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国际水稻遗传评价圃(INGER)资源进行适应性试种、农艺性状观察、抗稻瘟病和耐贮藏性鉴定评价。结果表明:INGER资源的平均株高、穗长、剑叶长度、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均大于对照,平均千粒重、结实率均小于对照,INGER资源平均生育期偏长分别比两个对照品种优I66和威优77推迟了23d和21d;最后筛选出综合农艺性状优异的资源7份;通过对苗瘟、叶瘟和穗瘟抗性综合评价,筛选出高抗(HR)资源1份、抗(R)39份、中抗(MR)27份;经过42℃、RH88%人工老化21d后,INGER水稻种质发芽率在60%以上的有126份,占85.71%,绝大多数表现为耐储藏、抗衰老性较强,筛选出9份发芽率在90%以上的耐贮藏材料。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经过多年在稻瘟病圃中自然发病鉴定筛选出60份抗性较强的水稻种质资源,为贵州稻区水稻抗稻瘟病育种提供丰富的抗源亲本材料。筛选出的大部分核心材料穗瘟在7级以上,其中穗瘟为1级的材料有15份,穗瘟为3级的材料有23份,穗瘟为5级的材料有14份,穗瘟为7级的材料有7份,穗瘟表现为9级的只有1份。测交试验显示:F1代表现最好的材料为12份;F1代结实率高于50%的材料为17份;结实率低于5%的材料有10份。  相似文献   

3.
摘要:【研究目的】对引进的72份广东水稻种质的恢保关系及杂种优势进行了初步观察。【方法】以自然结实率鉴别恢保类型;以竞争优势为指标反应各性状杂种优势表现。【结果】鉴定出45份恢复类型,8份保持类型,19份半恢半保类型。通过对竞争优势的主成分聚类将45个F1组合分为3类:Ⅰ类有18组合,该类株高、单株穗数及穗着粒数3个性状的竟争优势为正值,播始天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单株粒重5个性状为负值;Ⅱ类有11个组合,该类单株穗数、穗着粒数、穗实粒数及单株粒重4个性状的竞争优势为正值,其余性状为负值;Ⅲ类有16个组合,该类单株穗数及穗着粒数2个性状的竟争优势为正值,其余性状为负值。在57个F1组合中,糙米率及垩白米率分别达国标1、2、3级优米标准的组合数为12个、20个、18个及16个、28个、6个,1个组合宜香1A/三黄占2号的整精米率达国标2级优米标准。【结论】广东水稻种质恢复类型居多,单株穗数、粒数及垩白米率的竞争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4.
对203份中国稻种资源初级核心种质对稻瘟病的抗性进行了评价.在这203份中国稻种资源初级核心种质中,抗时瘟和穗瘟的品种分别占41.38%和78.82%.对供试的16个稻瘟病菌系抗谱在70%以上的品种有28个(13.79%),66.50%的品种抗谱在20%-70%之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苗期抗谱与成株期叶瘟抗级相关性极显著(r-0.362 4,P<0.0001),而与穗颈瘟抗级的相关不显著.同时,供试品种叶瘟与穗颈瘟的抗级间的相关性也不显著.根据聚类分析结果,中国稻种资源初级核心种质的粳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分成7类,其中,第3类包括须谷糯等15个品种,抗C、D、E、F群生理小种,抗谱68.8%~87.5%,抗叶瘟和穗颈瘟.而籼稻品种可分为6类,其中,第5类包括桂朝2号等26个品种,高抗E、F、G各群菌株,抗谱为50.0%~87.5%,抗穗颈瘟.以上材料可作为水稻抗稻瘟病育种优先利用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水稻种质资源抗稻瘟病及其恢保特性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抗病种质资源的发掘、研究与利用是水稻抗稻瘟病育种的重要基础。本文对97份水稻种质资源对稻瘟病的抗性、主要农艺性状、恢、保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97份水稻种质资源高抗至中抗稻瘟病,它们的主要农艺性状有很大差异,例如,播种至抽穗期99~132 d,株高89.6~149.2 cm,单株有效穗4.0~13.1穗,千粒重18.50~42.50 g,穗着粒数97~268粒,结实率45.83%~93.90%,单株粒重15.28~32.58 g,表明这97份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37份种质资源对三系不育系具有恢复性,9份种质资源对三系不育系具有保持性。这些种质资源对选育新的抗病恢复系和抗病不育系以及高产抗病杂交稻新组合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科技动态     
《农家致富》2012,(5):19
水稻品种——泗稻12号泗稻12号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育成,属粳型常规水稻。该品种在黄淮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55.6天。株高104.4厘米,穗长16.8厘米,每穗总粒数138.5粒,结实率85.1%,千粒重25.3克。抗性:苗瘟4级,叶瘟3级,穗颈瘟发病率5级,穗颈瘟损失率5级,综合抗性指数4.6。  相似文献   

7.
运用6个水稻三系不育系与5个恢复系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得30个杂交组合,次年种植,成熟后取样、测产,所得的穗长、有效穗、结实率、千粒质量、小区产量、播抽期和株高7个性状以不育系为基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每个不育系所配品种的农艺性状平衡程度都有差异,只是某方面表现较好,其他方面的表现却一般或较差.而宜香1A所配品种穗子最长,植株最高,其他性状居中;中浙A所配品种有效穗最多,结实率高,但穗子偏短,千粒质量和小区产量最低,播抽期最短,植株最矮;II-32A所配品种的结实率最高,除千粒质量和株高居中外,其他性状数值都较大,小区产量也最高;德香074A所配的品种的千粒质量最高,结实率最低,其他性状一般或偏好;蓉18A和Q3A所配品种的农艺性状数值偏低或一般.总的说来,就这7个性状而言,II-32A所配品种的每个性状表现得比较均衡,其次是宜香1A所配品种的性状,再其次是德香074A所配的品种.本研究认为协调好品种每个农艺性状之间的平衡是确保杂交水稻高产、稳产的前提;千粒质量和播抽期是每个不育系所配品种间差异最显著的2个农艺性状;在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的四川南部,适宜推广生育期较长、植株较高的重穗型杂交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黑龙江省寒地粳稻稻瘟病抗性,通过杂交、回交、自交选育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籼稻品种谷梅4号的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gm导入到寒地优良粳稻品种空育131、龙粳26和垦鉴稻6中,获得12个携带Pigm基因的优良导入系。与受体亲本相比,各导入系对稻瘟病菌的抗谱大幅提高,抗性频率最高达98.4%,最低为95.2%。同时对穗颈瘟的抗性也显著提高,导入Pigm基因后空育131穗颈瘟抗性由7级提高到1级,龙粳26穗颈瘟由5级提高到0~1级,垦鉴稻6穗颈瘟由7级提高到1~3级。结果还表明Pigm基因的导入影响株高和产量性状,其表现为株高增加,穗粒数增加,结实率下降,其中5个导入系产量显著提高。综合抗病性和产量性状可知,这5个Pigm基因的导入系可用于抗稻瘟病育种中。  相似文献   

9.
深两优725     
<正>审定编号豫审稻2013006选育单位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种来源深51S×绵恢725特征特性属中籼迟熟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全生育期139天;株型紧凑,株高118.0厘米,茎秆粗壮,分蘖力强;主茎平均叶片数17.7片,叶色浓绿,叶片宽长、稍披;穗长25.9厘米,平均667平方米有效穗16万左右,每穗粒数170粒左右,结实率84.5%,千粒重28克左右。经鉴定,该品种对稻瘟病苗瘟代表菌株ZB29、ZC15、ZD1、ZE3、ZF1和ZG1均表现为免疫,对穗颈瘟表现为中抗;  相似文献   

10.
T优640水稻     
选育单位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审定编号 湘审稻2005014。 特征特性 该组合属三系中熟偏迟杂交中籼稻组合。在湖南省山丘区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35天左右。株高110厘米左右,株型松散适中,茎秆坚韧,抗倒力一般。叶色较探,叶耳,叶舌、叶鞘紫色,创叶中长、挺直.叶下禾。稃尖紫色、无芒。湖南省区试结果每667平方米有效穗16.1万穗,每穗总粒数167.9粒.结实率82.5%,千粒重26.0克。抗性鉴定:叶瘟4级,穗颈瘟9级,感稻瘟病,耐寒性中等偏强,耐高温性好。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用全生育期旱胁迫方法,对105份广西栽培稻种质资源进行了抗旱性指标筛选与抗旱性分析,以穗颈粗、单株有效穗、千粒重、穗实粒数、总粒数、结实率与单株产量7个形态性状的综合抗旱D值为鉴定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单株产量与穗颈粗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5个形态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综合抗旱指数D值的鉴定评价,本研究获得了7个强抗旱型的地方栽培稻品种,占6.67%。广西的陆稻资源的综合抗旱力较强,可重点用于强抗旱种质材料的筛选。本研究为广西的抗旱育种提供了材料基础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到优异的种质资源用于水稻育种研究,对来自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95份爪哇稻分8期播种,考察了株高、穗长、单株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和播始历期共8个农艺性状。以超级稻Y两优1号为模型构建的理想品种的农艺性状值为参考序列,利用灰色关联模型,求得理想品种与各爪哇稻的关联度系数,根据关联度系数大小对爪哇稻品种排序。结果表明,爪哇稻各农艺性状既受自身遗传背景的影响,也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但每个性状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程度不同。爪哇稻各农艺性状间的密切程度不同,要想提高爪哇稻的结实率,应注重筛选每穗实粒数和单株穗数较高的品种。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筛选出LABELLE-2、IR71217-24-1-2、IAPAR9、MUAT MENIA 16238、C711098、IRAT 109、MD762、MD756、KIYALEH和PANTIA等综合性状较好的爪哇稻品种。  相似文献   

13.
贵州旱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贵州98份旱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种质间性状变异幅度较大,类型丰富,可选择性大.10个农艺性状可归为4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77.03 %.其中,第一主成分主要由穗实粒数和穗总粒数2个性状决定,第二主成分主要由单株有效穗、千粒重和穗长3个性状决定,第三主成分主要代表单株产量,第四主成分反映了粒宽与生育期的情况.根据主成分值对供试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紫黑糯、红壳粳、光壳粳糯(2)等10个旱稻种质在穗型、结实率、分蘖、单株产量等性状上表现较佳.  相似文献   

14.
Genetic Analysis on Overwintering Character of Glutinous Rice 89-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overwintering ability and genetic variation of the main agronomic traits in a new germplasm resource, glutinous rice 89-1. Survival rates of overwintering axillary buds and stems were observed in different altitudes. The F1, backcross F1 and F2 populations were constructed from sexual crossing between glutinous rice 89-1 and Hongmangnuo, Fuhui 838, Minghui 63, Ce 64. The overwintering ability and genetic variation of the main agronomic traits were analyzed in different seasons. Results showed that glutinous rice 89-1 could overwinter by axillary buds in low temperatures at different altitudes. Axillary buds would ratoon in the following year. The survival rates of rice stem and axillary buds were 82.6 and 29%, respectively. The grain yields were 6 291.0 kg ha^-1 in the overwintering ratooning season, and corresponded in the main season. Genetic analysis and chi-square test showed that the overwintering ability of glutinous rice 89-1 was likely controlled by polygene, and heritabilities showed diversity in different hybrid combinations. The highest heritabilities of 1 000-grain weight and plant height were in the main crop season, whereas the lowest were in the overwintering season, and the heritabilities of grain numbers per panicle and the seed setting rate reached the highest in the ratooning season. The spikelets per panicle, the seed setting rate, the 1 000-grain weight, the plant height, and the spikelet length had nearly normal distribution in F2 populations of glutinous rice 89-1/Minghui 63, but the seed setting rate had bimodal distribution. Overwintering glutinous rice 89-1 was a useful new genetic germplasm resource.  相似文献   

15.
2001-2010年四川省杂交水稻审定品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001-2010年四川省水稻审定品种的公告资料,对10年期问审定品种进行归纳和剖析,结果表明:四川省近10年审定的184个水稻品种中,突破性超高产品种占4%,符合国标二级优质米的品种占2.7%,三级的占9.5%,糯稻品种占2.7%,专用稻占3.4%,抗性品种占2.7%.从品种熟期分类,中籼迟熟品种147个,占79.9%、中熟品种占7.1%、早熟占4.9%,特殊生态型的10个品种,占6.8%.参与配组的51个不育系中,审定品种最多的前5个不育系是‘宜香1A’、‘Ⅱ-32A’、‘D62A’、‘川香29A’和‘冈46A’,有54.9%的不育系在这期间只有1个组合通过审定;参与配组的98个恢复系中,审定品种排前4位的是‘蜀恢527'、‘绵恢2009’、‘绵恢725’和‘乐恢188’,有77个恢复系只审定了1个品种.对中籼迟熟品种的8个农艺性状分析,全生育期、有效穗、结实率和稻瘟病病级呈下降趋势;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呈上升趋势.近10多年来四川省审定的147个中籼迟熟品种的平均产量为8180.11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4.63%.  相似文献   

16.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和杂交稻品种在四川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指导四川抗稻瘟病品种选育和合理布局,在四川蒲江、雅安和江油对含20个不同抗稻瘟基因的25个单基因系以及134个以杂交稻为主的四川水稻主栽品种进行了抗稻瘟病鉴定.结果表明,其中携带抗瘟基因Pi-km,Pi-kp,Pi-kh,Pi-z5或Pi-9(t)的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在各病圃抗性表现较优.134个品种中98.48%的品种在蒲江和叙永叶瘟表现为感病,63.43%的品种在雅安叶瘟表现为感病;在各病圃均得到颈瘟数据的126个品种中,至少在一个病圃抗颈瘟的有4个,其中D优202在叙永、蒲江和雅安病圃叶瘟和颈瘟均表现为抗或中抗,而在各病圃颈瘟均严重感病(9级)的有27个品种.D香287叶瘟阶段在叙永和雅安表现为抗或中抗,颈瘟在叙永和蒲江也表现为抗病,而Q优2号在各试验地叶瘟颈瘟均表现为感病,这均与相应单基因系在各病圃抗性表现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应用75个水稻品种(系),研究了生育期冷水灌溉对寒地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主要农艺性状中,结实率的冷水反应指数(CRI)值相对较小,受低温冷害程度较大,穗粒数和秆长的CRI值相对较大,低温冷害对其影响较小;相关分析表明:穗颈长和结实率的CRI值与秆长的CRI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穗长的CRI值与秆长的CRI值呈显著正相关;穗颈长的CRI值与结实率的CRI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的CRI值与穗长的CRI值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四川水稻高产理想株系穗部性状的遗传特性,并筛选出高产且综合农艺性状好的新材料,利用籼稻CG133R与爪哇稻22号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对其单株有效穗、一次枝梗数、穗长、每穗着粒数和千粒重等9个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考查和相关性分析;对其单株产量与各农艺性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与通径分析;对单株产量位列前8名的优系分析其穗部性状表现,并根据单株产量高低分成2组深入进行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RIL群体穗部性状上发生了极广泛的变异。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发现,水稻单株产量的主要贡献因素为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经过对其优系分析,初步确立四川稻区高产理想株系穗部性状的指标为有效穗数7~9个、一次枝梗数18~20个、穗长27.0~30.0cm、着粒数320粒、实粒数290粒、着粒密度120粒/10cm、结实率81%~92%、千粒重20.0~27.0g。进一步对RIL群体中单株产量位列前4名的株系分析发现,其有效穗数和着粒数呈显著正相关(P0.001)。表明打破了有效穗数和着粒数间的不利连锁关系,出现了优良变异。这些优系可作为新种质进行深入分析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