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0 毫秒
1.
芋作为一种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作物之一,被称为第五大根茎作物,具有重要的食疗和医疗价值,近年来芋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市县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重要作用,对芋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从芋的起源与分布,芋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分类,芋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芋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芋的病害研究,以及芋头的利用及功效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目前芋种质资源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展望。芋头的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保持总体上升的趋势,但是优异种质鉴评技术与基础研究较薄弱,芋种质创新工作不够深入,芋生产上病害严重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生产上缺乏抗病品种,杂交育种尚处于起步阶段。提出应进一步加强芋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创新利用研究、大力推广芋脱毒种苗的生产应用、加快开展芋连作障碍研究和芋杂交新品种选育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对芭蕉芋(Cannas delis Ker)的植物学和农艺学主要性状进行描述,为其数据采集提供了依据,有利于实现芭蕉芋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的标准化和信息化,对促进芭蕉芋种质发展、资源共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选择中国云南省和山东省为试点,兼顾其他省区,开展芋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种下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在云南包括芋的野生近缘种、半栽培种、栽培品种,种质资源丰富.在山东主要是旱芋类型的多子芋品种.民间不断引进和选育新品种,有利于芋遗传多样性的增加.2)根据芋的形态学观察以及RAPD分子标记,从芋的主食器官类型不同考虑,认为:可以考虑将主食花茎的芋作为花茎用芋变种(var.Inflorescens);与叶用芋变种和球茎用芋变种组成芋种下3个变种的园艺学分类系统;对芋的种下分类系统作了相应调整,并进一步充实了中国芋种下园艺学分类检索表.3)为了减少和避免芋种质资源的损失,依据芋的生物学特性和种群数量的多少,可以分别采取就地保护、迂地保护和建立种质基因库这3条途径来解决.  相似文献   

4.
雷茜  贝盏临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979-13980
西北民族地区生长着许多有毒植物,不同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对有毒植物资源生态利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对有毒植物资源利用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民族生态学的规律,正确运用民族生态文化、民族植物学、民族生态学知识,达到对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云南是茶组植物的发源中心,拥有丰富的茶组植物资源。大理茶是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参与普洱茶的栽培驯化,被认为是大叶茶的野生基源之一。主要概述大理茶的植物学分类地位与分布状况、遗传演化特征、生态适应机制、生化特性与茶叶品质风味以及种质资源利用等方面,旨在为大理茶的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研究、关键人物访谈和实地调查等方法对乐业县刺梨的民族植物学进行了研究,并就其药用、保健功效等作了介绍,结果显示,乐业县刺梨植物资源丰富,并且是药食等多用途植物资源,还应加强其栽培技术及产品深加工研究,以确保其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热带地区藤黄科植物的民族植物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热带地区藤黄科(Clusiaceae)植物进行民族植物学调查,了解该科植物的民族植物学传统知识、用途以及资源利用现状,为藤黄科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和在关键民族地区进行植物调查等方法,主要记录藤黄科植物的采集地和藤黄科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名,以及藤黄科植物在原著居民中的当地名和传统用途。对我国热带不同民族地区的藤黄科植物进行整理分类,并对其传统用途进行归纳,使藤黄科植物在少数民族中的食用、药用价值推广开来,推动我国热带民族地区藤黄科植物资源更深层次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传承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8.
广西田阳民歌古籍《欢木岸》展现了田阳壮族原住民认识植物、利用植物和保护植物的悠久历史,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对《欢木岸》进行研究,对保护当地民族文化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西双版纳竹类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中心和现代分布中心之一,被称为“竹类的故乡”,其中西双版纳竹类资源格外丰富,这与优越的水热条件密切相关。那里不仅具有大面积的大型丛生天然竹林和栽培竹林,而且当地各民族广泛利用竹类于生产、生活及宗教等活动中,竹类与当地各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怎样合理开发和利用西双版纳丰富的竹类资源,达到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作者基于民族植物学、生态经济学的观念和理论,对西双版纳竹类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有利条件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对发展决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德昂族传统利用植物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民族植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初步调查了德昂族传统利用植物的情况,并分别从药用、食用、宗教、文化等4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德昂族对植物的认识和利用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中华民族植物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昂族对植物的传统管理客观上对所居村社周边生境和生物多样性有益;由于德昂族没有文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民族传统文化和知识有被同化、丢失的危险,更全面的开展德昂族植物学调查并作深一步研究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芋头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芋头是一种重要的蔬菜兼粮食作物,其营养丰富、风味独特,且药用价值高,是老少皆宜的营养品。近几年随着消费升级的需求,人们对高品质的芋头产品越来越青睐。广东地区芋头栽培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一定地方特色和知名度的品种,为更好利用广东地区的芋头资源,促进芋头产业发展,概述了国内芋头的种质资源圃建设、育种研究、产业发展等现状,分析了广东地区芋头的主栽品种与种植分布、区位资源、品牌、产业化、科学研究等发展现状,指出芋头产业发展中存在品种退化、品质下降,病虫害严重,栽培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劳动成本偏高,技术创新服务不足等主要问题。同时从健全芋头脱毒种苗生产推广体系,加强病虫害防治,开展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利用研究、新品种选育、加速发展芋头深加工研究和科技培训,推进芋头产业机械化作业,加强领导、增加科技投入等方面提出促进广东芋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便引导更多人员参与到芋头产业当中,进一步保证广东芋头产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组织人员通过自行收集并结合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汇总收集湖南省范围内水生蔬菜资源203份,包括10个种类。笔者根据资源调查数据统计情况,在对水生蔬菜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分别描述了其现存状况,并对湖南水生蔬菜的总体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从种类看,湖南莲藕资源优势地位明显,水芋资源最为丰富,茭白、水芹、菱、蕹菜等资源较为丰富,其他资源相对较少;从分布情况看,北部洞庭湖区和湘中丘陵地带种类较多,分布较为集中,湘西、湘南地区分布相对较少,分布较为分散。总体来说,湖南省水生蔬菜资源较为丰富,包括大量的地方品种和野生资源,但却面临着资源日趋减少的严峻形势。针对水生蔬菜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郝新媛 《安徽农业科学》2014,(10):3146-3149
明中期吴中学者黄省曾所著的《种芋法》是我国唯一的一部关于芋头的专著,书中对"芋"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全面的论述,并且对芋头的品种和栽种方法进行了补充和更新,为研究中国古代芋头的品种资源、探讨芋头栽培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文献资料,对发展现代芋头种植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山东省1989~2010年环境规制数据进行了测算,并将山东省1989~2010年环境规制和农产品出口数据进行了协整关系和VEC模型分析,认为从长期来看,环境规制会促进农产品的出口,环境规制每增加1单位,农产品出口增加0.518个单位,根据山东省农产品出口情况,提出了制定和完善地方法规和部门规章、严格执行各种环境规制法律法规、优化产业结构等加强环境规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in coastal areas of Shandong Province, including132 villages in 82 towns of 34 counties. The survey collected local varieties and wild resources of grain crops, economic crops,vegetables and fruit trees, and a total of 848 samples were collected, belonging to 54 species of 39 genera in 15 families. In this study,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growth and decline conditions of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ir botanical classification and utilization importance were analyzed. Furthermore, the conserva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in coastal areas of Shandong Province were also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浙江省地方芋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挖掘特异芋种质,对25份浙江省地方芋种质资源进行调查鉴定,对15个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表型性状与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相结合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芋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变异系数与多样性指数均值分别为31.32%与0.97。主成分分析显示,前5个主成分累积特征值为10.871,累计贡献率为77.649%,主成分1反映了多子芋株型综合因子,主成分2反映了芋叶形状综合因子,主成分3反映了母芋形状综合因子,主成分4、5分别代表母芋表皮棕毛、母芋颜色因子;另外,孙芋形状、母芋芽色、叶心色斑颜色、叶柄中下部颜色、母芋表皮棕毛可作为芋种质鉴别优先观测的形态性状指标。基于表型性状的聚类在遗传距离4.171处可将所有种质分为5个类别,其中第Ⅲ类与第Ⅴ类的子孙芋形状均为卵圆,商品性好。此外,在20份多子芋中还挖掘出2份紫红柄特异芋种质。20对SSR引物在所有资源中扩增共获得53个条带,具有多态性的条带为48条,多态性比率为90.6%,多态信息含量(PIC值)为0.22~0.64;SSR分子标记聚类在DICE遗传相似系数0.721处将所有种质分为5个类别,与表型性状聚类结果有类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2种不同的聚类方式在芋种质资源的鉴别中具有互补作用,均表明了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地理来源并无直接关系。上述结果将为芋种质资源进一步保护、利用与创新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cpSSR(叶绿体微卫星)分子标记法对丹参的遗传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择12对cpSSR扩增良好、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SSR引物,对全国8省25县31个采样点的丹参进行cpSSR检测分析。[结果]丹参在细胞质遗传(cpSSR)上,总体均体现为中等水平;在地区上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基于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的细胞质遗传多样性各省间大小依次为:山西、河南、山东、河北、四川、江苏、陕西、安徽。8省区间丹参的遗传变异以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为主导;省区内种群间的基因流有限,而省区间的基因交流较明显。[结论]综合分析认为道地产区和传统主产区的丹参主要为就地引种栽培,在栽培过程中引入了部分外来种源;在道地产区四川、山东、河南之间很早就存在种质互换,新产区多从道地产区引种。但在遗传分化方面未显示地理相关性,进一步说明全国丹参种质之间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是由于人类活动中对丹参的异地引种所造成。  相似文献   

18.
朱冠楠  李群 《古今农业》2013,(3):105-111
中国是世界上畜禽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地方畜禽品种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多样性的保护、开发利用直接关系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地方畜禽资源总体下降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几十个地方品种处于濒危状态,传统的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形势严峻。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现状、变更原因、保护与利用建议等研究进展,旨在为有关部门正确认识和合理保护利用地方畜禽品种资源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cpSSR(叶绿体微卫星)分子标记法对丹参的遗传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择12对cpSSR扩增良好、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SSR引物,对全国8省25县31个采样点的丹参进行cpSSR检测分析。[结果]丹参在细胞质遗传(cpSSR)上,总体均体现为中等水平;在地区上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基于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的细胞质遗传多样性各省间大小依次为:山西、河南、山东、河北、四川、江苏、陕西、安徽。8省区间丹参的遗传变异以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为主导;省区内种群间的基因流有限,而省区间的基因交流较明显。[结论]综合分析认为道地产区和传统主产区的丹参主要为就地引种栽培,在栽培过程中引入了部分外来种源;在道地产区四川、山东、河南之间很早就存在种质互换,新产区多从道地产区引种。但在遗传分化方面未显示地理相关性,进一步说明全国丹参种质之间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是由于人类活动中对丹参的异地引种所造成。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临沂市出口农产品仓储昆虫种类和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鉴定,共鉴定出54种出口农产品仓储昆虫,隶属2个纲7目29科,其中,害虫2个纲4目22科46种;天敌2个纲5目7科8种;山东省新记录7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