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利用PCR—PstⅠ—RFLP技术对德化黑鸡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的5′端调控区进行多态性分析,并探讨了多态性与产蛋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调控区的扩增产物用PstⅠ酶切检测出3种基因型AA、AB、BB。利用最小二乘分析研究了该多态位点对产蛋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多态位点对开产日龄没有显著影响,对240日龄产蛋数和300日龄产蛋数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AA基因型的240日龄产蛋数和300日龄产蛋数显著高于AB基因型和BB基因型,表现为差异显著(P〈0.05),AB基因型的240日龄产蛋数和300日龄产蛋数高于BB基因型,但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研究骨调素基因对京海黄鸡生长、繁殖及屠宰性状的效应。结果表明:该基因有2个位点出现多态,SSCP分析后出现3个基因型。3个基因型对初生重、12周龄重、16周龄重和成年体重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AA型个体初生重、12周龄体重和16周龄体重最低,显著低于BB型和AB型的个体(P<0.05)。AA型个体的4周龄、8周龄体重最低,但与BB型和AB型个体差异不显著(P>0.05)。对成年体重而言,BB型与AB型个体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但与AA型个体差异均不显著(P>0.05)。3个基因型与繁殖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基因型对开产日龄、300日龄产蛋数、300日龄蛋重和66周龄产蛋数均无显著效应(P>0.05)。基因型与屠宰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基因型与性别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AA型个体的胸肌重和腿肌重均低于BB型和AB型个体。值得注意的是AA型个体的腹脂重均低于BB和AB型个体,但其腹脂率均高于BB型和AB型个体(P>0.05)。推测OPN可能是影响鸡体重的候选基因,该基因可以作为遗传标记对鸡体重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PCR-SSCP技术,对100只淮南麻鸭的IGF-Ⅰ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研究,发现存在1个多态性位点,表现出3种基因型(AA、AB和BB)。经适合性χ2检测,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淮南麻鸭初生至4周龄体重,3种基因型差异不显著,而之后的5周龄至9周龄体重为AA和AB型差异显著,AA型和AB型均明显优于BB型,9周龄时AA基因型比AB和BB基因型分别重88.71g和142.18g。证实该位点A等位基因可能与淮南麻鸭的体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京海黄鸡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探讨脂联素基因第一外显子和部分第一内含子碱基突变对屠宰和母鸡产蛋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脂联素基因c.249位C>T突变的3种基因型(AA、AB和BB)对京海黄鸡的活体质量、半净膛率、胸肌质量、腿肌质量、胸肌率和腿肌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BB型个体的300日龄产蛋数和66周龄产蛋数显著高于AB型个体(P<0.05)。BB型个体的腹脂质量和腹脂率显著高于AB和AA型个体(P<0.05)。Adipo基因座对京海黄鸡开产日龄,300日龄产蛋数,300日龄蛋质量和66周龄产蛋数的主效应指数(MEI)均小于1.21,而其对公母鸡的腹脂质量主效应指数(MEI)分别为8.68和7.40。说明该基因可能是调控脂肪沉积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连锁。  相似文献   

5.
 以邵伯鸡核心群母系母鸡为试验材料,利用PCR SSCP技术检测核受体辅激活蛋白1(NCOA1)基因的SNPs,并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开产日龄(AFE)、开产蛋重(WFE)、连产天数(CL)及300日龄产蛋数(EN)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显示:在NCOA1基因的第3和第12外显子上分别发现1个SNPs位点,其中第3外显子10155007处发生了T→A突变,检测到 AA,AB,BB 3种基因型;第12外显子108273423处发生了C→T突变,检测到CC,CD,DD 3种基因型。不同基因型与各性状间有显著相关,其中AA基因型个体的连产天数比BB型个体多0.59d,开产蛋重重0.6g,300日龄产蛋量高7.76%,且差异显著(P<0.05);CC基因型个体比DD型个体的连产天数多0.51d,开产蛋重重1.04g,300日龄产蛋量高9.07%,且差异显著(P<0.05);组合基因型发现,基因型AACC个体的开产日龄、连产天数和300日龄产蛋量均高于BBDD基因型组合。因而,NCOA1基因可作为鸡产性状的标记基因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  相似文献   

6.
以新扬州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作为控制其生长、发育性状的候选基因,通过对IGF-Ⅰ基因主要部分序列进行PCR-SSCP检测,发现了2个多态位点.测序结果表明,IGF-Ⅰ基因存在2个突变位点:插入(G)和(G→C).分析多态位点与0-12周龄鸡生长发育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插入(G)突变基因型中,2周龄鸡体重BB型与AB型差异显著(P<0.05),但AA型与AB型和BB型差异均不显著,而(G→C)突变各基因型间没有显著差异;插入(G)突变位点对0-12周龄鸡的龙骨长、胫骨长均没有显著影响,而(G→C)突变位点仅在鸡6周龄时表现出与龙骨长、胫骨长间的差异显著性.  相似文献   

7.
以清远麻鸡、白耳鸡、鹿苑鸡、藏鸡和S2系为试验素材,利用PCR-SSCP技术对核受体辅激活蛋白1(NCAO1)基因编码区进行SNP检测和基因型的判别,探讨NCAO1基因作为影响鸡产蛋性状候选基因的可能性。结果显示:在NCOA1基因的第3和第12外显子上分别发现一个SNP位点,其中第3外显子10155007处发生了T→A突变,检测到AA、AB、BB3种基因型;第12外显子108273423处发生了C→T突变,检测到CC、CD、DD3种基因型。χ2检验表明突变产生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在各品种(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A、C基因在蛋用型的地方品种白耳鸡中频率较高,B、D基因在肉用型的地方品种清远麻鸡、藏鸡和肉用型培育品系S2系鸡中频率较高。不同基因型与S2系鸡的开产日龄(AFE)、开产蛋重(WFE)、连产天数(CL)及300日龄产蛋数(EN)之间的最小二乘均数分析显示:AA基因型个体的连产天数比BB型个体多0.59 d,开产蛋重重0.6 g,300日龄产蛋量高7.76%,且差异显著(P<0.05);CC基因型个体比DD型个体的连产天数多0.51 d,开产蛋重重1.04 g,300日龄产蛋量高9.07%,且差异显著(P<0.05);组合基因型发现,基因型AACC个体的开产日龄、连产天数和300日龄产蛋量均高于BB、DD基因型组合。因而,初步推断NCOA1基因是影响鸡产蛋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连锁。  相似文献   

8.
以神经肽(NPY)基因为候选基因,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该基因的SNPs,并分析基因多态性与邵伯鸡母系母鸡的开产日龄、开产蛋重、开产体重以及300日龄总产蛋数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显示,在NPY基因上发现1个SNP位点,带有1对等位基因A和B,基因频率分别为0.35和0.65;不同基因型仅与开产体重性状间有显著相关,表现为基因型AA个体的平均开产体重比基因型AB个体的平均开产体重重119.03 g,且差异显著(P<0.05),基因型AA个体的平均开产体重比基因型BB个体的平均开产体重重47.6 g,但差异不显著(P>0.05);基因型BB个体的平均开产体重比基因型AB个体的平均开产体重重71.43 g,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采用PCR-SSCP技术,对70羽济宁百日鸡进行了促卵泡激素β亚基(FSHβ)基因的多态性检测,并对多态性位点进行了克隆测序,统计分析了不同基因型与早期产蛋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济宁百日鸡FSHβ基因的exon2未发现多态性位点;在exon3区域的2540处发现一个A→C的单核苷酸突变位点。与早期产蛋性能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FSHβ基因exon3区域的BB型鸡的开产日龄早于AB型和AA型鸡;AB型鸡的43周产蛋量多于AA型和BB型鸡,AA型鸡的畸形蛋数少于AB型和BB型鸡,但三者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以京海黄鸡为试验素材,采用PCR-RFLP方法研究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对京海黄鸡生长、屠宰及繁殖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MDH基因的3种基因型对京海黄鸡母鸡的初生重,4、8、12、16周龄体重,和成年体重无显著影响(P>0.05).母鸡的AA基因型个体和BB型个体的腹脂重差异显著(P<0.05);BB型个体的腿肌重显著低于AA型和AB型的个体(P<0.05).公鸡的AB型和BB型个体的腹脂重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5);AA型和AB型个体的胸肌重显著高于BB型个体(P<0.05).母鸡BB型个体的300日龄产蛋数和66周龄产蛋数极显著低于AA型和AB型个体(P<0.01).说明MDH基因可能是影响鸡屠宰性状和繁殖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之存在紧密遗传连锁的一个标记.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扬州鹅的产蛋性能,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催乳素基因内含子2上的SNP位点,并分析其与扬州鹅产蛋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扬州鹅PRL基因内含子2上存在1个SNP位点,以内含子2的起点开始算起,在第32、33位点上发生了GA碱基的插入/缺失,导致其产生3种基因型。等位基因A、B的频率分别为0.586 3、0.413 7;基因型AA、AB、BB的频率分别为0.461 9、0.248 7、0.289 4。分析表明:这3种基因型的分布不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内含子2的突变位点对扬州鹅的产蛋量和开产日龄都没有显著的基因型效应,但在产蛋量和开产日龄上都有BB型>AA型>AB型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MSTN基因作为影响鸡生长性状和繁殖性状的候选基因,采用DNA测序和PCR-SSCP技术分析MST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并与鸡的生产性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共发现2个SNP位点(G2100A和G2283A),其中G2283A位点DD基因型16周龄的体质量极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1),并显著高于CD基因型(P0.05),CC基因型300日龄产蛋数极显著的高于DD基因型(P0.05)。G2100A位点AA和AB基因型的开产日龄显著早于BB基因型(P0.05)。对基因型组合进行分析,发现AA×DD基因型组合16周龄体质量、20周龄体质量、300日龄体质量最高,可作为影响鸡生长性状的优秀基因型组合。  相似文献   

13.
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文昌鸡NPY基因和IGF-1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NPY、IGF-1基因对文昌鸡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00日龄NPY AA型个体平均产蛋数(88.95枚)与NPY aa型个体平均产蛋数(81.55枚)相比差异显著,NPY基因以加性方式作用,其中300日龄产蛋数加性效应值为-0.252(P<0.05)。IGF-1基因同样以加性方式作用,其中300日龄产蛋数加性效应值为0.199(P<0.05)。300日龄IGF-1 bb型个体平均产蛋数(89.03枚)与IGF-1 BB型个体平均产蛋数(82.61枚)相比差异显著,400日龄IGF-1 bb型个体平均产蛋数(137.84枚)与IGF-1 BB型个体平均产蛋数(127.82枚)相比差异显著;IGF-1 bb型个体平均连产天数(3.38 d)分别与IGF-1的BB、Bb型个体平均连产天数(2.96、2.78 d)相比差异均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过PCR-SSCP技术检测了大通牦牛IGF-Ⅰ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对具有SSCP多态性的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找出等位基因的多态位点,将该位点多态性与大通牦牛生长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CR-SSCP检测到大通牦牛具有AA、AB、BB3种基因型,A(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028(0.0972);对IGF-Ⅰ基因第1内含子进行序列比对,发现一处单碱基C的缺失/插入,造成了该位点多态性的出现;6月龄和12月龄基因型为AA的大通牦牛的体质量和体斜长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AB和BB基因型(P<0.05);18月龄基因型为AB的大通牦牛的体高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BB型(P<0.05),说明大通牦牛品种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生长性状有高于AB和BB基因型的趋势,可以作为大通牦牛品种选育的目标基因型.  相似文献   

15.
脂联素基因对京海黄鸡体重及屠体性状的遗传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京海黄鸡为研究对象,探讨脂联素基因第1内含子1个突变的多样性,并研究该突变位点对鸡活重、半净膛率、腹脂重、腹脂率、胸肌重和腿肌重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该基因1 251处发生了C→T突变,PCR扩增产物SSCP后出现3种基因型(AA、AB、BB).这3种基因型间半净膛率、胸肌重和腿肌重差异不显著,3种基因型个体均值较接近.该位点的3种基因型对公鸡的活重有显著效应,BB基因型个体的16周龄活重达(1 755.14±223.85)g.就腹脂重而言,公鸡AA和AB型与BB型差异极显著,但母鸡3种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公、母鸡AA和AB型腹脂重均值较接近,差异不显著.AA、AB和BB型腹脂重的变化趋势由低到高依次为AA、AB、BB型.公、母鸡的BB型个体腹脂率最高,分别为(2.20±1.18)%和(2.95±0.78)%,极显著高于AA和AB型个体,而AA和AB型个体均值却较接近.提示该基因可能是调控脂肪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连锁.  相似文献   

16.
采用PCR及PCR-RFLP技术对FSHβ、ESR和PRLR基因在二花脸猪群体内的多态性及对繁殖性状的影响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108头二花脸猪中检测到FSHβ基因的AA和AB基因型,ESR和PRLR基因的AA、AB和BB 3种基因型。FSHβ基因的AA基因型初产和经产的总产仔数(TNB)和产活仔数(NBA)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AB基因型;ESR基因的BB基因型初产及经产TNB和NBA均显著高于AB基因型和AA基因型;PRLR基因的AA基因型和AB基因型初产和经产TNB和NBA均高于BB基因型(P0.01)。FSHβ基因的AB基因型初产和经产初生质量(BW)和断奶质量(WW)均高于AA基因型(P0.05);ESR基因的AA基因型初产和经产BW高于AB和BB基因型(P0.05),WW高于BB基因型;PRLR基因的BB基因型初产和经产仔猪的WW均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FSHβ、PRLR和ESR基因对二花脸猪繁殖性状有一定影响,可作为二花脸猪繁殖性状辅助选择的标记。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优质肉鸡M系NPY、NCOA-1、IGF-1和GDF-9基因聚合与繁殖性能的关联性分子标记,进一步提升多基因聚合技术在优质肉鸡分子育种中的应用普及率,试验采用SNP分型检测和x2检验等生物统计方法分析了NPY、NCOA-1、IGF-1和GDF-9基因多态性及优质肉鸡多基因聚合后混合基因型与繁殖性能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优质肉鸡M系4个基因均有多种基因型,其中NPY、IGF-1和GDF-9基因SNP位点所在受试群体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NCOA-1基因所在受试群体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Aa BBCCGg基因型在开产日龄上显著低于其他基因型(P0.05),在开产体重上显著高于AABBCCGg(P0.05),在300日龄合格种蛋率上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P0.05);AABBCCGg在开产蛋重、300日龄蛋重上显著低于其他基因型(P0.05),而aa BBCCGg在300日龄产蛋量上优势显著(P0.05)。聚合基因型Aa BBCCGg基因型在开产日龄、开产体重和300日龄合格种蛋率上显著优于其他基因型(P0.05),AABBCCGg在开产蛋重、300日龄蛋重上显著低于其他基因型(P0.05),而aa BBCCGg在300日龄产蛋量上优势显著(P0.05)。综合比较得出Aa BBCCGg聚合基因型为最有利聚合基因型,可作为有效改良优质肉鸡繁殖性能的候选标记。  相似文献   

18.
采用PCR-RFLP方法对玉山黑猪的ESR基因和FSH-β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繁殖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ESR基因的3种基因型AA、AB、BB在玉山黑猪中的频率分别为0.417、0.300、0.017,各基因型对应的产仔数存在差异,总体表现BB>AB>AA,其中初产仔猪数BB型多于AA型1.21头,多于AB型0.91头;BB型经产仔猪数也高于AB型和AA型,但3种基因型之间差异不显著。FSH-β基因的3种基因型AA、AB、BB在玉山黑猪中的频率分别为0.567、0.333、0.100,各基因型对应的产仔数存在差异,总体表现BB>AB>AA,初产仔猪数BB型多于AA型0.80头(P<0.05),多于AB型0.43头(P>0.05);BB型的经产仔猪数也是3种基因型中最高的,但彼此之间差异不显著。ESR和FSH-β基因在初产仔猪数及经产仔猪数上都具有显著的加性遗传效应(P<0.05)。  相似文献   

19.
采用PCR-RFLP方法对玉山黑猪的ESR基因和FSH-β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繁殖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ESR基因的3种基因型AA、AB、BB在玉山黑猪中的频率分别为0.417、0.300、0.017,各基因型对应的产仔数存在差异,总体表现BB>AB>AA,其中初产仔猪数BB型多于AA型1.21头,多于AB型0.91头;BB型经产仔猪数也高于AB型和AA型,但3种基因型之间差异不显著。FSH-β基因的3种基因型AA、AB、BB在玉山黑猪中的频率分别为0.567、0.333、0.100,各基因型对应的产仔数存在差异,总体表现BB>AB>AA,初产仔猪数BB型多于AA型0.80头(P<0.05),多于AB型0.43头(P>0.05);BB型的经产仔猪数也是3种基因型中最高的,但彼此之间差异不显著。ESR和FSH-β基因在初产仔猪数及经产仔猪数上都具有显著的加性遗传效应(P<0.05)。  相似文献   

20.
采用PCR-SSCP法对太湖鸡催乳素(PRL)、催乳素受体(PRLR)和促卵泡激素β亚基(FSHβ)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并分析其与开产50%后20周产蛋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PRL和FSHβpro2的基因型频率都是AA型最高,BB型最低,等位基因频率也是A高于B,FSHβ基因exon3位点没有多态;PRLR只有两种基因型,外显子3是AA型频率高于BB型,外显子6是CC型频率高于DD型,且等位基因A和C的频率分别高于等位基因B和D的频率。太湖鸡PRL、PRLR和FSHβ基因开产50%后20周产蛋性状的不同基因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是PRLR基因外显子3的开产50%后9~11周蛋重平均数基因型间差异接近显著(P=0.08)。基因间交互作用分析发现,催乳素受体基因外显子3和外显子6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产蛋量较高的合并基因型AADD可以作为太湖鸡选育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