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温室大棚养殖是中华鳖养殖的主要方式之一,利用温室大棚养殖中华鳖,可以打破鳖冬眠的习性,人为地给鳖创造一个最佳的生活和生长环境,使鳖始终处于快速生长状态。2013年我们利用温室大棚养殖中华鳖,并进行科学管理,从投饵、抗应激、水质管理等方面实行可控的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对温室养殖  相似文献   

2.
渔业纵览     
《无公害食品尼罗罗非鱼养殖技术规范》等7项农业行业标准暂停实施《无公害食品尼罗罗非鱼养殖技术规范》等7项行业标准自2001年10月1日实施以来,在使用中存在争议,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经研究,现暂停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无公害食品尼罗罗非鱼养殖技术规范》等7项行业标准,农业部将组织专家对其进行修订,7项标准的编号、名称如下:一、NY/T5054-2001无公害食品尼罗罗非鱼养殖技术规范二、NY/T5061-2001无公害食品大黄鱼养殖技术规范三、NY/T5067-2001无公害食品中华鳖养殖技术规范四、N…  相似文献   

3.
我公司在多年养殖中华鳖的基础上,于2007年从广西陆续引进山瑞鳖商品鳖和稚鳖进行养殖与后续的繁育试验,其中2010-2011年进行了山瑞鳖与中华鳖"温室-外塘"二段式养殖对比试验。经过10个月的温室养殖与3个月的外塘养殖,山瑞鳖与中华  相似文献   

4.
随着冬季的来临,气温的下降,中华鳖大棚养殖的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了,温室大棚养殖中华鳖冬季管理主要抓好以下几个要点。①水温控制。最佳的温度为:中华鳖30.5~31.5℃,台湾鳖要高31~32℃。在个体达到250g以上时,可以调低1°C。但低温易引发疥疮病,平时要注重疾病预防。②氧气供应。这个时候温室大棚养殖中华鳖要加大氧气供应量,充分的增氧是减少换水次数的关键之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 于秀娟报道)农业部于2004年1月7日以第332号公告发布《无公害食品 鲜食玉米》等112项行业标准 ,其中包括《无公害食品鲈鱼》等22项无公害水产品标准和9项水产品方法标准,这批标准自2004年3月1日起实施。标准编号与标准名称如下:1.NY 5272-2003 无公害食品 鲈鱼2.NY/T 5273-2003 无公害食品 鲈鱼养殖技术规范3.NY 5274-2003 无公害食品 牙鲆4.NY/T 5275-2003 无公害食品 牙鲆养殖技术规范5.NY 5276-2003 无公害食品 锯缘青蟹6.NY/T 5277-2003 无公害食品 锯缘青蟹养殖技术规范7.NY 5278-2003 无公害食…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鳖养殖是怀远县渔业支柱产业,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形成温室大棚恒温养殖、池塘露天养殖、稻鳖生态养殖、鱼鳖混养等多种生产模式。生产实践证明,不论采取哪种方式养殖,中华鳖幼鳖以及成鳖雌雄个体的生长速度都存在明显差异。2019年笔者在白莲坡镇姚山村商品鳖养殖基地开展池塘养殖黄河品系中华鳖雌雄生长差  相似文献   

7.
四、无公害青虾的病害防治技术 (一)无公害青虾病害防治与安全用药原则 无公害青虾养殖过程中,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和综合防治的原则。使用渔药必须符合《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严禁使用违禁药物;按照《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做好用药记录;严格遵守休药期制度,停止用药时间必须超过休药期才能上市销售,以免药物残留危害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前浙江省中华鳖养殖最普遍的养殖模式仍是工厂化温室养殖模式和"温室-外塘"二段式养殖模式。前者是指中华鳖在温室环境直接养成,后者是以温室作为中华鳖幼鳖培育的场所,而外塘作为养成的环境。试验单位是一家大型龟鳖养殖企业,多年来温室养殖和"温室-外塘"二段式养殖并重,随着浙江省消费者对中华鳖品质要求的提升,逐渐转为以"温室-外塘"二段式养殖模式为主。试验单位为探寻两种模式养殖效益,特进行了养殖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9.
《科学养鱼》2006,(9):23-23
病害防治中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渔药,建议使用生物渔药,无公害养殖中药物使用要符合《无公害食品渔业用药使用标准(NY5071-2002)》规定。现将常用渔药使用方法介绍如下:渔药名称用途用法与用量休药期(天)注意事项氧化钙(生石灰)用于改善池塘环境,消除敌害生物及预防部分  相似文献   

10.
1玉田县中华鳖生产情况中华鳖是一种营养价值、经济价值较高的水产品。中华鳖繁养在玉田县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养殖技术上率先攻克了中华鳖人工繁殖、加温喂养及人工配合饵料三大技术难关,将商品鳖的养殖周期由4~5年缩短至18个月,在养殖规模上已经跻身华北地区养殖大县行列。截止2006年10月,该县中华鳖规模养殖场40余个,养殖面积达到37.3hm2(560亩),养殖温室60多万平方米,存塘优质种鳖10000多只,年可向社会提供商品鳖100多t,种蛋及稚鳖30万只。2无公害中华鳖发展情况为了实现玉田县中华鳖健康可持续发展,控制药物毒素残留,提高中华鳖产品质量、开发无公害养殖和生态养殖成了县中华鳖养殖业又一新的研究课题,先后在利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净化水质、无公害水产物品的研发与推广上取得了很大成绩。2005年,一个中华鳖养殖专业村和一个较大规模的中华鳖养殖场通过了无公害水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无公害养殖面积达到了100%。通过实施无公害中华鳖的养殖,玉田县的中华鳖产业有了很快发展。一是养殖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底全县养殖面积仅为13.3hm2,这两年增加近2倍;二是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价格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11.
全封闭温室养鳖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金兰  杨广 《淡水渔业》1999,29(5):30-31
近年来,中华鳖的人工养殖在我国日兴月异,在鳖的人工养殖中,人们为了缩短养殖周期,冬季采取加温养殖方式,全封闭温室以其高保温性曾一度受到人们的青睐,但它又缺乏大棚温室所特有的透光性,水质不易控制,因而,对养殖技术的要求较高。寻找全封闭温室养鳖的合适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中华鳖养殖业发展概况宝应县发展中华鳖养殖是全国最早的地区之一,中华鳖养殖始于1973年,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90年代初处于鼎盛时期,室外养殖面积达3万多亩,温室大棚养殖面积5万多米~2,年产商品鳖3000多吨,成为全国最大的中华鳖养殖基地之一。目前全县池塘等混套养鳖面积达10万亩,养殖面积占江苏省中华鳖养殖面积  相似文献   

13.
2003年中国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分析(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其他养殖种类的病害(一)两栖、爬行类2003年两栖、爬行类的病害监测种类主要是鳖类、蛙类、龟类的五个品种,病害种类主要以细菌性疾病为主,其次为寄生虫疾病,并以鳖类病害为多。虽然鳖类、蛙类、龟类的年平均发病率均在10%以上,但年平均死亡率均未超过1%。2003年因病害造成的养殖经济损失达到0.6亿元。1.鳖 2003年主要是养殖的中华鳖、黄沙鳖发生病害,并以中华鳖的病害为重,最高发病率为重庆市,5月份为78.44%;最低发病率为上海市,8月份为0.25%。最高死亡率为重庆市,5月份为10.21%;最低死亡率为江苏省,9月份为0.001%。 鳖的年平均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正>农业部公告第193号《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和《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将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32种药物或化合物列为"禁用渔药",严禁在水产养殖、加工及流通等一切环节上使用。为规范水产养殖生产者的用药行为,杜绝在水产品养殖生产过程中使用禁用药物,避免因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造成经济损失或受到刑事处罚,也为渔业执法者们提供水产养殖用药执法点信息,现将"禁用渔药"的特性及其危害汇编成文,供大家好掌握。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中华鳖养殖业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市场回归理性、薄利经营,养殖前景依然看好 1996年后中华鳖价格开始滑落,使部分养殖场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有部分人,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苦练内功,逐渐成熟、壮大起来。这点从中华鳖产量并未因价格下跌而减少可看出。这得益于国家农业部采取的措施。其间,农业部下发了《关于禁止境外非法进口甲鱼的通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向养殖者推广健康养鳖技术,颁布了《无公害食品中华鳖养殖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中华鳖人工养殖经过前  相似文献   

16.
《齐鲁渔业》2012,(9):45-45
1病害测报情况分析 8月份全省对25个养殖品种进行了监测报告,共有16个养殖品种发生了19种病害,其中细菌性疾病8种、真菌性疾病1种、病毒性疾病3种、寄生虫疾病5种、藻类疾病1种和不明原因病害1种。河蟹、刺参、海湾扇贝、虾夷扇贝、栉孔扇贝、牡蛎、海带、黄河口鳖、中华鳖等94-养殖品种在本月未监测到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7.
正在鱼类养殖生产过程中,鱼病从鱼苗到成鱼各阶段都有发生,而鱼类的用药就显得特别重要。按照农业部令第31号《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要求,使用水产养殖用药应当符合《兽药管理条例》和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渔药使用准则》(NY5071-2002)。使用药物的养殖水产品在休药期内不得用于人类食用消费。禁止使用假、劣兽药及农业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其他化合物和生物制剂。原料药不得直接用于水产养殖,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水产养殖用药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或在水生生物病害防治员的指导下科学用药。下面就介绍一下养殖鱼类用药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鳖、青虾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华鳖人工池塘养殖由于放养品种单一,局部密度高、水域生态环境变差等原因,导致池塘生态鳖病害增多,品质有所下降,市场价格相比"洗澡鳖"(温室加外塘)优势不明显。为改变这一困局,余杭区开展了鳖、虾混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中华鳖的人工养殖经历了从大量进行野生暂养到粗放养殖,进而发展到集约化、产业化养殖方式。由于部分集约化养鳖场存在着水质严重污染和滥用药的问题,导致产品品质下降;加上人们消费理念的变化,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现象,至使产品价格急剧下滑。随着人们对无公害、绿色食品的需求意识不断加强,市场对生态养殖的中华鳖需求量急剧增加,生态鳖的价格也在不断上升。为此笔者从水质、饲料及病害等方面谈谈中华鳖养殖的健康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亲鱼的无公害管理培育 1.培育基地要求无三废污染、大气环境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土壤环境符合《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要求,养殖用水符合《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水质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