造成湖南巨大灾害的原因是:致灾因子强度为历史罕见(较1954年还强);地形影响加剧了灾害发展;人类活动对灾害起着放大作用。此外,提出了通过提高极端天气的预测预警能力、加强气候可性行论证、加大自然灾害防御宣传力度等措施来减轻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程度。[结论]该研究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沈阳沈北新区蔬菜大棚生产期气候变化及气象灾害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克  刁军  李志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042-9043,9143
[目的]研究沈阳沈北新区蔬菜大棚生产期气候变化及气象灾害对策。[方法]利用沈阳沈北新区近38年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沈北新区蔬菜大棚生产期气候变化,并探讨气象灾害天气的应对措施。[结果]近38年来,沈北新区光照条件一般,冬季平均日照时数较短(551 h),呈缓慢减少趋势,但降幅并不明显;沈北新区蔬菜大棚生产期气温倾向率0.371℃/10 a,冬季气温倾向率0.313℃/10 a,气温虽呈升高趋势,但波动幅度较大,让生产管理难以控制;较寒冷期(11~3月)历年降水量、阴天日数呈增加趋势,对蔬菜大棚生产影响较大;低温寡照阴天是该区冬季气候特点,对发展蔬菜大棚产业不利,冬季增加取暖措施有望正常发展。[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当地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滇中地区气象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杨梅  黄英  王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799-9801
[目的]分析云南省滇中地区气象干旱特征。[方法]根据滇中地区43个气象站自建站以来的降水资料,分别计算各站年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并统计不同等级干旱出现的频次,最后利用样条曲线插值法获取滇中地区不同干旱等级出现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滇中地区自1960年以来旱情趋势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SPI减小趋势比较明显,干旱有加重趋势;60、80年代SPI变化波动比较大,但无明显变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直到2000年SPI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即这一时期为滇中湿期;2001~2009年滇中干旱又呈增加趋势。红河、元江、宾川、禄劝、沾益等地发生中等干旱频率较高;昆明、呈贡、曲靖、楚雄东北部、大理、漾濞东部、玉溪中部等地发生严重干旱频率较高;沾益、宾川、大姚西部、祥云、曲靖北部、安宁、昆明西北部等地发生极端干旱频率较高。[结论]该研究为该地区防旱抗旱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韩铮铮  韩相斌  高翀  李汉浸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854-14856,15002
[目的]研究2010~2011年度濮阳小麦生育发育期间的气象条件及其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了降水、日照、气温及形成产量等进行比较分析,研究2010~2011年度濮阳小麦播种以来的气象条件以及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2010~2011年濮阳小麦播种到返青前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秋冬连旱天气,麦田受旱面积达99%,对小麦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但在成功实施人工增雨和灌溉共同作用下,旱情基本解除。由于政府指挥及时和农民管理措施得力,因此,2011年濮阳市小麦仍然取得了丰收。[结论]该研究为科学决策田间管理和小麦丰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山东博山气候条件对有机农业的影响及气象灾害防御对策。[方法]从气候资源的角度,分析了山东博山温度、水分、光照等气象条件与有机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提出了5年发展规划,对有机农作物生育过程中的主要气象灾害进行了影响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结果]博山受季风影响,雨热同季,光、热、水配合较好,农业气候资源的有效性较高,土壤、水质优良,植被完整,这些都是发展有机农业区的有力条件。但降水变率大,不同程度地限制了光、热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光、热、水充沛的有机农作物生长季节内,气象灾害较频繁。[结论]应加快小型水利设施建设,使暴雨洪水资源化,实现适时浇灌;加快设施有机农业建设,提高农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