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金针菇的原生质体单核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显微镜单孢分离技术从金针菇菌株 FL19(黄色品种 )和 880 1(白色品种 )分离刚萌发的原生质体再生菌株 ,分别获得 89和 83株单个原生质体再生菌株 ,并对它们的不亲和性因子基因型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两个亲本的不亲和性因子 A和 B都存在 3个复等位基因 .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可为白色金针菇的品种改良提供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金针菇菌株单核原生质体交配型与菌丝生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个金针菇菌株进行了原生质体分离与交配型分析,结果表明,3个金针菇菌株均出现2种交配型,2种交配型比例不一致,其中有2个菌株的两种单核体的分离比例均符合1:1,1个菌株的两种单核体的分离比例不符合1:1,并且在交配型比例上出现偏差现象.对3个金针菇菌株的单核原生质体菌株生长速度试验表明,单核原生质体菌株在菌丝生长速度上其出发菌株比较,表现出生长速度慢的现象,同一菌株具有2种不同交配型因子的原生质体单核菌株两两配对杂交菌株,其生长速度均快于其出发菌株和原生质体单核菌株,且同一菌株具有2种不同交配型因子的原生质体单核菌株生长速度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菌落形态和菌丝生长速度与交配型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3.
原生质体技术在遗传分析和育种中具有重要作用.金针菇双核体在制备原生质体过程中会出现单核化.为了解单核原生质体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对3个金针菇菌株单核体原生质体不同交配型菌株以及配对而成的双核体菌株进行了ISSR分析.结果表明,3个金针菇菌株2种不同交配型单核原生质体配对的双核体与出发菌株之间遗传关系较近,遗传相似系数高的为0.97、低的为0.75;3个金针菇菌株的不同交配型菌株之间遗传差异较大,分别为0.77、0.73和0.59,表明不同交配型的单核原生质体菌株之间遗传差异显示其遗传背景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对19个白色金针菇菌株和14个黄色金针菇菌株以及黄色金针菇F411菌株的6个组织分离菌株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白色金针菇与黄色金针菇在谱带上存在差异,且一些酶谱带可作为区别黄色金针菇与白色金针菇的特征酶谱带。相异系数聚类分析表明,白色金针菇和黄色金针菇可各自聚为一类群,但其中黄色金针菇F26菌株与白色金针菇菌株聚在一类。在供试的33个菌株中,共有21个菌株在酯酶同工酶谱带上完全相同,表明其亲缘关系非常相近。此外,组织分离菌株与出发菌株在酯酶同工酶谱带上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5.
白色金针菇新品种金白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原生质体不对称融合方法,以黄色金针菇金针12和白色糙皮侧耳为亲本,进行金针菇转核育种研究,从双核化菌株中筛选到了两株子实体白色的金针菇菌株,命各为"金白1号"和"金白2号",其中,金白1号在口感、外观、菌丝长势、转潮和抗杂菌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当前主栽品种白雪.  相似文献   

6.
湖南平菇主栽品种的选育复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湖南3个主栽平菇品种进行选育复壮,用单孢配对、原生质体再生和组织分离3种不同育种方法处理,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单孢育种获得的菌株产量提高幅度较大,但操作复杂,时间较长;原生质体再生技术,条件要求一般,选育的种纯度高,活性好;组织分离法得到的菌株,增产幅度虽比孢子选育低,但时间短,方法简便易行.3种处理方法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金针菇双单杂交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金针菇为材料,研究其单核原生质体不亲和因子基因型,双单杂交构建杂交种,并对其基因型和遗传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金针菇菌株的单核原生质体形成率不同,单核原生质体率分别为31.9%、88.5%和13.4%;不亲和因子基因型为2种类型.以F32和F21的单核原生质体配对构建双核体,再与F2121的单核原生质体菌株配对构建杂交种,杂交亲和率为100%;双单杂交种与亲本双核体杂交存在拮抗反应,而杂交种杂交彼此无拮抗反应.双单杂交种的单核原生质体不亲和因子基因型分析显示,杂交种的基因型一个与受体相同,另一个与供体的一个基因型相同.ISSR分析显示,双单杂交种与其单核原生质体和具有相同基因型的单单杂交种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8.
用酶法分离甘蓝下胚轴原生质体和萝卜叶肉原生质体,对供体原原质体(萝卜)进行融合前单因素(酶EcoRI)或双因素复合处理(酶EcoRI+UV0.035~0.105J/cm^2),用PEG法诱导甘蓝与萝卜属间非对称性原生质体融合。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方法对植株再生率有明显影响,对称性融合植株再生率为8.5%,非对称性融合植株再生率低3个百分点;单因素处理植株再生率达11%,双因素复合处理植株再生率  相似文献   

9.
紫孢侧耳平菇原生质体再生无性系的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溶壁酶制备出平菇原生质体,经过原生质体再生,获得356个无性系菌株。从中随机选出31个原生质体F1代无性系,25个原生质体F2代无性系进行一些性状研究。所测的31个无性系F1代菌株都产生了新的遗传变异。所测的56个无性系中有31个茵株的生物效率显著高于亲株。所以,原生质体再生无性系的变异,可以丰富食用菌的品种资源,为高技术育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试验筛选适宜以花生茎蔓为主料进行栽培的金针菇品种,从菌丝生长特性、生育期、子实体性状及 生物转化率等方面,优选出适于大棚设施栽培的优良菌株FH-1(黄色)和FB-1(白色),并与对照品种 金杂19和Fv088进行了袋栽出菇,采用搔菌、覆膜等措施进行优化管理技术试验。总结提出花生茎蔓栽 培金针菇优质高产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1.
金针菇不同类型单核原生质体的分离及其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处理18株金针菇菌丝体,获取其单核体材料,并进行比较。供试菌株中,9个菌株仅获得一种亲本交配型的单核体菌株,另9个菌株获得两种亲本型的单核体菌株,经x^2方法测算,有5个菌株的两种单核体菌株数目呈1:1,其余菌株的两种单核体菌株分布表现不同程度的偏离。通过观测不同菌株的单核体发现,一些出发菌株中分离的两种单核体在生长速度和菌落形态上比较相似,而另一些则表现明显差异,其中相同交配型的菌株间不表现差异。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电镜观察与酶解分析确定香菇(Lentinusedodes)菌丝细胞壁组成后,进行了双核菌丝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结果为:①在酶解中,菌丝原生质体一般只从菌丝顶端等新生部位释放出来,合适的渗透剂、菌龄和酶解温度是提高原生质体得率的重要保证;②原生质体再生菌丝是一个间歇性的依赖于原生质体团涌动流向的过程.再生菌丝的形成经历了原生质体形成突起-哑铃状-分枝状等不同形态类型的再生阶段;③培养再生的菌丝体在形态上没有观察到锁状联合,栽培后未能结实,初步判断为单核菌株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析平菇菌株原生质体单核化再生菌株培养特征,为平菇新品种选育提供创制材料及技术理论据支撑。【方法】采用原生质体制备技术获得平菇单核化菌株,采用生物学方法对实验菌株进行培养特征分析。【结果】各菌株原生质体释放量随酶解时间延长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11个菌株在酶解处理3.5 h时原生质体释放量最大、浓度可达2.12×107个/mL,占总数的的84.6%;各菌株原生质体萌发率和单核率均具有较大差异,原生质体平均萌发率为69.62%,原生质体单核率为5.74%;比较分析出发菌株与其单核菌株的菌丝长速、形态、长势等特征发现,20个单核菌株的菌丝形态优于其出发菌株,占单核菌株的48.78%;12个单核菌株的菌丝长速显著高于其出发菌株,占单核菌株的29.27%。【结论】所有供试菌株在原生质体释放速率、原生质体再生能力、单核得率以及菌丝长速、长势、菌落形态等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以白金1号为试材,研究了高压静电场对金针菇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 000 kV/m高压静电场处理金针菇原生质体(3.904×107个/ml)20 min,可提高原生质体的再生率。  相似文献   

15.
白色金针菇F21—2是以浙江省江山市规模栽培的江山白菇(F21—1)为育种亲本材料,选择农艺性状、产量等表现较好的江山自菇子实体为组织分离对象,进行逐年的系统选育、定向筛选,选育出的白色金针菇新品种。该品种适应能力强,菌丝更耐高温,且种性稳定,是一个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白色金针菇新品种。并在栽培技术方面取得三项突破.单产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枸杞内生真菌Fusarium nematophilum NQG8Ⅱ4菌株为材料,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影响原生质体制备的4个因素(菌龄、酶解时间、酶质量浓度、稳渗剂浓度)进行优化,获得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确定酶解时间,酶质量浓度,稳渗剂浓度三因素对原生质体产量、原生质体再生率和有效原生质体量的组合效应。结果表明,NQ8GⅡ4菌株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为:过滤收集菌龄16 h的菌丝0.05 g于 1 mL质量浓度为30.30 g/L崩溃酶+10 g/L溶壁酶的酶解液中反应2.5 h;以0.713 mol/L NaCl为稳渗剂,原生质体产量平均为7.12×107 mL-1,再生率平均为5.56%,有效原生质体量平均为39.59×10mL-1,与模型预测值拟合较好。获得枸杞内生真菌NQ8GⅡ4菌株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为该菌株在原生质体诱变、基因组重排、基因编辑技术等后续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香菇和凤尾菇原生质体融合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经高温灭活的香菇原养型双核原生质体作供体亲本,以带有脯氨酸(Prol)营养缺陷型标记的凤尾菇单核原生质体为受体亲本,对其原生质体融合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两亲本原生质体的融合再生率为0.106%,部分融合子菌丝细胞多核,无锁状联合。对该融合子再进行原生质体分离、再生,得到了具有新的生理特性的菌株材料。表明这种单双核原生质体融合是实现食用菌属间远缘杂交育种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对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品种‘唐平26’的20个原生质体再生菌株进行了ISSR-PCR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0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17个基因条带,其中107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指数达91.29%;再生菌株间遗传距离在0.043 0~0.462 4之间,菌株间遗传相似性为0.60~0.96;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73时,供试菌株可分为3类,第1类为再生菌株R4,第2类为再生菌株R21,第3类为亲本菌株和其他再生菌株。拮抗反应试验表明,再生菌株R4和R21与亲本菌株存在明显的拮抗反应,可能为新的基因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ISSR-PCR技术可检测平菇原生质体再生菌株中的遗传变异,用于平菇新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19.
茶树菇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再生以及单核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利用珍稀食用菌茶树菇双核菌丝进行原生质体分离和再生,以及原生质体单核菌株的筛选过程.利用培养4~6d的茶树菇双核菌丝,以0.6mol/mLMgSO4·7H2O作稳定剂,在溶壁酶浓度为40mg/mL,温度30~32℃的摇床振荡(70r/min)条件下进行酶解4h,制备原生质体,然后,将原生质体在下层高渗固体培养基和上层高渗半固体培养基上再生,从该再生菌落中筛选到茶树菇单核菌株1株.  相似文献   

20.
以金针菇颜色控制位点纯合白色品种和杂合黄色品种为亲本,选择强生长势单核菌株单-单杂交,利用双重荧光染色法鉴定单核菌株和杂交菌株真实性。从真实性杂交菌株中筛选生理生化特性差异较大及农艺性状优良杂交菌株。结果表明,多数杂交菌株同工酶谱带与亲本不同,少数与亲本相同但迁移率不同。杂交菌株与亲本相似系数在0.80以下时,生育期或产量更易表现超亲遗传。杂交菌株子实体颜色分为白色和浅黄色两类,其中白色杂交菌株产量表现超双亲遗传较多。筛选出商品性状优良且早熟6 d、增产4.7%白色杂交菌株HB17;商品性状良好且增产15.1%白色杂交菌株HB47;商品性状良好且增产14.4%浅黄色杂交菌株HB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