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3常见鱼类爱德华氏菌病及症状由爱德华氏菌感染引起的鱼类疾病统称为鱼类的爱德华氏菌病(Edwardsiellasis),由Etarda引起的鱼类爱德华氏菌病主要是鲶鱼气肿性腐败病(emphysematous putrefactive disease of catfish,EPDC),又称迟钝爱德华菌病;由E.ictaluri引起的则主要是斑点叉尾鮰肠型败血症(Enteric septicemia of Channel catfish,ESC)和黄颡鱼红头病 (Red-Head disease of Yellow catfish)。  相似文献   

2.
鳗鲡肝肾病     
鳗鲥肝肾病,其痫脲为迟缓爱德华氏菌,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高温季节及春季白仔苗培育期尤为流行,可引起白仔鳗大量死亡,幼成鳗死亡率较低。症状 肝、肾脏肿大,肝脏首先具点状出血,随后具斑点状溃疡病灶,严重时旱蜂窝状糜烂,腹腔股溃烂,引起由内向外的穿孔,  相似文献   

3.
鳗源迟缓爱德华氏菌菌蜕的构建及制备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菌蜕具有完整细菌表面抗原结构, 可诱导机体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成为疫苗制备的候选之一,为了探讨鳗鲡迟缓爱德华氏菌菌蜕疫苗的可行性, 实验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噬菌体PhiX174裂解酶基因(Lysis E)的温控表达载体, 转化迟缓爱德华氏菌, 成功制备其菌蜕, 并对菌蜕形态、溶菌动力学、裂解效率以及制备条件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细菌菌蜕表面形成溶菌孔道, 细胞因内容物流失而发生明显的皱缩; 构建的迟缓爱德华氏菌诱导后1 h开始裂解, 5 h后裂解基本完成, 裂解效率为99.99%, 冷冻干燥后重悬涂布平板, 未检出活菌, 电镜观察表明冻干前后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变化; 构建的迟缓爱德华氏菌分别在OD600值为0.4和0.6进行诱导, 其裂解过程和裂解效率没有明显区别; 分别用LB、BHI、NB 3种培养基进行比较研究, 其中LB培养基制备的菌蜕细胞较完整、裂解完全, 是制备迟缓爱德华氏菌菌蜕最优培养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鳗源迟缓爱德华氏菌菌蜕, 并对其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 为鳗鲡爱德华氏菌病疫苗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爱德华氏菌属细菌对水产养殖鱼类特别是鲇形目鱼类危害日益凸显。被认为是鱼类的一类重要病原。其中迟缓爱德华氏菌还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对人类健康也造成威胁。因此,积极开展关于鱼类爱德华氏菌病的病原生物学、流行病学和诊断治疗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已对爱德华氏菌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其治病机理仍没有彻底理清,  相似文献   

5.
王广和  朱永祥 《内陆水产》1997,22(10):26-27
1995年3月至1997年2月,我们多次从病鳗的鳃、肝、肾、腹水病料中同时检出柱状噬胞菌和迟缓爱德华氏菌,对其生物学特性和病原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告如下:1病鳗症状初期鳗鱼摄食下降,傍晚和夜间在水面上无力逆游晃动或紧贴池壁或挂在食台上,反应迟钝,2天后每池有死鳗20余尾。捞起病鳗只见腹部各处皮肤出血,一片潮红,肝区肿大,鳍充血,严重的前腹部穿孔。解剖见鳃上粘液很多,鳃丝肿胀,呈暗红色或灰白色,鳃片缺损,有的只剩下鳃柄,指压鳃部有血水流出,肝脏、肾脏肿大,有脓疡病灶,胃内多有积水,有的腹水达20ml。2病原菌分离…  相似文献   

6.
3种主要水产病原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7.
鮰爱德华菌为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肠杆菌目、肠杆菌科、爱德华菌属,曾被称为爱德华氏菌"GA7752"群,有研究也将其称为鮰爱德华氏菌或鮰爱德华菌,是多种鱼致病的主要病原菌,1976年,在美国斑点叉尾鮰中首次发现,可引起斑点叉尾鮰肠道败血症和黄颡鱼"红头病"等。鮰爱德华菌病从鱼苗到成鱼均可大面积暴发,流行水温24~28℃,主要感染鮰科鱼类。为更好地防治该病,笔者开展了消毒剂对鮰爱德华菌的杀菌实验,筛选出较好杀菌效果的消毒剂,以期为鮰爱德华菌的疾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是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严重影响牙鲆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主要以2012、2013和2014年选育的优质抗病牙鲆家系为亲本,于2016年建立和培育了28个牙鲆家系,包括F3代家系4个、F_4代家系23个和对照家系1个。经过60 d的鱼苗早期生长性能测定和迟缓爱德华氏菌人工攻毒感染实验,筛选得到7个高抗病力(攻毒感染存活率66%)的家系,包括1个高抗病、速生家系(F1639),攻毒存活率达77.23%,比28个家系的平均值高32.75%,全长日增长率达到0.174 cm/d,比28个家系的均值高0.023 cm/d。该家系亲本源自2007年[F0750,抗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病家系]、2009年(F0927,抗鳗弧菌病家系)和2014年(F1421,抗迟缓爱德华氏菌家系)选育的抗病力强家系。历代攻毒感染实验的结果显示,选育的牙鲆家系抗病力逐代提高,说明通过家系选育(同胞选择),能够有效提高选育后代的抗病力。本研究进一步证明,家系选育是培育鱼类抗病优良品种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培育出生长更快、抗病力更强的牙鲆新品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牙鲆对爱德华氏菌抗病性能的遗传解析和抗病机理研究提供了良好的遗传材料,对其他鱼类抗病良种选育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迟缓爱德华菌菌蜕疫苗预防鳗鲡爱德华菌病的可行性,实验采用腹腔注射、口服、浸泡3种途径探讨了迟缓爱德华菌菌蜕疫苗对欧洲鳗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免疫后欧洲鳗血清抗体效价均明显升高,但菌蜕疫苗(ETG)组与福尔马林灭活疫苗(FKC)组间血清抗体效价无显著性差异。欧洲鳗注射、口服、浸泡ETG组的相对免疫保护率分别为75.0%、52.5%、37.5%,分别高于FKC组的55.0%、40.0%、32.5%,且ETG组欧洲鳗死亡时间明显推后,表明菌蜕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优于福尔马林灭活疫苗。易操作、对鱼体应激少的ETG疫苗口服免疫欧洲鳗获得了52.5%的免疫保护率,在预防鳗鲡爱德华菌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抗迟缓爱德华菌的牙鲆家系,实验以已经选育出的牙鲆抗病和快速生长家系以及从韩国引进的选育群体为亲本建立了牙鲆家系56个,并对其中32个家系进行了迟缓爱德华菌人工感染实验。确定了迟缓爱德华菌对牙鲆家系的半致死浓度LD50为3.69×105CFU/mL后,从每个家系中随机抽取75尾,按照0.2 mL/10 g体质量腹腔注射半致死浓度的菌液,并设置1次重复。人工感染时水温控制在(19±1)℃。从32个家系中共选取4 800尾5月龄牙鲆幼鱼进行感染,16 d实验结束后统计各家系存活率为8.2%~66.1%,平均存活率为31.2%。不同家系对迟缓爱德华菌的抗感染能力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筛选出6个存活率高于45%的抗病家系,发现2007年筛选出的抗鳗弧菌病家系F0768的后代家系在迟缓爱德华菌感染后的存活率普遍很高,表现出抗迟缓爱德华菌病的能力。研究为选育抗鳗弧菌病和抗迟缓爱德华菌病的牙鲆优良品系奠定了基础,对牙鲆抗细菌病的分子机理研究及抗病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