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通过对移栽母竹新造石竹林的竹鞭、竹根及新竹生长规律的研究,表明,石竹新竹及新鞭除由母竹去鞭上芽眼萌发外,部分由来鞭上的芽眼和竹蔸基部芽眼萌发而成,竹蔸的再生能力较一般散生竹种为强.石竹造林后,3年即可实现地下郁闭,2年起竹根较多,第3年始形成完整的三级吸收根系;但新造石竹林的地上郁闭较迟.研究结果为新造石竹林的管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竹缺爪螨种群空间格局及时序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聚集度指标法测定竹缺爪螨(Aponychus corpuzae)空间格局并分析其时序动态,结果表明:竹缺爪螨卵及卵壳在林间呈聚集分布,主要分布在3年生以上竹(受害株率为97.4143%),2年生以下竹分布株率仅占0.8571%,这说明该螨主要危害3年生以上竹,且以聚集为危害为主。卵和幼螨群体在年周期中均呈聚集分布,其聚集程度对若和成螨具跟随效应。若虫和成螨存在明显的聚集-扩散周期,10a中大多数时期呈聚集分布,少数时期呈均匀分布或Poisson分布。这与该螨生物学特性及气候、营养条件密切相关。图1表2参8  相似文献   

3.
退化红壤区笋用小径竹幼林结构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壤丘陵地植被恢复、生态环境改善和生产潜力发挥为目标,以优质笋用小径竹红壳竹Phyllostachys iridescens、早园竹Phyllostachys propinqua为对象,历时5 a定位研究竹子幼林结构主要因子的年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红壳竹和早园竹抽鞭发笋能力强,成竹率高,年际立竹量变化明显,以造林后第2年增加最为显著,可分别达到2 430株*hm-2和2 970株*hm-2,第3年成林投产.新竹平均胸径造林后第3年分别为3.54 cm和3.21 cm.第5年立竹量和立竹径级达到丰产林分结构水平.红壳竹和早园竹地下鞭系多分布于土壤上层20 cm区间,造林后第3年鞭系长度达10 m*m-2以上,平均鞭径分别为1.75 cm和1.32 cm,鞭系径级均匀度提高.单位面积林地鞭系侧芽数随着造林年限的增加显著增多,造林后第3年分别是第1年的119.4%和202.9%.指出2竹种在红壤丘陵地适应性好,可规模化推广应用.造林母竹标准为2.5~3.5 cm径级的1~2年生健康立竹,初植密度900~1 500株*hm-2.加强幼林期土壤管理和竹林结构调控是早成林和良好经济性状表现的主要措施.表6参12  相似文献   

4.
对浙江南部产的大木竹Bambusa wenchouensis 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 并与造纸性能良好的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和当地分布较广的水竹Bambusa textilis var .fasca , 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 等3 个参试竹种及木本和草本制浆原料作了比较。结果表明, 3 年生大木竹竹材综纤维素质量分数为721.9 gkg-1 , 木素226.4 gkg-1 , 氢氧化钠抽出物251.3 gkg-1 , 苯-醇抽出物46.3 gkg-1 。从造纸原料要求的标准讲, 该竹综纤维素质量分数较高,木素与溶液抽出物较低或中等, 属较好的造纸竹种。从年龄上看, 1 年生大木竹的综纤维素和多戊糖质量分数比3 年生竹要大, 而木素和灰分相对较少。表2 参1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择伐留竹密度和施肥量对巨龙竹新竹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特征影响,为巨龙竹高效培育和科学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滇西南巨龙竹为研究对象,设计择伐留竹密度(7、15、25、35株/丛)和有机肥施用量(0、40、80、120 kg/丛)的2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通过每木检尺和破坏性收获调查23种新竹生长形态、生...  相似文献   

6.
大木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浙江南部产的大木竹Bambusa wenchouensis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与造纸性能良好的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和当地分布较广的水竹Bambusa textilis var.fasca,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等3个参试竹种及木本和草本制浆原料作了比较.结果表明,3年生大木竹竹材综纤维素质量分数为721.9 g·kg-1,木素226.4 g·kg-1,氢氧化钠抽出物251.3 g·kg-1,苯-醇抽出物46.3 g·kg-1.从造纸原料要求的标准讲,该竹综纤维素质量分数较高,木素与溶液抽出物较低或中等,属较好的造纸竹种.从年龄上看,1年生大木竹的综纤维素和多戊糖质量分数比3年生竹要大,而木素和灰分相对较少.表2参12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物理辐射对早竹前期生长的影响,利用不同剂量的~(137)Cs-γ辐射对早竹半年生竹鞭苗进行辐照处理后,对处理过的2年生早竹成竹进行株高、节数、秆粗等生长性状和光合特性相关指标的测定,研究辐射对早竹成竹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早竹的生长势和光合作用变弱,且大多辐射处理植株的生长性状和对照差异显著;但经10 Gy处理植株的株高和节数,以及经5 Gy处理的植株的鞭长、叶质量和整株质量与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且30 Gy和40 Gy分别是早竹竹鞭苗的半致死剂量和致死剂量。早竹生长性状之间均为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5~0.99;生长性状与光合作用中的光饱和点及最大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9~0.97,与光补偿点及暗呼吸速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5~0.97。  相似文献   

8.
竹类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竹类5种育苗方法,其中种子育苗法适用于丛生竹、散生竹(毛竹等);移鞭育苗法和诱鞭育苗法适用于散生竹和混生竹;埋节育苗法和扦插育苗法适用于主枝明显的丛生竹种。  相似文献   

9.
车筒竹·箣竹和越南巨竹的力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型丛生竹种车筒竹(Bambusa sinospinosa McClure)、车箣竹(Bambusa blumeana Schult.f.)和越南巨竹(Dendrocala-mus yunnanicus Hsueh)竹材的各力学性质。[方法]选取3年生车筒竹、箣竹和越南巨竹各5株,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制作各力学强度试件,测定物理力学性质,并与传统材用竹种毛竹为参比进行分析。[结果]车筒竹、箣竹和越南巨竹的顺纹抗拉强度分别达到297.3、279.2、265.0MPa,均比毛竹材的相应强度大,顺纹抗压、顺纹抗剪、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比毛竹材的相应值略小。3种丛生竹的力学强度与竹竿部位有关,从基部至梢部,各力学强度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结论]从力学性能上看,可考虑将车筒竹、箣竹和越南巨竹3种丛生竹种用作竹板材原料。  相似文献   

10.
夏伟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9):145-146
研究经营茶秆竹笋竹两用林合理的经营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9000~13500株/hm2密度范围内,新竹平均胸径随着密度增大而降低;在7500~12000株/hm2密度下,新竹平均竹高随着密度增大而增高。产材量受到平均胸径大小与立竹数量多寡的双重影响。从培育茶秆竹笋竹两用林经营目的综合分析,茶秆竹以笋竹两用林为经营方向,合理经营密度以9000~105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1.
移植母竹造林技术及造林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丙芳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6):10-11,13
通过多年的基层工作实践,总结了母竹移植造林及抚育管理技术,通过与实生苗造林相比,母竹移植造林在山区林业生产中具有造林成活率高、造林总成本低的特点,因此移植母竹造林适宜在山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寿竹不同径阶母竹造林在造林成本、造林成效、笋竹生长、生物量分配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性,比较不同径阶寿竹母竹在造林中存在的优缺点。[方法]以不同径阶寿竹母竹造林地为试验林,在同样的抚育管理下,造林4年后对全林生长指标进行实测调查及分析比较。[结果]在造林成本方面,发现径阶≤2 cm母竹的造林成本分别比径阶为3~5和≥6 cm母竹造林少4 500、10 500元/hm~2;小母竹造林成林时间平均比大母竹造林成林时间早,但成材时间晚;3~5 cm径阶母竹造林形成的林分,出笋数最多,退笋率最低。[结论]该研究可为寿竹母竹造林的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绿竹林丰产结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对不同年龄组成的绿竹丛产笋量对比、丛立竹数和该丛当年笋产量的回归关系、以及绿竹丛立竹数 ( N)与丛冠幅 ( CW)的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年龄组成的绿竹丛平均单株产笋量差异显著 ,由 1、 2年生竹组成的绿竹丛平均单株产笋分别比由 1~ 3年生竹组成的绿竹丛和 1~ 4年生竹组成的绿竹丛多 0 .1 638kg和 0 .1 979kg.丛立竹数为 4~ 7(株 /丛 )的绿竹林 ,在相应最大密度下可获得最大笋产量 (笋产量大于 4650 kg/hm2 ) .研究结果提出了绿竹林丰产结构指标 ,可为绿竹丰产培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日本落叶松、杂种落叶松嫩枝全光喷雾扦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日本落叶松优树子代2.5年生的幼树、50.5年生优树及9.5年生杂种落叶松优良个体做为采条母树,以河沙、锯末、蛭石为基质,借用长臂旋转扫描喷雾装置,在全光喷雾条件下,扦插半木质化的嫩枝获得成功。2.5年生幼树条扦插生根率达95%以上(6月20日扦插),17个9.5年生杂种落叶松优株条扦插(7月20日),平均生根率,河沙基质为74.31%,锯末基质为68.60%,蛭石基质为51.90%,生根率最高的系达到96.20%,生根率超过70%以上的系占41.18%。扦插基质对生根的影响作用,以河沙为最好。50.5年生的成龄母树条扦插,幼化的干萌条和嫁接后的幼树条扦插,都比没有经过幼化处理的插穗提高生根率。生根素IBA、ABT处理2.5年生幼树条,7月20日扦插,对生根速度有作用,生根素浓度,50ppm比100ppm好,处理50.5年生成龄母树条100ppm比50ppm好。  相似文献   

15.
毛竹胸围与叶螨危害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2龄竹小爪螨(Oligonychus urama Ehara)量、3龄以上竹竹小爪螨量、3龄以上竹生理斑和真菌寄生斑、3龄以上竹南京裂爪螨(Schi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 Ma et Yuan)丝巢数、3龄以上竹竹缺爪螨(Aponychus corpuzae Rimando)卵壳量为影响毛竹胸围的因子,应用灰色理论分析3种螨害及其它因素对毛竹胸围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毛竹胸围的危害大小序列为:南京裂爪螨大于竹缺爪螨大于生理斑和真菌寄生大于竹小爪螨。  相似文献   

16.
绿竹地下茎发笋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绿竹地下茎生物学特性即竹蔸秆基芽目萌发规律、蔸根芽点发根规律及竹丛蔸幅与发笋量的关系研究表明:各母竹的笋目数量变幅为3~10个,多数为5~9个,不同径阶绿竹母竹的秆基笋目数量不同,与径阶呈正相关;秆基笋目从2月开始萌发,3—5月为萌发高峰期,6月以后基本停止萌发;绿竹在6年生以后,整个母竹根系进入老化期;竹丛蔸幅和发笋量呈显著正相关,用Y=0.0424X^2-1.7755X+28.961拟合绿竹竹丛蔸幅和发笋量之间的关系较适宜.  相似文献   

17.
毛竹受雨雪冰冻危害的受损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浙江省遂昌县受雨雪冰冻危害的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受损特点分析,旨在为今后的毛竹科学经营提供依据。结果显示:①海拔为400~750m时,毛竹受损率达50%以上,受损最严重。②坡度与受损率成正比关系,y=1.3011x-1.0714,坡度〈30°可减少雨雪冰冻的危害;③经营措施为全面土壤深挖20cm以上的毛竹林的爆裂率极显著低于药剂除草的毛竹林,t=16.251〉t(5)0.01(4.032);④不同龄级毛竹间受损率存在极显著差异,进一步进行Q检验发现,Ⅰ度竹(1~2年生)受损率极显著低于Ⅲ度(5~6年生)竹,D=18.64〉D0.01(15.7215),显著低于Ⅱ度(3~4年生)竹,D=13.43〉D0.05(11.6307);⑤立竹结构比例以Ⅰ度∶Ⅱ度∶Ⅲ度∶Ⅳ度(7~8年生)=3∶3∶3∶1对抗雨雪冰冻灾害最有利。图2表6参8  相似文献   

18.
五味子绿枝扦插繁殖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五味子当年绿枝为试材,研究了激素种类、IBA浓度、采穗母株树龄、扦插基质对扦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激素处理对扦插效果影响较大,其中IBA处理生根效果最好,ABT1和NAA处理也明显优于CK(清水);IBA不同浓度诱导生根差异显著,其中1 000 mg/kg处理生根早、生根率最高,效果最好,500、1 500和2 000 mg/kg处理效果也较好,100和200 mg/kg处理效果较差,但也优于CK;采穗母树的年龄对扦插效果有明显影响,1~2年生低龄母树采集的插条生根早、生根率高,4~5年生成龄母树的插条生根较差;扦插基质对扦插效果影响显著,混合基质扦插生根成活率优于单一基质,其中以珍珠岩+草炭+蛭石生根率高、根系发达,单一河沙扦插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预测黄竹人工林林分结构与产量。[方法]以广西田东县黄竹人工林为调查对象,通过采伐老竹、每竹检尺、单株称重,分析单株竹秆鲜重与胸径、高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5年生林分立竹量9 779株/hm2,竹材鲜重18.1~32.7 t/hm2,平均23.5 t/hm2,立竹平均胸径3.9 cm,平均高度7.7 m。单株竹秆鲜重(W)与胸径(D)、高度(H)之间的最优回归方程为W=0.135DH+0.001(DH)2,R2=0.969;单株鲜重与胸径的最优回归方程为W=-0.153D+0.325D2,R2=0.955。[结论]在竹林生产经营中可利用胸径、高度及采伐株数进行竹林产量预测,在竹子高度测定困难时,也可利用胸径和采伐株数进行测产。  相似文献   

20.
对不同年龄、不同部位的竹材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嫩竹的综纤维含量、戍聚糖、l%氢氧化钠提取物等的含量均比较高,而木素、灰分,尤其是硅的含量则比较低;1年生以后各主要成分及1%氢氧化钠提取物虽有一定变化,但差异不大,而灰分和硅的含量却变异较大。2年生以后竹杆上部灰分和硅的含量显著增加,而竹杆中下部灰分和硅的含量显著增加则是在4年生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