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食用菌接种后有时出现“不吃料”现象,即接入菌种瓶的一级菌种块或二级菌种块的菌丝不往料内生长,以后逐渐萎缩变黄。这种现象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如下:1.培养料过干,菌丝不能长进料内。防治办法是:补加水分。2.接种箱内消毒时,熏蒸药量过多或温度过高,致使菌丝因药害而死亡。  相似文献   

2.
1.播种后茵丝滞长。接种后菌丝生长不良,表现为菌种不萌发、不吃料,菌丝只在料面生长或出现萎缩现象。主要原因是:菇房内温度、湿度不当及通风不畅。解决方法:当菇房内温度较高时,要采取降温措施,使其达到22~25℃;若培育料表现偏干,可及时喷0.3%过磷酸钙或磷酸二氢钾溶液;若料面过湿,则要加强菇房通风;如菇房有氨臭时,要加大通风量,并在料面戳洞,排除氨气。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壳寡糖对杏鲍菇液体茵种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杏鲍菇母种“农杏”为供试菌种,将不同浓度寡聚糖添加到培养基中,观察杏鲍菇液体茵种萌发时间,测定茵丝生长速度。[结果]浓度为0.001mg/ml的壳寡糖能明显缩短杏鲍菇液体菌种的萌发时间并促进其茵丝生长。[结论]壳寡糖作为天然生物物质的降解产物,对食用茵具有生长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平菇生产中菌丝生长阶段和子实体生长阶段出现的异常现象,包括菌种不萌发、接种后料面和菌种块上出现绿霉、菌种萌发后不吃料,高脚菇、花菜状菇、萎缩状菇、水渍状菇、盐霜状菇和波浪形子实体,分析了以上异常现象的发生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广大菇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香菇栽培过程中,正常发菌环境下菌棒接种后,菌块菌丝应该呈辐射状萌发良好,色泽绒白,但也会出现迟迟不往料内生长的现象,也就是菇农常说的“不吃料”现象。现将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及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5.装袋、接种、发茵:原料经堆积发酵处理后,进行装袋与播种。一般细袋栽培,筒膜规格为45厘米X26厘米,料长约25厘米。圆块菌包栽培,筒膜规格为65厘米X55厘米,料厚约12厘米。采用三层菌种两层料的层播方式播种,接种时菌种块要适当大一些。培养菌丝满袋后再放置10天左右,丝体达到生理成熟即可进行覆土出菇。  相似文献   

7.
介绍双孢蘑菇播种至覆土阶段的具体管理技术措施和操作流程,并针对这一阶段中常见的问题,如菌种不萌发,菌丝不吃料,菌丝稀疏,生长缓慢,绒毛菌丝稀少,线状菌丝提早形成 覆土后,菌丝不向土粒间生长,出现冒菌丝、结菌块现象等,进行综合分析,说明原因,提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研究以油松外生茵根真菌浅黄根须腹茵(Rhizopogonluteolus)的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通过采用组织分离方法获得纯菌种。以菌丝体生长速度和生长状况为参照标准,将菌种接种于不同培养基,筛选出茵丝体生长最适基础培养基为PACH,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其pH值,碳源,氮源等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丝体生长最佳pH值,碳源及氮源分别为6.0、葡萄糖和酒石酸铵。通过pH值、碳源及氮源3个较优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在(pH5.0+牛肉膏+蔗糖)组合中茵丝体生长速度最快,而在(pH6.O+牛肉膏+葡萄糖)组合中茵丝体生长状况为最佳。  相似文献   

9.
<正>在双孢菇生产中,由于菇房环境条件和培养料的不适以及管理措施不当,会影响菌丝和子实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播种后菌丝不萌发、不吃料播种后菌丝生长不良,菌种不萌发、不吃料,只在料面生长及出现萎缩现象。这是由于菇房内的温度、通风情况及湿度不当等原因造成的。若培养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们开展稻田套栽平菇高效立体种植,即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将已发好茵丝的平菇菌种袋套放在水稻行间,充分利用稻田良好的小气候环境来栽培平菇,以提高纯作水稻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1.播种后菌丝滞长 接种后菌丝生长不良,表现为菌种不萌发、不吃料,菌丝只在料面生长或出现萎缩现象。原因:菇房内温度、湿度不当及通风不畅。解决办法:当菇房内温度较高时,要采取降温措施,使其达到22℃~25℃;若培养料表面偏于,可及时喷0.3%过磷酸钙或磷酸二氢钾溶液;若料面过湿,则要加强菇房通风;如菇房有氨臭时,要加大通风量,并在料面戳洞,排除氨气。  相似文献   

12.
大球盖菇液体培养生育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大球盖菇液体菌种的应用推广提供科学的技术参考,用摇床培养方法研究了大球盖菇液体培养的最佳生育条件,结果表明:碳源以蔗糖为最好,氮源以硫铵为最佳,碳氮比值以24为最宜.培养基pH值在4.5~7.5,最适pH值在5.5~6.5.液体培养基pH值对茵丝生长影响较大且最适pH值与固体培养基不同,培养时应特别注意.大球盖菇茵丝生长对培养液pH值影响不大,培养时不必考虑培养液的pH值变化.250mL.锥形瓶中装量在40~80mL.茵丝生长较为适宜.转速120r/min为佳.制种或以收获茵丝为目的的培养以培养12d为宜.  相似文献   

13.
碳源和氮源对网脉木耳菌丝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网脉木耳茵丝培养中不同的碳源和氮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网脉木耳茵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麦芽糖,最适氮源是玉米粉。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枇杷枝屑代料栽培试验,比较了10个灵芝菌株茵丝和子实体生长状况及生物学效率等指标。结果表明:圆芝8号和大红芝2个菌株菌丝生长速度较快,子实体产量高,商品形状较好,适于枇杷枝屑代料栽培。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介绍了金针菇发菌期和出菇期易出现的异常现象及防止方法。重点论述了发菌期菌种不萌发、菌种块萌发不吃料、菌丝发黄生长缓慢等问题,出菇期的不现蕾、菇蕾发生不整、袋壁出菇等10个方面的问题,并针对每个问题提出了具体的防止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食用茵生产的发展,食用茵制种方法在传统固体制作的基础上在不断的改进和提高,其中液体菌种的制作便是其中之一。液体菌种具有茵丝纯度高、活力强、繁殖快、接种到培养料内流动性好、萌发点多,发茵迅速、周期短、茵龄一致等特点。2008年对已经用面体种在我所栽培成功的12个菌种进行了液体菌种在摇床上培养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决明子对两种病原菌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辣椒枯萎病茵(Fusarium oxysporum)、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两种病原茵为供试菌种,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决明子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决明子对两种病原茵茵丝生长速率均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时辣椒枯萎病菌抑制率较强,EC_(50)为0.57 mg·mL~1。本结果也表明决明子作为新型植物源农药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8.
木霉菌对土传病害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采自宁夏14个市、县的170份土样及其它材料进行分离,得到96个木霉茵株,采用形态分类方法鉴定出9种木霉菌以及2种未知名菌种,竞争及对峙培养结果表明:11种木霉菌对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豌豆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 f.sp.pisi)和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其中哈茨木霉、黄绿木霉、康氏木霉、绿色木霉、拟康氏木霉和待鉴定种T.sp2)对3种病原菌的竞争作用及抑菌作用均很显著,其生长速度比病原茵平均快1.5~12.8倍;在对峙培养中拮抗系数达Ⅰ~Ⅲ.抑茵率高达84.85%;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木霉菌丝缠绕病原茵茵丝生长,致使其茵丝发生断裂、消解等现象.  相似文献   

19.
1播种后菌丝不萌发蘑菇播种后菌种不能恢复生长或不吃料,主要原因是,培养料偏干或氨气过多,使菌种不能恢复生长,如培养料发酵不好,并有酸臭味,料中带有许多杂菌等影响菌种的恢复和定植。解决办法:若是培养料偏干,则应喷水,调节好湿度,并用报纸覆盖,以保持料面湿度约1星期,可以看到菌丝恢复生长。如果菌丝干死要重播。若是氨气造成菌丝不萌发,则要翻料,结合喷5%福尔马林,通风2~3天,等氨臭味消失,试播能成活后,才可大面积播种。若培养料偏湿或有杂菌,则应撬松培养料,增加通风,降低湿度,促使蘑菇菌丝迅速吃料。2覆土后菌丝不上土覆土后菌丝不…  相似文献   

20.
王建章 《河北农业》2006,(11):25-25
一、播种后菌丝不吃料、不发菌1、发生原因:培养料含水量过多,已变质、产生了大量杂苗,抑制了平菇菌丝的生长;菌种已老化,生活力差;菌种用量过少;培养料PH值不适宜。2、防治对策:选用新鲜未霉变的棉子壳,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0%一65%;选择健壮、种性纯、菌龄适宜的菌种;适当加大播种量,以12%~15%为宜;在配制培养料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