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目前浙江省中华鳖养殖最普遍的养殖模式仍是工厂化温室养殖模式和"温室-外塘"二段式养殖模式。前者是指中华鳖在温室环境直接养成,后者是以温室作为中华鳖幼鳖培育的场所,而外塘作为养成的环境。试验单位是一家大型龟鳖养殖企业,多年来温室养殖和"温室-外塘"二段式养殖并重,随着浙江省消费者对中华鳖品质要求的提升,逐渐转为以"温室-外塘"二段式养殖模式为主。试验单位为探寻两种模式养殖效益,特进行了养殖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2.
山瑞鳖与中华鳖的养殖生长和形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瑞鳖与中华鳖的养殖生长和形态比较@郑文彪@粱淡茹@肖智@方昆阳¥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刘顺元@林蠡@孟帆¥广东省海洋与水产厅资源环境管理处山瑞鳖与中华鳖的养殖生长和形态比较郑文彪粱淡茹肖智方昆阳(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广州510631)刘顺元林蠡孟帆(广东省...  相似文献   

3.
鳖的种类、分布和食用营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我国大陆的养鳖业正在兴盛之中。除养殖中华鳖、山瑞鳖外,还养殖从其他国家或地区引进的鳖,如郭廷平(1994年)报道了饲养自美国引进的鳖。  相似文献   

4.
目前,甲鱼的养殖技术成熟,一万只苗温室养殖产量(台湾鳖、泰国鳖)基本可达到4000kg以上,高者甚至超过5000kg,外塘生态养殖也克服诸多技术难题,如温室转外塘、稚鳖培育以及冬眠管理等技术环节.但是温室和外塘养殖因过多的人工干预导致商品鳖口感、品质逐年下降.我场主要养殖日本系中华鳖,为提高养殖中华鳖的品质,我场采用了拟天然生态养殖,它是生产实践和消费市场所孕育的产物,使中华鳖养殖业走出困境的一条路径,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的健康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为解决鱼类养殖效益下滑、中华鳖温室养殖中商品鳖品质不高、养殖规模难于扩展的问题,2012—2013年,我们进行了"鱼—鳖"混养试验,探讨在北方地区池塘鱼类养殖与中华鳖养殖有机结合的模式,以提高产业效益。现将试验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池塘选取基本条件相似的9个(共2.87 hm2)鱼池为试验池塘,配备增氧机、投饵机;将试验池分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主要养殖鳖种类有中华鳖和台湾鳖,而中华鳖又又细分为湖南鳖、江西鳖、黄河鳖、黄沙鳖、日本品系中华鳖等。主要养殖区域为江浙一带,以及广东珠三角地区。养殖品种方面,据介绍,浙江温棚养殖多以台湾鳖为主,外塘则以日本品系中华鳖为主;广东中山、顺德等地以台湾  相似文献   

7.
利用庭院内空闲地,建6.5m×5.2m小型温室,修整养殖池20m×7.5m,进行中华鳖快速、高效、低耗养殖试验。其结果:15个月生产商品鳖331.25kg,产值36492.0元,从稚鳖到商品鳖的育成率高达79.75%,投入产出比达1:2.79。  相似文献   

8.
山瑞鳖与中华鳖繁殖生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山瑞鳖和中华鳖的繁殖生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鳖的发情和交配季节以及产卵时间和产卵习性均相似。山瑞鳖卵在室内常温下的孵化期平均为75 d,中华鳖卵平均为50 d。山瑞鳖年产卵窝数少于中华鳖。山瑞鳖卵的受精率和卵化率均明显低于中华鳖。山瑞鳖卵的长径和卵重明显大于中华鳖,山瑞鳖稚鳖也明显大于中华鳖稚鳖。两种鳖的卵长径与卵重均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两种鳖的稚鳖背甲长与体重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室内养殖山瑞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瑞鳖在分类上隶属于爬行纲(Reptilia)、龟鳖目(Testudinata)、鳖科(Tri鄄onychidae)、鳖属(Tri鄄onyx),俗称山瑞。笔者于2003年8月至2004年6月,在室内3郾6米2的两个小水池内进行了山瑞鳖的养殖。投放30只山瑞鳖,经10个月的养殖,养殖成活率100%,获得销售总收入7500元,扣除种苗  相似文献   

10.
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寒冷,中华鳖长成500克左右的个体,一般需4-6年,进行鳖的增温养殖则可大大缩短其生长期。新疆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场根据新疆冬季的气候特点,参照内地人工养殖中华鳖的经验,率先进行了高寒地区中华鳖的人工养殖试验,1994年由内地引入部分稚鳖、成鳖进行小规模试验养殖,初见成效,1995年、1996年又由内地购进890只成鳖进行扩大养殖,并取得了较好的试验结果。现将养殖技术报告如下:1塑料温棚养鳖池的建造考虑到本地冬季最低气温达到-38℃左右,夏季最高气温达到+39℃左右的气候特点,在进行鳖池的建造时为了充分利…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广西人工养殖鳖的品种有黄沙鳖、杂交鳖、中华鳖、山瑞鳖、台湾鳖和从美国进口的佛罗里达鳖,主要养殖品种为黄沙鳖、杂交鳖和山瑞鳖。鳖的养殖方式多种多样,从10m^2的水池至1hm^2的池塘均可养殖。家庭小水体饲养鳖,具有占地面积小,设备简单,管理方便,饲料来源广,成本低,收益大等优点。在城乡农民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及零星的小块土地,都宜建池饲养,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一项致富产业。  相似文献   

12.
杨广 《水产养殖》1999,(2):25-25
近几年来中华鳖养殖在我国盛行,商品鳖的数量剧增,市场价格急剧下降,养鳖场为了走出困境,必须降低鳖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本文是作者在养鳖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方面的几点体会,仅供参考。1基本设施1.1温室在中华鳖的养殖中普遍采用温室养殖,温室养鳖能增加鳖的生长速度,降低养殖周期,增加资本循环。在我国增温养鳖的三种方式中,全封闭温室保温性能最强,然而,这种温室中缺少光源,水质极易变坏,而且需要大型锅炉供热,一次性投资巨大,需要的流动资金也很大,不宜推广;简易温室利用双层塑料薄膜保温,采用小型锅炉或土制…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随着中华鳖养殖规模的日益扩大,养殖模式与养殖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发展。目前,温室与外塘结合的二段法养殖模式由于生产周期比全程外塘养殖短,而商品鳖品质不亚于全程外塘养殖,经济效益提高,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全程温室或全程外塘养殖模式。二段法养殖模式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温室鳖种的培育,因为鳖种是外塘养殖的基础,温室中培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外  相似文献   

14.
李明 《内陆水产》2008,33(1):40-41
近年我市的中华鳖养殖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全市的养殖数量已超过1500万只,产量6000多t,产值达到3亿多元。中华鳖养殖已成为我市渔业的特色支柱产业。虽然温室养鳖因产品品质较低、用药较为频繁,受到许多业内人士的诟病,但温室养殖周期短、生产成本低、市场销路广,故而还是有其很强的生命力。温室养鳖现已占到我市中华鳖养殖总量的80%以上,而且还在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19年,我们在试验基地上开展中华鳖外塘养殖水质的原位处理试验,在5个月的外塘养殖过程中保持较好的水质条件下实现全程零排放,不仅杜绝养殖污水排放问题,而且养殖过程水质稳定,促进了中华鳖的生长,鳖成活率高,经济效益明显。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无公害仿野生中华鳖养殖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上县东豪特种水产养殖场始建于1996年,属个体私营企业,是一所集黄河流域中华鳖养殖、繁育于一体的专业化生产场。目前占地面积已发展到20hm^2(300亩),养殖水面达到16hm^2(240亩),拥有固定资产l200万元以上。采用蒸汽锅炉、温室控温工厂集约化养殖与露天生态外塘养殖相结合,严格按照农业部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年产中华鳖12万只,7.5万kg,年销售额达500万元,纯利润120万元,  相似文献   

17.
中华鳖人工繁殖的研究成功 ,大大地促进了人工养殖的发展 ,但还有许多关键性的问题有待于更深入、更系统地研究。本研究通过中华鳖亲鳖产卵和鳖卵孵化试验 ,试图建立中华鳖工厂化养殖中人工繁育稚鳖的规范化操作技术 ,为中华鳖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形成提供参考资料。1 材料与方法1 1 亲鳖培育亲鳖池为泥底水泥墙池 ( 2 0m× 1 0m× 2m) ,产卵场设置在亲鳖池一端的空地上 ,占地面积 5m2 ,上盖顶棚 ,场内铺上 30cm厚的细沙子 ,四周设置防逃墙 ;亲鳖池与产卵场连接处用坡度为 30°的水泥面。野生鳖 1 70只 ,平均个体重 0 6kg ,雌雄比…  相似文献   

18.
全封闭温室养鳖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金兰  杨广 《淡水渔业》1999,29(5):30-31
近年来,中华鳖的人工养殖在我国日兴月异,在鳖的人工养殖中,人们为了缩短养殖周期,冬季采取加温养殖方式,全封闭温室以其高保温性曾一度受到人们的青睐,但它又缺乏大棚温室所特有的透光性,水质不易控制,因而,对养殖技术的要求较高。寻找全封闭温室养鳖的合适技术...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虽然中华鳖价格在市场上有了很大的下降,但“生态养殖鳖”的价格仍是“温室养殖鳖”价格的2~3倍。这说明消费者对自然环境中生长的鳖有所偏爱。只要价格合理、品质优良,中华鳖市场前景看好。为了探索中华鳖网围仿生态养殖技术和经验,于2007年开始了“中华鳖小网围生态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鳖俗称甲鱼,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甲鱼人工养殖得到快速发展,主要养殖品系包括台湾鳖、泰国鳖、日本鳖、黄河鳖和黄沙鳖等。根据不完全统计,10余年间甲鱼产量增长了将近10倍。然而,在产量激增的背后,是产业发展的严重失序。养殖业严重过剩,大量甲鱼滞销,其中温室甲鱼有40%左右,外塘甲鱼有20%~30%,未来可能将有20%甲鱼养殖户遭淘汰,不利于甲鱼养殖产业的稳定。此外,病害和养殖过程中的污染也成为制约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