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全面掌握河南省牧场生鲜乳中黄曲霉毒素M_1含量总体状况,选取河南省具有代表性的45家牧场,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牧场生鲜乳大罐样中黄曲霉毒素M_1残留进行测定,确定其大致范围。结果表明:被检测的45家牧场生鲜乳中黄曲霉毒素M1含量大致范围为0~0.124μg/kg,平均值为0.039μg/kg,多数牧场生鲜乳黄曲霉毒素M_1含量集中在0.02~0.06μg/kg。由于目前国家标准规定生鲜乳中黄曲霉毒素M1最大残留量为0.5μg/kg,本试验数据说明河南省牧场生鲜乳中黄曲霉毒素M1含量均符合国家规定,但个别牧场生鲜乳中黄曲霉素M_1含量稍高。本研究可为河南省生鲜乳中黄曲霉毒素M_1含量的安全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牧场生鲜乳生产环节及时调整防护措施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2.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生鲜乳中黄曲霉毒素M1进行检测,对比了3个不同厂家的试剂盒检测结果。结果表明,在空白样品中添加浓度为0.5、1.0、2.5 μg/kg时,试剂盒的回收率在93.5%~103.5%。不同厂家的试剂盒测定结果重复性、精确度均较好,说明酶联免疫法能够有效检测生鲜乳中黄曲霉毒素M1。  相似文献   

3.
以四环素为对照物建立标准曲线,得出该药物最低检出限为4.93 μg/L。为保障产品的稳定性,可认为四环素类荧光定量检测卡在生鲜乳中的检测限为5.00 μg/L。样品各添加浓度的回收率均在84.60%~113.94%,各添加浓度的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低于15.00%。四环素类荧光定量检测卡检测为阳性和仪器法检测为阳性的符合率为100.00%。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用《GB5009.2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族的测定》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测定生鲜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含量,在测定过程中使用免疫亲和柱法进行精确定性、定量,然后对生鲜乳及其加标的阳性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M1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待测组分的标准系列工作溶液线性关系良好(R2=0.9995),加标回收率为95.00%~105.00%,相对标准偏差为0.50%~2.00%。结果表明,本方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生鲜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利用免疫亲和柱荧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和柱—荧光光度法测定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的测定范围0~50μg/kg;线性相关系数0.99;检测灵敏度1μg/kg;变异系数<18%;回收率82%~120%;分析时间20min,不需要剧毒的黄曲霉毒素标准品。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可以分别定量地检测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在黄曲霉毒素B1为0~50μg/kg测定范围内其线性相关系数0.91;检测灵敏度1μg/kg;变异系数<10%;回收率81%~110%。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生乳中黄曲霉毒素M1残留量结果的重现性、回收率和精密度,以及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与其结果的呼应度,证实2种方法联合使用的可行性。[方法]用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对生乳样品中的黄曲霉素M1进行检测,并用黄曲霉毒素M1 ELISA检测试剂盒(鲜奶检出下限为0.018μg/kg)做对照试验。[结果]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对生乳中不同浓度黄曲霉毒素M1残留量的检测结果呈现梯度效应,并能与ELISA检测试剂盒的定量检测结果呼应。ELISA法对生乳中黄曲霉毒素M1不同浓度残留量的定量试验结果重现性较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回收率为94.83%~100.53%,RSD值在1.11%~3.01%之间。[结论]2种快速检测方法对生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测定便捷快速,结果稳定准确、可信度高,可作为乳品企业日常快速进行原奶验收工作的基础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魏姜勉 《中国饲料》2021,1(22):69-73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霉菌产生的毒素,易存在各类饲料和食品中。本研究采用免疫亲和柱-荧光光度法对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M1进行测定,而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1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研究结果发现:本实验中的黄曲霉毒素M1的荧光光度计的最佳光谱发射波长为450 nm,分析阴性牛奶产品的黄曲霉毒素M1含量,确定数据的精确性,牛奶回收率为76.67%~93.33%,变异系数为0.45%~2.8%,满足我国制定的检测标准,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和安全。奶牛饲料中青绿饲料、粗饲料、能量饲料和蛋白饲料样品的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率为100%,奶牛饲料中被检测的青绿饲料、粗饲料、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阳性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分别为11.45、4.25、5.24和7.58 μg/kg,均小于20μg/kg(国家卫生部门制定标准),属于轻度污染|不同类型牛奶样品中阳性最高值为0.201 μg/kg,阳性最低值为0.004 μg/kg,平均值最大为0.084 μg/kg,严重超过我国卫生部门制定的标准。 [关键词]饲料|黄曲霉毒素|牛奶品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快速、准确检测出生鲜牛乳中黄曲霉毒素M1,保证牛奶卫生安全。[方法]采用SNAP黄曲霉毒素M1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生鲜牛乳中黄曲霉毒素M1。在2012年4月、9月和2013年6月分别对新疆巴州辖区内16个奶站的奶缸、奶牛养殖小区、运输车辆分别抽16份生鲜乳样品检测黄曲霉毒素M1。[结果]16份生鲜乳样品中检测黄曲霉毒素M1,结果全部为阴性。[结论]对巴州辖区内16个奶站的奶缸、奶牛养殖小区、运输车辆进行了生鲜牛乳黄曲霉毒素M1抽样检测项目,16份生鲜牛乳样品结果全部为阴性,未检出黄曲霉毒素M1,合格率为100%。  相似文献   

9.
黄曲霉毒素是天然产生的真菌毒素,是饲料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本文对黄曲霉毒素M1快速检测试纸条检测性能指标充分评估,确认其是否符合欧盟CRL Guidelines 2010和519/2014/EC标准。基于欧盟参考实验室方案CRL Guidelines 2010对检测试纸条的精密度、特异性、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重复性、稳定性、样本差异影响、批间差异及试剂盒稳定性分别检测,并通过胶体金读数仪对检测数据分析。结果发现:该黄曲霉毒素M1检测试纸条可在10 min中检测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M1,肉眼判读定性检测灵敏度为50 ng/L;试纸条特异性良好,除黄曲霉毒素M2(交叉反应为0.86%)外,与呕吐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B1等交叉反应均小于0.5%,其余无交叉反应。用胶体金读数仪分析时,试纸条检测灵敏度为21.58 ng/L,定量限为58.11 ng/L;检测60个添加浓度为50 ng/L的牛奶样本时平均值为49.07 ng/L,标准差为6.45 ng/L。因此,该试纸条可作为定性筛选方法检测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M1污染,检测能力满足欧盟MRL(50 ng/L)要求。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5,(12):107-109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南阳市13个县市区的奶牛养殖场或合作社的生鲜牛乳黄曲霉毒素M1(AFM1)污染状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800份生鲜牛乳样品的检出率为45.63%,检出范围为0.03μg/kg~0.8μg/kg,超标率为4.13%;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的生鲜牛乳AFM1检出率分别为53%、58.5%,超标率分别为5%、6%,均显著高于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检出率和超标率;800份生鲜牛乳样品中有63.5%的样品符合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等制定的0.05μg/kg限量标准,76.75%的生鲜牛乳能达到我国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0.2μg/kg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评估母猪饲料中添加两种不同水平螯合态的有机铁对仔猪生长性能和改善仔猪贫血效果的研究。选取体重相近、胎次相近、遗传结构一致、健康的二元杂母猪30头,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1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硫酸亚铁100 g/kg;处理组2、3、4、5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甘氨酸亚铁80 g/kg和100 g/kg、复合氨基酸螯合铁80 g/kg和100 g/kg。结果表明,母猪饲料中添加有机铁甘氨酸亚铁100 g/kg和复合氨基酸螯合铁80 g/kg可提高21日龄断奶仔猪体重,分别提高12.26%和10.3%;母猪饲料中添加有机微量甘氨酸亚铁和复合氨基酸螯合铁可改善母猪生产时和产后21日龄以及仔猪初生和断奶后体内血液红细胞数量(RBC)、血液平均红细胞的体积(MCV)和血液中红细胞压积(HCT),其中母猪日粮中添加甘氨酸亚铁80 g/kg和复合氨基酸螯合铁100 g/kg组仔猪血液红细胞数量(RBC)在初生和21日龄断奶分别提高6.06%和9.29%;母猪饲料中添加有机微量甘氨酸亚铁和复合氨基酸铁都可提高母猪初乳和常乳中乳铁的含量,其中添加甘氨酸亚铁100 g/kg和复合氨基酸螯合铁100 g/kg组初乳中铁浓度分别提高276%和346%。综上,通过提高母猪乳中有机铁含量可提高初生仔猪体内的铁储存与代谢以达到仔猪抵抗贫血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评价鸽副黏病毒(PPMV)致弱毒株aYQ的生物学特性,为研制鸽副黏病毒灭活疫苗奠定基础。将PPMV aYQ株经SPF鸡胚连续传代,建立种子批。测定各代次毒种的血凝效价(HA)和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并进行纯净性检验;测定毒种鸡胚最小致死量的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测定毒种对鸡胚和鸽的毒力、遗传稳定性和抗原相关性。PPMV aYQ株经SPF鸡胚传代至F10,HA效价为1∶256~1∶512,病毒含量为10-8.5 EID50/0.1mL~10-8.9 EID50/0.1mL,毒种各代次均无细菌、霉菌、支原体以及外源病毒污染;PPMV aYQ株的ICPI和IVPI结果均为0,MDT测定结果大于120h;以103倍稀释的PPMV aYQ株病毒液接种10日龄SPF鸡胚96h无死亡,无眼观病变。以106EID50/羽的剂量人工感染鸽,未见异常症状;PPMV aYQ株各代次F基因均未发生基因突变,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均为-112GRQGRL 117-;交叉血凝抑制试验和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表明,PPMV aYQ株与NDV La Sota株间存在明显的抗原性差异。鸽副黏病毒弱毒株aYQ能够在SPF鸡胚上稳定传代,且生物学特性稳定,免疫原性良好,可以作为鸽源副黏病毒灭活疫苗的毒种。  相似文献   

13.
旨在探究中国荷斯坦牛性情的影响因素,估计方差组分和遗传参数并揭示其遗传趋势。本试验收集北京地区2015-2017年13个奶牛场共9 016头健康泌乳牛的性情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性情影响因素,利用DMU软件使用动物模型估计性情评分、直肠温度、日产奶量和繁殖性状(产犊到首次配种间隔、重复输精次数)的遗传力及其之间的遗传相关,并根据估计育种值分析其遗传趋势。结果显示,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性情评分1分、 2分和3分比例分别为75.00%、19.25%和5.75%;胎次和场-评定人效应对性情评分有显著影响(P<0.05);性情评分估计遗传力为0.03,属于低遗传力性状,与重复输精次数为中度遗传相关(r=0.56),与产犊到首次配种间隔和直肠温度为中度负遗传相关(r=-0.30,r=-0.17),而与日产奶量为低度遗传相关(r=0.07);2001-2017年,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性情遗传趋势总体上无明显变化。本研究是国内首次对奶牛性情进行遗传分析,为了解奶牛行为特征、实现平衡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不同模型估计中国荷斯坦牛生产寿命遗传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估计中国荷斯坦牛生产寿命遗传参数,同时比较不同模型的预测可靠性和稳定性。本研究使用单性状动物模型、单性状公畜模型和多性状动物模型对北京地区29个牧场90049头中国荷斯坦母牛的生产寿命数据进行遗传参数估计,所有模型均考虑了场、出生年季、头胎产犊月龄组的固定效应,个体加性遗传效应(动物模型)或父亲遗传效应(公畜模型)的随机效应和残差效应。结果表明,单性状动物模型和单性状公畜模型估计的生产寿命遗传力分别为0.052和0.047,多性状动物模型估计的遗传力较为稳定,介于0.057与0.069之间,多性状动物模型的遗传相关在0.779~0.998之间。对于存在大量在群个体(删失记录)的数据,使用基于前三胎数据的多性状动物模型较为合适,模型预测稳定性更高。本研究对中国荷斯坦牛生产寿命进行了遗传评估,为提高牧场效益、实现平衡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沙门氏菌的快速现场检测,根据沙门氏菌invA基因编码区序列,设计合成1套引物,通过对反应物浓度和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沙门氏菌属特异性LAMP检测方法;通过对invA基因8个区域的6条引物配对进行等温扩增,并在反应体系中加入HNB来指示反应结果,实现了反应的快速闭管检测。灵敏度试验显示,建立的方法可以检出稀释至3.6×10~1 CFU/mL菌液所提取的DNA;特异性试验显示,建立的方法与大肠杆菌DNA、志贺氏菌DNA、布鲁氏菌试管凝集抗原DNA、炭疽沉淀抗原DNA以及猪链球菌2型DNA不发生交叉反应,但能检出鸡白痢、禽伤寒沙门氏菌凝集抗原以及马流产试管凝集抗原提取的DNA;重复性试验显示,3个稀释度菌液DNA的3次重复检测均为阳性;应用试验显示,从经增菌培养的200份进境猴粪拭子样品中检出阳性2份,与细菌分离鉴定检测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重复性满足实际要求,可用于进境动物样品的沙门氏菌检测。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日粮营养浓度对京红1号0~60日龄蛋雏鸡体重、体增重、耗料增重比、胫长、只鸡饲料成本及每千克增重成本的影响,试验选取0日龄京红1号商品代蛋雏鸡1800只,随机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80只鸡。对照组日粮营养水平为:0~14日龄,粗蛋白质(CP)20.00%,禽代谢能(ME)12.10 MJ/kg;15~60日龄,CP 18.50%,ME 12.10 MJ/kg。试验组日粮营养水平为:0~14日龄,CP 19.50%,ME 12.10 MJ/kg;15~35日龄,CP 18.50%,ME 12.10 MJ/kg;36~60日龄CP 16.50%,ME 11.78 MJ/kg。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60日龄体重、0~60日龄体增重和采食量较对照组分别低4.5%、4.7%、4.8%(P <0.05);两个处理组胫长、体重均匀度、耗料增重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试验组各周龄体重及胫长均能够达到京红1号品种标准,且0~60日龄只鸡饲料成本较对照组低8.3%,每千克增重成本较对照组低3.5%(P <0.05)。因此,试验组日粮营养水平能够保障鸡群生产性能充分发挥,且有效降低了育雏成本。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探究海带粉作为饲料原料对饲喂高精料饲粮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及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为(605±36)kg的健康泌乳中后期荷斯坦奶牛15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5头。采用随机试验设计,3组奶牛分别饲喂45%低精料饲粮、55%高精料饲粮和55%高精料+5%海带粉饲粮。试验期为35d,于试验末对晨饲前奶牛经口腔采集瘤胃液,测定其pH,氨态氮、微生物蛋白、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菌群结构。结果显示:1)相比55%高精料饲粮,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后,瘤胃中pH显著升高(P<0.05),氨态氮和微生物蛋白的浓度显著降低(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以及挥发性脂肪酸中丁酸、异丁酸和异戊酸的比例显著增加(P<0.05)。2)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降低了样本独有的操作分类单元(OUT)数量,但对瘤胃细菌α多样性的影响不显著(P>0.05)。在门水平上,与44%低精料饲粮相比,55%高精料饲粮显著增加了瘤胃中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瘤胃中SR1_Absconditabacteria的相对丰度(P<0.05);而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后,瘤胃中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瘤胃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同时进一步显著增加了瘤胃中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相对于45%低精料饲粮,55%高精料饲粮显著增加了瘤胃中瘤胃球菌属2(Ruminococcus_2)和毛螺菌科NK3A20类群(Lachnospiraceae_NK3A20_group)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瘤胃中普雷沃氏菌属1(Prevotella_1)和普雷沃氏菌科UCG-003(Prevotellaceae_UCG-003)的相对丰度(P<0.05);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后,进一步显著降低了瘤胃中Prevotella_1的相对丰度(P<0.05),并显著增加了瘤胃中Ruminococcus_2的相对丰度(P<0.05)。综上可见,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的海带粉可以改善饲喂高精料饲粮奶牛的瘤胃发酵环境,调整瘤胃菌群结构,对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泌乳量奶牛的行为学差异,并分析奶牛行为学与泌乳性能的相关性。选择24头泌乳中期[(114.6±7.5)d]中国荷斯坦奶牛,平均体重为(670±24)kg,胎次为(2.6±0.4)胎,分为高产组[泌乳量(31.90±1.76)kg/d]和低产组[泌乳量(19.30±1.76)kg/d],每组12头。通过24 h视频监控系统、精准饲喂系统及计步器等,观察和统计奶牛48 h内采食(采食量、采食时间、采食次数、反刍时间、反刍次数)、饮水(饮水时间、饮水次数)、运动(躺卧时间、躺卧次数、站立/游走时间、游走步数)等参数,研究奶牛行为学与泌乳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低产组奶牛的乳蛋白率极显著高于高产组奶牛(P<0.01),低产组奶牛的乳脂产量、乳蛋白产量和乳糖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高产组奶牛(P<0.01)。2)高产组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饮水时间和饮水次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低产组奶牛(P<0.05或P<0.01),高产组奶牛的游走步数极显著低于低产组奶牛(P<0.01)。3)总泌乳量与干物质采食量(r=0.829,P<0.01)、饮水时间(r=0.473,P<0.05)、饮水次数(r=0.429,P<0.05)呈正相关,而与游走步数(r=-0.574,P<0.01)呈负相关。综上所述,奶牛行为学与泌乳量之间存在相关性,这些行为的差异,可为寻找通过改变行为学提高奶牛产奶性能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旨在估计中国荷斯坦牛产后0~35d的繁殖疾病遗传参数。本研究收集了1993-2017年间北京地区27个场中国荷斯坦牛产后0~35d25 026条繁殖疾病记录,统计分析发病规律,采用阈模型和线性模型,以场年、胎次和产犊季节为固定效应,个体加性遗传效应和永久环境效应为随机效应得到遗传参数来探究中国荷斯坦牛产后0~35d繁殖疾病遗传规律,同时尝试单独对子宫疾病进行遗传参数估计。结果显示,奶牛产后0~35d繁殖疾病记录占整个泌乳期繁殖疾病记录的54%;使用线性模型和阈模型所得奶牛产后0~35d遗传力分别为0.015 2(0.001 9)和0.094 4(0.01),使用SAS计算两个模型繁殖疾病EBV排名秩相关达95%(P<0.01);在繁殖疾病中,子宫疾病占48%,且主要集中于产后0~35d,利用线性模型估计得到产后0~35d子宫疾病遗传力为0.010 7(0.001 6)。根据线性模型得到的EBV计算繁殖疾病遗传趋势,发现自2000年以来,公母牛繁殖疾病、子宫疾病估计育种值均呈现下降趋势。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荷斯坦牛繁殖疾病的遗传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N-氨基甲酰-L谷氨酸(N-carbamylglutamate,NCG)对北京鸭生产性能及免疫机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日龄北京鸭99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83只。每天按标准耗料量的0.016%、0.018%、0.020%称取NCG溶于水中供试验鸭饮用。试验期40 d。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NCG可提高1~10日龄北京鸭平均日增重8%以上(P <0.05),其中0.016%添加组,料重比降低19.76%(P <0.05)。添加0.016%和0.020%的NCG,脾脏指数及胸腺指数分别提高39.49%和41.25%(P <0.05);添加0.018%的NCG,血浆IgG含量增加33.08%,C4含量降低37.60%(P <0.05);添加0.020%的NCG,血浆IgG含量增加75.96%(P <0.05)。对11~40日龄育成鸭,添加0.016%或0.020%的NCG,胸腺指数分别提高24.75%和30.79%,血浆IgA含量增加80.45%和102.36%,C4含量降低41.52%和53.08%(P <0.05)。综上表明,1~10日龄北京鸭补充添加NCG可显著改善生产性能,促进其免疫器官的发育和免疫力的提高,0.016%的添加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