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前,养鸡业发展前景非常看好,经济效益可观,但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严重威胁养鸡业的发展。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以法氏囊发炎、坏死、  相似文献   

2.
郑钢 《农技服务》2010,27(7):895-895,93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阐述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类症鉴别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防治对策郭岚吉安县畜牧兽医站目前是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高发季节,它给养鸡业带来较大的危害性。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特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以损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一般发生于2~15周龄的小鸡,尤其以...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法氏囊、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原的认识,分析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潜在危害,并提出防治对策,以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鸡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目前危害养鸡业的主要疫病之一。文章综述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及基因组、流行新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严重危害养禽业的传染病之一,介绍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特点、病理变化、临床诊断等,并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免疫、预防和治疗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危害20~60日龄的雏鸡,其中20~40日龄的雏鸡易感性最高而且危害也最大,如何降低鸡群对本病的易感性呢?一、易感原因1、母源抗体低雏鸡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易感性主要取决于体内法氏囊抗体水平的高低,体内法氏囊病抗体越高易感性越低,法氏囊病抗体越低雏鸡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易感性越高。  相似文献   

8.
杜文萍 《农村科技》2011,(10):64-6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急性、高位传染病,发病急,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对养殖场的经济效益造成巨大影响。为了有效控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对养鸡业造成的不利影响,本文对鸡类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过程进行分析与总结,针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治工作提出建议,与广大同行和养殖户朋友们交流。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目前养禽业中非常重要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1.
传染性法氏囊病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荣俊 《长江大学学报》2005,2(2):66-70,88
综述了导致近年来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疫苗免疫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即: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超强毒株的出现和IBDV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分子克隆技术与手段的长足进步.介绍了目前IBD基因工程疫苗的4种主要类型:活病毒疫苗、DNA疫苗、亚单位疫苗、可食用转基因植物疫苗.  相似文献   

12.
河南郑州地区某养鸡场的三黄肉鸡出现精神沉郁,拉水样白色粪便,剖检可见法氏囊水肿、出血;肾脏出血肿大,有尿酸盐沉淀,呈花斑状;腿肌、胸肌有出血斑点;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出血。经病毒分离、鸡胚接种、琼脂扩散试验和细胞接种试验,最后确诊为传染性法氏囊病。同时,采集病料,制备冰冻切片,建立一种检测病料中的IBDV免疫荧光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山东某鸡场送检的40日龄发病鸡法氏囊经处理,离心取上清液,以绒毛尿囊膜途径接种10日龄SPF鸡胚,分离到一株病毒株.该毒株能使鸡胚于接种后72~84h内死亡,经琼脂扩散、血凝试验及动物回归试验,排除其他病原混合感染的可能,鉴定该分离毒株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  相似文献   

14.
本项工作应用不连续对流免疫电泳(DCIE)法与琼脂双扩散(AGP)法相对照,对115只1日龄雏鸡和60只4周龄雏鸡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后的血清沉淀抗体消长情况进行了检测。两法对比,DCIE法检出IBDV血清沉淀抗体的时间较AGP法明显提前,灵敏度高,方法简单快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IBDV抗体的试纸条与琼脂糖扩散两种检测方法。[方法]用自行研制的试纸条法检测鸡血清中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抗体,并与传统的琼脂扩散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试纸条较琼脂凝胶扩散试验敏感8倍,在216份临床样品测定试验中,检出率更高,同时其又具有特异性强、易保存、操作简单快速等优点,故试纸条更适合于临床抗体监测。[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试纸条可替代现有的血清学方法,在抗体监测方面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一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基因组序列及其分子特征。[方法]分离出一株具有特殊分子特征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超强毒株(vvIBDV)HLJ-0504,并对其基因组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结果]序列分析显示,HLJ-0504的基因组A节段属于超强毒株,而其B节段则来源于另外一个独特的祖先。动物实验表明,HLJ-0504对SPF雏鸡的致病率和致死率分别为100%和86.7%。[结论]具有独特基因组B节段的vvIBDV仍在我国流行,我国IBDV的进化特征存在多样性。IBDV的毒力不是由基因组的A或B单独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利用欲淘汰的蛋鸡制备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和鸡新城疫病的高免血浆,对该病的治疗具有疗效确切,作用迅速,无副作用等优点,为治疗法氏囊病和新城疫病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重组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作为新型的活病毒载体疫苗具有巨大的优势和应用前景,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城疫病毒作为防制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very virulent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vvIBDV)及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病毒载体疫苗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单股负链RNA病毒反向遗传操作技术,救获野生型NDV LaSota疫苗株rLaSota及表达vvIBDV Gx株VP2基因的重组疫苗株rLaSota-VP2,分别经滴鼻点眼途径免疫SPF雏鸡,免疫后21 d分别以vvIBDV Gx超强毒和新城疫强毒进行攻击。【结果】rLaSota及表达vvIBDV-VP2基因平均鸡胚致死时间均大于120 h,脑内致病指数(ICPI)分别为0.4和0.36,静脉内致病指数(IVPI)均为0;接种后72~96 h每毫升尿囊液EID50则分别达到109.0以上。rLaSota-VP2以106.0 EID50一次免疫7日龄SPF鸡雏,免疫后3周对新城疫强毒致死攻击100%保护,对vvIBDV攻击免疫保护率达90%以上。 【结论】重组病毒rLaSota-VP2保持了LaSota亲本疫苗株高滴度的鸡胚生长特性和低致病性及遗传稳定性,免疫雏鸡对新城疫强毒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超强毒株的致死均形成有效免疫保护。本研究为研制传染性法氏囊病-新城疫重组二联活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利用 1 2株不同来源的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单克隆抗体 ,采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 ,对 1 992~1 999年从全国不同地区收集的 63株 IBDV毒株进行单抗反应性检测 ,建立各分离毒的单抗反应谱 ,以分析各毒株的抗原性。根据各分离株的单抗反应谱 ,可将 63个分离毒株分成 1 0组  相似文献   

20.
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传染性肿瘤病,给养鸡业带来一定损失。在临床上,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白血病、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及脑脊髓炎有相似处,该文主要叙述了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以及与上述4种疾病的类症鉴别,为临床上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治与诊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