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明确四唑虫酰胺防治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可行性和合适剂量,分别采用浸卵法和浸叶法测定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对草地贪夜蛾卵和2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并开展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结果显示,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对草地贪夜蛾卵、2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187.423、0.023 mg/L,表明其对草地贪夜蛾卵的毒力较差,但对2龄幼虫的毒力较高,远高于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年田间试验中,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15~45 g/hm2处理在药后1天的防效为43.26%~59.37%,药后7天的防效高达80.28%~91.94%,45 g/hm2处理药后10天的防效仍维持在80%以上。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具有较好的室内毒力,且其田间防效与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相当,可作为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潜在药剂。  相似文献   

2.
防治丹参旋心异跗莹叶甲的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科学有效地防治丹参旋心异跗莹叶甲,从而进行了农药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的9种农药在室内毒力测试中,对旋心异跗莹叶甲成虫均具有一定的毒力作用,但相互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2种微生物农药绿僵菌和阿维菌素的效果较差;化学农药中硫丹的效果最好,其试验用最大浓度的校正死亡率达到97.08%;其次,效果较好的为吡虫啉和高效氯氟氰菊酯;3种植物源农药效果均较好,1%苦参碱SL、0.5%黎芦碱SL、0.3%印楝素EC最大试验浓度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7.08%、96.35%、77.37%。在田间防效试验中1%苦参碱SL、0.5%黎芦碱SL的防效较好,施药后7天的防效分别达到了97.04%、98.25%;而25%硫丹EC、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施药后7天的防效分别为84.17%、71.33%。可见,2种生物农药1%苦参碱SL和0.5%黎芦碱SL的防效优于其他测试农药,值得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薇甘菊提取物在有害生物防治上的功能,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薇甘菊 3种溶剂提取物对椰心叶甲的胃毒和拒食活性。结果表明 3种溶剂提取物均对椰心叶甲表现出一定的胃毒活性, 但未表现出显著差异, LC50的 95%置信区间之间均存在部分重叠; 而拒食活性比较中正丁醇提取物和环己烷提取物的拒食活性呈现出显著差异。薇甘菊提取物具有用于椰心叶甲防治的潜力, 研究结果可为椰心叶甲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海南省林业局了解到,海南省今年椰心叶甲防治率将达到90%以上。从中长期目标看至2011年该省将实现对椰心叶甲虫害的持续有效控制。椰心叶甲是一种繁殖快、危害大、防治难的外来有害生物,是海南省有史以来危害最为严重的外来林业害虫。椰心叶甲的入侵和不断扩散蔓延,给该省棕搁科植物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至今年初该,省有71个市县发生疫情面,积达656万亩染,虫植物株89.52,数89.52万株其,中比较重的市县有海口、三亚、文昌和琼海。海南2011年实现椰心叶甲有效控制@陈雪漫  相似文献   

5.
以黄板诱杀、熏蒸剂、生物农药、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等手段对美洲斑潜蝇成虫、幼虫进行了防治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黄板诱杀成虫是一种理想的物理防治措施,不但有效地控制了虫量,而且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用80%DDV等3种农药进行熏蒸试验,药后3d防效都可达到100%。成虫是对农药最为敏感的一个虫态,是整个生活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加大对成虫的防治力度,对控制其大发生是一个关键环节。BT乳剂、虫螨克、爱福丁、阿巴丁等生物农药对幼虫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农地乐、氯氰菊酯、功夫、灭扫利、灭蝇王防治效果在79.3%-93%之间,农地乐、氯氰菊酯、功夫、灭蝇王毒性低,防效好,可广泛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6.
<正>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地昆虫研究中心科研人员采用点滴法,于室内测定了阿维菌素、茚虫威和鱼藤酮等3种杀虫剂单独使用及与绿僵菌混用对沙葱萤叶甲3龄幼虫的协同致死作用,以期为协调使用化学药剂和生防制剂防治沙葱萤叶甲提供参考。3种杀虫剂单独使用时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沙葱萤叶甲3龄幼虫的毒力最强,LD50值为4.80ng/头,其次是茚虫威和鱼藤酮,  相似文献   

7.
植物天然产物在椰心叶甲防治中的应用潜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嘉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1):165-169
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是椰子(Cocos nucifera)等棕榈科植物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危害极具毁灭性。植物天然产物在椰心叶甲防治方面的应用潜力已有一定的研究,一些植物天然产物本身或其衍生物对椰心叶甲表现出明显的抗性或引诱性,或许能够用于椰心叶甲的无公害防治。因此,评述了此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几类植物天然产物或其衍生物对椰心叶甲的毒杀、拒食、生长发育抑制等抗性作用,以及寄主植物椰子叶挥发物对椰心叶甲的引诱作用;指出植物天然产物来源广泛、无公害,在椰心叶甲防治方面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因此需要更加严谨深入地探索,为最终应用于椰心叶甲的防治奠定坚实的基础,推动环保高效的椰心叶甲防治手段的发展及完善。  相似文献   

8.
戴玉斌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23):112-117
为明确椰心叶甲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降低椰心叶甲入侵造成经济和生态损失,本研究以CLIMEX软件和椰心叶甲的生物学资料为依据,结合ArcGIS反距离加权插值分析功能,利用历史气候数据(1981—2010年)和模拟未来气候数据(2071—2100年),分析气候变化对椰心叶甲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历史气候条件下,椰心叶甲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南部地区,高度适生区分布面积最大。在未来气候条件下,椰心叶甲在国内适生区总面积增加,适生区具有北移的趋势。本研究可为椰心叶甲的管理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选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Spirotetrama)、TTP200SC、倍内威(溴氰虫酰胺10% OD)3种新型杀虫剂,对番茄地烟粉虱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个施药处理在药后1~7天药效持续增强,7~21天药效逐渐减弱,药效持续期可达21天。TTP+螺虫乙酯,每公顷用量为199.5 mL+417 mL时,在药后1、3、7、14、21天,5个时间段都是效果最好的处理,当该处理施药7天时综合防效达到最好,若虫和成虫虫口防效都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此时烟粉虱若虫虫口防效为93.06%、成虫虫口防效为92.19%。该施药处理对烟粉虱的综合防效及持效期防效最佳。  相似文献   

10.
<正>防治期,抓住一个"幼"字在昆虫初龄幼虫期用药效果最好,虫龄越大,食药致死量越大,防效越差。因此,防治金蚊细蛾的最佳用药期是越冬成虫和一代成虫盛发期至一二代幼虫孵化期,等到潜叶蝇、卷叶虫、食心虫等进入叶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云南西番莲扦插苗的质量,筛选适宜于培育西番莲扦插苗的基质,以红壤、椰糠和河沙为基质原材料,研究单一或复配10个不同配比的基质对西番莲扦插育苗根系的影响,并进行育苗成本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处理对西番莲扦插条的生根率有显著影响,扦插后45天,红土:椰糠=3:7和红土:椰糠=5:5的配比方式,西番莲扦插条的生根率最高,分别为(76.67±6.67)%和(74.44±12.62)%。红土:椰糠=7:3、红土:椰糠=3:7、红土:椰糠=8:2和红土:椰糠=5:5配比下根系数量较多,根系数量均在20根以上。椰糠、红土:椰糠=5:5的根系较长,最长根系均达到5 cm以上。综合考虑不同基质处理下西番莲扦插苗的生根率、根系数量和最长的根系长度,以及基质成本,建议在生产中推广使用红土:椰糠=5:5的配比。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麦草畏、苯磺隆、滴?氨氯等不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对恶性杂草刺儿菜的防除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茎叶喷雾法测定了18种除草剂对刺儿菜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施药后30天,26%滴?氨氯水剂和48%麦草畏水剂对刺儿菜的株数和鲜重防效最高,分别为71.19%、70.69%和91.63%、88.67%;其次为10%乙羧氟草醚乳油和41%草甘膦水剂,株数防效分别为64.88%和63.15%,鲜重防效均为84.69%。其余药剂对刺儿菜的株数和鲜重防效差,防效在60%以下。20%百草枯水剂、25%辛酰溴苯氰乳油和24%乳氟禾草灵乳油处理区药后15天防除刺儿菜效果较好,但药后30天刺儿菜复生现象明显,防除效果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椰园养鸡对椰园生态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椰园养鸡能明显促进椰子叶片生长和提高椰子产果量,试验三年后,椰树年均新抽叶片数为13.58片,椰树年均产果量为80.2公斤。养鸡椰园具有一定的抗病虫草害作用,三年后,病虫草害种类明显减少、常见病虫害发生率及杂草存活率均为最低。椰园养鸡能提高椰园土壤肥力和改善椰树叶片养分,还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三年可获利润145440元/hm2。  相似文献   

14.
松针和椰糠无土栽培基质理化性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飞  罗学刚  赵健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2):164-169
为开发松针资源作为高附加值植生袋基质材料的新途径,以松针为材料,对松针和椰糠的理化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松针的总孔隙度为88.64%,持水能力为293%,pH 6.12,电导率为1.10 mS/cm,都处于无土栽培的适用范围;松针阳离子交换量(59.8 cmol/kg)略小于椰糠(67.1 cmol/kg);与椰糠相比,松针的矿质元素含量更为丰富,能够一定程度上为植物提供养分;松针的酸、碱、盐缓冲容量分别为0.0689、0.1033、0.1202 mol/kg,椰糠为0.0567、0.0842、0.1394 mol/kg,两者相差不大。松针可以作为有机栽培基质。研究既对无土栽培和植生袋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又为可再生林下资源松针的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不同SDS-PAGE分离胶浓度下椰子贮藏 蛋白亚基的分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DS-PAGE浓缩胶浓度为7.5%,分离胶浓度分别为9%、10%、11%、11.5%、12%、13%、14%、15%、16%的凝胶系统,探讨不同分离胶浓度条件下椰子贮藏蛋白亚基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分离胶浓度对亚基电泳分辨率的影响非常明显。分离胶浓度为11%~12%时,蛋白质亚基的分辨效果很好;当分离胶浓度为11.5%时,椰子贮藏蛋白亚基的分离效果最好,可以得到9条清晰的亚基条带。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The feasibility of developing an in vitro technique for screening drought-tolerant coconut germplasm has been investigated. Embryos excised from mature nuts of Sri Lanka-tall coconut were cultured as described previously. Water-stress in the culture system was progressively increased with each passage, by incorporating polyethylene glycol (PEG-6000), mannitol and sodium chloride into the culture medium. PEG and mannitol were observed to be growth inhibitory in action event at low concentrations and these two compounds were abandoned. In NaCl-stressed media, about 21% of randomly selected Sri Lanka-tall embryos died before reaching the 170 mM NaCl. About 78% survived 170 mM NaCl and only 12.6% were able to resist 320 mM NaCl. When zygotic embryos derived from two known drought-susceptible cultivars of coconut, CRIC-65 and Dwarf (from pumila) were tested using the same technique, 29% and 73% of embryos respectively died due to stress damage caused by 170 mM NaCl and none of either cultivar survived a salt concentration above 230 mM.However, embryos originated from two putative drought-tolerant cultivars showed a higher survival rate when subjected to salt stress. At 170 mM NaCl, all the embryos had developed into seedlings. In fact, percent germination of embryos was somewhat higher in 170 mM NaCl than in the control, that was devoid of NaCl. However, percent survivors gradually dropped with increase in salt concentration and about 18% survived the 330 mM NaCl. The technique seems to have great potential in screening drought-tolerant coconut germplasm.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丁硫克百威拌种剂对水稻白背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天敌的影响,选择不同剂量的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粉剂进行拌种。结果表明:剂量是30 g/kg种子拌种可有效防治白背飞虱,在播种后32 d、43 d、50d和57 d的防效分别为:90.6%、78.4%、67.9%和61.1%;同时通过防治白背飞虱减少传毒媒介,能有效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危害,防效为76.9%。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椰子叶为材料,比较不同高温灰化时间对测定椰子叶中K、Ca、Na、Mg四种元素含量的影响。通过低温预灰化和不同时间的高温灰化处理后,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K、Ca、Na、Mg的含量。结果表明,测定椰子叶中的K、Ca、Na、Mg含量时,适宜高温灰化时间分别为2h、2.5h、2h、2.5h;同时测定该四种元素含量时,适宜高温灰化时间为2.5h。且2.5h高温灰化时,元素的平均回收率为95%一106.3%.  相似文献   

19.
7种杀虫剂防治荔枝蝽象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寻找出对荔枝蝽象(Tessaratoma papillosa Drury)高效、持效、安全的杀虫剂,通过室内毒力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7种杀虫剂对荔枝蝽象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0%敌百虫乳油1000倍液和5%锐劲特悬浮剂2000倍液对荔枝蝽象成虫的杀虫效果最好、药效最稳定,室内施药后72 h时30%敌百虫乳油1000倍液对荔枝蝽象成虫的校正死亡率达到100%、5%锐劲特悬浮剂2000倍液对荔枝蝽象成虫的校正死亡率达到98.35%,田间施药后1、3和7天此2种杀虫剂对荔枝蝽象的虫口减退率和田间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其次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2.25%农地乐乳油2000倍液和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也表现出对荔枝蝽象良好的防治效果,室内施药后72 h时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荔枝蝽象成虫的校正死亡率为96.65%、52.25%农地乐乳油2000倍液对荔枝蝽象成虫的校正死亡率为95.00%、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对荔枝蝽象成虫的校正死亡率为93.35%;田间施药后3、7天此3种杀虫剂对荔枝蝽象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10%浏阳霉素乳剂防治茶橙瘿螨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浏阳霉素是从土壤中的灰色链霉菌浏阳变种在发酵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杀螨活性物质。应用10%浏阳霉素乳剂对茶橙瘿螨(Acaphylla theae Watt)进行了室内药效测定、田间小区试验、大田示范试验和大面积防治。结果表明:室内对茶橙瘿螨用1000倍液防治,10d后防效达95.3%,1500倍液防效达89.3 %。田间小区试验用1000倍和1500倍防治茶橙瘿螨,10d后校正防效分别达86.9%和85.6%;大田示范试验用1200倍液防效在5d后达86.1%,30d后防效仍达57.9%;大面积推广使用1000倍液药后5d、15d、30d的平均校正防治效果分别为80.6%、71.2%、43.8%。与对照药剂灭虫灵防治效果基本相当,但比辛硫磷的持效期长。是一种在无公害茶园中值得推广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