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小清河流域抗生素污染分布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小清河流域地表水中4类抗生素的残留水平,分析其分布特征,结合土地利用类型探讨其可能的污染源,并通过计算风险商(RQs)来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小清河流域地表水有13种抗生素检出,其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甲氧苄啶的检出率为100%;20个采样点的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和磺胺增效类的质量浓度范围分别是2.18~84.9、nd~1600、nd~845、1.88~3900 ng·L-1。高浓度的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区下游,在水产养殖密集的下游区域检测到较高浓度的磺胺类和磺胺增效药甲氧苄啶,表明生活污水和水产养殖废水仍是小清河流域抗生素污染的主要来源。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13种抗生素中处于高风险等级、中等风险等级、无风险等级的比例分别是38.5%、23.1%、38.5%,表明小清河流域部分水体抗生素污染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
西瓜炭疽病菌Colletetrichum orbiculare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建辉  王伟  王源超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10):2028-2035
【研究目的】探索西瓜炭疽病菌(Colletetrichum orbiculare )的分子检测技术,为西瓜、甜瓜等生长期和采后炭疽病的快速、准确鉴定和检测提供技术和方法。【采用的主要方法和研究结果】根据GeneBank中Colletetrichum属的24个种的ITS系列,比较设计出一对引物CY1/CY2,可以特异的从西瓜炭疽病菌C. orbiculare和菜豆炭疽病菌C. lindemuthianum菌株中扩增到一条442bp的条带,将这两个种的炭疽菌和其它菌分开。进一步利用RAPD随机引物扩增C. orbiculare和C. lindemuthianum,找出在C. orbiculare中的特异性条带,经过克隆、测序后,设计出一对SCAR引物RB/RC,可以特异的在C. orbiculare中扩增出一条216bp的条带,将C. orbiculare和C.lindemuthianum分开。采用两对引物组成双重PCR,能够将C. orbiculare和其它相关和近似菌株分开。【主要结论】利用上述两对引物组成双重PCR检测体系,可以快速鉴定C. orbiculare,并且能够直接在植物组织中将西瓜炭疽病菌C. orbiculare检测出来,灵敏度可以达到1pg/μl。  相似文献   
3.
烟区产业综合体是经济新常态下烟草农业发展一体化,实现了产业更好融合发展,是烟草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基于此,讨论了烟区产业综合体的背景及概念,并概括了烟区产业综合体的发展模式,阐述了烟区产业综合体进行开发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唐建辉  王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566-2568,2658
采用真菌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域(ITS)通用引物,PCR扩增4个来自不同地方的西瓜炭疽病菌核糖体基因的ITS1和ITS2,并对PCR产物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西瓜炭疽病菌的ITS全长481 bp,其中ITS1长163 bp,5.8 S长153 bp,ITS2长165 bp,各碱基A、T、G、C的个数分别为110、106、118、147,GC含量为55.1%.用Mega3软件对此4个序列以及GeneBank中登录的炭疽属其他24个种的ITS1和ITS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Colletotrichum 属可以分为13个聚类组,各聚类组间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多样性,其中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Colletotrichum lindemuthiana在ITS1、ITS2上都聚为一组,这就为用ITS作为靶序列来设计特异性引物将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Colletotrichum lindemuthiana与其他种分开提供了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5.
6.
甜瓜采后拟茎点霉菌腐烂病及其生物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上海地区厚皮甜瓜采后病害的研究时,分离到一种引起采后腐烂病的新病原菌HN19。通过形态学和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对其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该病原菌生物学、培养特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通过对峙培养和生物测定的方法筛选了高效的生防菌株。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Phomopsis brevistylospora。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2.5~30℃,最适pH值为4~8。25℃最有利于病斑扩展。病原菌对酵母粉、L-亮氨酸利用能力强,对谷氨酸利用能力差;对麦芽糖、甘露糖利用最好,淀粉利用最差。对峙试验显示,4株生防木霉菌对病原菌HN19生长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各生防菌株的防治效果有一定差异,其中生防菌株T22和Th对由该菌引起的甜瓜采后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防治效果可达85.6%和83.7%。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外业调查和内业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土壤的理化性质与柑桔产量的相互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三相、土层深度、土壤容重,土壤pH值以及土壤化学性质与产量关系显著。据此提出了改良柑桔低产园土壤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