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众所周知,农业用水的缺乏严重影响着世界干旱地区农业的发展,尤其影响着水稻的生产。育出具有耐旱特性的水稻品种从而经济地利用水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前人的研究表明野生稻Oryza属中有许多种具有耐旱性,如果水稻栽培种也具有耐旱性,那将会更能适应环境节约用水,大大地提高水稻的收获面积及适应性。Oryzameridionalis和Oryzaaustraliensis具有耐旱特性,试验旨在通过远缘杂交将野生稻Oryzameridionalis和Oryzaaustraliensis的耐旱特性转移到栽培稻OryzaSativa。用Oryzameridionalis花粉对Oryzasativa共2419朵小花进行杂交授粉,并对杂交获得的18粒F1代未成熟种子进行了胚胎拯救,最终仅有一粒F1种子发芽并发育成植株,并获得一粒F2代种子,其杂交率为0.46%,萌芽率为50%,F1代杂种的结实率为0.024%;用Oryzaaustraliensis花粉对Oryzasativa共1848朵小花进行杂交授粉,并对杂交获得的48粒F1代未成熟种子进行了胚胎拯救,有11粒F1种子发芽并发育成植株,全部不育,其杂交率为0.60%,萌芽率为31.1%。同时,还对F1代杂种的形态学和农艺学特性进行了观察,最后还讨论了提高杂交率的方法及伪杂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西藏野生宽叶韭的繁育更新特性。【方法】通过实地观察,分析宽叶韭的无性繁殖及开花结实特性,测定宽叶韭种子的形态特征、吸水与发芽规律;以温度(4,10,15,17.5,20,22.5,25,30,35,40℃)和贮藏时间(14个月和2个月)为考察因素,研究其对宽叶韭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1)西藏野生宽叶韭为冬季倒苗型,可分蘖无性繁殖和种子有性繁殖;(2)开花结实期为8-10月份,平均每花序有小花56.33个,开放授粉下小花结实率98.72%,每小花结籽1~4粒不等,结1粒种子的小花占83.48%,结2粒种子的占15.42%,结3~4粒种子的极少;套袋自交下小花结实率18.35%,每小花有种子1~5粒不等,结1粒种子的小花占73.17%,结2粒种子的占23.78%,结3~5粒种子的极少;(3)种子椭球形,横径1.93mm,纵径3.41mm,百粒质量0.987 7g;(4)在20℃恒温下浸种以4h为宜,最长不超过30h,否则种子内含物大量外渗,可能影响种子发芽;(5)种子常温下贮藏1年以后发芽率急剧下降,短期贮藏(2个月)对发芽率无影响,发芽适温为15~25℃,长期置于10℃下也能达到很好的发芽效果。【结论】西藏野生宽叶韭具有性和无性2种繁殖方式,开放授粉和套袋自交均能结籽,种子发芽适温为15~25℃。  相似文献   

3.
赵福永  鲁军雄  黄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8-720,794
[目的]分析甘蓝型油菜与野生芥菜型油菜杂交子代的性状遗传。[方法]选用1个甘蓝型油菜种(湘油15号,编号138)与2个野生芥菜型油菜品系(编号153和154)作为试材,进行正反杂交并获得了杂交种子。对杂种F1、F2代的发芽率、叶片大小及形状、株高、花粉育性、籽粒颜色等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芥甘杂交较易获得杂交种子,F1代种子发芽率、成苗率及花粉育性均相对较高,平均株高低于双亲;而甘芥杂交较难获得杂种,且F1代自交亲和性差,结实率低,平均株高介于双亲之间;不论正反交,F1代营养生长优势和叶形母本效应明显,F2代株高出现明显分离,呈正态分布,未获得黄籽品系。[结论]为将甘芥杂交子代进一步应用于油菜遗传育种与品质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披碱草和野大麦杂种F1及BC1代育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和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 Link)杂种F1及BG代的花粉可育率和结实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亲本披碱草和野大麦的花粉可育率较高,分别为87.1%和89.2%,开放授粉的自然结实率分别为39.4%和34.8%。正、反交杂种F1代高度不育,花粉可育率分别为2.2%和1.1%,在开放授粉情况下均不结实。BC1代的花粉可育率和结实性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和提高。各株系间的花粉可育率和结实率有较大的变异,有的株系花粉可育率和结实率仍很低,花粉可育率只有0.3%。开放授粉不结实;有的株系花粉可育率和结实率较FI代有大幅度的提高,花粉可育率可达74.9%,自然结实率可达14.6%。回交是克服杂种F1不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揭示栽培菊花与野生菊杂交结实率低,严重影响野生资源优异基因利用的原因。【方法】以栽培菊花‘奥运天使’(Dendranthema grandiflorum ‘Aoyuntianshi’)为母本,菊属野生种野路菊(D. japonense)为父本,在人工杂交前利用花粉离体培养方法对父本花粉活力进行测定。在人工杂交后不同时间,对母本的雌蕊分别进行取样固定,并利用苯胺蓝染色法和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授粉后花粉在柱头上萌发行为及受精后胚胎发育状况进行研究。【结果】父本花粉活力为10.0%;人工授粉后0.5~8 h,随着时间延长,花粉在柱头上萌发数量逐渐增加,但增加幅度很小,到授粉后8 h时,平均每个柱头萌发的花粉数只有16.1粒。但此后,大量花粉开始萌发,在授粉后12 h时,平均每个柱头上萌发的花粉数达到40.2粒。到24 h时,柱头上花粉平均萌发数量达到最 高,为51.5粒。随后柱头上萌发花粉的数量开始降低,到授粉后48 h时,柱头上平均萌发花粉数量降为42.3 粒。随着胚胎发育的进行,大量胚胎异常降解,使正常胚胎的比例逐渐降低,其中球形胚阶段正常胚胎比例为 26.7%,心形胚阶段为18.3%,鱼雷胚阶段为14.4%,子叶胚阶段为10.6%,最终杂交结实率仅为7.6%。将已去雄的花序在开放条件下自然授粉,发现结实率高达51.4%。【结论】花粉活力及花粉在柱头的萌发行为对杂交结实率影响不大。杂种不活,即大量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异常降解,可能是引起‘奥运天使’与野路菊杂交结实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以早稻(Upland rice)“旱稻65(Oryza sativa L.)”为母本,“长芒稗(Echinochloa caudata)”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对杂种后代连续3年田间试验表明:F_0代高度杂交不孕,去雄约800朵小花田间多次重复授粉结果,结实率仅为1.21‰。F_1代杂种优势明显,育性正常,结实率92.26%,不存在后代不育现象。F_2代在芒性、株高、穗长、一级技梗数、穗粒数及生育期等性状上分离严重,但育性无分离,405株群体无不育株出现。目前已选育出生育期较母本早5d的大穗、多粒变异单株F_2-1。该单株在稀植条件下,一级枝梗数11.5个,穗粒数112粒,穗结实粒数104粒,千粒重27.5g,单株生产力10.73g,超亲优势为55.64%。  相似文献   

7.
利用巨大冰麦草Elymus giganteus L.(2n=4x=28)对小麦赤霉病具有高抗扩展的特性,以普通小麦“中国春”(Triticum aestivum L.cv.Chinese Spring)为母本,巨大冰麦草为父本进行杂交,授粉1082朵小花,仅4朵小花子房膨大,于授粉后16天进行幼胚离体培养,3朵夭亡,1朵成苗。最终仅获得1株F_1植株。杂种形态介乎于父、母本的中间类型。经细胞学鉴定,染色体数为2n=5x=35。F_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有34.96个单价体,0.02个二价体。目前正进一步开展细胞遗传和育种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甘蓝型油菜×花椰菜种间杂种子房离体培养克服远缘杂交不孕的研究中,观察到不同基本培养基、离体培养时杂种子房的发育天数对杂交结实率有明显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授粉后12d的杂种子房离体培养效果最好,获得15粒种子,其中11粒种子能萌发成苗;培养基试验表明,1/2MS无机 B5有机 IAA1.5mg/L 蔗糖50g/L的培养基效果最好,结籽率达23%,种子萌发率达100%。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普通小麦与粗山羊草杂交后的成胚率、成苗率及F1代的田间表现,为提高小麦的杂交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以小麦矮败不育系(RH/CS)、中国春、辽春10号3个春性小麦及济南17和济麦20 2个冬性小麦为供试小麦材料,Y122、Y212、Y215为3个粗山羊草材料,先以小麦为母本,粗山羊草为父本构建正交组合,并在去雄后1~5d连续授粉,分析授粉次数对授粉率的影响,再以粗山羊草为母本,普通小麦为父本构建反交组合,分析各组合下胚、胚乳的形成情况;对正交组合进行幼胚拯救后,统计各组合的成胚率和成苗率;并将幼苗移至大田中,观察F1代的田间表现。【结果】小麦反交组合的授粉率(70.32%)远高于正交组合(8.51%),但正交和反交组合均未能形成种子,需要幼胚拯救才能获得后代;重复授粉可以提高授粉率;正交时春麦或者冬麦做母本对胚的形成和成苗率没有影响;胚培养最佳时间为13~18d;组培苗移入大田后成活率极低,仅为5.20%;杂交F1代成活单株有效分蘖数平均为263个。【结论】普通小麦×粗山羊草杂交后授粉2~3次,并于13~18d进行胚培养,可以提高杂交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充分掌握中原牡丹的开花授粉和结实习性,分析其育种利用价值,更好地为牡丹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试验选取有一定育性的‘满园春光’、‘红斑白’和‘亭亭玉立’等11个中原牡丹品种为试材,分析自交、杂交、开放性授粉等不同方式的结实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原牡丹品种自交也有微量的结实,异花高于自花结实率,自交自花为0.31粒/朵,自交异花为0.76粒/朵;不同授粉方式下,人工杂交的结实率(9.4粒/朵)和坐果率(90%)均高于开放性授粉和自交;平均种子干重均在0.31~0.36g/粒,种子干重最大的为杂交组合‘彩菊×蝴蝶飞舞’(0.587 5 g/粒)。说明中原牡丹授粉方式是以异花授粉为主,人工定向杂交可有效提高其结实率。  相似文献   

11.
外源ABA预处理对Pb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水稻南京40品种(Oryza sativaL.cv.Nanjing40)为材料,研究了外源ABA处理对Pb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b胁迫条件下水稻种子萌发活力严重受损,且随Pb浓度的增加而加剧,其中胚根生长的抑制程度较胚芽更为显著。低浓度的外源ABA预处理能够有效恢复Pb胁迫条件下种子萌发活力的降低,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而且胚根、胚芽生长抑制得到了缓解,根系氧化能力也得以恢复。胚芽中Pb含量的降低揭示低浓度的ABA是通过减少Pb由胚根向胚芽的输送来降低Pb毒害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
模拟酸雨对水稻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拟不同pH值(分别为3.0,4.0,5.0)的酸雨胁迫处理水稻(Oryza sativa)种子和幼苗,以了解酸雨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pH值5.0的模拟酸雨对水稻种子发芽率影响不明显,但pH值4.0和pH值3.0处理下种子萌发率显著下降;幼苗对不同程度的模拟酸雨胁迫均敏感,各生长指标包括叶长、苗高、植株鲜重、不定根数等被显著抑制,且随着pH降低,被抑制程度越甚。试验结果表明,模拟酸雨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均有影响,且幼苗阶段较种子萌发阶段对酸雨的影响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3.
东北稻区杂草稻经历了蔓延、大发生过程之后,近期进入衰弱态势,分布区域由过去大发生的东部稻区转移到降水量少的西部稻区。在东北稻区,稻田落粒的杂草稻种子只能以"干态"安全越冬,"湿态"种子不能安全越冬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无休眠性;杂草稻种子安全越冬能力介于杂草类种子与栽培稻种子之间,其安全越冬能力强于栽培稻种子的原因在于种皮厚、吸水速率低、低温水中生存能力强、萌发后的种子耐旱性强,而脂肪酸、蛋白质含量差异不大。分析认为,杂草稻种子低温发芽能力强,秋季遇水易发芽而冬季冻死现象与其种子萌发期淀粉酶低温活性高于栽培稻种子相关。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多效唑400、500、600倍液分别浸泡吉农大808水稻种子,研究不同浓度多效唑对水稻萌发及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500倍液浸种可以加快稻种的萌发进程,使稻种的发芽率提高26%左右,发芽指数提高4.8%~11.11%;多效唑可以降低株高40%,增大比叶面积4.12%,有助于干物质的积累,增大根体积,对培育...  相似文献   

15.
盐胁迫对杂草稻和水稻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盐胁迫下杂草稻和栽培稻种子萌发特性的差异,分别选择了泰州、丹东和肇庆地区的3 个杂 草稻生物型及1 个杂交水稻和1 个常规水稻品种,采用室内培养,进行了盐胁迫对杂草稻和栽培稻种子萌发特性的 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增加,杂草稻和栽培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芽长、主胚根长和鲜重均显著降低; 可溶性糖含量随着盐浓度增加而降低,表现为特优航1 号跃泰州杂草稻跃丹东杂草稻跃肇庆杂草稻跃华航31 号;丙二 醛含量随着盐浓度增加而升高,表现为华航31 号跃肇庆杂草稻跃丹东杂草稻跃泰州杂草稻跃特优航1 号;脯氨酸含量 随着盐浓度增加而降低,表现为特优航1 号跃泰州杂草稻跃丹东杂草稻跃肇庆杂草稻跃华航31 号。  相似文献   

16.
大米草与水稻远缘杂交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2006年,引种栽培大米草1720株,栽培水稻品种(组合)20种,进行了大米草与水稻远缘杂交试验。结果表明:2005年,大米草(♂)与水稻培矮64S/04141(组合,♀)杂交结籽149粒。2006年,F1代自交结种224穗,获自交种子11842粒,千粒重18.39 g;大米草(♂)×F1(♀)杂交17穗,获种子24粒,杂交结实率2.84%;大米草(♂)×水稻(♀)杂交6个品种(组合)23穗,获种子63粒,杂交结实率4.2%。水稻与大米草远缘杂交后代变异的RAPD分析表明:杂交后代与水稻亲本相比,条带有明显差别,说明远缘杂交导致了水稻发生基因重组。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以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崖城居群、万宁居群、东方居群为母本,以转bar基因抗除草剂水稻品种B2为父本,人工杂交得到转bar基因栽野杂交F1代种子(简称"Bar野后代")。从种子活力、农艺性状、结实能力和再生能力等方面,对Bar野后代和普通野生稻的生存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Bar野后代种子的发芽能力总体上高于野生稻;农艺性状方面,单作时Bar野后代与野生稻的分蘖数、剑叶面积相差不大,混作时Bar野后代总体上明显优于野生稻,且Bar野后代的相对竞争力(RCA)强于野生稻;结实性方面,Bar野后代稻穗的结实能力总体上强于野生稻;大部分野生稻的稻茬再生率均高于Bar野后代植株。  相似文献   

18.
杂交稻种子带菌及保活剂处理与生活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杂交水稻种子带菌情况及保活剂处理后贮存2年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收集了湖南长沙、沅江、常德、临澧等地的杂交水稻种子,保活剂处理前后通过组织分离了解种子带菌情况,同时测定了种子水分含量与发芽率。结果表明:不同来源杂交稻种子携带的真菌主要为曲霉、毛锥孢、链格孢与镰刀菌。不同地区不同组合携带的真菌种类有很大的差异。1999年收获的杂交稻种用保活剂处理后保存2年,携带真菌数量减少,发芽率比对照高1.8%-15.9%;2000年用保活剂处理的杂交稻种保存1年后,发芽率比对照高0.3%-11%。  相似文献   

19.
水稻籼粳成分判定及亚杂组合结实率稳定性与亲本亲缘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探明亚种间杂交稻结实率稳定性与其父母本遗传差异的关系,以两个品种间杂交组合为对照,选取遗传差距有异的亚种间杂交组合为供试材料,于结实敏感期进行了不同温度处理,以杂交组合及亲本结实率与结实敏感期日平均气温的回归方程的斜率估算结实率稳定度,通过程氏指数法与DNA分子标主法对亲本籼粳成分进行了判定,对结实率稳定性与父母本亲缘关系的研究表明,亚种间杂交稻的结实率稳定性与其父母本亲缘关系远近呈显著负相关,但发现810S/63020结实率稳定性好这一特例,暗示结实率高度稳定的亚杂组合可能与其双亲中均具有籼粳成分有关。此外,用程氏指数法和分子标记法对亲本的籼粳成分进行判定,两种方法判定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