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荸荠秆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荸荠秆枯病俗称“荸荠瘟”,由半知菌类黑盘孢目柱盘孢属荸荠柱盘孢菌(Cy lind rosp or ium eleochar id isL en tz)侵染所致,导致植株倒伏枯死,球茎严重减产甚至失收。文章描述了荸荠秆枯病的症状、形态、生物学特性、流行规律和发病影响因素,阐述了防治荸荠秆枯病的不同策略。  相似文献   

2.
荸荠秆枯病病原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荸荠秆枯病,俗称“荸荠瘟”,“细荸荠瘟”,是广西首报道的一种严重病害,导致植株倒伏枯死,球茎严重减产甚至失收。根据病原菌的形态,培养性和致病性,鉴定为荸荠柱盘孢。  相似文献   

3.
荸荠秆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荸荠秆枯病是荸荠上近年发现的一种严重病害,俗称“荸荠瘟”、“细荸荠”。该病广泛分布于各荸荠产区,一般病秆率为30~50%,严重的高达100%,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甚至造成绝产。经鉴定,病原菌为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 Lentz,在我国尚属首次报道。本菌除侵染荸荠外,还能侵染野荸荠,但均不危害地下球茎。1979~1986年我们对病原菌及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做了防治措施的探索,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咨询] 某驻村帮扶工作队向益阳市赫山区科技专家服务团咨询,他所在帮扶村的农民种植的荸荠茎秆发生枯萎现象(图1),请问该如何防治? [解答]根据在荸荠基地的观察及仔细询问种植户具体发病症状,基本断定是土传病害荸荠秆枯病引起的荸荠茎秆枯萎.荸荠秆枯病俗称荸荠瘟,是荸荠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主要危害叶鞘、茎秆、花等部位.叶鞘染...  相似文献   

5.
荸荠秆枯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荸荠秆枯病的田间表现,分析其病原和侵染流行情况,提出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作保证"的防治策略,以为荸荠的栽培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久抗霉素对荸荠秆枯病和球茎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久抗霉素防治荸荠秆枯病药效与药害情况,避免广大农户盲目用药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久抗霉素与常规药剂田间对比试验,结果显示,久抗霉素防治荸荠秆枯病效果较好.但是荸荠秧田期使用久抗霉素,会使秧苗分蘖力下降21.0%,大田使用久抗霉素会使荸荠肉质发病,平均发病率高达81.7%,无法食用,其商品性大幅度下降.敌荸荠整个生育期均不能使用久抗霉素.  相似文献   

7.
一、发病症状及发生原因 荸荠茎枯病,又称秆枯病,也有的地方称其为"马蹄瘟".荸荠茎枯病发生初期,发病株的茎基部开始出现水渍状,继而有浅褐色云纹状斑块,小病斑逐渐合拢为大斑块.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广西贺州市荸荠种植区感染秆枯病的荸荠样本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分析病原菌的侵染过程,为荸荠秆枯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发病明显的荸荠茎秆组织进行分离,采用传统的形态学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制备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于载玻片上培养,测定分生孢子萌发情况。利用病菌孢子悬浮液对荸荠茎秆进行离体接种,检测病菌的侵染过程。[结果]分离获得1株病原分离物(Ceh),经形态学鉴定该病原为荸荠柱盘孢菌(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 Lentz)。病菌分生孢子接种于载玻片后4 h开始萌发,8 h后大量萌发,12 h后形成大量附着孢,菌丝24 h后形成。病菌接种荸荠茎秆4 h后,分生孢子开始萌发并产生芽管;8~12 h芽管伸长,形成附着孢侵入荸荠茎秆表皮组织;24 h至7 d菌丝形成;接种8 d后,病菌在茎秆表面形成分生孢子盘。[结论]引起广西贺州市荸荠种植区荸荠秆枯病病原为荸荠柱盘孢菌(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 Lentz)。荸荠秆枯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侵染过程可用于病原菌和寄主互作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9.
马蹄(荸荠)丰产优质综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蹄(荸荠)是一种对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有较高要求的经济作物,栽培上进行异地换种选种,消毒种荠,加强肥水管理,并注意秆枯病、枯萎病、茎腐病、白禾螟等病虫害综合防治,才能达到丰产优质。  相似文献   

10.
预防荸荠缺素红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荸荠红尾是一种生理性现象,由于荠农在施基肥时,一般都是施用复合肥,有机肥施用少。因此,土壤缺少硼、锌、铁、锰等微量元素,特别是多年种植荸荠的土壤,这种由于缺素引起的红尾现象尤为严重。该病发生部位主要在荸荠茎秆尾部,均匀黄化,无斑点,多在8~9月初的生长中期开始显露缺素症状。该病极易与秆枯病相混淆,生理性红尾发生在茎秆的尾部,表现为黄褐色,且没有秆枯病的黑色斑点;秆枯病初期为水渍状,后为暗绿色病斑,然后整条叶状茎干枯,后期整株枯死呈灰白色,一般有发病中心,并由中心逐渐向四周扩散,通常病叶上有黑色小斑点或短绒状斑点,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荸荠秆枯病的病源、症状、发病条件及传播途径,同时介绍了此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8种药剂及组合对荸荠秆枯病的防效及其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筛选出防治荸荠秆枯病的适宜药剂。结果表明,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560 g·L-1嘧菌·百菌清悬浮剂对荸荠秆枯病的防效较好,分别为83.1%、80.4%,显示防治降低了病害对产量的影响;其次是农民常规用药、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效分别为79.7%、76.0%、67.2%,显示病害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发病最重的是清水对照,发病率为72.3%,病情指数为69.90。可见药剂防治缺失,病害对产量、品质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13.
荸荠枯萎病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eleocharidis)为害所致;病原菌生长和产孢温度范围10~35C、适宜温度为25~30℃,pH范围在2~12、适宜pH为6.0~8.5;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施保克和荸荠秆枯净对该病的防效分别为73.17%和60.49%。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农杆菌介导荸荠秆枯病菌(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的遗传转化体系,构建该病菌的突变体库并进行突变体筛选,为荸荠秆枯病病原菌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农杆菌介导的真菌转化方法,将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双元载体pEX4转化至荸荠秆枯病菌野生型菌株Ceh中,利用PCR、Southern blotting杂交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等技术验证转化子。通过单因子变量[共培养基中的乙酰丁香酮(AS)、农杆菌诱导时间、病原菌孢子浓度、IM诱导培养基pH、共培养时间和共培养介质]试验,优化农杆菌遗传转化体系,并建立该病菌突变体库,分析突变体的形态变异和致病性。【结果】获得的最佳遗传转化条件为:共培养基中AS浓度为300μmol/L,农杆菌诱导时间6 h,真菌孢子浓度为10~7个/mL,诱导培养基pH 5.6,共培养时间72 h,共培养介质为硝酸纤维素膜。在该优化条件下,农杆菌遗传转化体系转化效率达600~700个转化子/10~7个孢子。随机挑取转化子进行PCR检测均为阳性,T-DNA单拷贝插入率达77.8%,荧光显微镜均可检测到荧光信号。【结论】成功构建了农杆菌介导的荸荠秆枯病病原菌遗传转化体系和T-DNA插入突变体库,并筛选获得表型和致病性缺陷突变体,可用于指导荸荠秆枯病菌基因功能和病菌与寄主互作研究。  相似文献   

15.
草莓芽枯病     
草莓芽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侵染为害所致,温度在20℃以上,高湿易发病,草莓促成栽培和半促成栽培较严重.此病是当前草莓生产中的一大病害,发病严重,难以治疗,直接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现介绍几种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16.
日本水稻优质米品种“越光”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越光”品种简介 越光品种是日本用农林22号为母本,农林一号为父本,于1956年育成的中粳品种,至今已有30年栽培历史。占日本全国栽培面积第一位。在富山县全国栽培面积占水稻栽培面积的80 %以上,在所有粳稻品种中,食味评价最高。中熟、中秆、中肥、产量中等偏上。一般亩产稻谷900斤以上,最高达1200~1300斤。该品种不抗倒伏,但有弹性,不抗稻瘟、纹枯和槁萎缩病。  相似文献   

17.
芝麻茎点枯病,俗称“黑秆疯”、“黑根疯”,除为害芝麻外,还为害豆类、红薯、大麻、黄麻、高梁、烟草、花生等作物,在全国各芝麻产区都有发生,一般发病率10%-20%左右,严重时可达60%-80%,发病重时,千粒重降低50%以上,是影响芝麻高产稳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为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近几年我们对芝麻茎点病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现加以总结,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8.
稻病宁防治水稻稻瘟病、紫秆病和叶尖枯病的效果徐晓芳,苏建坤,刘怀阿,刘琴(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扬州225002)30%稻病宁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和江苏太湖地区农科所共同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水稻复配杀菌剂。该药剂内吸、高效、广谱,对作物安全。主要用于防...  相似文献   

19.
荸荠杆枯病的识别与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荸荠杆枯病是影响荸荠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在荸荠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生,可危害植株茎杆、叶鞘和花器。介绍了该病的发病症状和发生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银杏叶枯病是为害银杏苗木和大树的一种常见病害。江苏、浙江、山东、上海等地普遍发生。安徽、江西、湖北等银杏产区近年来也有发生。通常,老银杏栽培区比新银杏栽培区严重。感病的银杏树,轻者部分叶片提前枯死脱落,重者叶片全部脱落,树冠光秃,从而导致树势衰弱,高、径生长明显减弱,白果产量和品质也明显下降,给银杏生产造成一定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