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峰 《科学养鱼》2004,(6):27-27
现今,我国的河蟹养殖技术不断成熟,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但仍有不少不利因素制约着它的发展。蟹性早熟就是其中因素之一,性早熟的河蟹,规格一般在10~40克左右,不生长,还会因难以蜕壳而大量死亡,给广大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本文仅简单介绍如何判定、预防和控制河蟹性早熟。  相似文献   

2.
养殖好扣蟹,防止性早熟河蟹养殖是一新兴事业,养殖技术还不够完善,特别是扣蟹养殖,技术掌握不好,极易造成养殖个体偏大,性早熟个体多的现象,影响养殖效益。现根据自己的经验,介绍有关扣蟹养殖,特别是防止性早熟的问题,供参考。一、准备好适宜的池塘养殖扣蟹,土...  相似文献   

3.
<正> 河蟹养殖是继对虾养殖业以后作为我省发展“两高一优”水产业的重点产业。随着河蟹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生产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愈来愈多,特别是河蟹性早熟问题。因此,对性早熟河蟹的识别、形成、控制方法和养殖方法等问题,提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目前 ,国内的河蟹人工饲养 ,因苗种种质、饲养环境和饲料营养等因素 ,普遍存在一龄蟹性成熟 (性早熟 )和二龄成蟹规格小的问题。饲养的河蟹 ,如当年秋天即达性成熟 ,来年继续饲养 ,则 7月份前绝大部分死亡。河蟹的性早熟是与高温、育苗过程中滥用药物 ,与养殖积温、饲料、蟹塘的水质和底质等环境有关 ,但主要与温度、饲料有关。福建、广东养殖河蟹性早熟问题比较突出 ,这也是福建、广东河蟹生产不成规模的主要原因 [4 - 6 ]。为缩短河蟹的饲养周期 ,避免河蟹性早熟等问题 ,国内相继开展了河蟹早繁、一年养成的研究和实践。很多企业尝试到海…  相似文献   

5.
关于控制幼蟹性早熟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眼幼体在养成扣蟹、商品蟹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幼蟹性早熟现象。所谓幼蟹性早熟,就是幼蟹长到15-20g左右时.不蜕壳.不生长。体质饱满,发育基本成熟。这种幼蟹不但市售价格低廉,而且若不及时从池塘挑检分离出来.还会捕食其它正在蜕壳的幼蟹,影响河蟹养殖的整体效益。因此,控制和减少河蟹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幼蟹性早熟现象,是目前广大养殖户十分关心的问题。笔者经过三年的养殖摸索,积累了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1、重视苗种质量尽量购买天然的大眼幼体苗种。养殖实践表明,投放天然大眼幼体苗种出现性早熟比率很低,占在池蟹总量的…  相似文献   

6.
河蟹性早熟发生的相关内在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河蟹(Eriocheirsinensis)是我国特有的水产珍品。但在各地养殖过程中普遍发生一龄蟹性早熟现象。性早熟直接导致河蟹生长缓慢甚至停滞,个体小,死亡率高,严重制约了河蟹养殖业的发展,给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1]。导致河蟹性早熟发生的机制非常复杂,其真正的机理还不清楚。通常认为导致性早熟是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综合作用的具体表现。外在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内在因素就是其适应长期生存的环境下所形成的遗传特性,主要是生殖内分泌调控。多数学者着重研究和分析了河蟹发生性早熟的外在因素,如环境温度、水质(pH值、盐度),水…  相似文献   

7.
自然及养殖水体河蟹性成熟和性早熟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长江流域的自然水体中,进行生殖洄游的河蟹以二秋龄种群为主体,当年性早熟的个体约占5%-10%,大多数河在青春蜕壳后由黄为绿蟹的时间集中在秋分前后,此后性腺发育进入高速增长期,而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河蟹的当年性成熟率甚至可达到近似100%,盐度、温度和是促使河蟹当年性早熟的因素,也是控制性成熟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8.
河蟹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我国的淡水虾蟹养殖业发展很快,养殖面积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养殖产量和集约化程度也不断提高,但同时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如在河蟹饲料的配制方面,对河蟹的营养需求配制研究不多;在河蟹饲料加工方面,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等。饲料是养殖成功的关键环节,目前在河蟹养殖过程中出现的成活率低、性早熟、养成规格小等问题都与饲料有关。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除了加强对苗种种质、养殖环境、疾病等问题的研究外,对河蟹饲料的研究开发、加工技术等工作也急需加快加强。  相似文献   

9.
河蟹人工养殖是一项新兴的水产养殖业,在技术上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我们在河蟹的养殖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在实践中也总结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下面就几个常见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1性早熟性早熟是指本应还处在生长期的河蟹达到了性成熟,常表现为1龄蟹,...  相似文献   

10.
盐度对河蟹性早熟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影响河蟹性早熟的因子有温度、营养、遗传因子、盐度等,其中盐度是沿海地区河蟹养殖中导致性早熟的最主要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盐度升高,早熟率明显上升,当盐度达到10‰以上时,早熟率超过60%,盐度和早熟率呈指数相关,相关系数R^2=0.9918。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河蟹养殖发展正方兴未艾,其中性早熟现象为河蟹育种中最普遍的难题,这种性早熟个体在河蟹成蟹养殖中,死亡率高,生长僵滞,因此成为无用的废品。为了解决这一困扰蟹种培育中的难题,为养蟹生产培育出体质、规格及质量上乘,且无性早熟的蟹种是当务之急。按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要求,我们使用河蟹防性早熟生物活性配合饲料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现将应用试验结果总结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池条件试验池为如东农场养蟹专业户冒军的三口连片蟹塘,面积共32.2亩。底质粘质砂土。水深:养殖初期为0.8米,以后逐步加深,最大水深达1.4米。池中…  相似文献   

12.
性早熟河蟹的识别和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属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是我国重要经济蟹类之一。近年来受市场的影响,各地广泛开展河蟹养殖。但蟹种培育是河蟹养殖的一个薄弱环节,培育技术尚不完善,尤其性早熟问题严重影响着河蟹养殖业的发展。养殖河蟹性早熟是指蟹种经一年培育之后性腺即已成熟,停止生长,规格一般不足50g,即达不到商品规格,也无养殖价值。给河蟹养殖户造成严重损失(徐兴川,1994;柳志会,1992)。  相似文献   

13.
浅议─龄蟹的性早熟问题盘锦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吕波几年来,在河蟹养殖生产体系中,出现了一个制约河蟹事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即—龄蟹性早熟,俗称“二龄蟹”。“二龄蟹”的逐年增多,极大地影响了蟹农的养蟹积极性,这就要求从上至下都行动起来,重视这一问题,特别是水产...  相似文献   

14.
影响河蟹蜕壳生长及致死原因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基文 《内陆水产》2001,26(10):35-35
1原因分析1.1缺乏钙、磷等无机盐类河蟹甲壳中的钙、磷等物质,主要通过吸收水和饵料中的钙、磷等而来。若水和饵料中钙、磷等无机盐类缺乏,则河蟹甲壳薄而脆,四肢极易残缺。河蟹不能正常蜕壳而死亡。1.2蟹种性早熟河蟹之所以能正常蜕壳生长,其主要生理机制之一,就是蜕壳期分泌蜕壳激素所致。2龄蟹及性早熟蟹,体内性腺激素分泌加强,蜕壳激素分泌受到抑制,并且此时体内渗透压增大,内、外渗透压不平衡,因此,淡水养殖中,放养2龄蟹及性早熟蟹种均在5月前后,第1次蜕壳期时大量死亡。1.3生物敌害河蟹蜕壳一般在午夜及黎…  相似文献   

15.
河蟹养殖在我国发展很快,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人工繁殖取得突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养蟹技术日趋成熟。但近年来养殖生产中出现了性早熟、种质变异、药物残留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河蟹的品质、产量和蟹农的经济效益,更影响了河蟹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施稻田生态培育蟹种过程中,优选长江水系中华绒螫蟹种,优化育种技术,建立河蟹苗种安全生态育种体系,严格按照《无公害渔用药物使用准则》规范育种用药,从河蟹产业源头杜绝药物残留。据跟踪调查,苗种在成活率、生产速度、抗病能力、种质等方面均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得到了养殖户的认可:  相似文献   

16.
2000年底,从江苏省科技厅传来喜讯,一种具有营养全面、抗病率高、抗早熟率高的特点,成本低、适用性强的特种水产品防性早熟健康绿色饲料,在江苏省南通巴大饲料有限公司研制成功并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它的面世使长期困扰我国特种水产品养殖业的养殖品种性腺早熟、患病率高、品种退化的技术难题得到解决,填补了国内空白。这里介绍的是防性早熟饲料在试验应用中的片断。1河蟹育种保健康近年来河蟹养殖发展方兴未艾。培育出数量足、质量优的蟹种,是开展大规模养殖的基础环节。河蟹养殖生产中要求放养蟹种规格大(每千克100~200…  相似文献   

17.
河蟹具穴居性,以往的河蟹饲养常常忽视这一点,目前,河蟹的养殖生产中出现性早熟,成蟹规格变小等问题,作者利用塑料带编织的网箱,在箱内设置蜂窝式人工蟹巢,进行立体分隔饲养,旨在按河蟹生活特性,创造一个良好的小生境,避免个体间的残杀和争食,减少病害,达到提高成活率和养成规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神经内分泌调控中华绒螯蟹性早熟的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度、积温和营养或品系是河蟹性早熟形成的主要原因。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阐述了河蟹神经内分泌学的研究进展,从理论上分析了神经内分泌调控河蟹性早熟的可能性措施,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孙家平  吴辉 《内陆水产》1999,24(3):24-24
大眼幼体培育扣蟹已成为目前河蟹养殖苗种来源的主要途径,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提高培育成活率、控制规格、控制性早熟比例的方法,尤其是性早熟比例偏高一直是困扰养殖户的一个难题,人们普遍通过加大投放密度、控制投饵、控制水温等措施来控制性早熟比例,但仍没有解决根本...  相似文献   

20.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其肉味鲜明,营养价值高,富含钙、磷、铁等微量元素,是颇受人们喜爱的水产品。因适应性强,分布广河蟹养殖在我国发展很快,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人工繁殖取得突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养蟹技术日趋成熟。但近年来在养殖生产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譬如性早熟、种质变异、药物残留等,严重影响了河蟹的品质和产量,影响了蟹农的效益,更影响了河蟹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