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苹果属植物两种同工酶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平平板淀粉凝胶电泳分析了苹果属17个种的酯酶同工酶和谷氨酸脱氢酶同工酶,并进行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个种可聚为三类。在第一类中,各种间的关系与形态分析的观点类似:苹果(Malus pumila)、花红(M.asiatica)、揪子(M.prunifolia)的亲缘关系近,楸子应为山荆子(M.baccata)与苹果杂交后再与苹果回交形成的一个种,西府海棠(M.Micromalus)具有山荆子的血缘。在第二类中,小金海棠(M.xiaojinensis)与陇东海棠(M.kansuensis)接近,与湖北海棠(M.hupehensis)也较接近。但本类其它种间的关系以及第三类中种间的关系与形态分析差异大。  相似文献   

2.
温州各地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花椰菜品种提纯复壮和繁种技术、品种间人工杂交和选育自交不亲和系配制杂交种等研究。温州花椰菜种子占据全国半壁江山。该文介绍了花椰菜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及不亲和性的测定方法,花椰菜自交不亲和系繁殖和杂交优势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3.
以大花君子兰、黄花君子兰、垂笑君子兰、百子莲、石蒜、朱顶红、彩色君子兰为材料,进行种内自交、杂交,种间、属间杂交试验.试验表明:种内杂交亲和指数要高于自交;种间黄花君子兰与垂笑君子兰反交亲和指数要高于正交;属间大花君子兰与朱顶红杂交不能获得种,大花君子兰与百子莲、石蒜,彩色君子兰与朱顶红都可获得了种子.  相似文献   

4.
萝卜是十字花科植物中与芸薹属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是芸薹属植物遗传改良的宝贵种质资源,可提供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恢复基因、自交不亲和基因以及多种抗逆基因。笔者概述了近1个世纪以来萝卜与芸薹属物种间远缘杂交的研究进展,包括萝卜属与芸薹属植物的亲缘关系、杂交不亲和性机理、改良杂交效率的技术和手段、萝卜优异基因在近缘种中的应用、新型遗传材料的创制及人工合成新物种,并对萝卜属与芸薹属远缘杂交育种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萝卜是十字花科植物中与芸薹属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是芸薹属植物遗传改良的宝贵种质资源,可提供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恢复基因、自交不亲和基因以及多种抗逆基因。笔者概述了近1个世纪以来萝卜与芸薹属物种间远缘杂交的研究进展,包括萝卜属与芸薹属植物的亲缘关系、杂交不亲和性机理、改良杂交效率的技术和手段、萝卜优异基因在近缘种中的应用、新型遗传材料的创制及人工合成新物种,并对萝卜属与芸薹属远缘杂交育种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苹果属植物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苹果属植物 44个种类叶片酯酶同工酶酶谱的分析表明 ,在 1 6种酶谱类型中 ,台湾林檎、尖嘴林檎、滇池海棠和沧江海棠均为 Ea型 ,其主要酶带 E 34,38,40 广泛存在于苹果属植物中 ,推测 Ea型酶谱应是苹果属植物最原始基因型的次级反应。在苹果系中 ,新疆野苹果、东方苹果和森林苹果 3个野生种为不同的Est谱型 ,栽培种的特征带是 E 39。山荆子系与三叶海棠系的种间有相同的酶谱 ,亲缘关系密切。山楂海棠与意大利海棠同属 En型。褐海棠的酶谱虽为 Em型 ,但归入陇东海棠仍不合适。绿苹果组多数种缺 E 34,38,40 号酶带 ,其中扁果海棠有 E 38带 ,证明它是花冠海棠与苹果的杂交种。三裂叶海棠的酶谱独特 ,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还讨论了苹果属部分种的分类地位以及亲缘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34份芥菜型油菜为试验材料,对芥菜型油菜自交亲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芥菜型油菜大部分为自交亲和类型,但芥菜型油菜的自交亲和性差异较大,亲和指数在0.25~9.73间.这种差异不仅存在于品种间,而且存在于亚种间.在34份参试材料中,2个品种表现为自交不亲和(0<亲和指数<1.00),14个品种表现为自交亲和(亲和指数>1),18个品种表现为高自交亲和(亲和指数>4.00).自交亲和性因地区而异,虽然我国有的芥菜型油菜品种的自交亲和性较高,但是整体存在较大的差异,有自交亲和品种,也有自交不亲和品种.芥菜型油菜是自交亲和植物,自交亲和材料中也有自交不亲和类型,因而通过定向培育可育成自交不亲和系,对进一步利用杂种优势、大量筛选找到优良杂交组合并进行杂交种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遗传基础各不相同的6个甘蓝型油菜品系与甘蓝杂交,观察授粉后3、8和24小时花粉在柱头上附着,萌发及花粉管在柱头和花柱中的生长情况。从对花粉和柱头乳突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和统计分析的结果看,母本基因型对种间的花粉一雌蕊相互作用影响很大。对杂交幼果田间脱落率的调查结果支持这一论点。供试材料中以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184×甘蓝的授粉亲和性最高,因此自交不亲和与种间杂交不亲和似乎是分别受极为相似的两套基因系统控制的。  相似文献   

9.
在利用芸芥自交不亲和系途径开展育种研究的过程中 ,为了避免在人工试配组合时,双亲蕾期杂交结籽率较好,但在自然隔离条件下配制杂交种 时出现双亲花期交配不亲和的现象,本试验对10份芸芥进行了系内株间和系间的完全双列杂 交,同时对自交不亲和基因的表达器官进行了DDRT-PCR扩增研究。结果表明,芸芥1、芸芥3 、芸芥5、芸芥6、芸芥8、芸芥9和芸芥13这7份材料系内株间异交和套袋自交的亲和指数均 小于1,即表现为不亲和性,说明这些材料属于S等位基因纯合的不亲和系;而芸芥2、芸芥4 和芸芥10这三份材料系内株间异交和套袋自交时,呈现出不亲和性不稳定的现象,即一部分 杂交表现为亲和,另一部分杂交表现为不亲和,说明这3份材料的自交不亲和性尚未稳定。D DRT-PCR扩增结果表明,芸芥自交不亲和S基因只在柱头组织中表达,其属于组织特异性表达 。因此,在利用自交不亲和系途径培育一代杂种时,在农艺学性状和自交不亲和性基本稳定 时,有必要进一步测定自交不亲和系S等位基因的纯合性和基因型,这一工作可以有效地指 导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10.
植物自交不亲和反应(self-incompatibility,SI)是开花植物防止自交退化,保持遗传多样性的一种常见的生殖隔离现象。自交不亲和的机制具有多样性及独立性,各个科之间的自交不亲和机制起源不同而且不亲和基因之间也不存在同源性。归纳总结了植物自交不亲和的几种分类情况,并按其分类对不同种类的自交不亲和机制分别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植物自交不亲和领域研究的难点和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供铁水平对不同苹果基因型生长及根系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金海棠 (MalusxiaojinensisChengetJiang)和山定子 (MalusbaccataL .Borkh)为试材 ,研究供铁水平对其生长及根系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幼苗生长量、新叶叶绿素含量、营养液pH日变化、根系活力、根系ATP酶活性诸方面 ,存在基因型差异。同一供铁水平 ,小金海棠有明显的铁胁迫反应 ,而山定子铁胁迫反应较弱。低铁胁迫处理 ,小金海棠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根系ATP酶活性皆明显高于山定子。根系活力及根系ATP酶活性可用作铁高效基因型植物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2.
模糊隶属法在苹果抗旱性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干旱条件下,苹果抗旱系数与叶片相对含水量、离体24小时保水力、比叶重、叶片水势、光合速率呈正相关;与叶片水分饱和亏呈负相关。采用模糊隶属法对红星/山定子、国光/山定子、金冠/山定子、秦冠/山定子、红富士/山定子5个品种的6种抗旱生理生态性状作了综合评价,以平均抗旱隶属值为依据对品种抗旱性强弱进行排序。此法简便有效,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13.
Based on morphological, molecular biological, and molecular systematic studies, we describe here a new species of Malus from Yunnan, China. We compared the morphology of this new species, Malus shizongensis Liu sp. nov, with three Malus species, including M. hupehensis, M. baccata, and M. micromalus. Although the appearance of M. shizongensis was similar to these three species, it differed in height, branch color, branch hair, and flower color. To better identify the taxonomy of this new species, genome of M. shizongensis and that of seven Malus species, including M. prunifolia, M. sylvestris, M. sieversii, M. hupehensis, M. baccata, M. robusta, and M. micromalus were analyzed. A phylogenetic tree based on genom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M. shizongensis was close to M. hupehensis. Furthermore, M. shizongensis had its species-specific SNPs, and the number of species-specific SNPs was similar to that of three close species(M. hupehensis, M. baccata, and M. micromalus). Based on the above information, we named this new species as M. shizongensis Liu sp. nov.  相似文献   

14.
苹果枝条交流电阻变化率与抗旱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五年生红星/山定子、国光/山定子、红富士/山定子、秦冠/山定子、金冠/山定子等品种为材料,在旱地、水浇地条件下的树冠体积比、单株累计产量比及新梢生长量比作为抗旱系数,研究发现,在自然水分渐缺过程中,果树枝条交流电阻变化率与抗旱系数、叶片离体24小时保水力呈负相关关系。试验认为,枝条交流电阻变化率可作为果树抗旱性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5.
铅对山梨和山荆子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方阔叶树种山梨(Pyrus ussuriensis)和山荆子(Malus baccata)1年生苗木为材料,采用土壤和风化砂混合物作为盆栽基质,设置0(CK)、100、500、1 000、2 000mg.kg-15种土壤铅浓度,研究了土壤铅胁迫对苗木叶片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铅胁迫浓度增加,山梨的净光合速率(Pn)持续下降,气孔导度(Gs)先升后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持续升高;同时山荆子的Pn和Gs先升后降,Ci在100mg.kg-1出现谷值,随后逐渐升高,Tr持续升高;随土壤铅处理浓度的增加,山梨的Fv/Fm、Fv/Fo和qN逐渐增加,山荆子逐渐下降,qP和ФPSⅡ二者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研究发现,铅污染胁迫导致的Pn的下降是由非气孔限制因素所致;铅污染对山梨叶绿素荧光特性起促进作用,对山荆子影响不显著(p<0.05);综合各项参数山梨对土壤铅的耐性>山荆子。  相似文献   

16.
杨文翔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660-17661
[目的]研究盐胁迫对不同海棠砧木品种Na+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以3个不同品种海棠的1年生平茬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盐胁迫的方法,从Na+含量方面研究了山荆子、湖北海棠、台湾林檎对盐胁迫的响应机制.[结果]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山荆子受盐害症状较明显,而耐盐性较好的湖北海棠和台湾林檎的各指标则较稳定.[结论]湖北海棠对照处理下根部Na+含量较其他树种高,有较好的适应性,并且在盐胁迫时通过控制根部对Na+的吸收,从而减少对植株的伤害,维持膜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中国苹果属植物小孢子减数分裂染色体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中国苹果属3组5系18种22个类型不同倍性小孢子减数分裂染色体的系统研究表明,在14个二倍体中,隶属真苹果组的8个种:山荆子、丽江山荆子、锡金海棠、垂丝海棠、苹果、花红、西府海棠和楸子为单价体,二价体联合构型;隶属花楸苹果组陇东海棠系的3个种:陇东海棠、变叶海棠、花叶海棠为单价体、二价体和四价体构型一;隶花楸苹果组滇池海棠系的2个种;河南海棠和沧江海棠与隶属海棠组的尖嘴林檎仅呈现二阶体构型。6个  相似文献   

18.
利用荧光显微镜技术观察苹果褐斑病菌(Diplocarpon mali)接种苹果品种富士和砧木山定子叶片后不同时间点的生长发育特点。接种富士6h后分生孢子即可萌发入侵,24h在表皮细胞中形成吸器,3d在叶组织中形成菌落并已扩展至海绵组织,5d后观察到特殊的角质层下菌丝束(SHS)组织,7d即可观察到大量分生孢子盘。虽然病菌在山定子叶片中的生长发育过程与在富士上相似,但发育明显延迟,接种后3d在角质层下扩展并侵染表皮细胞形成吸器;7d时仍局限在侵染点周围,未观察到SHS组织;11d始见个别分生孢子盘。且接种后12h在侵染点周围的表皮细胞壁上有明显的胼胝质沉积,说明山定子对褐斑病的抗性明显大于富士,可用于进一步的抗病机理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野牡丹属(Melastoma L.)植物具有异型雄蕊,大多数种类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为了培育该属植物杂交种并探讨野牡丹属异型雄蕊的功能差异,以多花野牡丹( M. malabathricum)为母本,毛菍( M. sanguineum)、地菍( M. dodecandrum)为父本,统计父本异型雄蕊授粉后的座果率、种子饱满率与萌发特性,并采用形态鉴定法比较杂交子代与父母本自交子代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毛菍长花药授粉多花野牡丹所得种子饱满率显著高于毛菍短花药,而地菍长短花药之间差异不显著;同一父本异型雄蕊所得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差异不显著;多花野牡丹与毛菍具有更高的杂交亲和性,其中毛菍长花药授粉所得座果率高达100%,所得种子发芽率达到75.33%。杂交后代的叶脉数与母本一致,均为5脉;多花野牡丹与地菍杂交子代株型皆呈匍匐型,叶形指数是其测定的有效指标,变异系数高达47.23%;多花野牡丹与毛菍杂交子代株型均为直立型,株高呈现较明显的杂种优势,超高亲植株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20.
胡月华  王忆  许雪峰  韩振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597-15597
[目的1建立果树砧木山定子离体保存体系。[方法]以北方常用果树砧木山定子的组培苗为试材,置于添加不同浓度甘露醇(O、5、10、15、20、25g/L)的MS基本培养基上,分剐在常温和低温(5℃)条件下进行保存,研究甘露醇浓度和温度条件时山定子试管苗保存的影响。[结果]常温下,基本培养基中添加甘露醇15g/L的保存效果较好,试管苗可保存9个月,与对照保存8个月的效果相近;低温条件下,试管苗的保存周期明显增长,在培养基中添加10、15g/L甘露醇的保存效果较好,保存周期延长到20个月。常温和低温下保存16个月的试管苗,经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后观察,发现其生物学性状无明显变化。[结论]常温下山定子保存最适宜的甘露醇浓度是15g/L;低温下最适宜的甘露醇浓度是10~15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