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是现代集约化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常见营养代谢病,揭示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机制及其预防措施是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通过综述硫胺素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影响硫胺素合成的因素、硫胺素与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关系及其调控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可能作用途径,进一步揭示了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机理和硫胺素的生理作用,并为反刍动物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反刍动物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是现代化集约养殖中的一种代谢障碍性疾病,严重危害反刍动物的生长健康和产品质量,给养殖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文章就反刍动物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危害、病因、临床表现及营养调控方法进行阐述,以期为反刍动物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预防提供科学、合理的营养调控方法。 [关键词]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营养调控  相似文献   

3.
反刍动物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是生产中常见的一类营养代谢病,是困扰奶牛生产的一大难题。采食大量易发酵碳水化合物将导致瘤胃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提高,瘤胃pH降低,进一步引起瘤胃微生物区系结构改变,由此造成瘤胃液中组胺及脂多糖浓度的提高,加重了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程度。文章综述了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机理及调控措施,并提出了用乳酸菌调控瘤胃菌群结构,预防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假想,以期为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瘤胃酸中毒是奶牛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紊乱性疾病,主要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种类型。发病主要是由于奶牛摄食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饲料在瘤胃内发酵,产生过多有机酸,导致瘤胃内p H出现非生理性下降,同时伴有有毒物质产生,最终引发瘤胃内微生物菌群失调、瘤胃内消化机能紊乱、代谢异常等问题。本文主要综述急性与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主要发病机制、集约化饲养模式下的诊断方法、营养调控措施,以期为奶牛瘤胃酸中毒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也称慢性瘤胃酸中毒,是瘤胃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形式之一。该型奶牛的发病率比较高,会直接影响奶牛健康以及饲养场的经济收益。本文分析了引发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原因,介绍了病牛的发病情况以及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结合多年的实践生产经验提出了防治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危害及与日粮的关系为切入点,从营养和管理角度,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探讨了降低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发生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许涛 《中国乳业》2023,(8):57-62+68
高淀粉含量的谷物精料能够为奶牛提供较多的能量,因此在奶牛的泌乳期,往往会加大其饲喂比例,但奶牛摄入高含量的精饲料后会导致瘤胃内挥发性脂肪酸和乳酸的含量上升,pH下降,从而引发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此病在临床上没有明显的症状,不易发现,还容易诱发乳房炎、肝脏损伤、蹄炎等多种疾病,给奶牛养殖业带来较大危害。本文对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定义、危害,以及目前行业内较为认可的引发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三种学说进行了概述,同时对预防该病的营养调控措施进行了综合讨论,以期为奶牛场预防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提供理论参考,促进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反刍动物饲喂高谷物日粮时常发生瘤胃酸中毒现象,本文针对反刍动物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营养调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在临床上发病慢、病程时间长、病症隐匿。在大规模的养殖中,造成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不是急性酸中毒,而是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相似文献   

10.
在不引起瘤胃酸中毒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增加牛奶产量是大多数奶制品生产商面临的挑战。喂食高能量的食物提供高产奶量所需的能量前体时,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风险也会增加。本文将论述瘤胃酸中毒、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和日粮中的添加等最新研究进展,以期最大限度减少奶牛瘤胃酸中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我国奶牛生产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DHI技术的应用。本文主要以上海地区为例,总结了DHI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奶牛行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不同胎次、产犊季节和犊牛初生重、犊牛性别、产犊方式等因素对荷斯坦牛难产程度的影响,旨在降低难产率,帮助牛场制定合理有效的繁殖管理措施。试验收集上海金山奶牛场2018年1~12月产犊难易记录共2 812条,采用GLM模型对影响奶牛难产程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胎次、产犊季节、犊牛初生重、犊牛性别、产犊方式对难产程度有显著影响(P<0.05),且第二胎奶牛自然分娩比例最高;春季和夏季产犊低难产度所占比例较大;随着犊牛初生重的增加,难产程度逐渐增大;生公犊难产程度越大;双胎生产方式难产度增大。  相似文献   

13.
奶牛乳房炎是影响奶牛生产的主要疾病之一。病原菌的免疫抑制以及日趋严重的耐药性,致使乳房炎的发病率增高且治愈困难,给世界奶牛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实践表明,疾病的诊断是疾病病因和治疗之间最重要的一步。经济、快速、可靠的诊断工具是乳房健康管理的基础。本文主要论述了奶牛乳房炎不同诊断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新兴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前,家畜精液冷冻技术已发展得较为成熟,但精液冻后质量仍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其中冷冻-解冻过程中的氧化应激是影响精液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褪黑素是一种具有较强抗氧化作用的胺类物质,本文主要综述了褪黑素的抗氧化作用及其对家畜冻精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褪黑素在家畜冻精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植物提取物、益生菌、酶制剂、壳聚糖和抗菌肽等饲料添加剂因其低毒副作用及所具有的营养性和生物活性,已成为莫能菌素等抗生素的理想替代品。本文就以上5种饲料添加剂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模式和泌乳性能的影响进行综述,为新型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α-乳白蛋白是母乳蛋白质的重要成分,α-乳白蛋白的母乳化是婴儿配方乳粉模拟母乳蛋白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α-乳白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和立体结构两方面介绍α-乳白蛋白的结构,论述α-乳白蛋白的功能特性及其在婴儿配方乳粉中的应用,为广大婴儿配方乳粉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肥胖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之一,肠道菌群组成的改变与肥胖密切相关。由于益生菌在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方面具有重要功能,因此益生菌为肥胖治疗带来可能。本文从作用机制、不同动物模型等角度综述近年来益生菌在肥胖模型中的研究现状,为益生菌在临床实验和实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粒径分析法研究全脂乳粉再水化过程中的粒径变化以及再水化温度(30、40、50℃)、乳粉粒径对全脂乳粉再水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脂乳粉的再水化受水化温度和乳粉粒径大小的影响,当水化温度为50℃时,再水化时间是水温40℃时的50%,且不足水温30℃时再水化时间的7.5%;同种加工工艺下的全脂乳粉,粒径越高其再水化时间越短,且粒径分布不同的全脂乳粉同种条件水化后其粒径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19.
多黏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BD3736具有代谢脱脂乳、合成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glucosidase inhibitors,AGIs)的能力。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分析接种量、发酵温度、脱脂乳质量浓度及培养时间对AGIs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影响,并确定主要的影响因素;继而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对多黏类芽孢杆菌BD3736在发酵脱脂乳中合成AGIs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获得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1.5℃、接种量3.5%、培养时间4 d。在此条件下,发酵液上清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数最大抑制质量浓度为30.5 mg/mL。  相似文献   

20.
JIANG Dongcai;YANG Nan;SHAN Yuefang;JIA Liangliang;XI Zhao;YANG Haiming(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Technology,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Jiangsu Province 225009,China;Shanghai Bright Feed Co.,Ltd,Shanghai Songjiang 201613,China;Huai'a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Huai'an,Jiangsu Province 223200,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