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揭示不同鹅品种间求偶和交配行为的差异及其对受精率的影响,为科学选配、提高水禽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采用观察记录法,比较四川白鹅与浙东白鹅求偶行为和交配行为的差异,分析发现,鹅求偶方式可分为公鹅单方主动求偶、母鹅单方主动求偶和公母鹅互相求偶3种,其中公鹅单方主动求偶为主要方式,且纯繁组公鹅主动求偶的频次大于杂交组。浙东白鹅纯繁组互相求偶频次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该组存在明显的选择性交配。浙东白鹅母鹅主动求偶频次与追逐公鹅频次均大于四川白鹅母鹅,其中反交组(四川白鹅♂×浙东白鹅♀)母鹅单方主动求偶和追逐公鹅的频次显著大于四川白鹅母鹅(P0.05)。对不同鹅品种杂交组合中求偶交配行为与受精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受精率与成功交配频次和母鹅配合交配频次显著正相关(P0.05)。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鹅的求偶行为与交配行为存在差异,且种蛋受精率明显受交配次数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制定种鹅科学选配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皖西白鹅与霍尔多巴吉鹅杂交后代的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选用皖西白鹅公鹅与霍尔多巴吉鹅母鹅进行杂交试验。结果表明,杂交鹅体型多数与霍尔多巴吉鹅一致,少数与皖西白鹅一致;成年母鹅背部有少量灰毛,其余为白色,公鹅的羽毛全部为白色。25%的公鹅头部明显有肉瘤,但比皖西白鹅的肉瘤小,另有25%的公鹅头部有肉瘤但较小,其余公鹅头部无肉瘤;母鹅头部均无肉瘤。杂交鹅1-70日龄平均增重4 795.91 g,与皖西白鹅和霍尔多巴吉鹅相比分别提高了12.70%和8.68%,差异显著(P〈0.05﹚;杂交鹅的平均产蛋量(40.4枚/只)、种蛋的受精率(90.0%)和受精蛋的孵化率(91.0%)都高于皖西白鹅,且差异显著(P〈0.05﹚,但与霍尔多巴吉鹅相比产蛋量有所下降,种蛋的受精率和受精蛋的孵化率相近。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品种鹅种蛋特性与孵化率之间的关系,试验收集卡洛斯鹅、皖西白鹅及籽鹅三个品种母鹅所产种蛋共841枚作为试验材料,并对蛋形指数及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品种、产蛋率、蛋重、受精率对孵化率等指标均有影响,其中籽鹅的产蛋率、受精率以及孵化率显著高于卡洛斯鹅和皖西白鹅(P0.05);卡洛斯鹅的平均蛋重及出雏体重均显著高于皖西白鹅与籽鹅(P0.05);三个品种鹅种蛋蛋形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潘琦  陈伟 《家畜生态》1994,15(4):26-28
皖西白鹅是安徽省优良地方品种,是我国中型白鹅品种之一。本文通过对皖西白鹅雏鹅及成年鹅生态习性和行为进行系统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皖西白鹅采食、饮水、睡眠、嬉游、就巢、放牧以及对热的反应等具有生物节律性。公母配种双例是1:4-5,每只公鹅平均交配次数2.5次/日,母鹅产蛋时间集中于清晨4:00-上午9:00之间,约占产蛋母鹅的83%。有就巢性的母鹅占母鹅总数的98.9%,其中一年就巢两次者占92.1%。  相似文献   

5.
为挖掘和利用太湖鹅遗传资源,利用太湖保种场核心群对太湖鹅的繁殖性能进行测定,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比较太湖鹅与四川白鹅、皖西白鹅、豁眼鹅、扬州鹅的肉质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太湖鹅3%开产日龄188d,66周入舍母鹅产蛋76.3个,52周龄蛋重142.7g,种蛋受精率91.2%,受精蛋孵化率90.1%;太湖鹅胸肌肉水分含量与四川白鹅差异显著(P<0.05),与其它品种差异不显著,太湖鹅胸肌剪切力、肉色、系水力、pH值、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与其它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太湖鹅肌纤维密度显著大于四川白鹅、豁眼鹅和扬州鹅(P<0.05),但显著小于皖西白鹅(P<0.05);太湖鹅肌纤维直径显著小于其它品种(P<0.05)。研究表明,太湖鹅经过进一步选育可以作为优质肉鹅配套系的理想母本。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杂交构树嫩枝叶发酵产物(简称青贮构树枝叶)在冬季和早春饲喂皖西白鹅的可行性,试验随机选择健康的皖西白鹅160只,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只鹅,其中公鹅15只、母鹅65只,对照组鹅群饲喂基础日粮(精饲料和稻糠的比例为1∶1),试验组鹅群饲喂用青贮构树枝叶替换25%稻糠的试验日粮,试验期共28 d,测定鹅群的繁殖性能指标,分析青贮构树枝叶替代稻糠对皖西白鹅繁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青贮构树枝叶替换适量稻糠对鹅群的蛋重、死淘率、产蛋率无显著影响(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种蛋合格率、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蛋形指数、哈夫单位、蛋壳厚度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蛋黄颜色显著提高(P0.05)。说明青贮构树枝叶可以作为冬春季种鹅的饲料原料。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探究伊犁鹅与霍尔多巴吉鹅杂交后代的生长发育规律。试验分析了0~9周龄伊犁鹅与霍尔多巴吉鹅杂交后代鹅的体重与体尺指标,采用Logistic模型、Gompertz模型和Bertalanffy模型对杂交后代鹅的体重数据进行拟合及比较分析。结果显示,2、6周龄杂交鹅公鹅体斜长显著高于母鹅(P<0.05),4周龄杂交鹅公鹅体斜长极显著高于母鹅(P<0.01),2周龄杂交鹅公鹅胸深、髋骨宽、龙骨长极显著高于母鹅(P<0.01),胸宽显著高于母鹅(P<0.05),2、4周龄杂交鹅公鹅胸围、胫长、半潜水长极显著高于母鹅(P<0.01),6周龄杂交鹅公鹅胫长、半潜水长显著高于母鹅(P<0.05);4周龄杂交鹅公鹅胫围极显著高于母鹅(P<0.01),8周龄杂交鹅公鹅胫围显著高于母鹅(P<0.05)。杂交后代公、母鹅在0~3周龄的生长速度较慢,3周龄后生长速度加快,4~5周龄左右达到生长高峰。研究表明,通过生长曲线拟合分析发现,Bertalanffy模型对杂交后代公、母鹅的拟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日龄皖西白鹅和罗曼鹅各200只进行养殖试验,观察2个品种肉鹅0~10周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饲养条件下,罗曼鹅公、母鹅体重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皖西白鹅(P0.05或P0.01)。皖西白鹅公、母鹅的绝对增重分别在第5、6周达到高峰;罗曼鹅公、母鹅则分别在第7和5周达到高峰。0~3周龄罗曼鹅的单位增重耗料量比皖西白鹅低,4~10周龄则高于皖西白鹅。皖西白鹅公母鹅翻翅率均高于罗曼鹅。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两者生长曲线不同,翻翅率不同,在相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也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强制换羽配合科学饲养对皖西白鹅产蛋率和孵化率的影响。[方法]皖西白鹅母鹅在第一茬蛋期结束后,有大约18d的恢复期,挑选出不产二茬蛋的母鹅100羽,进行强制换羽并配合科学控饲,以研究其二茬蛋的产量和孵化率;在鹅群中有90%的母鹅第一茬蛋期结束后并开始就巢时,挑选出母鹅100羽,进行强制换羽并配合科学控饲,研究母鹅二茬蛋产量和孵化率的变化。[结果]通过强制换羽后,原本不产二茬蛋的母鹅具备产蛋能力,母鹅鹅群的二茬蛋产蛋量及孵化率得到大幅提高,分别为10.1枚和81%,且产蛋期延迟30d左右。[结论]采取强制换羽配合相应的科学管理措施对皖西白鹅产蛋率和孵化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青粗饲料类型对种鹅繁殖性能的影响,将900只健康母鹅和180只公鹅随机分为6组,每组150只母鹅和30只公鹅。每只鹅提供精饲料200 g/d。1、2组为处理一,每只提供青贮饲料1 000 g/d;3、4组为处理二,每只提供青贮饲料450 g/d、青绿饲料600 g/d;5、6组为处理三,每只提供青贮饲料700 g/d、青绿饲料350 g/d,试验为期46 d。结果:处理二的产蛋数显著高于处理一(P<0.05),处理二和处理三的受精蛋孵化率均高于处理一(P<0.05),平均蛋重和种蛋受精率则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对在相同条件下饲养的浙东白鹅(♂)×太湖鹅(♀)、皖西白鹅(♂)×太湖鹅(♀)、四川白鹅(♂)×太湖鹅(♀)、豁眼鹅(♂)×太湖鹅(♀)的杂交后代母鹅与纯种太湖母鹅进行了繁殖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各组合杂种母鹅在产蛋性能上差异显著,其中川太杂种母鹅在产蛋量上不仅高于其它杂种母鹅,而且高于纯种太湖母鹅。在蛋重上也以川太组最高。从对各组合蛋形指数的测定及就巢性的检查结果看.川太杂母鹅所产蛋的横径和长径值高于其它杂交组及太湖纯繁组蛋的横、长径值。在产蛋期间,川太、皖太杂母鹅无明显就巢行为出现,而浙太、豁太组部分杂母鹅表现出明显就巢性。  相似文献   

12.
1产蛋后期管理 种鹅产蛋期只有5-6个月。产蛋接近尾声时,可首先淘汰那些换羽的公鹅和母鹅,以及腿部伤残的个体,其次根据母鹅耻骨间隙,淘汰那些没有产蛋,以及未换羽,耻骨间隙在3指以下的个体,同时应淘汰多余的公鹅。产蛋末期母鹅产蛋量明显减少,畸形蛋增多,同时公鹅的配种能力下降,种蛋受精率降低,大部分母鹅羽毛干枯,在这种情况下,种鹅进入持续时间较长的休产期。在此期间,  相似文献   

13.
为评估豁眼鹅作为父本的杂交利用效果,本实验以豁眼鹅为父本,四川白鹅为母本,测定二者和杂交后代在1~10周龄体重,并在10周龄测定体尺及屠宰性能。结果表明:杂交鹅在体重指标上优于其他纯系,但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在屠宰性能方面,3组母鹅中,杂交鹅的全净膛重和胸肌率优于纯系母鹅,且与豁眼鹅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3组公鹅中,杂交鹅的胸肌率优于纯系公鹅,但与四川白鹅差异不显著(P0.05)。在体尺指标方面,豁眼鹅、四川白鹅和杂交鹅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3组母鹅中,杂交鹅的体斜长、胫长、胫围、潜水长等指标均高于纯系(P0.05);3组公鹅中,杂交鹅的体斜长、龙骨长和胸深高于纯系公鹅,差异显著(P0.05),杂交鹅的潜水长高于纯系公鹅,差异极显著(P0.01)。可见,豁眼鹅可作为杂交利用的父本。  相似文献   

14.
研究旨在通过比较我国地方品种皖西白鹅与国外引进品种罗曼鹅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差异,为不同鹅种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资料。试验选取同批饲养的70日龄皖西白鹅和罗曼鹅,分别测定屠宰性能并分析肌肉品质。结果显示:①70日龄罗曼鹅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等均高于皖西白鹅(P>0.05),腿肌重、腹脂重、肠脂重均显著高于皖西白鹅(P<0.05);②罗曼鹅翅重、心重和肌胃重均显著高于皖西白鹅(P<0.05),但肝重显著低于皖西白鹅(P<0.05),脚掌重低于皖西白鹅(P>0.05);③罗曼鹅胸肌亮度显著高于皖西白鹅(P<0.05),肉色鲜艳,红度显著低于皖西白鹅(P<0.05),黄度值、pH值和滴水损失率均与皖西白鹅差异不明显。研究结果表明:皖西白鹅在腿肌、腹脂和肠脂,以及翅膀、心和肌胃发育方面,与罗曼鹅存在显著差异,胸肌肉色红度更高。  相似文献   

15.
试验采用四川白鹅母鹅与"阳江白沙鹅"公鹅的杂交一代母鹅与马岗鹅公鹅杂交生产商品肉鹅,测定0~70日龄F1代和F2代的体重、体尺变化和F1代产蛋性能,并测定70和90日龄的屠宰性能。结果:F1代的体型大,接近"阳江白沙鹅",产蛋性能显著提高,屠宰性能虽低于"阳江白沙鹅",但高于四川白鹅;F2代体重与F1代相当,除龙骨长、腹脂率和皮脂率高于F1代,其他各项体尺指标和屠宰性能指标均低于F1代,但体型指标及部分产肉性能指标高于马岗鹅和四川白鹅。试验表明:利用高产鹅种与广东灰鹅杂交生产商品肉鹅,在提高产蛋性能的同时也保持了良好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原产地与异地保存条件下豁眼鹅的生产性能,选择健康状况和体重较均匀的1日龄豁眼鹅种鹅400只,公、母各半,分为2组,其中一组200只为原种场长期选育的豁眼鹅,另一组200只为国家水禽基因库保存的豁眼鹅,测定2组鹅0~10周龄体重,以及10周龄的体尺、屠宰性能、肉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江苏基因库鹅1周龄和9周龄体重显著高于辽阳原种场鹅(P<0.05),江苏基因库鹅4周龄体重极显著高于辽阳原种场鹅(P<0.01),辽阳原种场鹅2周龄和3周龄体重显著高于江苏基因库鹅(P<0.05),其他周龄2组豁眼鹅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2组豁眼鹅公、母鹅的生长趋势一致,原种场鹅从初生到第6周龄、9~10周龄的公、母鹅之间的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基因库鹅的初生重、1、3、5~8周龄公、母鹅的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基因库鹅的体尺和屠宰性能指标略高于原种场鹅(P>0.05),公鹅的体尺指标显著高于母鹅(P<0.05)。公鹅的屠宰性能指标略高于母鹅(P>0.05)。2组豁眼鹅肌肉pH值在6.00~6.10。基因库组公鹅肌肉剪切力显著高于母鹅(P<0.05)。各组鹅肌肉的系水力为72.77%~74.67%,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为评估四川白鹅与百子鹅在辽宁地区生产性能的适应性,以360只70日龄豁眼鹅、四川白鹅和百子鹅为试验素材,比较3个品种生产性能差异。结果表明:3个鹅种母鹅体重差异显著(P0.05),百子鹅四川白鹅豁眼鹅;百子鹅在体斜长、胫围、潜水长高于豁眼鹅和四川白鹅,其中,百子鹅的胫围和潜水长极显著高于豁眼鹅(P0.01);公鹅潜水长比较为百子鹅四川白鹅豁眼鹅(P0.01),百子鹅公鹅的胫长极显著高于四川白鹅(P0.01),胫围极显著高于豁眼鹅和四川白鹅(P0.01);3个鹅种各项屠宰指标间均存在着不同差异,百子鹅母鹅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显著高于豁眼鹅(P0.05),四川白鹅腿肌率8.79%,极显著高于豁眼鹅(P0.01);百子鹅公鹅的全净膛率和胸肌率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的公鹅(P0.05);豁眼鹅公鹅的腹脂率显著低于其他2个品种(P0.05);百子鹅早期生长较快,活重最大为3 230.21 g,屠体重为2 810.97 g,依次为和四川白鹅和豁眼鹅,豁眼鹅屠宰性能好于四川白鹅。不同品种鹅体尺、屠宰性能各指标间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性别对磐石灰鹅体尺、屠宰性能及二者间相关性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的10周龄磐石灰鹅40只(公母各半)为研究对象,测定公母鹅的体尺指标(包括体斜长、龙骨长、胫围、颈长、半潜水长、胸深、胸宽、髋骨宽、胫长)和屠宰性能指标(包括活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分析公母鹅在体尺和屠宰性能及二者之间相关性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磐石灰鹅公鹅半潜水长极显著高于母鹅(P<0.01),龙骨长显著高于母鹅(P<0.05),其他体尺指标公母鹅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公鹅体斜长、胸宽、髋骨宽、胫长、颈长均高于母鹅。公母鹅屠宰率分别为92.22%和92.84%,全净膛率分别为74.95%和70.72%,公鹅的全净膛重和全净膛率均显著高于母鹅(P<0.05),公鹅胸肌率极显著低于母鹅(P<0.01),公鹅腿肌重极显著高于母鹅(P<0.01),其他屠宰性能指标公母鹅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公鹅半潜水长与体斜长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体斜长与胫长、半潜水长与龙骨长和...  相似文献   

19.
研究对四川白鹅的个体产蛋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和分析,结果发现,统计期内母鹅平均产蛋数(12.4±7.8)个,最高个体产蛋27个,个体差异大;高产群体和低产群体的蛋重、蛋形指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大多数母鹅在上午产蛋,产蛋数占全天产蛋数的71%;本群体母鹅平均产蛋间隔(2.35±0.51)d。经相关性分析,母鹅产蛋数与连产次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产蛋间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结果可为四川白鹅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今后利用伊犁鹅进行品种改良提供参考依据,试验随机选取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2岁的伊犁鹅及其与豁眼鹅杂交后代(杂交鹅)各10只(公母各半),进行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肌肉抗氧化性能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伊犁鹅公鹅胸肌率显著高于杂交鹅公鹅(P0.05),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伊犁鹅母鹅(P0.05或P0.01);杂交鹅公鹅的全净膛率和半净膛率均极显著高于杂交鹅母鹅(P0.01)。伊犁鹅母鹅肉色极显著高于杂交鹅母鹅(P0.01);屠宰后24小时时,伊犁鹅公鹅的腿肌肉色显著高于杂交鹅公鹅(P0.05);屠宰后2小时时,伊犁鹅母鹅的胸肌pH值极显著高于杂交鹅母鹅(P0.01)。伊犁鹅母鹅胸肌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杂交鹅母鹅(P0.05),伊犁鹅公鹅腿肌的MDA含量显著低于杂交鹅公鹅(P0.05);伊犁鹅母鹅胸肌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杂交鹅母鹅(P0.05),其他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相同的饲养管理和营养水平下,伊犁鹅与杂交鹅比较,伊犁鹅产肉性能高、肉质较好、抗氧化能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