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外对畜禽的一些严重疫病采取了以消灭病原为根本目的的检疫一屠杀措施,但是还有许多疫病仍依赖疫苗接种作为主要的防疫手段,例如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ILT)于1925年首次发生于美国洛岛,是由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ILT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ILTV属于疱疹病毒科,A型疱疹病毒属,具有疱疹病毒的基本特征。该病可引起鸡的死亡和产蛋量下降,目前已遍及世界各国,给养禽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用于防治本病的疫苗多为常规疫苗,但是常规疫苗存在诸多缺点。当前生物安全的新问题、新挑战以及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基因工程疫苗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疫苗接种是防制本病的一条切实可行的措施。然而常规弱毒疫苗存在毒力偏强,接种后反应大,也能导致潜伏感染,在鸡体间传播可使毒力返强,使免疫鸡群有可能成为潜在的传染源,且该病毒强、弱毒无鉴别诊断方法等缺点。基因工程疫苗不仅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而且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3.
浅谈基因工程疫苗的类型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生物技术在生物制品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化和发展,近年来研制成功了许多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属于生物技术疫苗,是利用生物技术制备的分子水平的疫苗,可分为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重组活载体疫苗、基因缺失或突变疫苗、基因(核酸)疫苗、合成肽疫苗及转基因植物疫苗等几类。它们代表疫苗研究的新途径,为克服一些常规疫苗的缺陷带来希望,展示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疱疹病毒是一类具有相同形态和较大囊膜的双链DNA病毒,它不仅能引起原发性感染,还能引起潜伏性感染和复发性感染.此外,某些疱疹病毒是哺乳动物和禽类等动物肿瘤的病原因子,因此防制此病毒病不容忽视.疫苗的免疫接种是预防、控制该病毒病的主要手段.文章在简单介绍动物疱疹病毒常规疫苗的基础上对动物疱疹病毒基因工程疫苗进行了综述,并对动物疱疹病毒基因工程疫苗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动物疱疹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国兽用基因工程疫苗研发现状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发展日新月异,已从理论研究进入到实际生产应用,成为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的一种趋势.近年来我国在兽用基因工程疫苗研发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一些亚单位、活载体、基因缺失以及采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制备的禽流感疫苗等兽用基因工程疫苗已经商品化,论文对我国兽用基因工程疫苗研发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相应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猪支原体肺炎疫苗的研究概况,包括国内外常规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并对猪支原体肺炎疫苗的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探讨了20世纪家禽疫苗发展的基础、家禽疫苗发展的动力;简述了家禽疫苗免疫的基本原理和家禽疫苗免疫接种策略的发展以及家禽疫病的性质与疫苗免疫效果的关系;对常规的弱毒苗与灭活苗的概念与特点进行了评价比较;对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鸡接种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弱毒疫苗是预防传染性喉气管炎(ILT)的主要措施,但由于目前使用的弱毒疫苗对雏鸡仍有一定毒力,可引起潜伏性感染及疫情扩散,毒力易于返强,强弱毒无法鉴别诊断等不足,因而缺失毒力基因而保留抗原性的基因工程疫苗等新型ILT疫苗的研制势在必行。研究表明,TK基因是疱疹病毒增殖非必需基因和主要的毒力基因,在神经组织感染与潜伏性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基因技术敲除掉病毒的TK基因,可使病毒毒力下降,但不改变其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9.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生物技术在生物制品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和发展,近年成功研制了许多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代表了新疫苗的一个发展新途径。为克服一些常规疫苗的缺陷带来希望,展示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DNA重组的出现,为研制新1代疫苗提供了新方法。主要有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疫苗、核酸疫苗、肽疫苗等,这些统称为基因工程疫苗或重组疫苗。基因工程疫苗能够克服传统疫苗的许多缺陷,采用更加安全有效的方法,代替昂贵的传统工艺。兽用基因工程疫苗的安全问题比较容易控制和处理,因此基因工程疫苗将在兽用疫苗生产上首先得到突破。  相似文献   

11.
<正>疫苗(Vaccine)是用于预防传染病的抗原制剂,通常用钝化、弱化或无害的病原体或其产物制成,用以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力。目前,新城疫(ND)疫苗主要有弱毒疫苗、灭活疫苗等常规疫苗,重组活载体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核酸疫苗等基因工程疫苗。1常规疫苗1.1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是经处理而致死的病原体,安全性好,免疫应激反应小,一次免疫持续时间长,利于制造联合苗或多价苗。联合苗或多价苗通常包括传染性支  相似文献   

12.
动物基因工程疫苗安全性及免疫效力的评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动物基因工程疫苗安全性及免疫效力的评估崔治中扬州大学农学院动医系扬州225009随着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及重组DNA技术研究向产业化发展,基因工程的产品开始成为生物制品及疫苗生产中的一部分。虽然目前在我国兽用疫苗产品中,基因工程疫苗还极为有限,但可以预计...  相似文献   

13.
兽用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现状及其生物安全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发展日新月异,已从理论研究进入到实际生产应用,成为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的一种趋势。文章就兽用基因工程疫苗的种类和研究进展,及在应用基因工程疫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潜在生物安全问题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优势突出。具有极大的潜力,尤其是针对畜禽饲用的口服疫苗,对于集约化养殖的传染性疫病的预防和控制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如此,随着畜禽口服转基因植物疫苗的长期使用,人们也会逐渐认识到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如同中草药一样,比起常规疫苗和其他基因工程疫苗是更为安全和有效。近日,本刊专访了对家禽转基因植物可食疫苗卓有研究的旅美学者吴红专博士,分享了有关家禽转基因植物可食疫苗、禽流感亚单位疫苗等方面的前沿科技和产业发展动态,以冀对我国家禽产业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兽药杂志》2009,43(6):11-11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生物工程产品在农业领域应用越来越多。随之带来的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生物工程技术在兽用生物制品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基因工程疫苗的开发与研究。基因工程疫苗主要是指用重组DNA技术研制的疫苗,包括将保护性抗原基因在原核或真核细胞中表达的生物合成亚单位疫苗;以某些病毒或细菌为外源基因载体的活载体疫苗和通过基因组突变、缺失或插入的基因缺失疫苗;质粒DNA疫苗;现代细胞生物学技术的应用等。虽然目前世界上已经注册并正式投放市场的基因工程疫苗产品并不多,但是它代表疫苗研究的新途径,为克服一些常规疫苗的缺陷带来希望,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生物工程技术给兽用生物制品带来的生物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分子生物技术发展的新兴产物,基因工程疫苗与传统疫苗相比,具有生产成本低、免疫途径广泛、安全性高等优点,已成为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的一种趋势。而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具有其独特的优点,是当今与未来疫苗研制与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根据选用的载体类型,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分为病毒活载体疫苗和细菌活载体疫苗。简要概述了病毒活载体疫苗和细菌活载体疫苗的特点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猪瘟作为一种烈性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危害世界养猪业。该病无特效治疗方法,以预防为主。一些国家已经利用我国学者研制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彻底清除了猪瘟,然而我国却经常出现免疫失败的现象。另外,常规疫苗免疫与野毒感染尚无法区分。因此,新型疫苗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基因工程疫苗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领域,包括亚单位疫苗、活载体苗、基因缺失疫苗、核酸疫苗等。本文对国内外猪瘟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免疫学研究技术的迅猛发展.疫苗生产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就疫苗的类型而言。除了用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螺旋体、霉形体等完整微生物制成的常规疫苗之外,还出现了基因工程疫苗、合成多肽疫苗、抗独特型抗体疫苗、病毒~抗体复合物疫苗、转基因植物疫苗、核酸疫苗、T细胞疫苗等许多种类型的新疫苗.这些疫苗的制造技术、特性特点、研发走向都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前,猪瘟流行呈现典型猪瘟和非典型猪瘟共存、持续感染与隐性感染共存、免疫耐受和带毒综合征共存等。故许多国家在发展和改进现有常规疫苗的同时,纷纷探索利用生物技术研制和开发安全有效的新型基因工程疫苗及其配套的血清学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动物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工程疫苗利用现代生物方法克服了常规疫苗的各种缺点,具有安全稳定,能产生良好的保护性免疫反应,成本低,1针可防多病等优点,是动物疫苗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已研制出多种动物基因工程疫苗,已经或即将投入产业化生产,为我国动物疾病防控和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还需加速产业化进程和加强新型疫苗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