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苹果汁冷冻浓缩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渐进冷冻浓缩原理对苹果汁冷冻浓缩特性进行研究,试验证明渐进浓缩苹果汁浓缩效果良好。影响冷冻浓缩的主要因素是搅拌速度。搅拌速度1200 r/min时浓缩效果最佳,溶质损失最少。冷冻浓缩对苹果汁中酸度和维生素C含量无影响,是提高浓缩品质量的较佳方法。浓缩产品感官质量均匀一致,保持了果汁的原有风味。  相似文献   

2.
浓缩苹果清汁生产中的色值控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浓缩苹果清汁的初始色值和控制其在储藏过程中的下降速度,根据浓缩苹果清汁生产工艺,对5个苹果品种、5种酶制剂、3种活性炭、6种树脂和储藏温度5个色值关键控制点进行了在线研究.结果表明:选择黄元帅、鸡冠、威锦苹果为制汁原料,采用XXL果胶酶和AG300L淀粉酶对苹果汁进行酶解,选用CA-10S型活性炭吸附脱色,经超滤后再用LSA-900B和LSA0900C之比为1:1进行吸附脱色,最后采用4℃储藏的新工艺,此工艺生产的浓缩苹果清汁的初始色值达到98.8%,储藏6个月色值保持在95%以上,产品符合出口国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离苹果汁中的果酸,该文对离子交换法分离浓缩苹果汁中果酸的技术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树脂分离果酸的静态和动态试验,对离子交换树脂进行了筛选优化,对树脂洗脱剂和洗脱条件进行了优选与优化,结果表明:D380树脂对果酸的交换吸附能力最强,其静态吸附量为30.73 mg/mL,动态吸附量可达60.24 mg/mL,静态交换吸附平衡时间为270 min,最佳吸附果汁浓度为11°Brix苹果汁;D380树脂对果酸的较佳动态吸附条件为:流速5 mL/min,温度20℃,果汁浓度11°Brix的苹果汁;较佳洗脱条件为:50%乙醇,温度25℃,流速6 mL/min,洗脱3次,洗脱剂与树脂比例2∶1(v/v)。  相似文献   

4.
苹果汁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苹果汁加工技术研究王成荣①杨增军张华云栾明川孙凤兰(山东莱阳农学院)国外的苹果汁加工技术研究,均极关注其品种的制汁特性、出汁率的提高及如何改善其制汁品质,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则较少。本文针对我国苹果汁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现有苹果主栽品种的制汁情况、...  相似文献   

5.
60Co-γ辐照对苹果汁中有机磷农药降解及品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求一种能最大限度保持苹果汁品质又能有效降解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技术方法,该文采用0~9kCy的60Co-γ射线辐照方法,对苹果汁中国家标准规定必检的9种有机磷农药进行了系统的降解试验.结果表明: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对苹果汁中杀螟硫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甲拌磷、毒死蜱降解效果最为显著,最高降解率均在85%以上;对苹果汁中甲胺磷、乙酰甲胺磷、马拉硫磷和乐果的降解效果不显著,最高降解率仅为35%;在0~9 kGy辐照剂量范围内降解苹果汁中有机磷农药的同时,会使苹果汁中的可溶性固形物、葡萄糖、果糖、蔗糖及总糖含量轻微降低,苹果汁的总酸度有所增加,苹果汁的色值及透光率提高:综合分析60Co-γ射线辐照对苹果汁中有机磷农药的实际降解效果及对苹果汁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选用5kCy的辐照剂量已完全使苹果汁中的有机磷农药残留降低到一个很低的水平,又不会对苹果汁出口主要理化指标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苹果浓缩汁生产中的蒸发冷凝水制备营养水饮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再利用苹果冷凝水,该文以苹果浓缩汁实际生产中的蒸发冷凝水为原料,采用化学及仪器分析方法确定其成分组成与含量;在此基础上利用超滤、反渗透等膜分离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净化和营养物质的浓缩,继而将此冷凝水开发成一种天然的植物水饮料。试验结果表明:苹果浓缩汁生产中的冷凝水其还原糖、总酸、香气成分、总酚质量浓度依次为150、98.5、166、1.046μg/mL;未检出铅、砷、汞,而嗜酸耐热菌超标,为43 CFU/100mL,但采用超滤膜分离技术(40℃,0.06 MPa)可去除苹果冷凝水中的嗜酸耐热菌,使其含量小于1 CFU/100mL;采用反渗透膜分离技术(0.5 MPa、5℃)可使苹果汁加工的冷凝水中营养成分浓缩,对还原糖、总酸、香气、总酚成分的截留率分别为95.07%、97.61%、87.71%、94.52%;以此浓缩液为原料,再适量添加维生素B和C即可制备富含苹果香气的营养水饮品。研究结果可为苹果浓缩汁企业再利用其浓缩工序的蒸发冷凝水和节约水资源提供思路以及试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沟壑区粮食生产的资源环境成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粮食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降级问题,以黄土高原沟壑区的陕西省长武县为研究对象,运用环境经济学估算方法,对粮食生产的资源环境成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该区粮食生产资源环境损失总价值相当于当年农业总产值的19.05%;小麦和玉米的资源环境成本分别达到2.02和1.19元/kg,总成本分别为4.08和2.23元/kg,而出售价格仅1.72和1.28元/kg,高成本低效益状况对区域粮食安全及生态经济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对粮食总成本中的各要素进行因子分析得出,资源环境成本和化肥费用是其主要因素。在现有生产条件下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生产资料利用效率,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降低粮食成本维持区域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微波预处理原料对苹果汁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防止苹果汁在贮藏过程中褐变,采用不同的微波功率和时间预处理原料苹果,研究微波预处理对苹果汁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可以提高苹果汁的色值,降低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引起氨基态氮含量的下降,并使苹果汁的酸度略微提高。在微波功率为720~900 W,处理时间75~125 s时,果汁色值较高。室温贮存45 d后,微波功率900 W,时间为100 s处理的果块,果汁色值为67.8,比未经微波处理的高91.5%。微波预处理是防止苹果汁褐变的一种简便安全、合理经济的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苹果汁中有机酸与掺假苹果汁的关系,从而通过检测有机酸进行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监督.该文共收集了340个中国产苹果样本并制成苹果汁,涉及14个试点种植区域的19个品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样本中有机酸的种类和含量.该试验通过添加水、L-苹果酸和蔗糖模拟制作原果汁含量分别为57%,50%和25%的掺假苹果汁.在测得的...  相似文献   

10.
超高压对鲜榨果蔬汁的杀菌效果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为防止鲜榨果蔬汁受微生物污染而腐败变质,通过超高压加工处理降低其污染的风险,延长产品货架期,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该文通过研究超高压处理鲜榨苹果汁和胡萝卜汁及其在贮藏期的菌落总数变化,确定超高压杀菌后的鲜榨苹果汁和胡萝卜汁的生物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超高压对低pH值的鲜榨苹果汁的杀菌效果优于pH值偏中性的鲜榨胡萝卜汁。随着处理压力的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鲜榨苹果汁和胡萝卜汁中的菌落总数显著降低(P<0.05)。经过400 MPa、15 min处理的鲜榨苹果汁可在4℃下贮藏7 d仍保持食用安全性,而鲜榨胡萝卜汁经400 MPa、45 min处理,仅能在4℃下贮藏3d。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综合反映了一个地区土地资源的优劣势和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土地利用变化差异及成因分析将为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相对变化率、土地利用强度和效益等指标,分析了1996 2009年陕北、关中和陕南3大区域的耕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时空变化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4 a来,陕北、关中、陕南3大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呈现耕地数量持续减少,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加的趋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使陕北地区耕地明显减少而林地增加较快,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带动了该区域工矿用地的增长.关中地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使该区域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长显著,同时也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陕南受秦巴山区自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各类用地的变化较为缓慢,土地利用强度和效益明显低于陕北和关中地区.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建立陕西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以SPSS 16.0及SUPERMAP软件为平台,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并分析了陕西省10个地级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陕西省10个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具有较大的差异,从空间上表现为:关中地区较高,陕北次之,陕南较低的特点。土地集约利用呈现出的空间差异与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区位有一定的关系。陕西省要在加大城市土地投入强度、提高土地经济效益和土地利用强度的同时发挥关中的区域辐射和带动作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根据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计算了陕西省1980—2010年的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系统分析了陕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碳排放结构以及不同产业和工业不同部门碳排放的变化,并应用脱钩理论探讨陕西省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的脱钩关系及程度。结果表明:1980—2011年,陕西省碳排放总量及煤炭消费引起的碳排放量呈现波动上升的“N”型曲线特征,石油和天然气消费引起的碳排放呈逐年递增趋势,碳排放主要来自于煤炭消费;工业部门是碳排放的主要部门,工业部门中重工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排放量最大,比重分别为48%和37%,采掘业次之,所占比重为11%,轻工业所占比重最小,约为4%,通过工业内不同行业的比较发现,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石油开采和天然气开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陕西省碳排放主要来源,2005年和2010年8大行业碳排放量占工业碳排放总量的92.56%和95.11%;1980—2011年间除1981年和1997—2000年为强脱钩,1982年和2001—2003年为扩张性负脱钩外,其余时期经济与能源碳排放均呈现弱脱钩状态,能源效率的提高是目前实现弱脱钩的主要原因,但其未能抵消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增长幅度,未来一定时期内弱脱钩发展趋势仍将持续。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我国园艺产业中的重要果品——苹果的生产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山西浮山、陕西白水和甘肃天水等3个代表性地区的有机及常规苹果生产的环境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山西浮山的有机苹果生产养分利用效率高于常规苹果,陕西白水和甘肃天水相反。3个地区单位苹果有机生产方式的能源消耗均占常规方式的26%以下,有机生产的能量利用效率高于常规生产。在能源消耗、全球变暖、环境酸化以及富营养化等4类环境影响中,富营养化对环境影响的贡献最大,均占80%以上。有机和常规苹果生产的环境影响按照大小均表现为陕西白水甘肃天水山西浮山。由于山西浮山有机苹果的肥料等投入远低于常规苹果生产,产量相差不大,因而表现为有机苹果的综合环境影响仅为常规苹果的22%;陕西白水和甘肃天水呈现相反的情形,其有机苹果的综合环境影响分别是常规苹果的356%和138%。在高量有机养分投入的前提下,有机农业可以达到和常规农业相当的作物产量,但其代价是较高的负面环境影响和较低的养分和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人均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及驱动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熊德龙等改进的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分析了陕西省1990-2007年人均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性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人均生态足迹驱动力并建立驱动模型。结果表明,陕西省人均生态足迹从1990年的0.818hm2上升到2007年的2.854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略有下降,说明陕西省始终处于生态赤字状态。2003年以后陕西省生产性生态足迹大于消费性生态足迹,区域生态资源呈输出状态,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产业依赖性更加明显。陕西省人均生态足迹动态变化是人口、经济、环境、技术、土地利用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经济增长与重工业率提高是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2002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陕西省2002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2002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093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927hm2,人均生态赤字0.166hm2,陕西省的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研究结果对该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宏观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陕北粮食生产潜力及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光温生产潜力计算的基础上,经过降水、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等自然因素的订正,分析了陕北的土地生产潜力和粮食生产潜力。通过对陕北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分析,采用产潜比增长速度法预测了2010年和2020年的粮食产量,并据此计算2010年和2020年的潜在人口最大承载量,提出了陕北建立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为开展碳、氮、氢、氧(C、H、O、N)稳定同位素鉴别库尔勒香梨产地的可行性研究,明确新疆库尔勒香梨δ13C、δ15N、δ2H、δ18O值,本研究以甘肃香梨和陕西红香酥梨作为对照,采用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IRMS)分析新疆库尔勒香梨与对照样品的δ13C、δ15N、δ2H、δ18O值,并采用正交校正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 鉴别新疆库尔勒香梨产地真实性。结果表明,新疆、甘肃两个产区香梨与陕西产区红香酥梨的δ13C、δ15N、δ2H、δ18O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新疆产区的66份库尔勒香梨判别准确率为95.45%;甘肃产区的20份香梨样品判别准确率为60%;陕西产区的23份红香酥梨样品判别准确率为95.65%。C、N、H、O 4种稳定同位素可有效鉴别新疆库尔勒香梨和陕西红香酥梨,但在新疆库尔勒香梨与甘肃香梨鉴别方面,误判率较高,如果能结合其他鉴别技术,则有可能出现较好的鉴别效果。本研究为库尔勒香梨产地真实性鉴别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2001-2010年土地资源利用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陕西省2001—2010年土地资源利用的变化情况,采用层次分析法、变异系数法和比重法,选取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层次18个指标对该省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各指标的评价分值,评价了近10a来陕西省土地资源利用的总体水平。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陕西省土地资源利用结构的转变符合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要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58%和21.5%,而土地资源利用的生态效益却直线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陕西省10个地市2003—2013年的城市人居环境进行研究,为该省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和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陕西省的10个地市为研究对象,建立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4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量,分析陕西省2003—2013年10个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差异。[结果](1)2003—2013年陕西省人居环境质量呈现总体上升、局部下降的趋势。(2)陕西省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关中平原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较陕南地区高。(3)从耦合协调度来看,各市人居环境4个子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变化趋势基本呈上升趋势,但耦合协调度较耦合度而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结论]陕西省各个城市人居环境发展不均衡,省会城市及其周边城市发展较好,陕南地区城市人居环境发展较慢,今后更应注意各个城市之间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