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蔬菜》2003,(6):40-40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给予一系列资金、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意见》规定,各级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等,要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基地建设、科研开发、技术服务、质量标准和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科技、农业、乡镇企业等行政主管部门的科技开发资金、教育培训资金,应有一定比例用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商业银行要及时满足农产品加工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农户收购农产品和完成国内外订单生产所需流动资金,有关…  相似文献   

2.
《蔬菜》2018,(4):35-35
正2018年3月20日,农业部印发通知,部署在全国开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推动产业结构布局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质量品牌明显提升。力争通过3年努力,使全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8%,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4∶1。通知指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大而不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很突出,在满足城乡居民美好生活需求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对于促进加工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  相似文献   

3.
日前,在辽宁大连举行的“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与现代农业论坛”上,来自农业部、中国社科院、中国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对于发展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农业做了演讲,提出了自己对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与现代农业的看法与观点。农业部总经济师薛亮在论坛中说,要以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小规模农业生产与现代化大生产对接的必由之路,是破解农产品卖难、农业增效难和农民增收难的战略举措。概括起来是5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有…  相似文献   

4.
日前,在辽宁大连举行的“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与现代农业论坛”上,来自农业部、中国社科院、中国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对于发展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农业做了演讲,提出了自己对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与现代农业的看法与观点。  相似文献   

5.
《果农之友》2004,(3):15-15
农产品加工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产品加工业,是指以人工生产的农业物料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加工品为原料所进行的工业生产活动;狭义的农产品加工业,是指以农、林、牧、渔产品及其加工品为原料所进行的工业生产活动。人工生产的农业物料和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广泛,并与国计民生高度相关,农产品加工业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所应用的技术大多属于多学科、多专业、高新技术和综合技术。 农产品加工业涉及多个部门,行业众多,产品繁杂。国际上通常将农产品加工业划分为5类,即:食品、饮料和烟草加工;纺织、服装和皮革工业;…  相似文献   

6.
历经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农业完成了突破性的历史任务,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阶段,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其对中国农业未来发展的综合性影响和带动性作用日益突出。农业部分管农产品加工业的领导刘坚副部长就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形势、任务和对策等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7.
阐述祥云县农产品加工的基本情况及加工种类,分析农产品加工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措施,对加快祥云县农产品加工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蔬菜》2003,(10)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意见》,明确要求:对国家重点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从事种植、养殖业和农产品初加工实行免征3~5年所得税政策,并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基本建设投资在整个基建投资中的比例,增加对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的技改投入。对于农产品出口企业实行退税政策,对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技术和进口农产品加工设备,符合有关税收政策的,免增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农产品加工获国家扶持  相似文献   

9.
史芹 《上海蔬菜》2009,(5):11-12
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减速,并且其影响力仍在不断扩大,已经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由国外向国内、由沿海向内陆、由城市向农村、由工业向农业蔓延。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扩散,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受到的影响和冲击日益显现,农产品加工业面临市场萎缩、需求不足、风险加大、经营困难的局面。在新形势下,加快完善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已成为当前一项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0.
分析重庆市衣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重庆市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1.
发展农产品贸易,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对促进河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06—2020年河北省农产品生产需求等相关数据为依据,采用熵权法构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河北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水平及发展趋势,并综合运用双钻石模型,从国际国内2个层面探究河北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全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河北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农产品全球指标与国内指标走势基本一致,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R&D人员和沿海港口货物吞吐总量对竞争力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蔬菜》2009,(3):43-43
2009年宁夏乡镇企业提出了总产值达到600亿元,增长11%以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50亿元,增长15%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0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的目标和任务,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影响,迎难而上,重点从5个方面加快产业发展与升级。  相似文献   

13.
甘肃蔬菜加工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位于我国西北外向型加工蔬菜生产优势带.近10多年来,全省蔬菜加工业发展较快,具备了较大的生产规模和一定的技术水平,外向型蔬菜加工业布局已基本形成,蔬菜加工制品在农产品贸易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等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加快我国果蔬加工业发展步伐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蔬加工业是农副产品面向市场的主要后续加工业,在农产品加工业中占有相当分量的比重,与农业的关联度极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果蔬菜产量增长了几十倍,每年可向市场提供数亿吨,其中水果产量达5000万t。我国现已成为世界最大水果与蔬菜生产国,总产值近4000亿人民币。中国的果蔬产业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因其具备很高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优势,必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进一步得到发展。由于果蔬产品含水量高,容易腐烂,如缺乏相应的贮藏保鲜和加工能力,必将造成我国农副产品资源的极大浪费,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果蔬加工业的发展,提…  相似文献   

15.
塔岭农产品加工园区是海南省农产品加工的龙头工业园区,位于定安县.园区距海口市仅34公里,距美兰机场、海口火车站不足50公里,交通便利,具有无与伦比的区位优势.是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6.
《蔬菜》2012,(6):50-50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但在产地初加工领域由于设施简陋、方法原始、工艺落后,导致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品质下降。据专家测算,我国粮食、马铃薯、水果、蔬菜的产后损失率分别为7%~11%、15%~20%、15%~20%和20%~25%,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损失率,折算经济损失达3000亿元以上。为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修订通过。农产品加工和质量安全问题是这次修改增加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法将从2003年3月1日正式实施。现行《农业法》是1993年通过的。修订后的《农业法》保留了现行《农业法》的大部分条款,但对其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充实和完善,增加了一些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新条款,如第四章由“农产品流通”改为“农产品流通与加工”、并新增了第五章“粮食安全”。修订后的《农业法》规定,国家支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订农产品加工工业和食…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钱开胜)7月26日,由广西区农业厅、商务厅、百色市委和市政府举行的“2011·广西百色杧果”推介会在北京举行,这是广西首次在京举办单个品种的农产品专场推介会。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疫情影响,预制菜被端上老百姓的餐桌,预制菜产业也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新风口。预制菜生产连接着农产品的生产供应,关乎农业发展新路径和农民就业及增收,是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新方向。山东省聊城市作为农业大市,积极抢抓机遇,发展预制菜产业。本文分析了聊城市预制菜产业发展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为当地预制菜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期助推聊城市预制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08中国贵州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博览会暨贵州农产品推介招商洽谈会于2008年9月5—7日在贵州省展览馆圆满举行,来自北京、云南、广西、辽宁、四川、山西、河北、黑龙江、海南、香港及贵州的351家企业参加了本次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