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微量元素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血清微量元素与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RRI患儿52例,对照组30例。用火焰原子比浊法检测血清锌(Zn)、钙(Ca)、铁(Fe)、铜(Cu)。免疫球蛋白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T细胞亚群用单克隆抗体APAAP法检测。结果RRI患儿血清Z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而Ca、Fe、Cu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RI患儿血清IgG、IgA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01),而IgM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RI患儿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01),CD8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而CD3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RI患儿血清Zn水平与血清IgG、IgA质量浓度及CD4/CD8呈正相关(r分别0.621、0.584、0.711,P均<0.01)。结论RRI患儿存在有免疫功能低下、紊乱,这种变化可能与机体缺锌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哮喘患儿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白细胞介素 4 (IL 4 )与总IgE水平的变化、相关及临床意义。方法 :哮喘患儿 30例分为 2组 :(1)发作期组 (n=15 ) ;(2 )缓解期组 (n =15 ) ;以及健康对照组 (n =2 0 )。分别用ELISA法和MEIA法检测血清IL 12、IL4和总IgE水平。结果 :哮喘患儿发作期组血清IL 12水平低于缓解期组 (P <0 .0 5 ) ,缓解期组又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哮喘患儿发作期组血清IL 4水平高于缓解期组 (P <0 .0 5 ) ,缓解期组又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哮喘患儿发作期组血清总IgE水平高于缓解期组 (P <0 .0 5 ) ,缓解期组又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0 .0 1)。哮喘患儿血清IL 12水平与总IgE呈中度负相关 ,哮喘患儿血清IL 4水平与总IgE呈高度正相关。结论 :哮喘患儿血清IL 12水平降低 ,IL 4和总IgE水平升高 ,表明儿童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 ,在缓解期仍需抗炎治疗。  相似文献   

3.
西比灵联合抗癫痫药物治疗癫痫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西比灵联合抗癫痫药物治疗癫痫的疗效。方法:将76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西比灵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按不同的发作类型分别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西比灵组每晚加用西比灵5 m g,2周内增加至每晚10 m g,连服12周,观察治疗前后癫痫发作频率。结果:西比灵组控制3例(7.5%),显效14例(35.0%),有效15例(37.5%),无效8例(20.0%),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控制1例(2.8%),显效8例(22.2%),有效11例(30.6%),无效16例(44.4%),总有效率55.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比灵组的脑电图改善率为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8%(P<0.05)。结论:西比灵辅助治疗癫痫更有助于减少癫痫的发作频率,改善脑电图。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有效预防小儿热性惊厥的复发。方法 :通过对 85例热性惊厥患儿及其中复发 5 2例的各项相关因素进行对照观察 ;并对其中具有 1次复发、年龄小于 3岁 ,且有相关危险因素之一的 2 7例患儿给予安定预防用药 ,经与复发但无高危因素的 19例同龄小儿作对照观察。结果 :患儿的首发年龄 <3岁及阳性家族史是复发的高危因素 (P <0 .0 1) ,且与发作时体温、持续时间及 2 4h内发作次数均有关系。用药预防组复发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首发年龄<3岁及阳性家族史是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高危因素 ;小剂量安定口服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儿牛黄清心散对热性惊厥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74例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4例,均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小儿牛黄清心散口服,疗程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脑电图异常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血清NSE水平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脑电图异常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牛黄清心散治疗热性惊厥后脑损伤有明显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时心肌是否损伤及抽搐持续时间和心肌损伤关系。方法:设热性惊厥组(原发病为呼吸道感染)39例和呼吸道感染对照组30例,分别测定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磷酸肌酸激酶(CPK)和心脏型肌酸激同工酶(CK—MB)并作对比分析;将热性惊厥组中抽搐持续时间1—15min(20例)为A组与16—30min(19例)另为B组,所测血清中LDH、α-HBDH、CPK和CK—MB作对比分析。结果:热性惊厥组与对照组的LDH、α—HBDH、CPK和CK-MB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热性惊厥组中抽搐时问1—15min组与16—30min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热性惊厥可伴有心肌损伤并且抽搐时间越长,心肌损伤越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生物素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其需要量。【方法】选用初始体质量为(64.04±1.26)g/尾的吉富罗非鱼幼鱼27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重复,每重复15尾),分别投喂生物素水平为0.00(对照组),0.03,0.07,0.31,0.61和1.26mg/kg的饲料10周,测定并分析生物素对吉富罗非鱼幼鱼体质量增长率、特定生长率、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饲料中添加一定水平的生物素可显著提高鱼体质量增长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肥满度(P0.05)。0.07 mg/kg生物素添加组鱼粗脂肪以及1.26mg/kg生物素添加组鱼灰分含量最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水分和粗蛋白含量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0.61mg/kg生物素添加组鱼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0.61和1.26mg/kg生物素添加组鱼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过氧化氢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以0.07和0.31mg/kg生物素添加组最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3~0.31mg/kg生物素添加组血清丙二醛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饲料中添加生物素可提高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改善饲料利用效率,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生物素适宜需要量为0.08mg/kg。  相似文献   

8.
将卡拉白鱼(Chalcalburnus chalcoides aralensis)在分别含NaCl 0,2,4,6,8 g/L的水体中饲养30 d后发现,NaCl质量浓度2 g/L和4 g/L组鱼相对增重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生长良好;6 g/L和8 g/L组鱼相对增重率低于对照组(P<0.05),生长受抑制。血清渗透压随盐度升高而增高(P>0.05);NaCl 4,6,8 g/L组血的Na ,Cl-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6 g/L和8 g/L组血K 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鳃Na ,K -ATP酶活性除8 g/L组下降外,其余各组鱼均高于对照(P<0.05);血清皮质醇水平随NaCl的升高而呈线性增加的趋势(P>0.05)。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肝片吸虫感染对和田羊与中国美利奴羊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质量浓度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以和田羊和中国美利奴羊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感染组(N=5)和对照组(N=3),感染组每组经口感染250个肝片吸虫囊蚴。在感染后第0、4、7、16周测定血清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的质量浓度,并检测感染16周后肝脏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感染肝片吸虫7周后,和田羊和中国美利奴羊感染组血清IL-2、IFN-γ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田羊感染组血清TNF-α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中国美利奴羊感染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感染16周后,和田羊感染组血清TNF-α、IFN-γ质量浓度及其肝脏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国美利奴羊感染组血清TNF-α质量浓度及其肝脏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揭示和田羊与中国美利奴羊对肝片吸虫的细胞免疫反应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旨在研究饲粮中2-羟基-4-甲硫基丁酸异丙酯(HMBi)添加水平对哺乳期山羊生长性能及氨基酸代谢的影响,为HMBi在山羊日粮中的添加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将27只健康、体质量相近(49.79±1.86kg)且均产单羔的哺乳期陕北白绒山羊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和4%的HMBi,试验期为60d。测定各组羊试验期平均日增加体质量(ADG)、乳成分、血液生化指标、血浆游离氨基酸质量浓度和乳水解氨基酸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添加HMBi能够减轻哺乳期母羊体质量损失,2%组山羊哺乳期AD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羊乳脂质量分数显著低于2%组(P0.05),极显著低于4%组(P0.01);对照组羊乳糖质量分数显著高于2%组(P0.05),显著低于4%组(P0.05);对照组羊乳蛋白、乳中总固形物和乳中非脂固形物质量分数均极显著低于2%组和4%组(P0.01);2%组羊乳蛋白和乳中非脂固形物质量分数极显著高于4%组(P0.01),乳糖和乳中总固形物质量分数极显著低于4%组(P0.01)。试验第60天,4%组山羊血清尿素氮(BU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Met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山羊血浆Thr、Val和Leu质量浓度显著高于4%组和对照组(P0.05),血浆Lys质量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山羊乳中Met、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质量分数随HMBi添加水平的提高有增加趋势,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哺乳期山羊饲粮中添加HMBi能够减轻山羊哺乳期体质量损失,改善山羊血清生化指标,提高山羊乳成分质量分数和血浆Met质量浓度;哺乳期山羊饲粮中2%HMBi的添加效果优于4%。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与低密度脂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 (LDL)的关系。方法 :将 45例原发性高血压 (EH )患者分成高LDL组、单纯高血压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测定血清HGF水平。结果 :高LDL组血清HGF较单纯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均P <0 .0 1) ,单纯高血压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血清HGF浓度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无显著相关 (r =0 .0 3 9,P >0 .0 5 ) ;与LDL浓度呈中度正相关 (r =0 .66,P <0 .0 5 )。结论 :血清HGF水平与LDL密切相关 ,HGF可作为反映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单纯性肥胖儿童进行综合干预,探讨"医院-学校-社区-家庭四位一体"的健康教育模式,达到对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有效控制和良好的健康教育。方法肥胖组采用:(1)干预问卷调查设计方案;(2)对肥胖组儿童的干预;(3)学校与社区对肥胖儿童的发展关注与否的调查与干预;(4)家长对儿童养育观念的影响;(5)测定干预前后的两组生化检测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酸、血糖);对照组:在未做任何干预的情况下对本组儿童进行相应的问卷调查与生化检测。结果经干预后肥胖儿童吃饭速度快、常吃油炸食品者比干预前明显减少,每天户外活动超过2h和有吃早餐良好习惯者则比干预前明显增多(P<0.01或0.05);肥胖组干预前的总能量、脂肪、总胆固醇和血尿酸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肥胖组的能量摄入明显下降(P<0.05),脂肪的摄入及总胆固醇和血尿酸也有所下降,但差异尚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肥胖组儿童家长对孩子的养育观念更科学、养育方式更为合理。结论实施"医院-学校-社区-家庭四位一体"的健康教育模式,制定综合干预措施,有效降低了单纯肥胖儿童的发生率,对减少肥胖所致的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心绞痛(AP)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A b-OX-LDL)和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变化及其与心绞痛类型的关系。方法:将符合AP诊断的72例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n=35)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37),另选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3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A b-OX-LDL与CRP浓度。结果:A b-OX-LDL与CRP浓度,UAP组均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SA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 b-OX-LDL与CRP在UAP组呈高度正相关(r=0.713,P<0.01),SAP组也呈高度正相关(r=0.702,P<0.01),对照组无相关(r=0.303,P>0.05)。结论:血清A b-OX-LDL与CRP浓度反映了心绞痛的类型,在评价缺血性心脏病病变程度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糖脂代谢、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5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左卡尼汀针剂治疗,疗程21 d,观察治疗前、后2组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1)两组治疗后的血糖、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或0.05),且血糖、甘油三酯以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治疗后的全血比高切粘度、全血比低切粘度及治疗组的血浆比粘度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全血比高切粘度以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左卡尼汀能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比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同步测定创伤性休克患者43例(创伤性休克组)及正常对照30例(对照组)外周血中NO及VEGF含量。结果:(1)创伤性休克组血清NO及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2)NO及VEGF含量随休克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均<0.01),且因创伤性休克死亡者的NO及VEGF浓度明显高于存活者(P均<0.01);(3)创伤性休克患者血清NO含量与VEGF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785,P<0.01)。结论:NO和VEGF均参与了创伤性休克的发生发展病理过程,并与休克程度相关。检测NO及VEGF对判断创伤性休克的严重程度与估计其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小儿败血症时血清转铁蛋白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败血症不同分级时血清转铁蛋白(TR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分别测定38例不同分级败血症患儿和24例健康儿童血清TRF的水平,并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分级败血症患儿血清TRF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均为P<0.01);随着败血症病情的加重,其血清TRF水平进一步下降,差异有极显著性(均为P<0.01).结论TRF可以作为反映细菌感染和机体防御功能状态的一种比较敏感的生化指标,有助于小儿败血症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脂饲料建立小鼠肥胖模型,以小鼠体重、Lee's指数、脂肪湿重、脂肪系数、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指标的变化,研究章鱼胺对小鼠的减肥作用.结果表明,肥胖对照组小鼠较普通对照组小鼠的体重、脂肪湿重、脂肪系数、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表明营养肥胖模型构建成功;章鱼胺各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中小鼠的体重、脂肪湿重、脂肪系数、血清总胆固醇(TC)与模型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Lee's指数和甘油三脂(TG)的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章鱼胺对营养性肥胖小鼠有一定的减肥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三九舒血宁(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20)和对照组(n=218)。治疗组予生理盐水250mL 三九舒血宁(银杏叶)注射液12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5d;对照组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mL 复方丹参注射液12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5d。根据入院当日和治疗15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少、血液流变学及脑梗死灶的变化,并结合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c=22.49,P<0.01);两组治疗前后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甘油三酯、胆固醇、纤维蛋白原、脑梗死灶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指标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出现过敏性皮疹3例。结论:三九舒血宁(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3例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45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卡维地洛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卡维地洛3.125mg,2次/d,每2周递增直至靶剂量(25mg,2次/d)或最大耐受剂量。随访12个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心脏功能以及血糖、胆固醇等变化,心脏事件以及药物耐受性。结果(1)随访12个月后,卡维地洛组死亡2例、中断卡维地洛2例,对照组死亡4例,均予剔除;(2)治疗后卡维地洛组(41例)心脏功能LVEDD、LVESD及LVEF较对照组(24例)改善明显(P<0.05),心率低于对照组(P<0.01),但2组心率均在正常范围内;随访期间,卡维地洛组心脏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45vs1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均未发生低血糖反应、水肿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两组患者的血压、血清钠、血清肌酐清除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胆固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在老年糖尿病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能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降低心脏事件发生,对血糖、血脂代谢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P选择素(P-sel)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意义,并观察两者与病情轻重的相关性。方法新生儿败血症患儿43名,其中23名患儿血培养阳性(病原确诊组),20名血培养阴性(临床诊断组),取同期出生的新生儿15名作为对照组。58例观察对象均抽血检测血清sICAM-1和P-sel,同时进行新生儿危重评分。结果病原确诊组及临床诊断组患儿血清sICAM-1、P-se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血清sICAM-1、P-sel水平与新生儿危重评分呈高、中度负相关关系(分别是r=-0.780,P<0.01;r=-0.441,P<0.01),血清sICAM-1水平与P-sel水平呈中度正相关关系(r=0.398,P<0.05)。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中sICAM-1、P-sel水平高于健康新生儿,且与病情轻重呈负相关关系,有望成为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