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咸阳“旱腰带”地区13个气象站2010—2019年气象监测资料为基础,通过分析该地区降水、气温及干旱的特征,结合1960年以来县气象站资料,模拟“旱腰带”地区近60年降水量,构建“旱腰带”地区降水量数据集;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以历史降水量数据为输入对“旱腰带”地区的降水量进行预测;根据地区干旱分级标准,由预测得到的降水量结果计算得到不同地区的干旱级别,从而实现对干旱发展趋势的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降水量预测数据得到的干旱分级与真实情况相比,精度达到85%以上,能够为“旱腰带”地区环境乃至旱区改善及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豫西旱地玉米近年因干旱大面积减产或绝收,一些县领导下令禁止种玉米的问题,以水分为主线,对豫西半湿润易旱区的降水规律、玉米需水规律和干旱发生频率进行了探讨,找出了玉米水分亏缺期,计算了水分实际亏缺量;论证了耗水量与降水量、产量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而得出在半湿润偏旱的豫西丘陵旱地,既不能下令“不准种玉米”,也不能提倡年年种,可实行二年三熟种植制度,但要视当年降水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并采取积极的御旱、节水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干旱发生规律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省干旱在时空分布上 ,四季都有发生 ,以伏秋干旱次数最多 ,时间最长 ,面积最大 ,危害最重。在地域分布上可划分为 :鄂东北及鄂中丘陵重旱区 ,大、中旱 3年 2遇 ;鄂西北重春旱区 ,全年降雨量少 ,春季尤甚 ,中等以上春旱 2年 1遇 ;鄂东南旱区 ,中等以上干旱 2~ 3年 1遇 ;江汉平原耐旱区地下水位高 ,有旱难成灾 ;鄂西南轻旱区。在防御对策上 ,要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退耕还林 ,深耕改土 ,提高土壤抗旱能力 ;因地制宜采用避旱措施 ,如调整种植结构 ,选用抗旱品种和节水种植方法等 ,在此基础上抓好节水抗旱措施  相似文献   

4.
张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376-4378,4380
基于SPI标准化降水指标能反映干旱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的优点,将其作为干旱规律和周期的分析指标,然后利用功率谱分析法,对朝阳地区的干旱周期和干旱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朝阳地区是个旱情频发的区域,除极易发生轻旱外,还易发生中旱和特旱,秋冬季节会经常发生特旱,这为来年春天的播种带来困难;同时,朝阳地区旱涝呈现5~10年的周期性波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周期性。  相似文献   

5.
兴安盟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庞万才同志多年研究的干旱指数计算公式,确定春旱、夏旱、秋旱以厦季节连旱的指标和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兴安盟地区无论是春旱、夏旱、秋旱,还是季节连旱,干旱发生频次都是东南部多于西北部。且发生季节连旱频率少于单季干旱频率。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干旱发生频率有增加的趋势,干旱程度有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宁夏半湿润偏旱区农田水分运动规律,主要作物农田水分盈亏状况,作物对农田水分的利用率,农田水分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对降水资源的利用情况,认为宁夏半湿润偏旱地区春小麦水分入不敷出,干旱缺水与降水的季节性变化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作物水分利用率低影响了降水生产潜力的发挥,因而开发本地区降水生产潜力是提高农业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晋江市干旱特征分析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晋江市干旱特征、干旱与气象因子和土壤墒情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晋江属于干旱高发严重区,夏旱出现频率最高,年均1.5次;旱情常以连旱形式出现;大旱以上的致灾旱情多发生在夏季和秋冬季;2000年以来晋江出现春旱和夏旱概率明显减少,但夏秋连旱和秋冬连旱出现的几率显著增多,其中80%达到特旱标准,旱灾次数呈加重加快趋势;干旱期间连旱日数与降水量呈负相关,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相关性最高;50%的气象干旱会产生土壤干旱,但气象干旱与土壤干旱不同步,土壤中旱常发生在气象干旱的晴朗干燥时期,甚至会出现土壤重旱,对农业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评估干旱对衡阳市晚稻的影响,开展晚稻干旱评估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晚稻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和不同生育阶段的降水量建立了晚稻干旱指数Kdry,结合历史干旱特征年份,确立的晚稻干旱等级指标。晚稻干旱等级指标:65dry≤80为轻旱,80dry≤90为中旱,Kdry>90为重旱。抽穗-灌浆期发生干旱的概率最高,拔节-孕穗期发生干旱的概率次之;乳熟-成熟期发生干旱的概率最低。拔节-成熟期发生干旱的概率也非常高。本研究对晚稻干旱评估取得较好结果,为晚稻干旱评估提供了新的途径,能为晚稻干旱的气象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玉米是陕北旱区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近年来,随着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的推广,不仅解决了干旱问题,而且实现了高产、稳产。地膜玉米生产面积正在逐年增加,但要想在陕北旱区更好推动地膜玉米标准化生产,就必须创新和构建新的推进模式。本文立足陕北旱区玉米生产形势,从地膜玉米标准化生产实际出发,探索了新的农资连锁推进模式体系,这对推进陕北旱区地膜玉米标准化生产,实现旱区玉米产业快速发展,解决旱区粮食安全,增加旱区农民收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呼伦贝尔西部草原草地不同时期土壤各层次水分含量的分析,揭示了半干旱草原土壤干旱特征,分析了干旱的季节分布以及不同季节水分在土壤各层次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cm土层特旱发生频次较高,50cm、100cm土层中旱和轻旱发生频次较高,重旱在各层土壤发生频次均较低,各层次干旱发生频率均在55%以上;干旱的季节分布特征表现为:春季干旱开始发展,夏初干旱发展到最严重时期,秋季稍有回升,但封冻前未能够恢复到早春土壤含水量水平,土壤各层仍然维持干旱状态,预示来年春旱的可能发生;呼伦贝尔西部草原春、夏、秋三季连旱体现了半干旱草原的显著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北方地区春玉米干旱的时间演变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研究北方地区春玉米各生育阶段干旱年代际演变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方法】基于研究区域1961—2010年291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以及春玉米生育期资料,利用农业干旱指标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明确了研究区域春玉米干旱的年代际演变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西北地区春玉米水分亏缺指数年际间波动平稳,华北和东北地区在20世纪80和90年代波动较为剧烈;华北地区春玉米水分亏缺指数在抽雄—成熟阶段明显低于其余两个阶段,东北、西北地区各生育阶段变化不明显;华北中部地区干旱等级的年代间波动明显。北方地区春玉米干旱等级和干旱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均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形势,西北地区最高、华北地区次之,东北地区最低;各旱级干旱频率的空间分布以特旱和轻旱最为明显,其中特旱主要集中发生在新疆大部、甘肃北部、内蒙古西北部等地区,发生频率在3年2遇以上,而轻旱主要集中在东北大部、华北大部以及西北东南部地区,发生频率在5年1遇以上。中旱和特旱主要集中发生在华北地区以及西北东部地区,频率均在5年1遇以上,并且随生育阶段更替有减轻的趋势。【结论】北方地区春玉米农业干旱指标CWDI年代间波动以华北、东北地区较为剧烈,且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波动有上升的趋势。干旱的等级和频率空间分布均呈现明显的东西向分布。各旱级中特旱频率呈西高东低分布,生育后期在区域上呈扩大趋势,轻旱频率呈东高西低分布,生育后期有加重趋势,中旱和重旱频率呈中高东西低分布,生育后期在区域和程度上均呈下降趋势;生育阶段间旱级变化敏感的区域主要是新疆北部和华北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东陵区19512015年降水量资料,对东陵区近65年季节性干旱演变特征和20142015年降水量资料,对东陵区近65年季节性干旱演变特征和20142015年夏秋连旱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东陵区发生季节性干旱灾害较为频繁,以夏旱和秋旱为主,为22015年夏秋连旱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东陵区发生季节性干旱灾害较为频繁,以夏旱和秋旱为主,为23年一遇。其中,秋旱发生的频次最多,夏旱次之,春旱发生频次最少。春夏连旱发生过1次,夏秋连旱发生过5次,未发生过春夏秋连旱。从干旱的等级来看,中旱最多,轻旱次之,重旱以上等级最少。在年代变化上,80年代发生的季节性干旱的次数最多,70年代发生的季节性干旱次数最少。厄尔尼诺现象对东陵区季节性干旱的影响较大,在厄尔尼诺年东陵区发生季节性干旱的概率是51.4%;近65年发生的28次中旱等级以上的干旱灾害中,有26次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占总数的92.9%。其中,20143年一遇。其中,秋旱发生的频次最多,夏旱次之,春旱发生频次最少。春夏连旱发生过1次,夏秋连旱发生过5次,未发生过春夏秋连旱。从干旱的等级来看,中旱最多,轻旱次之,重旱以上等级最少。在年代变化上,80年代发生的季节性干旱的次数最多,70年代发生的季节性干旱次数最少。厄尔尼诺现象对东陵区季节性干旱的影响较大,在厄尔尼诺年东陵区发生季节性干旱的概率是51.4%;近65年发生的28次中旱等级以上的干旱灾害中,有26次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占总数的92.9%。其中,20142015年东陵区连续2年出现夏秋连旱现象,为历史上的第一次,在夏季出现152015年东陵区连续2年出现夏秋连旱现象,为历史上的第一次,在夏季出现1524 d无有效降水,致使土壤相对湿度小于50%,秋季降水偏少,无法缓解旱情,导致干旱发展严重。  相似文献   

13.
老旱区历来就"十年九旱",一直以来,干旱就是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瓶颈".受传统农业惯性的影响,老旱区的干部群众还没有完全做到因地制宜、顺天行事,还没有从"年年抗旱年年旱"的困惑中觉悟和清醒,为了彻底摆脱"十年九旱"的困惑,特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分析宁夏山区干旱演变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宁夏山区8个县站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比较分析了宁夏山区近38 a(1971-2008年)的各月干旱指数,并分析全年、月度干旱的站次比和干旱强度的年际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宁夏山区年季干旱强度呈现降低趋势,但干旱发生频率和干旱面积增加,特别是2000年之后干旱频率和站次比呈增加趋势;宁夏山区以轻旱-中旱为主,特大干旱发生相对较少,近5 a来山区各县发生区域性干旱频率增加较明显;春旱和秋旱有加重的趋势,而夏旱和冬旱发生少,但春、夏、秋连旱在2000年之后发生频率和涉及的区域呈现增加的趋势;在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宁夏山区干旱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有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东陵区季节性干旱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东陵区1951~2015年降水量资料,对东陵区近65年季节性干旱演变特征和2014~2015年夏秋连旱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东陵区发生季节性干旱灾害较为频繁,以夏旱和秋旱为主,为2~3年一遇。其中,秋旱发生的频次最多,夏旱次之,春旱发生频次最少。春夏连旱发生过1次,夏秋连旱发生过5次,未发生过春夏秋连旱。从干旱的等级来看,中旱最多,轻旱次之,重旱以上等级最少。在年代变化上,80年代发生的季节性干旱的次数最多,70年代发生的季节性干旱次数最少。厄尔尼诺现象对东陵区季节性干旱的影响较大,在厄尔尼诺年东陵区发生季节性干旱的概率是51.4%;近65年发生的28次中旱等级以上的干旱灾害中,有26次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占总数的92.9%。其中,2014~2015年东陵区连续2年出现夏秋连旱现象,为历史上的第一次,在夏季出现15~24 d无有效降水,致使土壤相对湿度小于50%,秋季降水偏少,无法缓解旱情,导致干旱发展严重。  相似文献   

16.
刘志强 《甘肃农业》2009,(11):96-97
干旱缺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尤其在我国北方旱耕区,降水是解决干旱问题的主要水源,如何提高有限水分资源的利用效率,是提高旱地农作物生产效率的关键问题。利用保水剂达到节水增产是旱区值得推广应用的新措施,其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旱区农村妇女参与农业发展的技术促进蒋锦霞(甘肃省农科院兰州730070)甘肃省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典型代表,旱区面积34.5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76%,在346.7万公顷的耕地中,78%无灌溉条件。由于干旱缺水和恶劣的农业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8.
以白城地区1961—2014年降水量为基础数据,选择SPI为指标,对区域干旱程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城地区干旱空间分布差异较小,不同区域干旱严重情况和持续时间不同。春季以轻度和中度干旱为主,呈"南北相反"的分布特征,重旱和特大干旱少发;夏季旱情最缓和,发生轻度和中度干旱,且概率较小;秋季轻旱最多,重度和特级干旱仅次于春季,但较夏季有增加趋势;冬季易发生特级干旱,重度干旱概率仅次于秋季。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在安徽省干旱监测评估中的适用性,基于SPI从干旱频率、站次比和干旱强度3个方面分析了1961—2019年该地区干旱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9年安徽省各地区干旱频率总体呈南高北低分布,轻旱、中旱、重旱平均频率分别为31.7%、15.7%和6.1%;1961年以来安徽省轻旱以上平均站次比高达31.7%,有15年发生全域性干旱,1978年是干旱发生面积最广的年份,共发生18次全域性春旱、14次全域性夏旱、17次全域性秋旱和16次全域性冬旱;1961年以来安徽省干旱总体以轻旱到中旱为主,且呈微弱下降趋势,最强年份1978年为特旱级别,各季节干旱强度表现为夏旱>秋旱、春旱>冬旱,2011年的春旱、1978年的夏旱、2019年的秋旱和1968年的冬旱是1961年以来各季节性干旱最强年份。SPI可用于安徽省干旱监测评估。  相似文献   

20.
基于SPI的烟台地区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烟台地区11个气象观测站的近30年(1981~2010)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得到了烟台地区近30年的年度干旱指数和季节干旱指数,并根据干旱标准中干旱发生频率、干旱站次比和干旱强度三项指标分析了烟台地区近30 a干旱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30 a来,烟台地区以轻旱为主,中旱和重旱比例持平,有干旱发生频率逐渐减少而发生强度有所增强的趋势;春旱和夏旱有增加趋势,冬旱和秋旱有减少趋势;西部和北部地区发生干旱的次数明显多于东部和中间地带地区。与灾情对比时发现,年SPI能够较好的对长期的干旱进行描述,但在年内发生短期干旱时,效果欠佳。尽管烟台地区近几年来没有重旱出现,仍需注意做好对干旱特别是重旱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