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九里香内生细菌HBS-1的鉴定及其对芒果采后病害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组织表面消毒法对九里香内生菌进行分离,以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和芒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为靶标菌对获得菌株进行皿内拮抗能力筛选,利用浸果法测定菌株发酵滤液对芒果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结合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鉴定菌株。结果从九里香中分离到28株内生菌,其中有8株真菌、9株细菌对2种病原菌均有拮抗活性,以HBS-1抑菌活性最好,对芒果炭疽病菌及芒果蒂腐病菌抑制率分别为42.0%和50.0%;菌株HBS-1发酵滤液能明显降低芒果采后病害的发病率,10倍稀释液的防效优于化学药剂特克多800倍液,50倍稀释液的防效与化学药剂特克多800倍液相当;经鉴定,内生菌HBS-1为芽孢杆菌属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2.
9种杀菌剂对苹果炭疽病菌的毒力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苹果炭疽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苹果炭疽病菌对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己唑醇、氟硅唑、苯醚甲环唑、腈菌唑的敏感性依次下降,EC50值均在2.2μg/ml以下,EC90值均低于21μg/ml;甲基硫菌灵对苹果炭疽病菌毒力EC50值为1.9008μg/ml,与腈菌唑毒力相当;而福美锌、醚菌酯和代森联抑制病菌生长的毒力显著低于三唑类杀菌剂。  相似文献   

3.
林琳  高智谋  高同春  张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190-12191
[目的]为小蘖碱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新型植物源农药小蘖碱对辣椒黑点炭疽病和红色炭疽病的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结果]浓度95%小蘖碱能够有效抑制辣椒黑点炭疽病菌和红色炭疽病菌的菌丝生长,对2种辣椒炭疽病原菌EC50分别为44.505 8、39.247 5μg/ml。田间药效试验表明,该药剂对辣椒炭疽病具有良好的防效。[结论]浓度95%小蘖碱防治辣椒炭疽病具有广阔前景,可在生产中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4.
以微孔滤膜为核心手段,研究采用滤膜空斑法从土壤中筛选芒果炭疽病菌拮抗细菌的可行性。结果使用该方法从土壤中筛选到9个对芒果炭疽病菌有疑似拮抗作用的细菌,经试验确认其中2个菌株对芒果炭疽病菌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表明从滤膜空斑中确实可以挑取到对芒果炭疽病菌具有抑制效果的细菌分离物,证明用滤膜空斑法从土壤筛选抑制芒果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细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探究茶多酚、白藜芦醇、丁香酚、氟康唑4种化合物对杧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抑菌活性及对病原菌漆酶基因家族成员转录水平的影响,为该家族在寻找杧果炭疽病菌潜在抑菌化合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4种抑菌化合物对杧果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黑色素合成的影响;同时测定这4种抑菌化合物对13个漆酶家族成员基因表达量和对胞外漆酶酶活的影响。[结果]在菌丝生长方面,茶多酚、白藜芦醇、丁香酚和氟康唑对杧果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15 010、1 109.88、308.26和163.52 (mg·L-1)。从分生孢子萌发率和附着胞形成率来看,这4种抑菌化合物均对分生孢子萌发起促进作用,而都抑制了附着胞的形成。在黑色素合成影响来看,茶多酚和白藜芦醇均抑制黑色素合成,而丁香酚和氟康唑均促进黑色素合成。qRT‐PCR结果显示,100 mg·L-1的茶多酚和168 mg·L-1的白藜芦醇对2/13漆酶家族成员转录调控有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胶胞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梨炭疽病在江苏、安徽两省酥梨产区普遍发生。本研究采集病样,分离并鉴定梨胶胞炭疽病菌25株。采用梨果表面刺伤后接种菌块的方法,观察炭疽病菌对砀山酥梨的致病性。平板接种炭疽病菌菌块,测试不同培养温度、pH值、碳源、氮源对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的25株炭疽病菌中3株致病性较强,18株致病性中等,4株致病性较弱。致病性强的菌株其菌落颜色较深,菌丝浓密;致病性弱的菌株其菌落颜色均为白色,菌丝稀疏。菌落生长快,菌株的致病性较强;菌落生长慢,菌株的致病性较弱。菌株的产孢能力和致病性之间无相关性。梨胶胞炭疽病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最适生长pH值为5.0~7.0;菌丝对多种单糖和双糖等碳源及有机氮、无机氮均可利用,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牛肉浸膏。  相似文献   

7.
长沙地区农田常见杂草的病原真菌调查及利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长沙地区农田14种主要杂草中,病菌为害较重的牛筋草、稗、马唐等。鉴定的17种病原菌中,有可能作为生物防治因子利用的为牛筋草炭疽病菌和稗叶立枯病菌。  相似文献   

8.
20种植物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对芒果炭疽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植物资源,为开发植物源杀菌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种植物为材料,用80%无水乙醇提取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测定不同植物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20种植物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提取物随着浓度的降低,抑菌作用逐渐下降。在供试质量浓度为100mg/ml时,丁香、藿香、肉桂、石菖蒲、五味子、黄连、大黄和虎杖8种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100.0%),其次是高良姜、黄柏、黄芩、益智和阳春砂,抑制率均达到了80.0%以上;在浓度为25mg/ml时,丁香、藿香和肉桂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好(抑制率100.0%),其次是石菖蒲,抑制率为81.0%;对采后芒果进行接种炭疽菌试验结果表明,丁香和藿香提取物处理显著抑制了芒果果实病斑直径的扩展。[结论]丁香和藿香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9.
对一批澳大利亚进境的棉籽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在棉籽上分离到1株疑似胶孢炭疽病菌的菌株CG-92963。通过对该菌株进行病原菌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结果表明,菌株CG-92963在PDA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呈长椭圆形或圆筒形;分别用真菌通用引物、特异引物对CG-92963进行扩增和测序,Blast分析结果表明其与GenBank中胶孢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gZOP0sp0以0idPs序列同源性为100%;该菌不仅侵染棉花,还侵染芒果和梨。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将分离获得的菌株CG-92963鉴定为胶孢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gtoeoSportoiaes(Penz)Sacc,  相似文献   

10.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不同杀菌剂对降香黄檀和油茶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效果。结果表明,98%溴菌腈对降香黄檀和油茶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分别为0.019 5 mg/m L和0.001 1 mg/m L;其次是97%吡唑醚菌酯和96.8%苯醚甲环唑;81%氨基寡糖素在供试浓度下几乎无任何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1.
两种杧果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te.和Colletotrichum acutatum Simmonds均能引起杧果采后炭疽病的发生,其中C.gloeosporioides为主要病原。分生孢子形态的差异是区分2种杧果炭疽菌的主要依据。C.gloeosporioides菌丝体生长、产孢及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8、28和32℃,C.acutaturm菌丝体生长、产孢及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6、28和24℃。弱酸、弱碱及中性条件有利于两种炭疽菌的菌丝体生长及孢子萌发,pH3时有利于C.acutatum产孢,而C.gloeosporioides在pH7时产孢量大。葡萄糖、果糖、蔗糖有利于C.gloeosporioides的菌丝体生长,淀粉有利于其产孢;蔗糖、果糖有利于C.acutatum菌丝体生长,蔗糖、麦芽糖有利于其产孢。两种炭疽菌对多菌灵、特克多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C.acutatum对两种药剂的敏感性低于C.gloeospozqoides对两种药剂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亚麻炭疽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亚麻炭疽病病原菌(Colletotrichumlini)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温度、pH、光照对其生长都有一定的影响,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为8.0;持续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好,光照不利于其生长;该菌在供试6种培养基中,在PSA上生长状况最好;碳、氮源对菌丝生长有一定的影响,碳源以山梨醇和蔗糖最适合;氮源以蛋白胨和牛肉膏最适合。  相似文献   

13.
江西板栗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于初花末期开始侵染雌花柱头,侵染高峰在盛花初期。病菌经柱头侵入后,首先定植于花柱,然后在花柱中潜伏或进一步蔓延至子房。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现象,已展开叶片、托叶、枝梢皮层、花器(雄花序、雄蕊、花柱)、幼果、幼嫩总苞的针刺及坚果(果皮和涩皮)普遍潜伏带菌,以上结果系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
西瓜炭疽病菌Colletetrichum orbiculare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建辉  王伟  王源超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10):2028-2035
【研究目的】探索西瓜炭疽病菌(Colletetrichum orbiculare )的分子检测技术,为西瓜、甜瓜等生长期和采后炭疽病的快速、准确鉴定和检测提供技术和方法。【采用的主要方法和研究结果】根据GeneBank中Colletetrichum属的24个种的ITS系列,比较设计出一对引物CY1/CY2,可以特异的从西瓜炭疽病菌C. orbiculare和菜豆炭疽病菌C. lindemuthianum菌株中扩增到一条442bp的条带,将这两个种的炭疽菌和其它菌分开。进一步利用RAPD随机引物扩增C. orbiculare和C. lindemuthianum,找出在C. orbiculare中的特异性条带,经过克隆、测序后,设计出一对SCAR引物RB/RC,可以特异的在C. orbiculare中扩增出一条216bp的条带,将C. orbiculare和C.lindemuthianum分开。采用两对引物组成双重PCR,能够将C. orbiculare和其它相关和近似菌株分开。【主要结论】利用上述两对引物组成双重PCR检测体系,可以快速鉴定C. orbiculare,并且能够直接在植物组织中将西瓜炭疽病菌C. orbiculare检测出来,灵敏度可以达到1pg/μl。  相似文献   

15.
大豆豆荚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主要研究了光照、温度、pH值、湿度、碳氮源等因素对大豆豆荚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条件对该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不明显.该菌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生长温度30℃;在pH 3~12的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pH范围为5~7.分生孢子在15~30℃都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是25℃;在pH 3~10范围内都能萌发,最适萌发pH为6~8.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60℃和56℃(在15 min内).在相对湿度低于97时,分生孢子不能萌发.该菌可以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在供试碳氮源中,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氮源分别是蔗糖和酵母粉,而孢子萌发的最佳碳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酵母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沙田柠檬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为沙田柠檬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提供指导。【方法】对采集的炭疽病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培养,获得 ST2-1、ST2-2、ST2-3、ST3-1、ST3-2、ST3-3、ST4-1、ST4-2和 ST4-3 等 9 株沙田柠檬炭疽病病原菌。分别采用针刺和喷洒接种的方法测定上述菌株的致病性,并分别克隆其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β 微管蛋白(TUB2)、钙调蛋白(CAL)、肌动蛋白(ACT)、核糖体大亚基(LSU)、甘油醛 -3- 磷酸脱氢酶(GAPDH)和几丁质合成酶 1(CHS1)基因部分片段进行多基因联合鉴定。【结果】ST2-1、ST2-2、ST2-3、ST3-1、ST3-2、ST3-3、ST4-1、ST4-2 和 ST4-3 均 具 有 较 强 致 病 性, 其 中 ST2-1、ST2-2 和 ST2-3 的生物学特征和进化树表明它们属于暹罗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ST3-1、ST3-2和 ST3-3 属于兰花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cliviicola),ST4-1、ST4-2 和 ST4-3 属于果生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结论】综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引起沙田柠檬炭疽病的病原菌有暹罗刺盘孢菌、兰花刺盘孢菌和果生刺盘孢菌,其中暹罗刺盘孢菌仅分离自沙田柠檬发病的果实,兰花刺盘孢菌和果生刺盘孢菌分离自沙田柠檬发病的叶片,其中兰花刺盘孢菌能在柑橘类植物上引起炭疽病为国际上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7.
香蕉内生炭疽菌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香蕉内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p.)的分类地位和致病性测定,确认香蕉内生炭疽菌为芭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对香蕉果实具有致病性,病菌可从伤口侵入或直接侵入果皮致病,引起不同程度的果实腐烂。试验结果表明,香蕉内生炭疽菌是香蕉炭疽病的潜伏侵染菌源。  相似文献   

18.
巴西橡胶树炭疽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炭疽病是巴西橡胶树的主要叶部病害之一。从该病的分布、危害、病害症状、病原菌及其生物特性、流行规律及防治方法等方面对其国内外研究展开论述,提出该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橡胶胶孢炭疽菌和尖孢炭疽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橡胶炭疽病危害日趋严重,为了解病原菌耐药性差异,采用生长速率法室内测定了云南省橡胶炭疽病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尖孢炭疽菌(Colletorichum acutatum)对咪鲜胺、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溴菌腈、百菌清和代森锰锌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胶孢炭疽菌对咪鲜胺、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的敏感性高,EC50分别为0.020 9 μg/mL,0.050 5 μg/mL和0.404 3 μg/mL;尖孢炭疽菌同样对咪鲜胺、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的敏感性高,EC50分别为0.0290 μg/mL,0.194 6 μg/mL and 3.8347 μg/mL,但要显著低于胶孢炭疽菌的敏感性;两种炭疽菌均对代森锰锌不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