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十二五"期间,完成彭阳县农村"十二五"农村安全饮水规划,县级农田水利规划、库井灌区高效节水灌溉规划等十几项规划。  相似文献   

2.
邓州市王寨村新农村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翌娜  张建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341-14342
以邓州市王寨村新农村规划设计为例,从给水工程规划、排水工程规划,电力工程规划、电信工程规划、环卫设施规划、防震减灾规划等方面提出基础设施规划的最优化方案,为后续的新农村规划方案实施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3):133-134
结合农村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在总结以往所编制的村庄规划基础上,对其中的能源规划进行思索,试图改变以往规划中将电力规划、燃气规划,供热规划分别考虑、各自为政的局面,从能源体系的层面进行统筹规划,综合考虑各种可利用的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确定合理的能源结构,建立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能源体系,以实现农村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建设低碳生态型村庄。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些新农村规划忽略了农民意愿、得不到农民支持的情况,提出基于"阳光规划"的新农村规划模式,探讨充分体现公众参与新农村规划的路径,旨在全面推进我国新农村规划决策的公开化、民主化、科学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阐述银川市湿地保护规划,包括湿地规划的范围与规模、湿地规划布局、湿地规划内容、湿地科技规划、效益与分析评价,以为湿地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对城市绿地进行规划的原因,即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然后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相关概念和国内外的概况出发,揭示了社会需求的发展使城市绿地系统理论经历了与时俱进、不断丰富与扩展的过程,再归纳总结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及功能。最后以宿州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通过对宿州市城市概况、绿地系统规划现状及优劣势等进行分析来对宿州市绿地系统进行进一步完善的规划,其中规划的内容有规划期限、指导思想、规划范围、指标以及结构等。  相似文献   

7.
戴岳秀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0):153-153,155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有500多万个村庄和5万多个集镇分布在全国各地。因为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习俗和习惯的巨大差异,乡镇规划应以国家农业资源和农业部门调查为基础。根据国家政策、法律和规划原则,产业规划的实施是根据当地条件规划的。发展城镇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现实选择。在实践中发展村镇产业,慢慢减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经济的全面繁荣发展,对于实现我国城乡一体化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村镇产业发展现状及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研相关绿地系统的文献资料和实地勘察松江区现有绿地系统规划,分析了松江区绿地系统规划建设、规划内容、规划目标和原则,并针对松江区现有绿地系统规划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我国城乡规划体制改革创新,特别在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背景下,需要引进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为规划管理部门和城市建设方提供优质高效、快捷实时的规划技术服务。因此,规划咨询作为规划管理、规划编制力量外的"第三方"技术力量,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着重以建设项目规划方案技术核查工作为研究对象,以荆州市规划咨询中心在为规划管理、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提供技术服务中的实践为基础,提出了规划咨询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就未来发展提出了行业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山区进行水土保持,发展农业的关键,如何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中体现小流域治理的综合效益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应用多目标规划方法对山西省广灵县牛口峪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规划,用纯收入、投资、土壤流失量三个指标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到1995年规划实现后,人均收入将由现在的112.8元提高到1067.23元,土壤流失量减少80638.6吨,比规划前减少60.4%,共需治理投资681098元。规划实现后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将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以东田镇湖山村整建规划为例,对乡村生态规划的设计模式和设计做法进行研究,在分析湖山村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及公共服务设施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富丽乡村与循环农业协同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乡村振兴视角下,重点研究了特色保护型村庄的规划思路,以淮安市桃园村为例,采用实地调研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梳理了特色保护型村庄村庄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实际出发,从文化、产业、生态、社会保障四个方面提出了桃园村实现全面振兴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聂晶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2147-2148
以山东省莱芜市王石门旅游村规划为例,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探索山地村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村庄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村庄整治的实践还存在规划缺失、资金落实不到位或融资困难、部分村民积极性不高、整治成果缺乏后续保障等问题。该文总结分析了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并对此提出促进村庄整治工作的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以望奎县通江镇正兰头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为例,通过利用高分辨率卫星数据(QuickBird 0.61m)为数据源,采用人工目视解译与实地调绘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并进行村屯总体规划设计,及其QuickBird卫星数据在村屯规划应用中的精度验证.该研究方法可应用于城市规划、地形图更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以略阳县九中金民俗村规划设计为例,从设计原则和设计元素定位几个方面对氐羌民俗村规划设计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民俗村设计存在的几个难点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乡村景观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乡村景观保护和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为明晰泥河沟村景观优劣,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对泥河沟村实地调研获悉资料及实际发展需求,运用德尔菲法结合专家意见构建历史遗产保护与建设背景下的泥河沟乡村景观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因子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对泥河沟乡村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泥河沟乡村景观评价体系包含5项准则层(B1-B5)、12项因素层(C1-C12)和25项指标因子(D1-D25),综合评价总得分为3.773 1分,处于“较好”水平;2)5项准则层总评分按照由高到低的排序为:农业景观(4.008 7)、人文景观(3.900 6)、聚落景观(3.789 3)、自然景观(3.635 5)、附属景观(3.097 0),说明泥河沟村拥有良好的农业景观和人文景观条件,但在聚落景观、自然景观和附属景观等方面有待提升;3)基于实地调研与评价结果,提出相应景观优化设计策略及设计侧重点。研究成果为后续历史村落景观保护发展和规划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以温泉羊角岭(北马冢村)采摘观光园方案的规划设计为例,从规模设计理念和规划设计分区等方面对"新农村+矿山+采摘园+自然景观"的农业观光园形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以宁德市桃花溪村为例,分析其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和劣势,优势主要是生态环境良好,红色文化丰富,宗教历史悠久,海拔高空气好,劣势主要是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旅游吸引物不明显,配套基础设施滞后,旅游人才严重缺乏。按其规划定位,提出桃花溪旅游项目规划设计,即分区及项目建设节点,旅游商品策划,规划实施效果。并提出红色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的建议,即以资源的精确评判开发红色乡村旅游资源,以良好的规划引导红色乡村旅游发展,以政府的大力支持提高红色乡村旅游品质。  相似文献   

20.
孙杨  代晓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749-15750,15780
阐述了"迁村并点"在新农村规划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及理论基础。从新村选址、规划结构、规划道路、建筑布局、公共设施以及景观设计6个方面对平地、香云新村"迁村并点"的规划方案加以分析,指出"迁村并点"不仅可以节约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还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是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