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LCR平行板测试仪在1~1 000 k Hz频率范围内测试推算了贮藏期间草莓相对介电常数ε'、介电损耗因子ε″,分析了其随贮藏时间动态变化规律。此外,测试分析了贮藏过程中草莓品质指标(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失质量率)的变化规律;最后,运用逐步回归法对草莓介电参数与品质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及回归分析。结果发现,8个较佳频率点下的介电参数与草莓品质指标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两者建立的逐步回归模型相关系数R2依次为0.93、0.87、0.90。结果表明,利用草莓的介电参数预测草莓的内在品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电磁炉、微波炉、常规加热对大豆油、花生油进行处理,测定其酸价和过氧化值,以比较三种加热方式对油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炉加热对油脂品质的影响最大,微波炉加热对油脂品质的影响次之,常规加热的影响最小;花生油、豆油对热效应的敏感程度依次增加;间歇加热、加新油加热有利于油脂品质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鸡蛋贮藏过程中的介电特性和新鲜品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介电特性检测原理,采用LCR测试仪对常温条件下鸡蛋的介电参数进行检测,同时利用常规破坏性试验,在常温贮藏条件下对鸡蛋进行品质追踪试验,并采用Excel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二次曲线拟合。结果表明:鸡蛋的品质参考值哈夫值、失质量率、蛋黄指数与贮藏天数的相关性均显著;鸡蛋的介电参数(Rp)与贮藏时间具有一定相关性;Rp参数与蛋清pH值之间具有负相关性(r-0.67)。本研究为鸡蛋新鲜品质与介电参数之间相关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酸价和过氧化值是反映植物油脂品质好坏的重要指标。本试验选用日常食用的植物油,针对人们贮存和大豆油的方式以及市场上油炸行业反复使用植物油脂时间的长短,探讨在常温条件下不同贮存方式对植物油脂的酸价与过氧化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开口放置的植物油的酸价与过氧化值高于封口放置,两者都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三种植物油中,大豆色拉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最低。  相似文献   

5.
果蔬在电场作用下具有的介电特性可反映果蔬的品质,而生物力学性质可反映生物材料的微结构特性,研究两者的相关关系对深入了解果蔬介电特性的机理和更好地应用于果蔬品质检测等领域有一定意义。以苹果和马铃薯为试材,研究其屈服极限、弹性模量、剪切强度和硬度等生物力学性质指标,测试了同等条件下苹果、马铃薯的介电常数,通过对样品各指标与相对介电常数的方差分析得出介电常数与力学性质间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样品的剪切强度、屈服极限和弹性模量与介电常数的相关性较强,硬度与介电常数的相关性较弱。结果为果蔬介电常数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2×3×5三因素区组设计,将大豆油、棕榈油和脂肪粉分别配制成8%生长猪预混料,设常温(25℃)和高温(35℃)储存共6个处理,分别为常温下大豆油组(NS25)、棕榈油组(NP25)和脂肪粉组(NF25)以及高温下大豆油组(HS35)、棕榈油组(HP35)和脂肪粉组(HF35),每处理4个重复,计24个样品,储存0、15、30、45和60 d时检测不同油脂配制的8%生长猪预混料在储存期间的外观、水分、酸价、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 8%生长猪预混料的酸价、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均线性升高(P0.01)。高温则促进油脂氧化,与常温相比,无论是大豆油还是棕榈油和脂肪粉配制的预混料,其酸价、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均极显著升高。同一温度下,大豆油配制的预混料,其酸价、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最高,其次是棕榈油,脂肪粉最低(P0.01)。建议在配制生长猪预混料时以棕榈油或脂肪粉作为油脂原料。  相似文献   

7.
棕榈油是一种常见的植物食用油,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场合。本文主要研究了棕榈油在不同温度和煎炸时间下的品质变化,分别用过氧化值、酸价、羰基价、茴香胺值为指标来衡量其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高温煎炸时间的不断增加,各指标值随着温度的提高而增大;同一加热温度下煎炸时间越长,各指标的数值越大。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山茶籽油理化指标的快速检测,采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分析法(PLS)建立山茶籽油中碘值、酸价、过氧化值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碘值、酸价和过氧化值分别以5 966~9 000、4 447~5 665、4 447~5 605 cm~(-1)范围内采用一阶求导和S-G平滑处理所得模型最佳。外部验证显示,基于前述模型所得的碘值、酸价和过氧化值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 2、0.997 7、0.996 9,验证效果良好,表明模型可用于山茶籽油理化指标的快速、准确测定,可为山茶籽油真伪鉴别及掺假检测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灵武长枣内在品质及贮藏特性与介电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依据介电特性检测原理,构建了无损检测系统,对电学检测的频率特性和电压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测量了长枣糖酸度及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相关的介电参数,包括等效阻抗、串联等效电阻、损耗系数、串联等效静电容量、导纳等,并对测量数据用Excel进行分析和曲线拟合。结果表明,串联等效电阻随糖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串联等效静电容量与导纳随酸度的上升分别呈下降和上升趋势,糖、酸度变化与介电参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趋势方程预测精度不高;随着枣果贮藏新鲜度的降低,损耗系数和导纳均呈下降趋势,并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温冷藏期间鲜核桃指标响应及一级反应动力学非线性拟合,为鲜核桃贮藏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以鲜核桃为试材,分别采用聚乙烯(PA/PE)复合膜真空袋和普通密封袋进行包装,以自然存放为对照,置于1~2℃、相对湿度85%~90%的条件下贮藏,每18 d对酸价、过氧化值、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指标进行测定,并结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对相关指标的变化进行非线性拟合.[结果]真空包装贮藏鲜核桃的保鲜效果优于密封包装贮藏和对照.贮藏至第72 d,真空包装贮藏的鲜核桃酸价和过氧化值分别为143 mg/100 g和2.58 mmol/kg,与对照及密封包装贮藏相比分别降低了25.52%和12.80%、41.36%和17.04%,丙二醛含量为5.34 mmol/g,较密封包装贮藏减少19.58%;CAT活性出峰时间明显推迟;SOD活性出峰时间在第54 d,较对照及密封包装贮藏推迟18 d,且第72 d时真空包装贮藏的鲜核桃SOD活性较高,为82.74 mg/min,较此时的对照及密封包装贮藏高12.66%和5.16%.两个主成分的综合指标累积贡献率达98.597%,其中酸价和过氧化值对鲜核桃贮藏品质的贡献率最大;一级反应动力学拟合的决定系数(R2)均在0.7000以上,真空包装贮藏下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变化与一级反应动力学拟合程度最佳.[结论]真空包装贮藏能延缓鲜核桃果实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较好保持果实品质,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果实贮藏期间酸价、过氧化值和丙二醛等指标的变化;酸价和过氧化值与鲜核桃品质变化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价其品质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我国市售大豆食用油的贮存期间品质变化及结果安全性分析和评价,本研究采用实验室贮藏抽样检测的方法对某成品包装大豆油的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变化状态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农药残留、重金属、溶剂残留和黄曲霉毒素B1在成品包装大豆油的整个贮藏阶段均未检测到,而过氧化值(POV)值和酸值(AV)值随贮藏时间显著上升,在试验期中过氧化值虽呈增加趋势,但低于国家标准,但贮存至4个月时,酸值达到0.21mgKOH.g^-4超出GB1535—2003标准要求(0.2mgKOH.g^-1)。苯并(a)芘(BaP)含量随贮藏时间缓慢减少。  相似文献   

12.
在人工氧化条件下,测定猪油、豆油、大豆粉、菜籽油、菜籽粉、江苏棉籽油、新疆棉籽油、罗非鱼油的酸价、碘值、过氧化值、丙二醛、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①罗非鱼油所测定的氧化指标变化较其它油脂明显,其氧化稳定性最差;②猪油、罗非鱼油、棉籽油、菜籽油、豆油在氧化过程中过氧化值(POV)变化明显,应该成为油脂氧化程度评价的通用性指标;③大豆粉和菜籽粉的氧化指标变化最小,且其氧化稳定性明显好于相应的油脂;④0~70h内,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各油脂的脂肪酸组成有一定的变化。结论:在氧化过程中,不同种类油脂的氧化指标敏感度有差别,评价油脂氧化程度时应根据油脂种类选择氧化指标进行评价;在油脂氧化初期阶段,用脂肪酸的组成变化来表征油脂在氧化过程中品质的变化现象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4种煎炸油的煎炸特性,选出4种新款煎炸油中的最适煎炸油。[方法]以海皇调和油、海皇浓香花生调和油、海皇棉子调和油、福之泉食用调和油4种煎炸油为研究对象,以市售薯条为煎炸原料,测定4款煎炸油在加热过程中的色值、酸价、过氧化值和羰基价的变化。[结果]试验表明,4种煎炸油的色值、酸价和羰基价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过氧化值随煎炸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结论]综合比较4款油后,福之泉食用调和油最适合煎炸。  相似文献   

14.
以粗榧种子为试材,分析不同浓度的粗榧种子油脂提取物对常用食用油(核桃油、大豆油和花生油)过氧化值的影响,并与维生素E抗氧化性进行比较,探究粗榧种子油脂的抗氧化性,并通过气相色谱(G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别测定粗榧种子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与脂溶性维生素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粗榧种子出油率达31.45%,高于大豆等油料作物;3种食用植物油在16d内的抗氧化效果均随粗榧种子油脂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而粗榧种子油的过氧化值几乎没有变化;在核桃油中进行粗榧种子油脂和维生素E抗氧化性比较发现,粗榧种子油抗氧化性明显高于维生素E。此外,GC分析结果表明,粗榧种子油的脂肪酸组成以棕榈酸质量分数最高,达24.31%,其次是质量分数不等的硬脂酸(12.74%)、珠光脂酸(8.18%)、十五烷酸(7.69%)等脂肪酸;HPLC检测结果表明:粗榧种子油脂中维生素E质量分数为9.73mg/kg,维生素A质量分数为0.63mg/kg。可见,粗榧是一种天然抗氧化物质的良好来源,值得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5.
张少娟  梁俏君  陈巧欣  毛伟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570-11571,11594
[目的]研究以螃蟹壳和虾头为原料提取的蟹油和虾油的理化特性。[方法]在常温和煎炸条件下,测定比较芝麻香油、豆油、虾油和蟹油的酸值、碘值和过氧化值,并对4种油的外观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试验表明,虾油和螃蟹油在常温下新鲜度高,在煎炸条件下氧化稳定性比豆油和芝麻香油稍差,且在煎炸40min后失去特征优势;在感官评价中,虾油和螃蟹油综合得分较高,但在油炸条件下优势不明显。[结论]研究可为虾油和蟹油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殷永风  叶元土  蔡春芳  向朝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052-4054,4057
[目的]为了探讨可重复地快速氧化豆油的方法及其氧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方法]以毛豆油为原料,在自制氧化装置和氧化条件下,分别在0、7、14、16、18 d测定酸价(AV)、过氧化值(POV)、碘价(IV)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等指标,同时测定各时间点油脂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试验条件下,在自制氧化装置中,将氧化温度设定为80℃,豆油POV和TBARS变化大,可以作为快速氧化的指标,当豆油氧化至18 d时,其氧化速度变慢;豆油的AV、IV和TBARS与氧化时长呈2次曲线变化规律,POV与氧化时长呈指数变化规律。以0 d作为对照,氧化至18 d时,AV、POV、TBARS显著升高(P〈0.05),分别为0 d的1.7、29.0、19.0倍,IV显著降低(P〈0.05),为0 d的0.91倍;不饱和脂肪酸(UFA)的百分比从84.0%显著降低至82.2%(P〈0.05)。POV、TBARS和SFA、UFA在16和18 d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确定了自制氧化装置下不同时间豆油氧化指标的变化情况,为建立鱼类肝胰脏损伤试验模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豆油酸价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测定大豆油酸价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评定了大豆油酸价测定过程中测量重复性、天平、滴定管、标准溶液浓度等因素对大豆油酸价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计算得大豆油酸价测定结果扩展不确定度为O.032mg。在大豆油酸价测定过程中,滴定管的准确度是影响大豆油酸价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鞠兴荣  高晓红  何荣  郑毅  袁建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2):2417-2424
【目的】油脂的氧化稳定性影响油脂的储藏品质。大豆油中多种微量成分对油脂的氧化稳定性产生影响,甘油二酯是其中之一。研究添加二亚油酸甘油酯(LL)对大豆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以期开发新的大豆油抗氧化剂,稳定油品品质、延长货架期。【方法】以过层析柱脱除微量成分并加入3×10-5(w/w)叶绿素的大豆油(TSSO)和未经脱除处理的大豆油(NSSO)为试验对象,分别加入0.01%、0.05%、0.1%、0.5%、1.0%、2.0%(w/w)LL,搅拌均匀制成系列样品,在25℃、光照强度为1 700 lx的敞开环境下放置。在6周试验期内,以不添加LL的样品为对照,每间隔7d按GB/T5538-2005用碘量法测定样品的过氧化值(POV)、按GB/T21121-2007用Ominion公司OSI-24型油脂氧化稳定性测定仪测定样品的氧化稳定指数(OSI)、采用顶空-气质联用法用安捷伦7890A/5975C GC/MS型气质联用仪测定油脂中挥发性醛类物质的组成及相对含量、采用色谱法用安捷伦6890N型气相色谱仪测定样品的脂肪酸组成。每组样品各指标重复测定3次,用IBM SPASS19.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两组样品在6周试验期内:(1)POV值随储藏时间延长而增高,反映样品氧化程度增加;但POV增高幅度随LL添加量增多而有所缩减;(2)OSI随储藏时间延长而降低,反映样品的氧化稳定性变差;但OSI降低幅度随LL添加量的增加而减缓;在相同时间、相同LL添加水平下,NSSO组的OSI降低幅度小于TSSO组;(3)样品中的挥发性醛类物质相对百分含量随储藏时间延长而增加;相同储藏时间,添加LL的样品该物质含量低于对照,且随LL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4)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U/S)随储藏时间延长而呈现降低趋势;相同储藏时间,添加LL的样品比对照U/S略增;随LL添加量增加,除亚油酸含量增加外,其他脂肪酸含量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在常温、光照条件下,添加LL可有效抑制大豆油氧化,且与NSSO组相比,对TSSO组的抗氧化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大豆油理化性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转基因大豆油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相对密度,绝对黏度,折光率,脂肪酸和甾醇含量等)进行分析,并与非转基因大豆油理化性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油与非转基因大豆油在理化性质上区别不大。相对密度:转基因大豆油为0.9197,非转基因大豆油为0.9572;绝对黏度:转基因大豆油为59.8 MPa.s-1,非转基因大豆油为60.3 MPa.s-1;折光率:转基因大豆油为1.4683,非转基因大豆油为1.4690;脂肪酸组成:转基因大豆油和非转基因大豆油主要脂肪酸都是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只是在含量上有所差别。两种油样中甾醇总含量都在300 mg.100 g-1以上,且含量种类上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20.
酸枣仁保健食用油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开发一种可食用的酸枣仁保健油。[方法]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萃取酸枣仁油,然后通过分子蒸馏技术降低酸枣仁油的酸价与过氧化值,利用活性炭和白土的吸附特性进行脱色脱味处理。[结果]试验得到一种淡黄色澄清、味道浅的酸枣仁油,测得其酸价为2.03 mg/g,过氧化值为4 mmol/kg;气相色谱分析检测结果得出:棕榈酸含量5.00%,硬脂酸含量2.00%,油酸含量40.46%,亚油酸含量47.72%,亚麻酸含量0.39%。[结论]所得到的酸枣仁油基本上符合国家植物食用油卫生标准,可作为食用油使用,但其药理性质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