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8年生翠冠梨的果实膨大期喷施益益久微生物复合剂300倍液。结果表明:喷施益益久微生物复合剂对示老熟叶片有增大作用,能改善叶片色泽,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0.2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不同负载量对“翠冠”梨果实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翠冠"梨的优质化、标准化生产技术,对上海地区5年生、开心树形"翠冠"梨树进行了不同负载量对梨果实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负载量对"翠冠"梨的果实大小、产量和果实品质都有较明显的影响,随着负载量的减少,平均单果重、果实纵横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建议在"翠冠"梨生产中,在中等土壤肥力下,5年生"翠冠"梨树的负载量以70~90个/株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果皮变黑和果肉软化是造成翠冠梨采后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本文以翠冠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翠冠梨常温货架期果实色泽和质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常温货架期的延长,翠冠梨果实逐渐衰老,果实L*、H*、叶绿素含量以及果实硬度、脆度和咀嚼度均逐渐降低,a*、b*和类胡萝卜素值逐渐上升,C*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较早采收能提高翠冠梨果实货架期总叶绿素含量、减少其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积累,提高果实色泽和质地;而过晚采收,果实成熟度较高,叶绿素含量低,类胡萝卜素含量高,货架期间果实色泽和质地品质较差。综合比较3个采收期翠冠梨常温货架期果实色泽和质地指标,盛花后105~110 d采收的翠冠梨果实常温货架期色泽和质地品质较好,为翠冠梨适宜的采收期;盛花后115 d采收的翠冠梨果实成熟度过高,不适合作为翠冠梨常温货架期贮藏果实的采收时期。  相似文献   

4.
钾与6-BA对红富士苹果果实含糖量和主要矿质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钾和6-BA对苹果果实中糖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于2002~2004年,分别以运城临猗县、临汾霍州和太谷果树研究所3个试验点的长富2号苹果为试材,运用不同浓度的K2SO4和6-BA,采用喷施和根施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钾和6-BA对苹果果实糖含量,以及矿质元素K、Ca、Mg、Fe、Zn含量的影响。[结果]喷施1.0%K2SO4+150mg/L6-BA+0.1%展着剂,可显著增加果实中的糖含量,并可提高K、Ca、Fe、Zn的含量,但对果实中Mg含量没有显著提高。[结论]为生产上采用钾和6-BA提高苹果果实品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笔者以"翠冠"梨为试材,于花后30d用梨果灵涂抹果柄,研究梨果灵对"翠冠"梨果实生长及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涂抹梨果灵对"翠冠"梨果实生长有促进作用,可增加果柄粗度、果实纵径和横径,从而增大果实。与不涂抹对照相比,果实硬度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可滴定酸含量也有降低趋势,可溶性总糖增加。果实提前5d成熟。在25℃下贮藏,根据果实糖酸含量变化情况,涂抹梨果灵的果实可贮藏12d,而不涂抹对照贮藏16d;在4℃下贮30d后,第28d涂抹梨果灵果实的可滴定酸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与不涂抹对照间差异不明显,品质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套袋及方法对"翠冠梨"品质的影响,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套袋对"翠冠梨"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但二次套袋的"翠冠梨"果面清秀、果斑及果点稀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 5 种不同果袋处理的‘翠冠’梨果实品质,选出可改善果实外观品质并对果实内在品质影响较小的果袋,为生产上‘翠冠’梨套袋种类的筛选提供依据。【方法】选用 5 种不同的果袋对‘翠冠’梨果实进行套袋处理,以不套袋果实作对照,分析 5 种不同果袋处理对‘翠冠’梨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5 种不同果袋处理对‘翠冠’梨果实的单果质量、横径、纵径、果形指数、硬度、果皮 L* 值、果皮 b* 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较小,变异系数均在 10% 以下,但套袋可使‘翠冠’梨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降低 21.9% 和 23.9%,对果实的内在品质产生负面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套袋后‘翠冠’梨果实的叶绿素含量下降 73.6%,果面的绿色度降低导致果面颜色变浅,L* 值上升 20.6%,显著提高果面的亮度和光洁度,使其外观品质与商品价值提高。套袋会影响‘翠冠’梨果皮中的香气物质含量,使果皮中 α- 法尼烯、正己醛、乙酸乙酯的含量上升,2- 己烯醛含量降低,香气更加浓郁。【结论】主成分分析和综合性分析表明,外黄内白双层纸袋可增加‘翠冠’梨果皮 L* 值和果皮 a* 值使果面的光洁度上升,提高‘翠冠’梨果实的外观品质,综合排名较高,可在提升果实外观品质的同时减小套袋对其内在品质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翠冠梨叶片为对象,研究大棚栽培对其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后30 ~ 110 d,翠冠梨的叶片各形态结构大多处于生长状态;与露地栽培相比,大棚栽培后翠冠梨叶片变薄,其角质层、上表皮、栅栏组织厚度及海绵组织厚度均变薄,下表皮变厚,果实成熟期(花后110 d)大棚叶片的下表皮厚度比露地大25.1%.  相似文献   

9.
大棚栽培对翠冠梨果实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翠冠梨为试材,以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大棚栽培条件下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翠冠梨大棚栽培与露地栽培果实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前期以积累淀粉为主,盛花后44~100 d果实淀粉含量持续下降,同时可溶性总糖含量快速增加.大棚栽培增加了果实果糖的含量和在总糖中的比值,提高了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摸清上海'翠冠'梨园土壤养分状况,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对上海地区从北到南5个有代表性的'翠冠'梨园土壤养分状况及叶片矿质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结合相关土壤、叶片养分适宜值,分析了'翠冠'梨园土壤、叶片养分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上海梨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都在适宜标准上限左右,枫泾、仓桥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近3%。梨园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适宜标准内。徐泾、仓桥梨园的土壤呈中性,枫泾的偏酸性,pH均值分别为7.16、7.05和6.72,庄行的偏碱性,庙镇的呈碱性,pH均值分别为7_46和8.04,显著高于标准上限值7.0。土壤呈碱性,其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较低,利用率低,当土壤pH回落,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增加,利用率高。庙镇和枫泾'翠冠'梨叶片N含量波动大,N肥施用不合理,徐泾则叶片N含量施用均衡,仓桥、庄行施N肥较多。叶片P含量整个生长期都有超标的发生,有的高出标准上限值约50%。叶片K含量多为7 g/kg上下,明显低于标准的下限值13 g/kg。综上所述,上海'翠冠'梨园土壤以中性或偏酸性为佳,尽管土壤有机质和主要营养物质含量适宜;但是梨树叶片中N含量不稳,P含量过多,而K含量严重缺乏;因此生产上应合理施用N肥,控制P肥,多增施K肥。  相似文献   

11.
大棚栽培对翠冠梨叶片和果实矿质元素吸收与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翠冠梨为试材,以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大棚栽培对梨叶片与果实主要矿质元素吸收与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果实发育期间,叶片和果实对N素的需求量最大;叶片中Mg,Mn,Zn3种元素和果实中N元素的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叶片与盛花后72d之后果实中Ca元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大棚栽培条件下梨树的需肥量要高于露地栽培,生产上应加强肥水管理。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不同稀释倍数褐藻寡糖磷钾叶面肥(APK)及不同类型磷钾叶面肥对早熟砂梨叶片和果实性状的影响,本研究以早熟砂梨苏翠1号为试验材料,于花后设置清水(CK1)、APK稀释250倍液、APK稀释500倍液和APK稀释1 000倍液4个稀释倍数的叶面喷肥处理;以早熟砂梨翠玉为材料,于花后设置清水(CK2)、APK稀释500倍液和KH2PO4稀释500倍液3个叶面喷肥处理,分析不同稀释倍数褐藻寡糖磷钾叶面肥及不同类型磷钾叶面肥对早熟砂梨叶片SPAD值、叶面积、比叶质量、单果质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有机酸含量等叶片与果实性状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叶面喷施适宜稀释倍数APK(稀释500倍)能显著提高苏翠1号梨叶片SPAD值和比叶质量,增加单果质量、果实硬度和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果实苹果酸、总酸含量,达到增产提质的效果;花后叶面喷施APK稀释500倍液处理的翠玉梨叶片SPAD值、比叶质量以及果实果糖、总糖含量均显著高于磷酸二氢钾(KH2PO4)稀释500倍液处理,果实苹果酸含量显著低于磷酸二氢钾稀释500...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避雨栽培对早熟砂梨果实糖积累和营养生长的影响,以早熟砂梨苏翠1号和翠冠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比较分析果实生长发育期避雨栽培与露地栽培果实糖含量的变化,以及新梢长度、新梢粗度、叶鲜质量、叶干质量和叶片含水量等营养生理变化。结果表明:(1)避雨栽培环境光照强度较露地栽培低,2种栽培模式光照强度日平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避雨设施营造的栽培环境对果实品质的形成有影响,果实生长发育期果糖与葡萄糖含量较高,进入后期蔗糖积累量上升,葡萄糖含量有所下降,进入后期果糖和蔗糖积累占比较高,避雨栽培下苏翠1号和翠冠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积累量较露地栽培高21.73%、17.97%。(2) 2个早熟梨品种果实有机酸含量避雨栽培较露地栽培低,主要对苹果酸、柠檬酸、奎宁酸含量的影响较大,其中苏翠1号和翠冠果实苹果酸含量避雨栽培较露地栽培分别低35.08%、21.05%,避雨栽培对莽草酸含量影响不明显。(3)避雨栽培对早熟梨新梢长度、粗度和叶干质量无显著影响(P>0.05),对叶鲜质量和叶片含水量影响较大,苏翠1号和翠冠叶鲜质量避雨栽培较露地栽培分别低8.22%、10.15%,2个品种叶片含水量避雨栽培均显著(P<0.05)低于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4.
大棚和露地栽培条件下梨果实发育特性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翠冠’和‘黄冠’梨为试材,分析比较了大棚和露地栽培条件下梨果实生长发育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大棚栽培的‘翠冠’和‘黄冠’梨果实生长发育期分别比露地栽培的长5 d和13 d,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单果质量均高于露地栽培的,且成熟果实纵横径比露地果实的大,果实细胞大小与果实大小变化一致。大棚栽培条件下,‘翠冠’和‘黄冠’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可溶性总糖、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均高于露地栽培的;果实总酚含量较低,仅为露地栽培的54.8%和66.4%,总抗氧化活性的变化与总酚含量一致。大棚栽培条件下‘翠冠’和‘黄冠’果实硬度分别比露地栽培的低14.9%和13.7%。而大棚栽培的‘翠冠’和‘黄冠’梨维生素C含量比露地栽培的低。表明大棚栽培条件下的梨果实品质优于露地栽培条件下的。  相似文献   

15.
以翠冠、红茄梨为材料,比较2个品种在接种锈菌孢子后,叶片感病程度、抗氧化酶活性差异,并对叶片表面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发现:本试验选用的2个梨品种间对梨锈病存在较大差异,红茄梨对锈病的抗性远强于翠冠梨,作为西洋梨的红茄梨病情指数只有3.10%,而相同情况下翠冠梨达到78.99%;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感锈病品种翠冠梨叶片表面有腺体孔状结构,病菌孢子萌发后,菌丝沿腺孔向叶片内部生长,抗性较强的红茄梨叶片表面则没有这种结构;接种后红茄、翠冠梨叶片SOD、CAT和POD活性均有一定程度升高,其中CAT活性最高,2个品种间比较来看,红茄梨抗氧化酶活性上升幅度较翠冠梨大。这种叶片表面结构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或许也是二者抗性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采用了不同浓度的EM菌和不同浓度的氨基酸叶面肥在翠冠梨开花期进行叶面喷施,以清水为对照(CK),并在果实成熟后进行外观品质(着色指数、果绣指数、果形指数、平均单果重)及内在品质(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维生素C)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对套袋翠冠梨果实喷施氨基酸叶面肥800倍与EM菌叶面肥500倍,可显著改善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7.
以‘翠冠’和‘黄冠’梨为试材,分析比较了大棚和露地栽培条件下梨果实生长发育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大棚栽培的‘翠冠’和‘黄冠’梨果实生长发育期分别比露地栽培的长5d和13 d,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单果质量均高于露地栽培的,且成熟果实纵横径比露地果实的大,果实细胞大小与果实大小变化一致.大棚栽培条件下,‘翠冠’和‘黄冠’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可溶性总糖、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均高于露地栽培的;果实总酚含量较低,仅为露地栽培的54.8%和66.4%,总抗氧化活性的变化与总酚含量一致.大棚栽培条件下‘翠冠’和‘黄冠’果实硬度分别比露地栽培的低14.9%和13.7%.而大棚栽培的‘翠冠’和‘黄冠’梨维生素C含量比露地栽培的低.表明大棚栽培条件下的梨果实品质优于露地栽培条件下的.  相似文献   

18.
以早熟砂梨苏翠1号和翠冠梨为研究材料,比较分析了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糖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翠冠梨果实葡萄糖含量先有小幅上升,而后下降;苏翠1号梨葡萄糖含量自始至终表现为持续小幅下降。两种梨果糖含量的变化基本一致,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蔗糖含量前期相对较低,进入果实生长中后期蔗糖积累量迅速上升;山梨醇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成熟果实果糖含量最高,葡萄糖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9.
喷钙对翠冠梨贮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翠冠梨喷钙后果实硬度下降减慢,喷施过磷酸钙硬度下降最慢;喷钙有利于减少果实贮藏过程中的重量损失,喷钙2次失重率最低;喷钙还可以提高果实平均单果重,喷施氯化钙效果显著,喷钙2次对增重最有效。  相似文献   

20.
2种早熟砂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熟砂梨苏翠1号和翠冠梨为研究材料,比较分析了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糖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翠冠梨果实葡萄糖含量先有小幅上升,而后下降;苏翠1号梨葡萄糖含量自始至终表现为持续小幅下降。两种梨果糖含量的变化基本一致,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蔗糖含量前期相对较低,进入果实生长中后期蔗糖积累量迅速上升;山梨醇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成熟果实果糖含量最高,葡萄糖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