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播种期对气候资源利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气候变暖对玉米适宜播种期的影响。[方法]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确定陇东南地区玉米适宜播种日期。[结果]早播玉米与迟播玉米虽然在播种~出苗期、七叶期~拔节期及乳熟期~成熟期间的间隔天数及≥10℃积温差异较大,但全生育期天数及总积温差异较小;早播玉米部分生育期间隔时间增长,迟播玉米播种~出苗期间隔时间缩短;全生育期生物累积量随≥10℃的积温呈线性变化,各播期玉米生物量在拔节前差异较小,拔节后平均播种期玉米生物量增加高于其余各播期玉米;平均播种期是比较适宜的播种期,玉米成熟期果生物量累积也高于其他播期。[结论]该研究可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吉单189是吉林省农科院玉米所培育的早熟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生育日数117d,与四早6生育期相仿,需要≥10℃积温2440℃左右,该品种早熟、高产稳产、抗倒伏,生育期适宜.商品品质优良,达到国家一级粮食标准,2003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吉审玉2003013).2007年11月申请国家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目前已在北方春玉米区推广种植3.3万hm2.  相似文献   

3.
正一、选种1、选用优良玉米品种的依据(1)成熟期适当、霜前充分成熟。适合一个地方种子的优良品种正常年份应能在7月25日左右抽穗,在初霜前5-10天达到蜡熟末期或完熟期,选用品种的生育期(出苗至成熟的天数)应比当地正常年份的无霜期少10-15天,或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比当地平均活动积温少100-200度。(2)有高产潜力。适合黑龙江省各地种植的不同生育期品种的产量潜力通常都应该达到。  相似文献   

4.
正1、选用良种1.1选用优良玉米品种的依据(1)成熟期适当、霜前充分成熟。适合一个地方种子的优良品种正常年份应能在7月25日左右抽穗,在初霜前5-10天达到蜡熟末期或完熟期,选用品种的生育期(出苗至成熟的天数)应比当地正常年份的无霜期少10-15天,或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比当地平均活动积温少100-200度。(2)有高产潜力。适合黑龙江省各地种植的不同生育期品种的产量潜力通常都应该达到。  相似文献   

5.
选取2000—2019年平罗县地面气象资料、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及国家统计局平罗县调查队产量数据,分析了玉米生育期气温、降水量、积温、生育期天数的变化趋势,利用相关系数法,研究了气象要素变化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9年平罗县玉米生育期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呈下降趋势,平均最高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呈增加趋势;稳定通过0℃、10℃、15℃积温均呈下降趋势;各生育期平均日期均比历年最迟日期提前,全生育期日数呈减少趋势,播种期到拔节期日数呈减少趋势,拔节期到成熟期日数呈增加趋势;平罗县玉米平均产量呈增加趋势。≥0℃积温与单产在0.0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播种期到收获期天数与单产在0.0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平均最高气温、降水量、≥10℃积温、≥15℃积温与单产不相关。  相似文献   

6.
沈阳东陵区作物生长季热量资源趋势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刁军  刘凤芝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133-4134,4179
对沈阳东陵区≥10℃初日、初霜日、作物生长季活动积温的历年趋势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51~2008年,沈阳东陵区作物的适宜播期可提前5~6d,收获期初霜冻日期有后延趋势,作物生长季活动积温趋势增加290℃。  相似文献   

7.
根据都安县国家基准气候站提供的平均气温、降雨量、日照等气象资料,及春玉米全生育期观测资料,分析了春玉米生长发育期播种期、苗期、抽雄吐丝期、灌浆成熟期气象条件对春玉米的影响,结果表明:2019年春玉米全生育期内积温(≥0℃)为3617.0℃,接近常年;降雨量为1010.6毫米,接近常年;日照时数371.0h,比常年同期偏少140.2h。春玉米生长生育期内,大部时段光热适宜、墒情良好。幼苗期平均气温13.7℃对“蹲苗”有利,出苗至拔节期间降雨量偏多,土壤墒情较好,春玉米长势良好。拔节至抽雄期,降雨量明显偏少,对春玉米生长和产量形成不利。成熟期降雨日数和雨量偏多,日照偏少,不利于春玉米成熟收获。总体来看,2019年都安瑶族自治县春玉米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利多于弊,气候年景为平年。  相似文献   

8.
春播玉米品种熟期类型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连续4 a的春玉米生育期调查数据和气象资料为基础资料,对表达玉米熟期类型的指标及其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活动积温、生育天数和叶片数三者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活动积温和生育期天数能较准确地表达玉米熟期类型,叶片数只可作为辅助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73个玉米品种分为10类熟期类型;并以此为基础科学推断划分春玉米熟期类型为12类,明确了各熟期类型的活动积温及生育天数指标。  相似文献   

9.
利用1961—2020年西峰区气象要素资料及2018—2020年开展的全国农业气象试验站玉米区域联合试验(西峰区春玉米分期播种试验)资料,探究气象要素对陇东春玉米(Zea mays)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20年西峰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10℃积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年降水量、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且不显著;分期播种期间各年份不同播期具有不同气象条件,拔节-抽雄期春玉米需水量大,2018年降水量最多,有利于春玉米生长,2020年遭遇春旱,对春玉米生长不利,2020年连阴雨持续天数长、量级大,影响春玉米授粉、灌浆;每年SD2(4月22日)、SD3(5月12日)播期光、热、水匹配程度对春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相较于其他播期更高;出苗后气温升高、出苗-七叶期和乳熟-成熟期≥10℃积温升高、七叶-乳熟期降水量增加、出苗-七叶期日照时数增加均有利于春玉米增产。4月下旬至五月中旬播种可以提高春玉米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对粗淀粉含量的影响不明显。陇东春玉米种植应根据不同的气候年份选择适宜播期。  相似文献   

10.
早熟优质高抗玉米新品种吉单602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单602是吉林省农科院玉米所培育的早熟优质高抗玉米新品种。生育日数124天,与四单19生育期相仿,需要≥10℃积温2500℃左右。该品种具有高抗玉米丝黑穗病、高产稳产、抗倒伏,生育期适中,商品品质优良,达到国家一级粮食标准,已在北方春玉米区推广种植。2007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9月已申报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  相似文献   

11.
绥玉20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玉米室以自选系绥系701为母本、绥系70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9年春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生育期108d,需≥10℃积温2300℃,具有幼苗生长势强、苗期耐低温、耐旱能力强的特点,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黄土高原庆阳地区春玉米的生育期气候变化特征及物候变化规律,给粮食生产安全及情报服务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黄土高原庆阳地区有代表性的物候观测站的春玉米生育期内的气温、降水、≥10℃的活动积温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春玉米生育期的气候资源及物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春玉米全生育期内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6℃/10a;平均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8.7 mm/10a,但绝大多年份雨水能满足玉米生长发育需要;积温呈增加态势,变化速率为58.0℃/10a,热量资源充足;稳定通过10℃的日期为偏早出现趋势,变化速率为6.3 d/10a。春玉米全生育期日数呈现为缩短的响应特征,减少量为1.7 d/10a。因此,气候变化对春玉米种植较为有利,尤其热量资源增加,有利于拓展种植界限及提高产量。要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品种及播期进行生产,同时要加强田间管理,充分挖掘气候增产潜力,提高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为精准脱贫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玉米新品种绥玉16由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玉米育种研究室以自交系SGy22为母本,以自交系SGy46为父本杂交育成,2005年春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生育日数126天,需≥10℃积温2600℃,适宜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种植。  相似文献   

14.
积温变迁对夏玉米冬小麦两熟制播期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济宁市1967~2006年的气象资料及夏玉米、冬小麦生长发育资料,分析积温变迁及其对夏玉米、冬小麦两熟制播期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0年为一时间段进行考察的前提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自1967年以来套种夏玉米生育期间平均10℃以上积温逐渐增加,≥2700℃·d积温年份几率为100%,麦田套种夏玉米积温浪费现象严重。夏玉米早直播至日均温降至18℃前10℃以上积温≥2700℃·d年份几率逐渐增加,最近20年来夏玉米早直播期间平均10℃以上积温≥2700℃·d年份保证率为100%。夏玉米晚直播至日均温降至18℃前平均10℃以上积温≥2700℃·d年份几率逐渐增加,10年以来保证率为100%。夏直播完全可以满足夏玉米中晚熟品种正常生长发育对积温的要求。自1967年以来,冬小麦播种至越冬期每10年平均冬前0℃以上积温、0℃以上〉1700℃·d年份几率、≥750℃·d年份几率、≥800℃·d年份几率均显著增加,越冬期0℃以上积温也显著增加,而负积温显著减少。麦田适宜播种时间应推迟到10月5日至9日,不宜早于10月5日,遇暖秋年宜推迟至10月10日,偏春性、半冬性品种在上述各适宜播种时间的基础上再推迟5d,以便有效预防冬前旺长。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明玉39是葫芦岛市明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07年以明7143为母本、明132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晚熟玉米单交种。明玉39生育期138 d,需≥10℃积温2 853.6℃.d,适宜在辽宁省内玉米晚熟区种植。于2012年2月通过辽宁省审定。  相似文献   

16.
东北春玉米适宜生长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气候变化对东北春玉米适宜生长期的影响,利用1961~2015年东北三省123个气象台站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10℃初日和终日之间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采用公认的不同熟性玉米积温指标绘出玉米种植北界图,并探讨了缺水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5 a东北三省春玉米适宜生长期热量资源分布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平均气温和≥10℃积温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14℃/10 a和54.2(℃·d)/10 a,热量资源呈增加趋势;日照时数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气候倾向率为-8 h/10 a,呈减少趋势;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气候倾向率为-4.7 mm/10 a,呈减少趋势;参考作物的蒸散量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增减趋势不明显;可种植界限的变化,早熟品种东移北扩最明显的时段为1981~2000年,中熟品种北移、中晚熟品种东扩最明显的时段为2001~2015年;水分亏缺最严重的时段为2001~2015年。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国审夏玉米品种浚单20和浚单29的区域试验数据和对应的气象数据,分析了2个品种对光温资源的需求及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浚单29的生育期平均较浚单20长4 d,但2个品种完成生育期所需积温无显著差异,其中浚单29生育期延长主要表现在吐丝后生育天数的延长。浚单20和浚单29全生育期所需积温分别为2 384~2 852℃和2 366~2 927℃。浚单29出苗—吐丝所需≥10℃积温显著低于浚单20,吐丝—成熟所需≥10℃积温显著高于浚单20。除播种—出苗外,出苗—吐丝、吐丝—成熟和播种—成熟3个阶段均表现为浚单29的日照时数较浚单20显著偏低。2个品种吐丝—成熟天数和全生育期天数对产量有显著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托里县春玉米气候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新疆托里县周边10个气象站1961~2015年的逐日平均气温、≥10℃积温、霜日数、≥35℃日数和站点经纬度、海拔高度等资料,在ArcGis平台上完成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的气候要素的栅格化数学模型。根据春玉米种植气候区划指标对托里县种植春玉米进行气候适宜性划分。结果表明:托里县春玉米种植气候区划共划分为5个亚区。晚熟春玉米适宜种植区位于海拔900 m以下的平原地区;中熟春玉米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900~1 150 m的山前倾斜平原地带;中熟春玉米次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适宜区上部,海拔高度在1 150~1 250 m的狭窄范围内,但成熟期有一定的低温危害风险;早熟春玉米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1 250~1 450 m的低山、丘陵地带,但成熟期有遭受低温危害的风险,部分年份玉米籽粒不能正常成熟;玉米不适宜种植区在海拔1 500 m以上的山区,该区无法满足玉米对热量条件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气候变化对东北春玉米适宜生长期的影响,利用19612015年东北三省123个气象台站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10℃初日和终日之间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采用公认的不同熟性玉米积温指标绘出玉米种植北界图,并探讨了缺水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5 a东北三省春玉米适宜生长期热量资源分布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平均气温和≥10℃积温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14℃/10 a和54.2(℃·d)/10 a,热量资源呈增加趋势;日照时数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气候倾向率为-8 h/10 a,呈减少趋势;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气候倾向率为-4.7 mm/10 a,呈减少趋势;参考作物的蒸散量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增减趋势不明显;可种植界限的变化,早熟品种东移北扩最明显的时段为19812015年东北三省123个气象台站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10℃初日和终日之间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采用公认的不同熟性玉米积温指标绘出玉米种植北界图,并探讨了缺水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5 a东北三省春玉米适宜生长期热量资源分布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平均气温和≥10℃积温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14℃/10 a和54.2(℃·d)/10 a,热量资源呈增加趋势;日照时数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气候倾向率为-8 h/10 a,呈减少趋势;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气候倾向率为-4.7 mm/10 a,呈减少趋势;参考作物的蒸散量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增减趋势不明显;可种植界限的变化,早熟品种东移北扩最明显的时段为19812000年,中熟品种北移、中晚熟品种东扩最明显的时段为20012000年,中熟品种北移、中晚熟品种东扩最明显的时段为20012015年;水分亏缺最严重的时段为20012015年;水分亏缺最严重的时段为20012015年。  相似文献   

20.
吉单618是吉林省农科院玉米所培育的中晚熟玉米单交种,2008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植株清秀、冠层结构合理,2005-2007年在吉林省预备、区域和生产试验中,表现高淀粉、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和广适等特点,一般产量在10400kg/hm2以上,生育日数128d,需要≥10℃积温2720℃,适宜中国东北春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