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杏鲍菇为主料,辣椒、花椒、糖等为配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加工麻辣杏鲍菇即食产品工艺进行研究,通过感官评价确定最佳搭配。结果表明:最佳杀青条件是柠檬酸添加量0.15%,抗坏血酸钠添加量0.15%,氯化钠添加量2.0%,杀青时间4 min;最佳麻辣油配比是辣椒5%,花椒5%,辣椒粉6%;最佳调味料比是食盐1.5%,味精0.5%,白糖2.5%。  相似文献   

2.
以桑枝为试材,采用微波法,进行了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及固液比对多糖得率单因素影响试验;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以期筛选桑枝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微波功率400 W、微波时间6min、固液比1∶20(g∶mL),桑枝多糖得率达到2.81%.表明微波提取法是一种适宜桑枝多糖提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响应面法优化红枣多糖的微波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微波提取红枣多糖的工艺条件,在微波功率、提取时间、液料比和提取次数4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SAS 8.2软件设计试验,用响应面分析优化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微波最佳提取红枣多糖参数为:微波功率800 W,提取时间75 min,液料比8,提取次数3;在此条件下,多糖理论提取量为27.3%;微波功率和液料比对红枣多糖提取率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蒲公英是一种药食兼用的植物,具有降压解燥、清热散结的功效。近年来随着对蒲公英相关科学研究的深入及市场的不断推广,蒲公英作为传统中药得到广泛应用。为探究蒲公英微波干燥的最佳参数及不同超微粉碎机对蒲公英叶超微粉制备的影响。本文通过单因素试验、感官试验和重金属检测试验对蒲公英微波烘干工艺进行了探究,同时对不同粉碎设备进行了对比,进而优化了蒲公英叶超微粉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灰枣片为原料,采用微波热风联合干燥技术进行干燥处理,以褐变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低褐变度灰枣片联合干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低褐变度灰枣片微波热风联合干燥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干燥时间0.5 min,热风干燥温度75℃,枣片厚度3 mm,在此条件下,枣片褐变度为0.176 g·DW,较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等单独干燥方式分别降低39.93%和22.81%,且产品外观色泽均匀性及感官品质明显优于热风、微波两种单一干燥方式,可为低褐变度灰枣片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以长白山野菊花为试材,以微波处理强度、微波处理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液浓度为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实验,研究了微波法提取对类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法提取长白山野菊花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处理强度600 W、微波处理3min、料液比1∶25、提取液乙醇的浓度为70%.  相似文献   

7.
以库拉索芦荟为试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微波时间、微波功率、液料比3个因素,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优化微波辅助提取库拉索芦荟中的多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芦荟多糖微波辅助提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微波时间2min,微波功率800W,液料比39∶1mL/g,在此工艺条件下,芦荟多糖的提取率可以达到6.03%。  相似文献   

8.
籽瓜瓜皮果胶提取方法的优化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内蒙古地区籽瓜果胶提取率,得到符合本地区籽瓜提取的最佳工艺,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设计,对传统酸解法和微波辅助法的提取条件优化及得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传统酸解法的最佳提取条件是:pH值为1.5,料液比为1∶40,萃取温度为90℃,萃取时间为120 min;微波辅助法的最佳提取条件是:pH值为1,料液比为1∶50,微波功率为500 W,微波时间为7 min。2种方法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果胶得率分别为15.25%和19.37%。微波辅助法比传统酸解法果胶得率提高了27.02%,且节约了94.17%的时间,所以采用优化后的微波辅助法更有利于内蒙古地区籽瓜果胶的提取。  相似文献   

9.
以富川脐橙皮为试材,采用微波辅助盐析法提取果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考察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液料比、硫酸铝用量等因素对果胶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脐橙皮果胶提取工艺最佳微波时间为5min,功率为400 W,液料比为8∶1mL·g-1,硫酸铝用量为0.7g,在此条件下,脐橙皮果胶得率为22.33%。采用微波辅助盐析法得到的最佳脐橙皮果胶提取工艺参数,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杜娟  吴岚  闫红  李来军  陈宁  张楠楠 《北方园艺》2015,(11):129-132
以野火球为试材,选择乙醇体积分数、微波时间、微波功率、液料比4个因素,利用微波提取技术对野火球全草总黄酮成分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20%,微波时间45s,微波功率350W,液料比1∶20mL/g。为野火球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和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在黑木耳栽培料中添加不同比例(5%、10%、20%、30%)的沙棘果渣,进行不同黑木耳品种(黑威29、黑威11)出耳试验,结果表明,添加5%~20%的沙棘果渣对各品种菌丝生长均有促进作用,黑木耳产量比对照组有明显增加,并且相应生产的黑木耳总黄酮含量也有明显增加(差异极显著p0.001)。证明利用废弃的沙棘果渣栽培黑木耳实际可行,并能提高黑木耳中总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预处理方式、微波渗糖和干燥工艺等不同加工工艺对低糖果脯维生素C保存的影响,通过追踪测定各个工艺环节中维生素C保存的变化来寻求最佳微波渗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3种预处理方式在维生素C含量保存上以食盐预处理最好,微波预处理次之,热水漂烫预处理最差,质量分数2%的食盐溶液中浸泡30 min时果坯维生素C含量为1.083 0 mg.g-1,效果较好;微波渗糖时采用30%的微波火力渗糖20 min,后期干燥时选用60℃干燥6 h,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果脯口感纯正,可以使多维营养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存。  相似文献   

13.
综述信阳市名优茶机械加工的现状,分析指出机械化连续加工是信阳市名优茶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引进、研制开发新型的适制信阳毛尖名优茶加工机械,探索新型茶机械在名优茶加工中的应用技术,逐步实现信阳名优茶机械化、连续化、自动化和清洁化生产,进一步提升信阳名优茶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沙棘冰酒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万军 《北方园艺》2011,(19):146-148
以黑龙江栽培大果沙棘为试材,自然冷冻采摘,经低温压榨、发酵、陈酿、调配等过程制作沙棘冰酒.对影响沙棘冰酒品质的发酵条件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酿造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23℃,酵母接种量500 mg/L,发酵时间25 d,冷冻凝结温度-5℃,加工出的沙棘冰酒色泽金黄,果香浓郁,口感醇厚清爽,品质上乘.  相似文献   

15.
当前,茶叶的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文章从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有害微生物三大类分别陈述当前茶叶安全的状况和检测技术研究的程度发现。随着科技的进步,茶叶安全检测的仪器也不断更新,新的科学、方便、普适性广的前处理方法不断涌现,使茶叶安全检测上升到一个更高水平。文章通过对茶叶安全状况和控制研究进展的初步分析,为今后从各个环节上找出新的突破口奠定基础,为研发新的检测手段和制定新的标准做准备。  相似文献   

16.
红茶中茶色素功效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茶色素是红茶生产过程中茶多酚类物质经过多种氧化形成的,是决定红茶品质特征的关键物质,具有防癌、抗癌、抗氧化、抗炎、抗病毒等作用。文章对其功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山东省茶产业在生产、加工、销售、品牌建设、创新业态等方面的现状;从深化产业多元化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为促进山东省茶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颗粒风味茶的风味协调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颗粒茶加工工艺加工风味茶,对风味物质与茶叶的协调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功能型风味中。鲜薄荷需经蒸汽杀青处理并加入2%的甜蜜素调味与茶叶风味较协调;果香型风味中,橘皮以烘干磨成粉后加入与茶叶风味协调性较好;花香型风味中,总的协调性都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19.
《茶树无性系良种"二段法"快繁育苗技术研究》为湖北省恩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自2005年以来的攻关课题,旨在解决山区茶农茶苗移栽成活率低的瓶颈问题,加快武陵山区无性系良种化建设进程。该技术成功实现了工厂化育苗、半年育苗出圃、带土坨移栽等重要技术指标,可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95%以上,茶苗移栽无缓苗期,因营养液水质及pH值对短穗水培愈合及生根起到比较关键的作用。本文就营养液选择适宜pH值的试验作简要介绍,以供广大育苗单位及爱好者参考,较常规育苗技术提前1年获高产,项目成果推广性很强。  相似文献   

20.
不同茶树种质间稀土元素积累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安溪和武夷山两个不同自然环境条件下的55个茶树种质为材料,采摘其春季、夏季和秋季的一芽三叶鲜叶,采用ICP–MS测定其稀土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的茶树种质对稀土元素有着不同程度的积累差异,种质间差异达到极显著(P0.01)。55个茶树种质间对稀土元素的吸收在不同季节、不同生境条件下均差异显著,安溪13个种质稀土元素含量表现为春季大于夏季和秋季,10个种质样品安溪的平均稀土元素含量高于武夷山的。高(5.0 mg·kg~(-1))、中(2.0~5.0 mg·kg~(-1))、低(0.91~2.0 mg·kg~(-1))含量安溪茶树种质数量分别有1、40、14个。筛选结果为后续的品种鉴定和选育低吸收稀土元素茶树品种,生产符合质量安全的茶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