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远缘杂交甜菜M14野生基因相关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远缘杂交的方法获得了附加1条野生白花甜菜染色体,并且能稳定高频传递的单体附加系甜菜M14(Beta vulgaris L.,VV+1C、2n=18+1),白花甜菜染色体积极参与杂种细胞的代谢活动,白花甜菜9号染色体是远缘杂交甜菜M14高频传递与繁殖的遗传物质载体,具有抗寒、抗旱、高糖、抗褐斑病及叉根性等遗传学性状。对甜菜M14小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研究发现,在雄配子体发生过程中,由单核小孢子到二细胞花粉形成期间有精核退化或消失致使花粉败育达85%以上。由于附加1条野生白花甜菜染色体严重影响甜菜M14雄配子体的分化与发育导致其结实率低下。雌配子体发育研究证明,甜菜M14属于配子体无融合生殖中的二倍孢子体(diplospory)兼性无融合生殖体,讨论了远缘杂交甜菜M14附加的白花甜菜染色体对遗传育种及野生甜菜优质基因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叶用甜菜绿梗品种为材料,对影响染色体制片效果的解离时间、预处理时间和取材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1 mol·L-1 HCl 60 ℃解离12 min,染色体着色良好而且细胞质透明,对比度高;0.002 mol·L-1 8-羟基喹啉预处理9 h染色体收缩性最好,形态最佳,分散性好;上午9:00取材,分裂相细胞和中期分裂相细胞最多。叶用甜菜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18,核型公式为2n=2x=18=16m+2sm(2SAT),染色体长度比为1.52,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8M2+10M1,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8.75%~13.29%,着丝粒指数变化范围为36.67%~47.04%,臂比值变化范围为1.13~1.73,其中,第2对染色体为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且具有随体,其余均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8.50%,核型分类标准属1A型。同时,该研究还比较了叶用甜菜与已报道的糖用甜菜的核型结果,发现两者在核型公式、核型分类、随体和核型不对称系数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从细胞遗传学角度揭示叶用甜菜的核型特征,为今后进行不同类型叶用甜菜的核型比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甜菜M14品系由于附加了一条野生白花甜菜第9号染色体,因此,研究其是否具有抗病性以及抗病程度的强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用褐斑病原真菌感染甜菜M14品系与栽培甜菜,对比接种后叶片各种酶活性差异,并且对相关植株叶片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甜菜M14品系植株在感染褐斑病原真菌后所研究的几种酶活性都高于作为对照的栽培甜菜植株;并且甜菜M14品系植株感病后总氨基酸含量下降,而栽培甜菜感病后总氨基酸含量上升。因此,甜菜M14品系具有中度抗褐斑病的特征,更加具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油萝卜(2n=18,9条染色体分别被称作a~i)具有抗甜菜胞囊线虫的基因。探索油萝卜携带的抗甜菜胞囊线虫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和外源的油萝卜染色体在油菜中的遗传稳定性。【方法】9个油菜附加系进行自花受粉,分别获得附加系的自交F2代。利用筛选的分子标记检测和原位杂交(FISH)检测附加染色体在F2代中的遗传稳定性;通过对9个油菜附加系F2代接种甜菜胞囊线虫的2龄幼虫,鉴定携带抗甜菜胞囊线虫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结果】9个附加系自交F2代中的附加染色体遗传表现不一,5个油菜附加系的F2代中均有2条附加染色体,能稳定遗传;4个附加系的自交后代中附加染色体的遗传表现不稳定,部分后代中无附加染色体。FISH检测9个附加系自交F2代中的附加染色体表明:与分子标记检测的结果相符,并且4个不稳定的附加系中,有的自交后代虽然有附加染色体,但有1或2条。接种甜菜胞囊线虫测定结果表明,含有油萝卜染色体DD的油菜附加系对甜菜胞囊线虫的抗性水平与附加染色体的供体油萝卜相当,而其它8个附加系的自交后代未表现出抗性,与受体油菜相近。【结论】油萝卜的9条染色体分别附加到油菜中后,其遗传稳定性因附加的染色体而异,有的能稳定遗传,有的在自交后代中丢失1或2条;抗甜菜胞囊线虫的基因在d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5.
不同染色体倍性甜菜花粉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甜菜的花粉进行了形态观察,同时进行了扫描摄影及特征描述。结果表明:三种甜菜花粉在花粉粒的形状、萌发器官类型及表面纹饰等主要性状上均为相同;不同染色体倍性品种的花粉之间,在花粉粒的体积、萌发孔的数量、孔口直径和孔膜表面纹饰等方面亦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6.
异源三倍体甜菜(VVC)无融合生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栽培甜菜与白花甜菜杂交,获得了真实杂种VC88-1(VVCC,2n=36)。用栽培甜菜对其回交,合成了异源三倍体甜菜(VVC,2n=27),它具有无融合生殖特性。异源三倍体甜菜具有两个物种的形态特征,表现为中间型,更偏向野生种。植株繁茂,叶片平展深绿色,根形不整有岔根,木质化较强。细胞学检查有丝分裂中期可清晰判定两个物种的染色体,构成独特的9长18短核型。经过几年观察选育已经选育出传递率在80%以上的无融合生殖系9个,并判定为兼性无融合生殖。利用石蜡切片研究了无融合生殖的发生过程,观察到卵细胞等8核胚囊及胚胎发育全过程,认定异源三倍体甜菜胚囊发育为蝶须型,是属于有丝分裂型的二倍体孢子生殖的无融合生殖类型。讨论了异源三倍体甜菜进一步利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赵舰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10):19-20
甜菜夜蛾食性杂,为害作物多,分布范围广。分析了甜菜夜蛾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生活习性;比较了与其形态相似的害虫棉铃虫、甘蓝夜蛾、斜纹夜蛾等形态差别,以及不同的防治方法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流式细胞技术快速、准确、方便测定甜菜体内染色体倍性和DNAC-值,为甜菜染色体倍性、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二倍体M39-8-4嫩叶为材料,以已知基因组的新疆野杏洛浦洪待克为外标,建立适合于甜菜染色体倍性和基因组的流式细胞术测定方法。【结果】经7种常用细胞解离液筛选, Marie's为甜菜作物的最佳选择。用Marie's解离液制备的甜菜细胞核悬浮液,测定4份甜菜材料和新疆野杏洛浦洪待克值的变异系数(CV)均小于5.0%,且上样速率超过 200 events/μL,可重复性好,结果清晰、可靠。M39-8-4超原、02343 刘福齐和7208 伊抗褐的DNA含量依次是821.88、891.9和1 759.59 Mb;待测材料LSR88-5-1为二倍体,DNA含量822.48 Mb。【结论】流式细胞术能准确区分不同倍性的甜菜材料;可作为鉴定甜菜倍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不同形态氮素对甜菜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不同施肥水平下利用桶栽研究了硝态氮和铵态氮对甜菜体内氮素同化关键酶-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处理甜菜块根产量与含糖率的变化,初步探讨了氮素营养与甜菜GS活性以及与丰产高糖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形态氮氮及其不同施肥水平对甜菜体内的GS活性的影响不同,在同一施氮水平上,铵态氮处理的GS活性高于硝态氮处理的甜菜GS活性,而施用同一形态氮素时,GS活性随两种氮素施量的增加而增加,根产量也表现相似变化,但含糖率的变化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深松深度对新疆南疆甜菜叶丛生长期植株形态结构及生物量积累影响,为新疆南疆甜菜田合理耕作层的构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4个处理,深松深度分别为35 cm(S35)、45 cm(S45)、55 cm(S55)处理,未作深松处理作对照(CK),研究不同深松深度对甜菜叶丛生长期植株形态结构特性、各器官生物量积累的影响,分析叶片、叶柄形态结构特性与块根形态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甜菜叶丛生长期叶片长、叶片宽、叶片鲜重、叶柄长、叶柄粗及叶柄鲜重均随叶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其中L5叶片出现最大值,可作为功能叶,且深松深度为55 cm促进甜菜叶丛生长期功能叶片和叶柄的生长。深松55 cm与对照(CK)相比,甜菜叶丛期块根长、块根直径、块根围及块根鲜重显著(P<0.05)增加了25.93%、25.59%、30.15%、19.19%,使单株总鲜重和叶片鲜重比例分别增加了29.99%、9.96%,降低甜菜块根鲜重比例和根冠比8.35%、14.29%。【结论】在新疆南疆深松深度为55 cm能有效促进甜菜叶丛生长期叶片生长,增加甜菜叶片生物量(源)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甜菜是新疆重要的经济作物,为新疆农牧民的增收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甜菜生产过程中,甜菜潜叶蝇的危害经常给甜菜生产造成较大损失。本文总结了甜菜潜叶蝇的形态特征、危害情况及生活习性,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甜菜的科学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真菌的核型分析是指对真菌细胞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及表征进行分析,包括染色体的数目、长度、着丝粒位置等内容的研究,可以为真菌分类、遗传进化及染色体变异等提供重要依据。介绍了真菌核型分析的常用方法及其原理、样品制备等,比较了各方法的优劣,为真菌染色体核型研究的方法选择与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甜菜黑色焦枯病株上分离病毒,做人工接种,可侵染供试植物中的4科13种植物。血清学鉴定结果为,BBSV对黑色焦枯甜菜病叶ELISA为阳性,TBRV对黑色焦枯甜菜病时ELISA为阴性。本研究在寄主反应、症状类型、内合体种类及形态、病毒形态与对称性、病毒大小、病毒外壳蛋白及核酸分子量测定、致死温度、血清学检验等方面为病毒分类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甜菜基因工程是目前甜菜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之一,目前已取得一定研究进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和转基因技术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甜菜新品种(系)。从植物基因工程在甜菜中的应用、转基因研究方法、安全性评价等几个方面对甜菜基因工程研究的近期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转基因甜菜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5.
高粱是世界上重要的粮谷作物之一,对其染色体的研究在高粱的遗传育种、起源进化等研究领域都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学者对高粱染色体数目、染色体形态和行为、核型分析等方面进行过研究,并且报道的文章较多,时间较早。但对高粱染色体显带的研究却不多。高粱染色体虽可显示C带,但由于带纹非常简单,仅有着丝粒带,使其在对染色体识别鉴定,染色体起源进化等研究中的作用并不明显。鉴于此,本研究利用最近新发展的显带技术对高粱(Sorghum bicolor L. Moench)染色体进行了G显带探索。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合了学者们对染色体研究的进展情况,概述了染色体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性、恒定性、连续性。从五个方面作了具体叙述。(一)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二)巨大染色体(多线染色体,灯刷染色体)。(三)染色体分带或显带(分带的种类和机制)。(四)染色质的四级结构(核粒、螺线体、超螺线体、染色体)。(五)染色体的大小和数目(在核型分析中染色体的大小常用绝对长度、相对长度和染色体长度比表示)。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131-132
随着现代社会人类对糖的需求,甜菜在民间一直保持极高的地位,从欧洲中世纪起,甜菜便融人了当地人民的饮食生活中,并且十分盛行。目前甜菜在欧洲、美国等种植较多,选育研究也达到很高水平,但我国对甜菜的研究在很长的时间里基本上属于空白,仅因旅游业的发展及出口的需要,正逐年扩大甜菜的栽培面积,甜菜品种的选育工作也刚起步。为充分利用甜菜各种功能,本实验选取了糖根甜菜进行代谢组学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技术对他糖根甜菜5份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进行代谢产物分析,在负离子模式下共检测到了397个代谢物,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的代谢谱进行分析发现了糖根甜菜的营养成分,明显为一步研究甜菜的营养成分和营养功能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二狼山、阿尔巴斯、辽宁和大青山白绒山羊染色体组型的分析研究,首次证实了内蒙古白绒山羊类型不同,各染色体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特点即染色体形态均为端着丝点,染色体数目均为2n=60;但各染色体之间的相对长度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即绒山羊品种不同,染色体相对长度不同。这一研究结果为今后不同类型绒山羊互相辨别提供了依据,为今后内蒙古绒山羊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们采用骨髓细胞直接制备染色体的方法,对草原黄鼠(Citellusdauricuspallas)的染色体进行研究发现,草原黄鼠二倍体体细胞的染色体数除有国内外报道的2n=36的个体外;还有2n=37的个体;2n=38的个体,2n=37的个体1条不能配对染色体单体,其形态特殊,按其大小位于在第13对和第14对之间;2n=38的个体,依据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确认为第10对和第13对为三体。另外还发现在草原黄鼠17对染色体的短臂上有髓体清晰可见,而两条染色体上面体大小略有差异,我们的分析研究初步认为草原黄鼠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异常是环境诱变所致。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仙两个地方品种的核型和Giemsa C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中国水仙两个地方品种的亲缘关系,进一步了解中国水仙染色体的形态特征,研究了平潭水仙和漳州水仙的核型和C带。试验结果表明:两个品种体细胞染色体皆为2n=3x=30,每组染色体3个成员中均以其中两个形态较为一致,而与另一个差异较大。对漳州水仙的C带带型分析发现,中国水仙各组染色体的成员间带纹均有所不同,每组染色体皆以其中两个染色体带纹相近或差异小,而与另一个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