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研究以3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利用体外培养法研究3个不同水平的VA(分别为8.3×10-2mg/mL(A组)、2.5×10-1mg/mL(B组)和4.17×10-1mg/mL(C组))对瘤胃pH、氨氮(NH3-N)、尿素氮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的影响以及VA在瘤胃中的消失情况。结果表明,随着VA添加量的增加培养液pH呈上升趋势,NH3-N和VFA的平均浓度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C组培养液尿素氮浓度极显著高于A、B两组(P<0.01)。在高产奶牛的TMR日粮条件下,培养液VA浓度随着VA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不同VA水平下,培养液中VA浓度的峰值均出现在培养8 h后。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4,(6):50-55
本试验以瘤胃体外发酵技术比较研究了不同物候期苜蓿的营养价值及体外消化率。试验以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瘤胃液供体,称量1 g苜蓿样品于含有10 mL瘤胃液和90 mL培养基的发酵瓶内,39℃体外发酵96 h,分别于发酵24,48,72以及96 h冰浴终止发酵,测定产气量、甲烷产量、底物降解率、pH、VFA、氨态氮及菌体蛋白浓度。结果显示: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苜蓿的累计产气量、甲烷产量、底物降解率以及VFA均呈逐渐升高趋势,pH呈逐渐降低趋势,初花期和盛花期苜蓿NH3-N浓度以及现蕾期和初花期苜蓿MCP浓度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现蕾期苜蓿NH3-N浓度和盛花期苜蓿MCP浓度呈逐渐升高趋势。不同物候期苜蓿对累计产气量、底物降解率、氨态氮和菌体蛋白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现蕾期苜蓿累计产气量、VFA浓度显著高于初花期(P<0.05),现蕾期苜蓿底物降解率、氨态氮和菌体蛋白浓度显著高于盛花期(P<0.05)。综合苜蓿营养指标以及体外发酵情况,以现蕾期苜蓿营养价值最佳。  相似文献   

3.
花生油对绵羊体外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技术,选择3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绵羊为瘤胃液供体,以微晶纤维素为培养底物,培养瓶中花生油的添加量分别为0、5、10、15 mg培和20 mg,每个水平做3个重复,在培养4、8、16、24、36 h和48 h各时间.占'测定培养液中pH值、氨氮(NH3-N)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和48 h纤维素消失率,从而筛选花生油在体外培养中适宜的添加量.结果表明:随着花生油添加水平的逐渐增加,培养液中pH值呈上升趋势,NH3-N浓度、TVFA浓度和48 h纤维素消失率逐渐降低.本试验中,在不影响瘤胃发酵的情况下花生油的最适宜添加量为5 mg.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氨基酸组成的二肽对羊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以4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南江黄羊作为瘤胃液供体,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共5个处理,对照组采用基础培养底物,试验组在基础培养底物中分别添加2%的亮氨酸-色氨酸(LeuTrp)、缬氨酸-蛋氨酸(Val-Met)、酪氨酸-丙氨酸(Tyr-Ala)和苯丙氨酸-缬氨酸(Phe-Val).培养后2、4、8、12、24 h,测定培养液pH、氨态氮(NH3-N)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以及微生物蛋白质(MCP)产量.结果表明:各时间点Val-Met组培养液pH低于其他各组,除24 h外其他时间点均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和MCP产量均显著提高(P<0.05),NH3-N浓度以及乙酸/丙酸均显著降低(P<0.05);Val-Met 组TVFA浓度和MCP产量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NH3-N浓度在一定程度上(P>0.05)或显著(P<0.05)低于其他试验组,另外2、4和12 h时Val-Met组的乙酸/丙酸也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二肽有利于瘤胃微生物的发酵,提高VFA含量和MCP产量,降低NH3-N浓度以及乙酸/丙酸,本试验条件下,以添加2% Val-Met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麻饼型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烟酸(450mg/kg)后,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发酵底物在不同培养时间内培养液中NH3-N浓度、瘤胃细菌N产量、原虫数量、总VFA量及乙酸、丙酸、丁酸产量和乙酸/丙酸值的降解动力学特征.体外试验瘤胃液来自3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绵羊,饲喂添加烟酸的麻饼型基础日粮.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烟酸可提高培养液NH3-N利用率;培养液中添加烟酸后瘤胃细菌N产量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高于未添加组;培养液中原虫教在培养4 h时达最高值,且此时添加组原虫产量显著(P<0.05)高于未添加组;总VFA量及乙酸、丙酸、丁酸的产量随培养时间变化而呈增加趋势;但丁酸量和乙酸/丙酸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选择2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牛.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技术,在培养液中添加终浓度为0、4、8和12 mmol/L的苹果酸,其中0 mmol/L组为对照组,测定培养3、6、9、12、18 h和24 h后的体外瘤胃发酵指标.结果表明,在奶牛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苹果酸,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瘤胃发酵液pH、NH3-N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VFA)和菌体蛋白(BCP)浓度,显著提高培养底物中性洗涤纤维(NDF)降解率(P<0.05)的作用.在本试验日粮条件下,培养液中添加8 mmol/L苹果酸有利于促进体外瘤胃发酵,建议在奶牛日粮中苹果酸的添加量为80 g/d.  相似文献   

7.
日粮中添加延胡索酸对奶牛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体外培养试验,通过测定培养24h后培养液pH值、BCP、NH3-N、乙酸、丙酸、丁酸和TVFA等各项指标,综合评定了奶牛日粮中添加延胡索酸后对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添加4mmol/L、7mmol/L的延胡索酸试验组的培养液pH值显著提高(P<0.05);添加4mmol/L和10mmol/L延胡索酸试验组BCP含量显著提高(P<0.05)。添加各剂量延胡索酸对培养液NH3-N含量均没有显著的影响。添加4mmol/L、7mmol/L处理组均提高了培养液的乙酸(P<0.05)和丙酸(P<0.05),添加10mmol/L处理组提高了丙酸(P<0.05)浓度,降低了丁酸(P<0.05)。  相似文献   

8.
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进行3期瘘管奶牛体外发酵试验,分别饲喂(基础日粮)Ⅰ组、(基础日粮+200 mg大豆黄酮/d)Ⅱ组、(基础日粮+200 mg染料木素/d)Ⅲ组,于采食后0、2、4、6、8 h采集瘤胃液进行pH、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分析,旨在探讨大豆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对奶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为其在奶牛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及新型饲料添加剂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二者对瘤胃各时间点pH无显著影响(P>0.05);各组瘤胃液NH3-N浓度的时间动态变化趋势相似,饲喂后0、2、6、8 h NH3-N浓度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饲喂后4 h,染料木素组瘤胃液NH3-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瘤胃液中丙酸浓度各处理组间在相同的时间点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乙酸浓度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在发酵后4~6 h染料木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大豆黄酮对奶牛瘤胃发酵未产生影响,染料木素对瘤胃NH3-N、乙酸和TVFA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奶牛,在晨饲前2h采瘤胃液,用于体外批次培养。试验Ⅰ组、Ⅱ组、Ⅲ组日粮中分别添加脂肪包被蛋氨酸和赖氨酸、脂肪包被的小肽、用甲醛处理的蛋氨酸和赖氨酸。试验结果表明,各时间点的体外产气量没有显著差异,各试验组产气量均低于对照组;试验Ⅰ组6h时间点和试验Ⅱ组24h时间点培养液中瘤胃细菌氮产量显著提高(P〈0.01),6h、12h时间点NH3-N产量高于对照组,24h时表现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利用体外培养试验,通过测定培养24h后培养液pH值、BCP、NH3-N、乙酸、丙酸、丁酸和TVFA等各项指标,综合评定了奶牛日粮中添加延胡索酸后对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添加4mmol/L、7mmol/L的延胡索酸试验组的培养液pH值显著提高(P<0.05);添加4mmol/L和10mmol/L延胡索酸试验组BCP含量显著提高(P<0.05).添加各剂量延胡索酸对培养液NH3-N含量均没有显著的影响.添加4mmol/L、7mmol/L处理组均提高了培养液的乙酸(P<0.05)和丙酸(P<0.05),添加10mmol/L处理组提高了丙酸(P<0.05)浓度,降低了丁酸(P<0.05).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贵州省羊群布鲁氏菌感染情况,采用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方法,对既往已发表文献的感染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共纳入24篇中文文献进行定量分析,涉及506 843份样品。结果显示:贵州省羊群布鲁氏菌个体阳性率为2.0%(95%CI:1.5%~2.6%),群阳性率为6.0%(95%CI:3.0%~9.0%)。从地区看,黔东南州个体阳性率最高,为4.7%(95%CI:2.4%~6.9%),其次是毕节和铜仁;以5年为1个阶段,2001—2005年个体阳性率为2.2%(95%CI:0~6.2%),2005年后有所下降,2016—2020年维持在1.6%;从养殖场类型来看,商品场个体阳性率最高,其次是散养户和种畜场。研究表明,贵州省羊群布病防控情况不容乐观。建议开展“检疫、监测、消毒、扑杀、宣传”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控措施,稳步推进当地布病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12.
1 样品概述 2008年1至12月,百奥明饲料添加剂(上海)有限公司共收集来自全国各地的饲料和原料样品总数342份进行霉菌毒素污染情况普查,样品的组成如下表:  相似文献   

13.
德国狩猎活动管理现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6年起,我国业已开展了21a的国际狩猎活动被停止了2 a.作为野生动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式,狩猎活动的停止对野生动物保护造成了负面影响.本文基于对德国狩猎管理工作的实地考察基础上,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该国狩猎活动开展现状;并从法律法规、狩猎资格管理制度、狩猎权管理规定、狩猎额度管理制度、野生动物福利规定等方面,探析了德国狩猎管理现状.本研究有助于为我国重新开展狩猎活动,并将狩猎活动趋于有序化和制度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16.
近年来,猪伪狂犬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对我国规模化养猪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该病在猪群中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流行范围广以及死亡率高等特点,为此,本文从猪伪狂犬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变化、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防控建议进行综述,旨在为该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鹦鹉热衣原体是感染人和多种畜禽的病原体 ,主要引起牛、羊、猪流产和家禽产蛋率下降 ,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关于本病的诊断方法 ,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较多研究 ,取得了很多的进展。较成熟的诊断方法有 :补体结合试验、IHA、间接包涵体荧光试验 (IIFA)等 ,如能将McAb检测技术引入该病的诊断 ,必将提高诊断技术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简便性。作者把制备的抗衣原体特异性McAb用于诊断 ,以ELISA法检测猪血清、羊血清、牛血清中衣原体抗体 ,结果表明其具有McAb的特异性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灵敏性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  相似文献   

18.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a flock consisting of 110 goats. Nine species of coccidia were found: Eimeria christenseni, E. arloingi, E. jolchijev, E. ninakohlyakimovae, E. alijevi, E. apsheronica, E. caprina, E. caprovina and E. hirci. Eighty-one percent of adults and 100% of kids were infected. Number of oocysts per gram of feces in kids ranged form 1200 to 202000. Clinical symptoms in about 50% of kids were observed. Toltrazuril (Baycox, Bayer), 20 mg/kg of body weight was highly efficacious in therapy of goat coccidiosis.  相似文献   

19.
20.
马尔太虫病是严重危害世界贝类养殖业的主要疾病,为OIE规定的必报贝类寄生虫病之一。我国贝类养殖及出口数量世界第一,相关流行病学及调查研究却很少。本文从病原分类学、形态学、流行病学、病理学、检测方法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贝类马尔太虫病的研究进展,以为本病研究及防控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